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科研兴教之路,开创我市教育科研新局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2 09:2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2]走科研兴教之路,开创我市教育科研新局面

                              


                                 走科研兴教之路,开创我市教育科研新局面
                                       ----在2009年安庆市教育科研成果推介会上的讲话
                                               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谢余良
    这次教育科研成果推介会是一次营造教育科研氛围,注重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增强教育科研动力,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我市教育科研新局面的会议。
    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在近些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意识强,积极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科研活动,尤其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近五年来,我市有立项省、市课题404项,这些课题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很多学校以课题为抓手,以专题研究为研究平台,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我市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科研队伍,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有些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成为了特级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到头人、骨干教师。近些年来我市研究出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我市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领域有多项课题荣获安徽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很多获奖课题在省、市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市的教育科研工作走在了省教科研工作前列。实践证明,教育改革与学校的发展对教育科研的需要日益迫切,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我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还不平衡,农村与城市、小学与中学、职教与普教等之间开展教科研工作还存在着差距(2004-2009年省市共有课题404项,其中市区73,桐城57,望江55,宿松42,怀宁36,太湖22,枞阳21,潜山16,岳西16,大观区23,迎江区19,开发区19,宜秀区5。小学144;中学260;农村147;城市257。职业教育5;基础教育399)。我市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课程改革深化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等,都需要研究,都必须通过教育科研找到出路和办法。我们应该从教育发展的高度,在更为广阔的知识背景与更加深邃的理论层面上,认识和思考教育科研的历史使命。为此我借2009年安庆市教育科研成果推介会之机就我市今后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要求,供大家思考。
    一、转变观念,重视科研,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引领作用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的教育对象、管理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估机制都相应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旧的传统教育观念,构建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而传统观念的改变与更新、新型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构建都有赖于教育科研的实施与开展。学校领导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学校的发展有赖于领导的科学决策,教育行政决策需要知识作为基础,也需要方法作为依据。教育科研可以提供教育知识,提供合理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要率先垂范,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深入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判断价值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前沿问题的敏感度,对未来发展认识的前瞻性,为学校科学决策“保驾护航”。 学校领导的科研意识决定教师的科研行动,学校领导的科研行动决定教师的科研水平,学校领导的科研水平决定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健全组织 ,建章立制,注重课题研究的管理
  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是规范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要抓住课题管理不放松,特别要加强重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因此,我们要重视各级教育科研的组织建设,建立完善组织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健康发展。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
    各县应成立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专门的组织和专人承担起各县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责任,实施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各校教科室要对本校的立项课题跟踪监督,使每个课题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课题研讨,阶段性汇报,中期总结,结题展示,使每项课题研究都能有序进行并按时结题。
    2.出台保障措施,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各校要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健全教育科研规章制度,如《教育科学研究工
作条例》、《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考核制度》、《教育科研奖励制度》、《研究型教师培训计划》、《教育科研成果评审奖励办法》、《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先进教师、学校评价标准》等,加强对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的支持力度,鼓励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要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并与教师的考核、评职、评先挂钩,对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同志,给予表彰、奖励,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的学术氛围,激励教师自觉地把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真正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三、减少偏差,求实创新,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
    中小学教科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中小学教科研日益升温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也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有些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由于其指导思想、操作方式等存在偏差,这些偏差影响了教育科研的有效性,致使教育科研的效果不佳,不利于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如教育科研“功利化”,课题选择“时髦化”,研究过程“书斋化”,结题汇编“论文化”,研究方法“框架化”。
