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教师提出政治教材修订建议100余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 14:3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中教师提出政治教材修订建议100余条相关搜索: 高中, 教材


高中教师提出政治教材修订建议100余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修订建议
韩  兆  恩
【关键词】普通高中 思想政治 教材 修订
【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全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许多突出优点。但也存在些许瑕玼:从教学内容的详略上看,新教科书的单元设置具有一定的机械性;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看,教科书的编写体例有形式主义的印记;从学科理论形态上看,新教科书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较前有所降低;从图文质量来看,还有不少细节需要仔细推敲。新教科书的修订要“标本兼治”:首先,要修订课程标准,优化内容目标的基础性、时代性;其次,跨地域组织教科书编写者、修订者队伍,集中各方智慧,全力提高教科书的严谨性、可读性;第三,建立年度修订思想政治教科书制度,增强教科书的时效性。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已进行了九年,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发现了课程改革包括各学科、版本、模块教科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作为新课程实验的一个全程参与者,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科书)有颇多感触。
新教科书全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许多突出优点。比如,新教科书删除了原教科书中一些不再被今人关注或已成为中国人常识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内容上的民主性、开放性十分明显;教学过程的人性化、探究性非常突出;必修课压缩为4个模块,教学压力有所减轻。
但是,我们同样明显地感到,新教科书还存在些许瑕玼。新课程实验以来,各个模块教科书已进行过几次修订。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根据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的指导意见》,教材编写组对各模块教科书进行了全面修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精神,对教科书图文作了进一步的更新、精减、雕琢,使之更加精致。但是,笔者认为,在新教科书编写体例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
新教科书主编之一常超说:“教材无小事,也无止境。不断修订和完善教材,我们任重而道远!”(见《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年第10期《政治生活教材的与时俱进》一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面临新一轮的全面修订。值此,笔者谈几点对新教科书的看法,并对教科书修订提出些许建议,仅供专家学者们参考。
一、新教科书的几点瑕玼
1.从教学内容的详略上看,新教科书的单元设置具有一定的机械性。
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4个必修模块的新教科书,每个模块都设置为4~5个单元。一方面,这使有的单元“打肿脸充胖子”。一些单薄的教学内容,因为要作为一个“单元”存在,便作了不切实际的扩充,内容目标的复古主义、学科本位主义明显抬头。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在近几十年的几版中学哲学教科书中,这部分内容只是一个简短的“绪论”。根据新课标扩充出来的新教科书内容,尤其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哲学的基本问题”等,脱离学生思想实际,不符合高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背离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时代性、基础性的基本原则要求。新课标及教科书的编者大概以为,不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就不能真正地把握什么是哲学。但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内容要灌输给中学生,尤其是在哲学模块学习之初进行,难于上青天。中学哲学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学会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在中学有限的教学时间中,企图让学生从学科体系上把握哲学,建立起对哲学的“崇拜”,既无必要,也难实现。
而另一方面,有的单元却被修剪为“木乃伊”。一些重要而庞杂的教学内容,装入一个“单元”中,只好拚命压缩。最典型的莫过于《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囊括”了传统中学哲学教科书中约60~70%篇幅的唯物辩证法部分,辩证法的生机难以展现,对中学生有重大教育意义的一些通俗而重要的哲理被剔除其外。例如,“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的道理(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启发他们既要自强不息、严于律己,又要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勇于改造世界,与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作斗争),在新教科书各框、目中已不见踪影。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分析法,本来包括“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丰富内容,但是新教科书却把这些内容高度压缩成一课(第九课),按照世界观、方法论分为两个框题,几乎是大跃进中人民公社把家庭活生生地分成“男人村”“女人村”一样无情。将这么多内容,机械地按照“世界观”“方法论”两个框题教学,很可能使学生一头雾水。事实上,用两三个课时根本无法完成这些内容的教学,教师还要将其还原为若干对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一实施教学。
