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课堂观察杂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6 06: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课堂观察杂感


卢军良

                              小引




    观察课堂,偶有感发。惜乎事事迫促,静思无暇。午后薄阴,默默翻检,摘出稍具片段者,大针小线,穿引成篇。




⊙花与实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坐果。不坐果的花,称为谎花。谎花同样要耗去营养,虽然看上去很好。教学中为达成理想的效果,当然是希望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但语文教学,较不易形成快速而直接的效果,而出于不同的学科素养与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中的“谎花”总是很多。看有的人上课,缤纷杂错,有期待满园花开之心,少收获满园瓜果之效,当以为戒。
⊙平易为之岂不好
课前有个导语,怕也是一种共识。语文课,大约是学科的原因,老师们喜欢设计精彩的导语。我们看到的导语,大多很重文采,或创境,或煽情,以期有先声夺人之效。有一次听课,一位老师慷慨陈词一番之后,大约太紧张,或进展顺利之余太放松,进入正题的最后一句竟是:这节课,我们学习奥楚蔑洛夫的小说《变色龙》。这样紧张地背一个导语,给学生的,除了紧张外,其余的倒也极少。
⊙活与滞
如一道水流自然而下,这是课堂中一种难得的境界。但有时会见到阻滞的情况,学生的思路不能如教师理想中的被打开。这个关节不容小视,它常常由教师本位的设计所导致。“目中无人”,是所有教育中最失败的一种。无论学与教,方法都是很值得探讨和琢磨的一件事。我们看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讲课,更多不是在表现自己,而是在激发学生。

⊙语文课堂上的视听素材
好听好看的东西日益多起来,也更方便得到了,于是,课堂里常能听到好听的音乐,看到好看的画面。这些之于学习,作用究竟有多大呢?人类的知识是从具体中抽象出来,在习得抽象知识时借助的形象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二三四
有些便捷的记忆法,被有的老师移到语文课堂来:“这节课,很好记,一二三四。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我疑惑,学生记住了那一二三四有什么用呢?要这样学语文,不学也罢。
⊙新技术的应用
过去一只粉笔,现在用着多媒体。听起来也很自豪。但技术的更新并不代表观念的进步。多媒体大约很能体现“多快好省”,但除了一个“好”字,一节课未必是“多”“快”“省”就好。每见一些课堂上,幻灯片快急地闪过,就常想,我们应用多媒体的本质意义是什么呢?好的技术,应该是运用,而不仅仅是应用。

⊙教师的才艺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写作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但我看某个课,像讲一篇散文吧,有的老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一首诗放到课件中,在课的尾声处来个升华。我们的学生都心善的很,在老师声情并茂后,都拼力拍巴掌。但我以为这方法不大好。除了写诗,有的老师还会唱歌,会画画,等等。教师该怎样在适当的场合展示自己的才艺呢?
⊙作为一个标志的作业
完整的课堂是有程式可循的。譬如最后一项的作业。其实我们借一个班级上一节公开课,即使留下一个作业,也是未必能实现的。但很少有人不留作业。怪哉,摆设也成了必需。
⊙学人样不如立己样
我小的时候住在村子里,每家都有三两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母亲们见谁家孩子穿出的鞋很上眼,常常会比量那孩子的脚,如果与自己孩子的一般大,就会琢磨着借来鞋样。不是每个母亲都很手巧,能据了自己孩子的脚铰出鞋样。但每个孩子脚的肥瘦大小终究有所不同,所以做出的鞋也不都尽如人意。经常看到有老师在上课时搬用某个名师的东西,常有其名无其实,显得勉强。所谓“羊肉贴不到狗肉身上”,上课的事实在是学人样不如立己样。

⊙一节课老师要讲多少
教师的个人素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些主张被绝对化。据说有的校长听课时只一个标尺,拿了表计时,认为只要老师讲过了多少多少分钟,这堂课就是失败。满堂灌不可取,满堂练也不好,满堂都是学生说就好?教无定法,但却存在着许多行政过热的头脑想把方法定于一尊的谬举。“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课堂效率

在四十五分钟的一节课里,到底能讲多少东西,因课因人而异。“课”,指传授的内容;“人”,指具体的学生。而急于功利的人爱打着“高效课堂”的旗子,高谈宏论。此议一出,很符合行政领导的意志,倒未必不由此带来很多弊端。
    其一,偏重实用而忽视陶冶。就实用的方面,也不过敷衍了考试,并不易生实际运用的功效。其二,偏重套路而忽视思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正是此种作风的流弊。其三,偏重记忆而忽视涵养。古人云:记问之学,不足为师。没有丰富的体验和充分的实践,不足以全面判断和评价一个人语文学习的程度。
但我们会遇到很多听上去很美的设想。要只是想一想也倒罢了,爱幻想、遐想、构想本来也是人的天性。需要的是论证,论证又来自实践。实际的做了,行得通,坚持下去,行不通,另寻别的路。怕的是什么人忽发奇想,什么人就跟着拍板,不顾具体的情况,一味玩耍着长官意志的推销。误尽苍生!
⊙语文的思维
阅学生的试卷,凡涉及思维的题目,总会表现出更大的个体差异性。合乎逻辑的思考在语文学习上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文字的理解与表达之力,确实影响到诸学科的学习。与西方人相比,中国有着更多跳跃思维的传统,因为结论与事实间的环节常被略去,所以推理的链条就不完备。加之联想的无限丰富性,使得朦胧、含蓄的语义充斥在古典文学的评价体系中,“空泛连接着确切”,令很多人望而却步。
语文课上如何加强思维的训练需要做思考,拿方案,勤实践,出效果。不然,我们只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强词夺理。国人总是能很快地对某事下结论,不大耐心于条分缕析,锱铢细较,这与缺失合理的思维关系甚大。

                        小结

要说的还很多,值得思考的也还正多,但平日的思绪因为没有及时整理,很多都随风云流散了。几个与上课环节相关的话题似已谈到,就此带住。期就教于同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07:31 , Processed in 0.31367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