我们要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教育科研人员必须敏感于教育实践,积极投身于火热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始终关注本地区或本学校教育科研创新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紧迫问题、短期问题,强调应用研究。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大力倡导校本研究、合作研究,形成课题从课堂里来,研究到课堂里去,答案从课堂里寻,成果到课堂里用的实践研究视角,通过这一过程不断提高我市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四、区域研究,建立共同体,形成教育科研的研究合力
    学校的课题研究是在学校层面上展开的,涉及到不同的成员在内。并且解决学校层面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做得到的。任何一项课题研究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参与研究人员的科研素养。所以,学校的课题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体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在研究中,研究者之间实际上构成的是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靠排他性竞争,而是靠“教师团队”的成长。实际上,任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学校和社会文化滋育的结果。换言之,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每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每一间教室,而是整个学校。我建议,在课题研究中要形成如下共同体:
    1、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
大学教师作为专业研究者不乏对教育问题的理论见识,也积累了教育方面
的许多血养。长期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对教育教学不乏感性认识,但对于如何从事研究,如何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认识,形成“个性化的理论”,有时难免无从着手。这两者结合将有助于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2、研究员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
研究员以及各校教科室的科研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工作直接相关,指导着中小学教科研工作的进行,是教育科研队伍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校要与有关教研员联系,取得他们的参与、指导。
    3、学科之间教师结成研究共同体
各校要围绕某项课题开展跨学科研究活动,加强群体科研,形成研究合力,以实现教育科研“效果最大化、质量最优化”的目的。
    4、校与校之间结成研究共同体
加强同类课题的合作研究,整合多方力量,促进同一类课题深入发展,通过合作研究争取获得更大的科研成果。
    五、全员参与,多角度思考,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
    我们要求“校校有立项课题,组组有立项课题,不求人人有立项课题。实际上还有一大批教师没有自己的课题研究。立项课题研究并非教科研的全部,以课题组方式进行研究并非教科研的唯一方式。我们提倡 师本研究,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自己的小课题研究,“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要形成人人都参与研究的科研氛围。
     我认为,中小学教科研是在教育实践、通过教育实践、为了教育实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或而临的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是源于教师自身解惑的需要,其目的在于通过科研使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批判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中小学教科研要解答的应是教育教学应当“怎么办”的问题,要解决的是如何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途径,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中小学教科研的价值在于其实用和实践价值,注重的应是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形成性”和“改进性”功能。其最佳研究模式应为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课例研究、调查研究、对比研究等。课题研究要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问题,教育科研工作要坚持草根化研究、原创性研究,脚踏实地做一些小事,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怎样才能使教育科研大众化?小课题研究是一个教育科研发展方向。要鼓励教师有意识地制定个人的研究计划,结合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尝试做一些小的课题进行研究。要围绕教学,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的理念、思路和办法。要扎扎实实的去做一些小课题,鼓励教师思考,实践,研究,改善,提高。教师有了小课题的经历,才会有自己的思考与研究深度。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研究的切入点 ,“点”即是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小课题,这些小课题是学校整体问题的局部深入;而“面”则以学校的全局工作作为研究的立项课题,它对“点”上课题的研究环境有着优化的意义。“点”上的课题由个体教师承担,“面”上的课题由学校立项课题组参与研究。通过点面结合就达到了教师群体参与科研的目的,在校内就形成了学校研究的“势”。
    六、制定目标,科研规划,关注教育教学突出问题的研究
    课题教研是解决学校教育阶段发展的主渠道,根据教育教学发展变化状况,整合内、外可利用的教研资源。学校要制定科学的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规划,明确教育科研工作目标,确定教育科研工作重点,确立研究项目,制订研究课题。要有3-5年的课题研究规模,在一段时间内重点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课题规划有一定的衔接性、系统性,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要保证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最终实现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各县区要分层次开展课题研究,片区学校研究什么、中心学校研究什么,学校层面研究什么、学科组层面研究什么,应有相对统一的宏观的规划,有指导性意见,以期达到解决不同层面的实际问题。
    七、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增强教育科学研究的“力”
教育科研,旨在通过揭示教育规律帮助教师运用规律来指导教学实践,获取更大的教学效益。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教育科研效益的直接体现,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发展的巨大源动力。但是,有些学校研究出的“成果”往往束之高阁,本校无人问津,更不用说推广到其他同类学校或学科了,这种现有成果的荒芜实在是一种浪费,如果能在研究过程中或课题的评价过程中考虑到进一步推广的问题,可能会有效地制止这种资源浪费。
    我们要树立研究与推广并重的思想,要形成科研成果推广的有效机制,加大已有的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效益,发挥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学校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不能限于一般号召,而要在"内化"上下功夫。我们倡导通过校内交流、跨校研讨、成果报告、现场观摩、结题鉴定、科研评比、网络展示、网络沙龙、校本培训、校刊宣传、学校简报、发表论文等途径,进行多层面的互动合作活动,检验、借鉴、分享优秀的科研成果,推介教科研成果,并将其转化成教育生产力。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我市在教育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将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诸多机遇和挑战,面向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呼唤着教育科研作先导,呼唤着大批科研型教师的涌现,呼唤着更多教育科研成果出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让我们树“科研兴教”、 “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之风,努力实现“科研管理科学化、科研组织网络化、课题管理规范化、科研资料信息化、课题研究全员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的教育科研格局,力促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我市教育科研新局面!