2.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看,教科书的编写体例有形式主义的印记。
一是教学内容的呈现具有明显的单调性。《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模块的教科书,采取千篇一律的“先背景、再讨论、最后下结论”的单一编写模式,不符合获得认识途径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的规律,使其变得枯燥无味。这种写法,浪费了篇幅,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科学理论的内在逻辑。有的内容可以采用探究发现的方法教学,有的内容可以层层叙述、娓娓道来,没有必要在形式上过分“统一”。
二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有生硬的特征。编者把自己认为必须呈现又难于深入浅出地展现的内容,尤其是旧教科书上有、新教科书不作为重点又不想放弃的一些内容,通过专家点评”“名词点击等栏目硬塞给师生,只是编者踢出的“皮球”,学生看了如同天书,教师看了有口难言,难以据此进行有效教学。比如,经济生活中的“价值”概念,只是在蓝色虚线框中给出了一个定义,学生何足“体悟出商品的基本属性”?(虚线框中的设问)
3.从学科理论形态上看,新教科书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所降低。
一是为了节省篇幅,新教科书把一些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抽掉了。比如,《政治生活》中没有了政党、民族、宗教等基本概念阐释,没有了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民族的基本特征、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有组织的社会力量等基本道理,要让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就很有难度。因为,这些政治觉悟与立场的要求没有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只凭政治氛围压制和结论告诉,就会导致盲从或肤浅。
二是许多经典理论在教科书中没有简明表述。但是,如哲学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等经典理论,在教科书中都没有相对集中的表述。这让师生摸不着头脑,因为学生学习教科书的一个直接目的是考试答卷,答思想政治试题是要用条理化语言的。
三是部分章节逻辑结构不合理。如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专题一集中对国家的管理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际组织进行了概述,以后各专题再分别举例分析上述内容,这就把理论和实际完全分隔了开来。若按这个逻辑顺序教学,专题一的内容没有具体实例支持,将寸步难行。所以,还是把各个理论和实例结合起来学习,更为合理。
4.从图文质量来看,还有不少细节需要仔细推敲。
新教科书中有的内容,把各种叙述拼凑在一起,层次不清晰,语言不准确、不规范。如《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第47~48页,目题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但是内容却是先叙述了“真理是有条件的”,后叙述了“真理是具体的”。并且,笔者认为,从上下文来看,这里所说的“真理是具体的”,是指真理只是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事物的正确反映,最好表述为“真理是历史的”。新教科书的这一表述与经典的“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表述中“具体”“历史”等含义不尽一致,容易产生歧义。再如,有些插图、漫画有画蛇添足之嫌,对教学没有启发性,只是干扰信息。《生活与哲学》教科书中,许多哲学家未标明国度、朝代,晦涩的古文未加注解,教师得下一番“考古”工夫,才能给学生一个交待,教科书给教学“惹了很多麻烦”。
可见,新教科书给人内容粗糙、形式主义的印象,比较明显。
二、教科书修订的制度化建议
新教科书的修订要“标本兼治”。 根据实验经验,特别是教学一线师生的反映,既要修订新教科书编写的依据——课程标准,也要调整教科书的编写体例,还要对教科书图文仔细斟酌。
1.修订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提供科学框架,优化内容目标的基础性、时代性。一是删除课程标准中远离时代、脱离高中生接受能力实际的内容目标要求,把学生从陈腐不堪的学习内容中解放出来。二是可以改变每个模块均为36学时的标准,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各模块教学内容的详略和所用学时。比较突出的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时间应该适当增加,《文化生活》模块相对单薄,教学时间可以减少。可以打通“哲学”“文化”2个模块,合计不突破72学时。
2.跨地域组织教科书编写者、修订者队伍,对教科书进行精雕细琢,全力提高其严谨性、可读性。国家提供必要的经费,聘请具有深入浅出能力的专家,并从全国各地邀请足够的中学一线教师参与,对教科书作全面修订、润色,化繁为简。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是学生的“论语”“圣经”,许多理论学生将终身受用。教科书语言应该是经得住推敲的经典,符合逻辑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便于进行理论思维。语言要简明生动,不枝不蔓,未加具体化、形象化的“链接”“点评”等应予以删除。文图应准确无误,因为学生鉴别能力低,教科书一旦有错,会造成谬种流传,贻害无穷。
3.建立年度修订思想政治教科书的制度,增强时效性。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每年都应进行一次教科书修订,让学生看到反映中国和世界最新变化的教科书。制度化地年度修订思想政治教科书,事关几千万高中学生的利益,值得这样做。
美玉有瑕,瑕不掩瑜。愿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过修订,表现出更高的品质。
三、各主要模块修订建议
1.关于《经济生活(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
教科书页码

