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问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0 09:1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问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上传: 陶表海   


    提问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谈话法、讨论法、引探式等教学法的基础。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间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功能、实施的方法和原则,在教学中灵活、自然地实施课堂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一)激励和诱发学生思维的功能
  1.激发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会引起学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在讲《物体浮沉的条件>时,教师先演示这样几个小实验(1)将木块沉入水中木块上浮;(2)将铁块浸入水中,铁块下沉.(3)将石蜡浸入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事先配制好)中石蜡悬浮;(4)将小铁片和铁盒放到水面上,铁片下沉,铁盒上浮.让学生议论一番后提问:物体浮沉的条件是什么对这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象,要追根究底查原因时,学生却感到茫然了,因而生了悬疑,激励了求知的欲望。
  2.点拨思维学生能否积极地进行思维和语言交流与他们的思维是否受到“点拨”有关。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善于巧设疑,同时还要善于导疑、点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或对某个问题发生争执无法深入时,教师就要迅速而细心地分析学生成疑的原因,及时以适当的方式点破迷津,另辟新径。这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产生的思维障碍,并通过巧妙的设疑,突破难点和关键,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3.收拢思维当学生要对思考过的问题进行整理时,教师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地收拢,形成明快的结论,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
  (二)设悬的功能
  提问具有设置悬念的功能。这种功能无论在课堂活动中的启动阶段、深入阶段还是结尾阶段,都能充分地反映出来,并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问题提出来了,学生急于知道究竟,教师却并不着急,甚至有时还预示两个或多个答案,使学生暂时处于莫衷一是的境地,直到问题解决了,学生才放心,但教师却又来一问。这样,在设悬和释疑的矛盾运动中,完成了一堂课,师生处于兴奋与和谐的思想交流中,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提醒的功能
  教师授课中不能靠维持纪律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而应该以授课内容本身来吸引学生,应该设计一系列问题,用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问号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例如,学习《大气压的测定》时,教师做完托里拆利实验后,在学生疑团莫释的情境中,及时提出问题;1.测得水银柱的高度是76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2.为什么托里拆利管中的水银面比槽中水银面高76厘米?3.实验时玻璃管不竖直时,对读数有什么影响?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做这个实验时,对读数是否有影响?5.实验时,如果管内进入少量空气,对读数是否有影响?6,这个实验为什么不用水来做?如果用水来做实验,那么,玻璃管至少得多长?这几个问题一环扣一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个实验的理解,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积极地进行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对授课中的“放”和“收”事先也要有计划。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以通过巧妙地提问,把它集中起来;当学生的注意力持续地集中于某一问题而产生疲劳的时候,教师应该用巧妙的问题把它引开,从而使讲课疏密相间、快慢结合,以保持学生听课的兴趣。
  (四)反馈和调控的功能
  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的组织是一个实施控制的过程,要有效地进行控制就离不开反馈课堂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有语言反馈、体态反馈、书面练习反馈和测试反馈等。但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馈更准确、具体、及时。通过课堂提问的语言反馈,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提问的效果,能使教师迅速而及时地调控教学过程。另外,通过提问,学生不仅接受了来自教师的知识信息,同时,也接收到了来自同学的知识信息,有些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往往难以准确地把握问题的症结,而同学的思路倒可能使他豁然开朗,通过学生自己语言传达的信息,对于其他同学来说,由于更符合他们已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此,更容易吸收,教学效果会更好。
  (五)发展思维、巩固知识的功能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能领会知识和能用语言把知识复述出来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首先,学生清晰的语言表达,反映了其内部思维的流畅性和逻辑的连贯性。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学生的课堂语言还发挥着巩固知识的作用。实践表明,如果课堂上学生只是“静听”,那么他们所吸收的知识会因为缺乏强化而不能巩固。通过提问能迫使学生起“自我强化”的作用。可见,课堂提问具有发展思维和巩固知识的功能。
  (六)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功能
  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例如,“设疑式”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的认识深化;“比喻式”能诱发学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物理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出物理事物的途径或方向,为研究新理论打下伏笔。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紧扣课堂主题,富有层次性、逻辑性的原则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课堂提问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紧扣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成一个个递进式的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例如,教学中可以先设问,诱导学生准确理解物理意义;再反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最后又进行追问、深问,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化、提高。物理习题课中的提问,更要善于沿着一条思路,培养学生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达到引思路、教方法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启发和激励学生思维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的阶段性,善于不失时机地安排提问。要抓住知识的疑难点发问,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要抓住知识的模糊点提问、点拨,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更全面、更辩证的认知结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迫使学生思维,使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
  (三)问题精练、明确的原则
  教师提问时语言应简练,题意要明确。为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好提问内容,对提问的内容能不能产生疑问?能在哪些方面产生疑问?有哪些答法?都要考虑好,切不可灵机一动,信口设问,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设计,要根据从学生中反馈来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变通,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量力性原则
  授课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培养高度”进行设问,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思索后能够回答,即在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高度上,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选择提问对象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水平不同,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五)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原则
  教师提问时要面对全体学生,以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提问时态度要亲切慈祥,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和提问或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对答错者要鼓励、有创见者要鼓励,要善于运用夸张的语气和鼓励的言词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绝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褒扬,这是教师的法宝。当然,这法宝要用好,要由衷、真诚,要恰如其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7:53 , Processed in 0.07268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