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意人生,让心灵得以栖居[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0 14:4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意人生,让心灵得以栖居
——《诗化人生》和《诗意地栖居》比较阅读
【导读】

一个人一生是否快乐、幸福,有时主要不是取决于外在的劳累和不顺,而是主要看他能否有一颗快乐的心,一颗心。如果能用一颗审美的心灵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他的人生将总会如枝头上小鸟的歌唱,如不冻的河水汩汩地流淌。



诗化人生

王兆胜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就是说,人们都要面对着悲伤、怨恨、疾病、绝望和死亡等人生的苦难。那么,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又有着不同的人生呢?比如有的人忧思百结,总是闷闷不乐;而有的人却笑口常开,充满欢歌?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灵和不同的生活态度。  

天上的月亮也不过有几日之圆,天空和大地也不是总充满白昼而没有黑暗,一年四季除了春夏也还有严寒的冬天……自然天地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它的派生物——人生,也是一样。理解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天地人生的根本的悲剧性,理解了这个世界与人生的先验缺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佛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承受苦难是有几分道理的。如果有了一颗正确对待人生缺憾的心灵,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将是轻松与快乐的。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一生辛苦,却身体健康、精神旺盛、生活幸福;而有的人一生虽锦衣玉食,清闲无事,甚至过着寄生的生活,但他们却身心疲累,一脸愁容。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累与否。同样,一个人一生是否快乐、幸福,有时主要不是取决于外在的劳累和不顺,而是主要看他能否有一颗快乐的心,一颗心。如果能用一颗审美的心灵看取这个世界,那么他的人生将总会如枝头上小鸟的歌唱,如不冻的河水汩汩地流淌。  

其实,人之所需无多,庄子《逍遥游》里说:鹪鹩将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孔子《论语》也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看来,最关键的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精神心灵的高度和境界。  

有了诗心,就可以与挫折对抗。比如苏东坡。他被放逐到荒僻海南,夏天极其潮湿,秋天阴雨连绵,所有东西都发霉。床柱上还长了许多白蚁。要什么没什么。六十岁的老人,水土不服,无朋无友,寂寞无聊,但他却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失去生活的乐趣与美好的理想。他自己制墨、采药、盖房,同时,抄录了《唐书》、《汉书》,注释《尚书》,编定了《东坡志林》,考定药书,赋诗作词。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将他打倒,因为他总有一颗诗心。  

当有了诗心,人们也可以体悟大自然的规律和心情。天地一年四季,春天繁华,夏天挥霍;当树叶变黄,纷纷飘落,生命就进入了晚秋;而严寒到来,万物将激情收敛珍藏,这就是冬天了。其实,这种更替与人生何异?生命在自然与死亡韵律的和谐上实际上具有一样的节奏。自然生命和人生就如同一首诗,一首有着成长和死亡韵律的和谐的诗。通过诗心,在发现天地和人生蕴涵的诗意后,我们就会进入一种新境界:人生就是一个进程,天地都有生死、悲欢,而渺小的人还有什么困惑和滞碍呢?  

通过诗心,人们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并将这种生命与自身的生命贯通起来,那么,个体就会感到自己生命的强大。比如,看到一树绿叶,我们不要对其熟视无睹,而应该用诗心去体会。当你的诗心与绿叶的生命接通,那么,在你的意念中一股生命的泉水就会顺着树叶的脉络汩汩流出,直流入你的身心之中。可以设想,在与大自然接通时,人不仅进行了生命充电,同时也在进行精神充电。  

诗心就如同和煦的阳光,他不仅能消融冰雪,还可以驱尽黑暗,使人生如明媚的春日,其乐融融。                    

(摘自《散文》,有删节)





【导读】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诗意地栖居种生活态度。面对困苦、责难、伤害,我们应以豁达、开朗、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便能开垦出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来。



诗意地栖居

胡丰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诗意地栖居种生活态度:自由的,精神的,灵性的,自然的。诗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我们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我们必须是一个诗意的栖居者,因为人类生存的本质是诗意的。