问题及理由

修订建议

目录

第一、三单元标题有形式主义之嫌:《生活与消费》中并没有专门分析“生活”,《收入与分配》中并没有专门分析“收入”

第一单元可改为“货币、价格与消费”,第三单元可改为“分配与财政”

4

此处标页码“4”,上推第1页为《目录》后半部分,不妥。各必修模块类似

调整排印编码办法

13

最后一段“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语句不通

改为“不管每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还是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们的商品都只能……”

14

“价格既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原因是什么?应给予说明,否则就不能真正理解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将后文第16页“调节生产规模”一段下的图示移到本页,借此说明价格上涨与下跌之间的循环变化过程

31

图片《国有企业》,看不出有任何“国”字标志

删除,或更换有特征的图片

31~35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框,篇幅较长,教学压力大

删减“集体经济的形式”,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作用合并概述

32~33

关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先写“如何增强”,后写“主要体现”,逻辑顺序颠倒

先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后写“如何增强”其主体地位

33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列举,应有“金融”等行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列举中增加“金融服务业”

36~41

《公司的经营》一个框题的篇幅长达5页半,是大多数框题的2倍,教学压力大

删除:第37页“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内容,第39页《名词点击》“个人独资公司”和“合伙企业”,第41页《名词点击》“企业联合”

44

劳动者“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表述不尽准确,尤其劳动者是弱势一方,不宜说“报复”之类

改为“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46

“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分析不周到

应点明:储蓄存款最大的风险是,若遇储蓄机构倒闭,存款人本息将部分或全部得不到偿还

48

目题“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先说“风险”,后说“收益”,与投资追求和下文分析思路不吻合

改为“高收益、高风险同在——股票”

48

关于股东的权利,与前文第36页内容有重复

删除此处相关内容

55

第二段述说我国“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不妥。就业竞争激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国家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

删除“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句

58

框题名称《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与下文叙述及前文第31页框题名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匹配

改为《我国的分配制度》

58

蓝色虚线框创设的情境过于抽象,比如“从分配制度上防止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富贵病’;鼓励富裕起来的村民以劳动为荣……”含义模糊

更换更为具体的事例

60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一目,一开始即写“公平的含义较宽泛……”,引入突兀

可插入“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61

《相关链接》中“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充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夸大其词。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惠及居民群体有限,保障能力亦有限

删除“充分”二字

61~62

“居民收入”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等概念抽象,教学难度大

增加《名词点击》栏目,作必要阐释和具体化

62

最后一段“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之后,本欲强调“促进公平”,但是,“使分配结果能促进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却又滑向“提高效率”

改为“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3

最后一段中“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提法已经过时。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中共十七大修改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删除

64~68

《国家财政》一框中,先写“财政的作用”,后写“财政收入与支出”,逻辑顺序不合理。先了解财政收支种类,才便于理解财政概念和作用

先写“财政收入与支出”,后写“财政的作用”

65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语序不妥,有不患寡先患不均之嫌

先说“改善人民生活”,后说“促进社会公平”

65

国家财政的作用:第一层“国家财政是……物质保障”与第二、三层“国家财政具有……作用”句式错杂

统一简化为:“国家财政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国家财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国家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66

蓝色虚线框中“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万亿元……其中税收收入为49 449亿元……数据单位不统一

改为“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万亿元……其中税收收入为4.94万亿元……

68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多余

删除

75

“分配涉及效率和公平”一段,与前文第62页内容重复。其中“损害了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等表述含义不明

删除

84

第2段末“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法过时

改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84

《相关链接》“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等,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有片面性

改为“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等,可以影响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89

最后一段中“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简单抄袭党会文件,忽视模块性质和读者对象

改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97

最后一段关于引进外资的意义,多余:一则此已成为中国人常识;二则开放市场,允许外资入境,亦是世贸组织成员的义务,并非只是本国发展所需

删除

2.关于《政治生活(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
教科书页码

问题及理由

修订建议

9

监督权的内容“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与本页引用宪法原文中的顺序不一致

改为“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等”

10

“国家在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前后两句不匹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是强调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

改为“国家在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逃脱应得的法律制裁。”

11

《专家点评》中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与初中内容重复

删除

33

“假定选举班长是一种政治参与过程”,“假定”一说不妥。

改为“选举班长是班级民主生活的重要内容”

37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的两个方面,内容含混不清

改为“一方面,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49

《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以“政府的权威”作为主题,偏离以人为本、群众路线的理念

重新确定探究主题

5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不确切

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包括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由它产生……”

59

《专家点评》:关于“国家元首”的内容,与本书对我国政体的分析没有直接关系;“司法机关是指专门行使司法权的机关”,只是词语循环,没有实质释义

分别改为“国家政权机关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司法机关是指行使案件的侦查、审判和法律监督等权力的机关”

