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葆国绘就的文学地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3 16:1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葆国绘就的文学地理
——《马铺故事》序
马建荣

我曾经对何葆国现实题材的小说创作有过关注。我也曾评价何葆国能够在现实题材的小说创作中,自由而流畅地完成他所要的叙述,并最终较好地完成对批判现实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弘扬,是他在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今天翻开他的书稿《马铺故事》,我再次对“马铺”这座小城和她的芸芸众生在脑海里的映像,作了新一次的梳理。些许清晰些许模糊,些许正随时光逐渐淡去。然而,还有一些必将在年岁的增长中历久弥坚地烙印下来。
《马铺故事》精选何葆国“马铺系列”的中短篇小说17篇,为读者讲述了17个各具特色的马铺故事,也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至当下的世道人心,或宕荡起伏,或娓娓而来,带有浓郁的中国南方小城的独特气息,凝重轻盈的叙事风格,直达人物内心的幽微深处,充满悲天悯人的情怀。
何葆国擅于从身边的生活着眼,把我们所熟知的人物事件提炼到他的小说创作中去。于是,你便会在他设置的故事情节中,看到我们也耳熟能详的生活场景,找到那些活灵活现的似曾相识的身影。有时,你甚至被这样一种阅读带来的“奇遇”与“顿悟”折服。庸俗虚伪的小公务员、呼风唤雨的领导秘书、财大气粗的暴发户、世故艳俗的洗头妹等等,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种种故事,它们曾几何时就在你的身边一幕幕上演。
往昔的经验象一条清晰的红线,把作家的目光与思路,串联起来,并一再地投向琐碎而沉重的现实。当何葆国以叙述者的身份,精细地描绘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生活时,我们的确看到了作家的叙述所带来的一种特别的文本质地。何葆国也许深受福楼拜或略萨的影响,他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浸润着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他常常以诙谐、平静的叙述,给读者予更加沉重的震撼。

“我喜欢爬墙!”女儿从房间里奔出来,大声地说,“我喜欢爬墙!老爸,我们不要买新房,我们就在这里天天爬墙,我还叫了小朋友星期天来爬墙呢!”女儿一个劲地摇着我的手,“老爸,爬墙多好玩啊,我要爬墙,我要嘛,要嘛!”(《爬墙回家》)。

在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支撑下,作家的叙述所呈现的另一种意义,便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两者之间,何葆国游刃有余。这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何葆国小说的社会价值功能:

小朋友,叔叔抱你好不好?
小女孩好象很有警惕性地摇摇头。
不要紧啦,叔叔给你钱。
不,我爸说,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他愣住了。小女孩歪着头对他说,我爸说,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半梦半醒之间》)。

叙述者常常躲在一个人的背后,轻松自如地把你所知和所不知的生活信息呈现在你的面前。而叙述者却已全身隐去,在他设置的话语意境中,你不能发现他的所在。叙述有时仅仅是为了一种“所指”,而它的全部过程,已远远超越了文本本身的“能指”。表现在小说的语言、结构、技巧、手法上,叙述者何葆国充当了一个技艺娴熟的魔术师。这也是我在何葆国小说中读到的一种艺术感受。
这样一来,在何葆国的小说中,“我”也许并不是叙述者,但他一定就在你最近的眼前。这除了这一系列小说的题材是读者熟知的市井生活、平常事物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家尽量避免重复的灵活多样的叙述方式,给我们所带来的新鲜的阅读快感。比如在《半梦半醒之间》中,何葆国借用了蒙太奇和意识流的手法,通过暴发户“陈总”扭曲的思绪,把叙述者眼中现实世界的龌龊,以及对其无时不有的憎恶,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无声地冷笑,浸湿酒精的眼光越过车厢座,融进灰茫的天空里。天在晃动。天也瘸了一条腿吗?天瘸……那时阵,谁理我?他看见天台酒吧像一道布景撤去了,真实的土楼乡村裸露出来。……。他看见自己像一堆大便被排泄在高楼成行耸立有如土楼乡村的山峰直插云天绵绵不绝的都市,瘦弱肮脏的身体蜷成一团。……。他看见形形色色的鞋子从眼前纷纷跨过,突然,一只发皱变形的人造革皮鞋在空中迟疑了一下,然后像一面墙朝他的脸上坍塌下来。他没有叫,而是那只皮鞋吱呀叫了一声。

作为小说语言,这样的叙述也应当是十分精彩的。而这种精彩的语言随处可见:

我走进为民旅社黑洞洞的门楼,感觉像是朝着一只凶猛鲨鱼的肚子深处走去。又停电了,这个小旅社是怎么回事?我回头张望,一个服务员也看不到,她们好像是躲在黑暗中偷吃瓜子之类的东西,发出老鼠啃食的声音。(《恍然如梦》)


李哲的笑容里挂着厚厚的虚伪,只要他再用劲笑一笑,那虚伪可能就会卟嗒卟嗒往下掉。(《生个女儿当大队长》

何葆国以故乡的名义虚构了这个闽南小城——“马铺”。何葆国在自己构建的小城“马铺”纷繁的人物和事件中,又精心提炼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典型,并通过它们,为我们打开那些个人的历史,打开它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饱览其中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并且让我们从一个比较独特和个性的角度,探见一座城市的一段真实的历史,以及它所积聚、凝练的一种精神。我们确信,它们是虚无的,但又是真实的。这是一个文学化的纸上城邦,同时又是何葆国给我们绘就的一个具有浓郁闽南特色的文学地理。
的确,如果说“土楼”系列题材作品,是何葆国构建的精神家园,那么“马铺”即是何葆国绘就的文学地理。
无疑,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何葆国的文学野心和他叙事建构的艺术才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5:17 , Processed in 0.10364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