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个人口述史:从农村到北京
作者:王海桐 时间:2012-08-10
|
今年的我25岁,到北京两个月,在一个不错的央企工作,坐在宽敞的办公室,浏览网络的时候看到“十年个人史”这个有趣的题目,回味着十年前的我,寻觅着当时的那份执着、彷徨和勇气。
十年前的我,牵着自己家的黄牛在田里悠悠的哼着不成调的曲子,看着蓝天,看着白云,不知道未来在何方。那一年的夏天,我在等我的中考成绩,心中七上八下。
那时候的我,生活在鲁南山区一个很闭塞的农村,15岁的我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我就读的初中,那所中学坐落在离我村子不远处的一个山脚下,很安静,也很美,有座二层的实验楼,是学校里最豪华的教室。
去县城里参加县里的中考,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我是最不被看好的学生之一,因为在很多人眼里,那是我考不中的学校。相对很多人的兴奋,自信和春风满面,15岁的我不太乐意和别人交流,只是通过车窗,静静地看着外边的世界,那窗外的车流和都市的繁华好像与我无关。是的,那时候的他,自卑到了骨子里,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那个教育资源紧缺的北方小城,考上重点高中意味着一条腿迈进大学,意味着可以走出大山。如果不幸落榜,没有复读的机会,意味着更早的走向社会,去面对生活的艰辛。
为了能考上大学,为了能上自己梦想的高中。我经常在同学的梦呓中回到寝室,然后早晨披着漫天的星星和月光到教室早读。半年的时间,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准备中考,嘴上的口疮一茬儿接着一茬儿,从来没有好过。
考试的具体细节都记不起来了,只记得在备考的宿舍里,连续三个夜晚我辗转难眠,静静地看着床头的圆月出神。一个15岁的孩子,慢慢地学会在别人质疑的目光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不回击,不反驳,只是默默地承受,把这一切埋在心里。中考成绩是他唯一翻盘的机会,他输不起。
中考成绩是村子里的老师给带回来的。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所有的信息都靠口头传递。老师告诉我,考上了,过了我考的那所中学分数线1.5分。我那会儿在灶前给妈妈烧火做饭,没做声,沉默的样子,好像这则好消息跟我无关。
大喜无声,只是细心的妈妈拍了拍我的头,看着我瘦削的肩膀,心疼地直掉眼泪。去学校拿通知书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说我运气好的出奇,超常发挥考上了那所县城里最好的高中,但只有我知道,自己的付出。
那一年,我背上行囊,道别父母,在同学艳羡的目光里,到了县城读书。我没让爸妈去送我,虽然即将面临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虽然未来充满未知,但我不畏惧。那一年,我长大了。
以后的日子好像变得按部就班了起来,和所有人的高中一样,三点一线的生活平淡无奇。高中毕业后,我去了青岛的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我又顺利地找到了一份比较不错的工作。工作期间,因为表现不错,我又被调到了北京总部工作,生活也基本步入了正轨。
十年,从农村到北京,从大山到城市,发生了很多事情,我最难忘怀的,也许是中考的那段时光,坚定而充实。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