60

《名词点击》中“人民检察院……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不妥

改为“人民检察院……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

60

图片《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正在调查取证》,司法意义不典型

可改为公诉人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场景

62

第六课引言“这一政党制度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有“是”不通顺

删掉“是”字

78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语句不通顺

改为“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和基础的。”

80

《相关链接》关于宗教存在的根源,只抄袭旧教科书纲目,难于教学

删除

81

《专家点评》内容空洞

删除

83

“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语句不通顺

改为“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为基石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00

蓝色虚线框中“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转用中共七大报告,文字不确,与以下三句句式不一

改为“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102

《专家点评》中“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认为“科技实力”是“物质力量”,不妥

改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

107

“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签署联合公报”,后半句没有主语

改为“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中美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公报”

3.关于《文化生活(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3版)
教科书页码

问题及理由

修订建议

10

第二个《专家点评》关于生产方式的内容和类型,脱离文化主旨

删除本《专家点评》

11

最后一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有片面性

改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5

《相关链接》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与后文第17页有重复

删除本《相关链接》

27

“……既要防止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倾向,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缺少与“闭关自守”对应的另一个极端

改为“……既要防止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倾向,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崇洋媚外的倾向。”

34

目题《生活中的文化传播》,有定语“生活中”既啰嗦,又与下文内容不完全吻合

改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45

《相关链接》例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并未涉及其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偏离文化模块主旨

删除

56

《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不能典型体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单元主题

可更换为“文化创新的实践”

72

第一段中“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彰显”与“熔炼”“玉成”不协调

改为“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发展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72

《专家点评》关于民族精神的内容,出现较晚,不利于学习思考过程的顺畅进行

改为正文,提前于第71页《中华民族之魂》一目开始处

86

蓝色虚线框中“点击中国的任何一个互联网论坛,就会发现,一些关于……的帖子,一天可达数千条”,是没有根据的猜测

改为“点击中国的互联网论坛,就会发现,一些关于……的帖子有千千万万”

95

蓝色虚线框关于“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态度”的探究,在前文第43、55页等处,也以相似方式出现

适当整合,删除本处探究

106

蓝色虚线框中“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范畴。”不确切。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荣辱观绝不仅涉及善恶问题

改为“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09

图片《电影〈张思德〉剧照》中,张思德为次要人物,易让人误解

更换合适图片

109~110

分析“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连词“首先”“其次”运用不当

分别替换为“一方面”“另一方面”

第九、十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紧紧抓住中心环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抄袭文件较多,通俗化、生动性欠缺

适当删减理论内容,突出重点,深入浅出

4.关于《生活与哲学(必修4)》(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
教科书页码

问题及理由

修订建议

目录

“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寻觅社会的真谛”等课题中有反映人的认识过程的动词,但大多数课题是偏正结构,体例不统一,不利于理解课题主旨

去掉课题中多余的动词

2~25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作为一个单元存在,没有必要,尤其是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时代精神的精华”等内容,远离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实效差

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概念”等,写进书首《致同学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写进下单元辩证唯物论部分;删除“哲学的基本问题”“时代精神的精华”等内容

7

第二段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特别是两个“反对”,多为废话

保留“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一句,其余删除。可将第5页恩格斯名言移此印证

7

《专家点评》中的哲学问题是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顺序列出的,而本书单元顺序是“唯物论和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二者不尽一致

按本书单元结构顺序,适当调整哲学问题列举顺序

14

最后一段关于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

删除

15

《专家点评》关于二元论,过于专业化,远离学生思想实际

删除

32

正文出现“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专家点评》中又出现“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实为一个概念,不宜用两个词语表达

统一为“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32

正文把“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作为不能正确对待运动和静止关系的两个极端;而《相关链接》例说“诡辩论”举了僧肇语“旋岚偃岳而常静……”,与《专家点评》中芝诺“飞矢不动”说,实同为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绝对静止论),致使“诡辩论”前后概念不一

将《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内容整合为一个《专家点评》,分为两段:一段批评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列举僧肇语“旋岚偃岳而常静……”,芝诺“飞矢不动”说;一段批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3,54~55,69

第33页分析“规律”时,先叙述“客观性”,后叙述“普遍性”;第54~55页分析“联系”时,先叙述“普遍性”,后叙述“客观性”;第69页分析“矛盾”时,只提出“普遍性”,而没有明确提出“矛盾的客观性”概念。三处逻辑框架和顺序不一致