诗意地生活就是会营造自己的心境,调节自己的心态,超然世俗以外。

面对困苦、责难、伤害,我们应以豁达、开朗、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相信风雨过后是彩虹,乌云遮不住太阳。就像大文豪苏轼一样,虽屡遭打击,一生坎坷,但极为达观,听到鸟鸣便是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就是被贬了官,还能吟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一顶笠帽、一身蓑衣、一双草鞋、一根竹杖,迎着风雨向前仍唱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诗意地生活其实很简单。一盆兰花,一支洞箫,一枚卵石,一幅字画,一片雪花,一场细雨,一弯月,一杯茶,一本书,一首诗……都会在宁静的心湖漾起欢愉的涟漪,给你带来无穷的诗意。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一张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壶茶。几只杯,天上是一钩月,窗边是一副卷起的芦帘。看着看着,心,沉静下来,喧闹没有了,烦恼没有了,恍惚之间自己也随散去的朋友去屋外赏月。夜,静极。读画竟有愿做赏月人、不羡仙的感叹。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是无用的装点,却是愈精练愈好。

   然而,可怜我们的现实生活!

   滚滚红尘中,人们追名逐利,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根本无暇顾及这不求解渴的酒,这不求饱的点心。而周作人在此看到的是艺术,是艺术化的生活,也就是充满诗意的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艺术,我们方知春雨不仅可以润泽禾苗,还可以窗下独听;茶不只可解渴,还可以养心;石不能言却最可人;花不但可以扮美女儿家,更可以案头清供,继而闻香动念,所谓一花一世界”!

   诗意地生活是人生的大彻大悟。

   “热闹中著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有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这是《菜根谭》中的话。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还向西方人介绍了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娓娓道出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令西方入倾倒。当时美国有一书评家说:读完这书后,我真想跑到唐人街,一遇见中国人,便向他行个鞠躬礼。诗意地生活,简化生活,读一篇美文,吟咏一首好诗,莳弄几株花草,把玩一块石头……让最微不足道的东西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生活的大智慧。

   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便能开垦出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来。

                                       (摘自《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对比鉴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著名的诗句: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几乎道出了人们理想的生存愿望。然而,要使人们能获得这份生存的诗意却并不容易。面对庸常而又漫长的岁月,面对人生中难以预期的暴风骤雨,我们该拥有一颗怎样的心,该秉持一种怎样的态度,似乎都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或许从《诗化人生》和《诗意地栖居》中,我们能找寻到一点启发自己前进的灵感。

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拥有一颗严肃对待人生的心,对待生命认真,乐观而积极,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诗化人生》强调一颗审美的心,达观的心能给你的人生驱走黑暗、带来明媚。在这样一个竞争日益激烈而信仰又日渐缺乏的社会里,王兆胜的文字里透露出来的却是他那与世无争的镇定与宽容。因为他从天地万物那里所获得的启示就是享受一种诗意与悠闲的人生。在《诗化人生》里,他对于怀有一颗心,是有着自己最为充分的理解的。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快乐幸福,有时主要不是取决于外在的劳累和不顺,而主要是看他能否有一颗快乐之心,一颗心。

《诗意地栖居》则更多地强调诗意地栖居是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中的一种方式。当我们越来越为寻求何种理想的生存方式而困惑的时候,诗意地栖居,无疑是一条栖居在我们眼前的理想之路。因为诗意地栖居,面对困苦、责难、伤害,我们以豁达、开朗、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可以将一切的烦恼、痛苦、损伤都转化为一种诗意的体悟。诗意地生活是人生的大彻大悟。诗意地生活就是会营造自己的心境,调节自己的心态,超然世俗以外。

《诗化人生》作者从两方面说明了人生要有一颗诗心,即一是从人生的客观实际说明,人生难免有缺憾,要用一颗诗心去对待。二是从诗心的意义或价值说明,有了诗心可以与挫折对抗,有了诗心可以体悟大自然的规律和心情,通过诗心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文章通篇文笔非常流畅,在对苏东坡、庄子等贤哲的人生境遇进行了细节性的描述后,生动地揭示了用诗心与挫折对抗的意义,深化了诗化人生的主题。

《诗意地栖居》一文谈古论今,引用诗词文化史料,涉猎广泛,厚重典雅,意蕴丰厚,足显广博的文化视野。作者感悟现实生活细致入微,事例如出身边,足见其敏锐的生活洞察力。说理探幽寻微,行文挥洒自如,把诗意地栖居这一深奥抽象的哲学命题演绎得灵活生动,深入浅出。

这两篇哲理散文饱含生活的激情,生动地阐发了追求人生快乐和幸福的道理,富于辩证色彩。生活的美好就是快乐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就是诗意的人生。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共同品味一番人生的诗意、诗意的人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15:46 , Processed in 0.1301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