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小自己,放大别人
中国人传统礼节中的见面鞠躬,那就是缩小自己。虽然人的社会价值、市场价值不同,但人权是相同的。人的财富有多寡、地位有高低、思想有深浅,但就人格而言,并无任何区别,人和人都是平等的。生活中,我们不要学鹅。鹅看见人都不怕,什么道理?鹅眼看出去,人都比它小,所以它不怕你,那是过低地估计了别人;但我们也不要学牛,牛眼看见人都怕,什么道理?牛眼看出去,人都比它大,那叫过低地估计了自己。看看我们的身边,有的人眼里从来没有别人,那是因为他忙于让别人眼里有自己。而自我放大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他自以为有多么了不起,其实,我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不是人家不想放,而是你太大了,人家眼睛不够大,放不进去。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段话大意是,子贡问孔子说,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远受益吗?孔子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什么叫“恕”呢?孔子又加了八个字的解释,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字上为“如”,下为“心”,可理解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也可理解为宽大为怀、如来之心。如果你能宽恕别人,你就有了如来之心。
那么,如何做到缩小自己、放大别人呢?其实,是有几条原则可以遵循的。
第一,退一步海阔天空。古往今来,凡建功立业有所成就者,绝非那些胸襟狭隘、小肚鸡肠、谨小慎微的人,而是那些襟怀坦荡、宽宏大量者。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生活中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能宽容和理解别人,别人也会宽容和理解你,两和皆友,如此良性循环,便形成和谐气氛,给人以舒畅感;另一种是你不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你,两斗皆伤,如此恶性循环,矛盾便日趋激化,甚至反目成仇。
第二,换位思考。每个人的立场、需求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事情能做成,一定是兼顾了各方利益的结果。我们一定要记住,每个人的利益都是建立在别人利益满足的基础上的。举个例子,放牛的牧童要回去吃饭了,要把牛牵回去。牛不干,要吃草。牧童很聪明,拔了一把草给牛吃,牛就乖乖跟他走了。钓鱼也是这样,鱼不吃到你的饵,会上钩吗?为此,企业经营中,经营者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考虑问题;战略合作时,各方都要站在合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样的道理,这还可用于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学会换位思考,就能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因而能事半功倍。换位思考、想人所想,最终还是想己所想。人吃五谷杂粮长大,因此,人都是“俗”人,这就免不了有缺点。上海人讲话十分幽默:“侬好人?肚脐眼有口伐?”什么意思?肚脐眼是人的“缺点”,每个人都有,那是与生俱来的,这就如同一个人身上的不足。既然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就不能苛求别人。
第三,要学会赞赏别人。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人,无论是高官还是百姓,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人都是一样的,喜欢听赞赏的话,因为人内心深处有被人重视、被人欣赏的需求,有自我认同的本能。人在受到认可的情况下,比在遭受指责的情况下更能勤奋地工作。因此,真正的赞赏是成功管理人事的首要秘诀。赞赏是引发人工作热情的原动力。人要学会赞赏别人,前提是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而要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要求自己有一颗善心、慧心,真诚地爱人。在每天的生活与工作中,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真诚地、毫不吝啬地赞赏别人,不仅给人以快乐,也给自己以快乐。
常常感恩、宽以待人,缩小自己、放大别人,都是圆融人事的基本前提,也是圆满人生的基本内涵,是画人生之圆的“半径”。
(归雁生摘自《快乐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插图:董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