分析“规律”“联系”“矛盾”,均按“普遍性”“客观性”的思路一一呈现

39

《专家点评》关于认识无限性的分析,与后文第49页重复

删除此处,于后文“认识具有无限性”处集中分析

47~48

目题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下文内容却是先叙述“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后叙述“真理都是具体的”,文题顺序交错。并且,本书中“真理是具体的”,是指真理只是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这与经典的“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表述中“具体”“历史”等概念的含义不尽一致

目题改为“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改为“真理都是具体的”,说明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具体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改为“真理都是历史的”,说明真理都只是对一定历史条件下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改为“真理的具体性、历史性和条件性”

52~83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内容过于庞杂,没有有效展开,教学难度大

分解为“联系观和发展观”“矛盾观”两个单元;在“矛盾观”单元中,设若干课,将内容适度展开

59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段,内容芜杂,既不象世界观,也不象方法论

删除,或者有重点地具体化、形象化

65

“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标点不够分明

将“促使其成长壮大”后的“,”改为“;”,使方法论明确成为辩证统一的两层含义

67~68

“斗争性”与“同一性”在目题、矛盾定义、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释义等处出现顺序不一

统一按“斗争性”“同一性”的顺序编排

75

上面蓝色虚线框中列举种种错误否定观,容易先入为主

删除

80

最后一段中“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一句,与前文第79页正文简单重复

删除此处

88

“实践观点”塞进唯物史观,但内容干瘪,与上下文不衔接,不能产生意义建构

删除

90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不妥。经济基础本身有新与旧、先进与落后之分,现存的经济基础并不总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只有生产力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改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先进经济基础状况、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90

《专家点评》中“走历史必由之路,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与第99页中间内容简单重复

删除此处

96

“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自相矛盾,“社会”一般不包括“自己”

删除整句话

全书

运用哲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青少年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不够全面充分

强化哲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青少年成长中的应用

5.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3版)
教科书页码

问题及理由

修订建议

致同学们

“具体了解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单一制和联邦制、议会制和总统制的基本特点”,语序与正文内容不一致

改为“具体了解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基本特点”

目录

专题三标题《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中的“三权分立”与“联邦制”“两党制”风格不一,与框题3标题《美国的三权分立制》亦不一致

统一为“三权分立制”

目录

专题五框题5《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欧盟”用简称,与其他框题不一致

改为《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4

《国体与政体》目下“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各个国家的政体可能多种多样……终归是其国体的表现形式。”与上下文含义多有重复

删除

13

“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相对”与“完整”自相矛盾

改为“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政治实体。”

13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语句不通

改为“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23

《专家点评》话题,与紧跟第24页蓝色虚线框探究问题,同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存废

删除《专家点评》

28

最后《专家点评》似想画龙点睛,实则画蛇添足

删除

31

《法国政体的运行》一目,与前一目中法国“主要权力机关”分写,啰嗦而不连贯

改变一框三目的机械模式,根据内容需要设计目数

34

《相关链接》内容,实为比较解析之类

将栏目名称改为《专家点评》

38

“为什么说美国的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体的典型?”此处“政体”含义与书中他处不尽相同

改为“为什么说美国的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典型?”

41

“在联邦制下,联邦政府与州之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语义含混

改为“在联邦制下联邦与州的关系,不同于单一制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42

正文中出现“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相关链接》中变为“州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统一为“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5

“两党竭力为本党争取尽可能多的职位”,语义重复

删除“为本党”三字

52

评价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其中美国最为典型”,与第49页蓝色虚线框中“在今日美国政体中表现得最为典型”简单重复

删除本处相关内容

52

“如果总统与国会的关系陷入僵局,这种僵局就将持续四年。”不严谨,忽视了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可能带来的变化

删除

59

蓝色虚线框《镜头三》中“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语义重复

改为“孙中山一生致力于民主共和事业”

68

=名言,与第70页蓝色虚线框中引用=名言都有社会主义制度“避免牵扯”之意

删除此处名言

76

题图上的欧盟地图过时了

更新欧盟地图

78

《相关链接》中“联合国对于程序问题的决定以15个理事国中至少九个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数字种类运用不规范

改为“联合国对于程序问题的决定,以15个理事国中至少9个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

82

蓝色虚线框中“儿童基金会”名称不规范

与他处一致,在“儿童基金会”前冠以“联合国”

95~96

第95页正文与第96页两个《相关链接》中,三次提到“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过度重复

适当删减、整合

 
作者 韩兆恩    
单位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1 12:45 , Processed in 0.1520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