----在2009年安庆市教育科研成果推介会上的讲话
                                               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谢余良
    这次教育科研成果推介会是一次营造教育科研氛围,注重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增强教育科研动力,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我市教育科研新局面的会议。
    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在近些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意识强,积极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科研活动,尤其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近五年来,我市有立项省、市课题404项,这些课题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很多学校以课题为抓手,以专题研究为研究平台,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我市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科研队伍,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有些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成为了特级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到头人、骨干教师。近些年来我市研究出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我市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领域有多项课题荣获安徽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很多获奖课题在省、市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市的教育科研工作走在了省教科研工作前列。实践证明,教育改革与学校的发展对教育科研的需要日益迫切,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我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还不平衡,农村与城市、小学与中学、职教与普教等之间开展教科研工作还存在着差距(2004-2009年省市共有课题404项,其中市区73,桐城57,望江55,宿松42,怀宁36,太湖22,枞阳21,潜山16,岳西16,大观区23,迎江区19,开发区19,宜秀区5。小学144;中学260;农村147;城市257。职业教育5;基础教育399)。我市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课程改革深化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等,都需要研究,都必须通过教育科研找到出路和办法。我们应该从教育发展的高度,在更为广阔的知识背景与更加深邃的理论层面上,认识和思考教育科研的历史使命。为此我借2009年安庆市教育科研成果推介会之机就我市今后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要求,供大家思考。
    一、转变观念,重视科研,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引领作用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的教育对象、管理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估机制都相应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旧的传统教育观念,构建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而传统观念的改变与更新、新型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构建都有赖于教育科研的实施与开展。学校领导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学校的发展有赖于领导的科学决策,教育行政决策需要知识作为基础,也需要方法作为依据。教育科研可以提供教育知识,提供合理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要率先垂范,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深入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判断价值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前沿问题的敏感度,对未来发展认识的前瞻性,为学校科学决策“保驾护航”。 学校领导的科研意识决定教师的科研行动,学校领导的科研行动决定教师的科研水平,学校领导的科研水平决定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健全组织 ,建章立制,注重课题研究的管理
  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是规范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要抓住课题管理不放松,特别要加强重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因此,我们要重视各级教育科研的组织建设,建立完善组织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健康发展。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
    各县应成立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专门的组织和专人承担起各县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责任,实施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各校教科室要对本校的立项课题跟踪监督,使每个课题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课题研讨,阶段性汇报,中期总结,结题展示,使每项课题研究都能有序进行并按时结题。
    2.出台保障措施,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各校要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健全教育科研规章制度,如《教育科学研究工
作条例》、《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考核制度》、《教育科研奖励制度》、《研究型教师培训计划》、《教育科研成果评审奖励办法》、《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先进教师、学校评价标准》等,加强对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的支持力度,鼓励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要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并与教师的考核、评职、评先挂钩,对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同志,给予表彰、奖励,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的学术氛围,激励教师自觉地把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真正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三、减少偏差,求实创新,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
    中小学教科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中小学教科研日益升温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也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有些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由于其指导思想、操作方式等存在偏差,这些偏差影响了教育科研的有效性,致使教育科研的效果不佳,不利于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如教育科研“功利化”,课题选择“时髦化”,研究过程“书斋化”,结题汇编“论文化”,研究方法“框架化”。
我们要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教育科研人员必须敏感于教育实践,积极投身于火热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始终关注本地区或本学校教育科研创新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紧迫问题、短期问题,强调应用研究。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大力倡导校本研究、合作研究,形成课题从课堂里来,研究到课堂里去,答案从课堂里寻,成果到课堂里用的实践研究视角,通过这一过程不断提高我市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四、区域研究,建立共同体,形成教育科研的研究合力
    学校的课题研究是在学校层面上展开的,涉及到不同的成员在内。并且解决学校层面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做得到的。任何一项课题研究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参与研究人员的科研素养。所以,学校的课题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体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在研究中,研究者之间实际上构成的是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靠排他性竞争,而是靠“教师团队”的成长。实际上,任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学校和社会文化滋育的结果。换言之,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每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每一间教室,而是整个学校。我建议,在课题研究中要形成如下共同体:
    1、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
大学教师作为专业研究者不乏对教育问题的理论见识,也积累了教育方面
的许多血养。长期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对教育教学不乏感性认识,但对于如何从事研究,如何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认识,形成“个性化的理论”,有时难免无从着手。这两者结合将有助于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2、研究员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
研究员以及各校教科室的科研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工作直接相关,指导着中小学教科研工作的进行,是教育科研队伍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校要与有关教研员联系,取得他们的参与、指导。
    3、学科之间教师结成研究共同体
各校要围绕某项课题开展跨学科研究活动,加强群体科研,形成研究合力,以实现教育科研“效果最大化、质量最优化”的目的。
    4、校与校之间结成研究共同体
加强同类课题的合作研究,整合多方力量,促进同一类课题深入发展,通过合作研究争取获得更大的科研成果。
    五、全员参与,多角度思考,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
    我们要求“校校有立项课题,组组有立项课题,不求人人有立项课题。实际上还有一大批教师没有自己的课题研究。立项课题研究并非教科研的全部,以课题组方式进行研究并非教科研的唯一方式。我们提倡 师本研究,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自己的小课题研究,“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要形成人人都参与研究的科研氛围。
     我认为,中小学教科研是在教育实践、通过教育实践、为了教育实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或而临的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是源于教师自身解惑的需要,其目的在于通过科研使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批判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中小学教科研要解答的应是教育教学应当“怎么办”的问题,要解决的是如何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途径,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中小学教科研的价值在于其实用和实践价值,注重的应是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形成性”和“改进性”功能。其最佳研究模式应为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课例研究、调查研究、对比研究等。课题研究要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问题,教育科研工作要坚持草根化研究、原创性研究,脚踏实地做一些小事,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怎样才能使教育科研大众化?小课题研究是一个教育科研发展方向。要鼓励教师有意识地制定个人的研究计划,结合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尝试做一些小的课题进行研究。要围绕教学,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的理念、思路和办法。要扎扎实实的去做一些小课题,鼓励教师思考,实践,研究,改善,提高。教师有了小课题的经历,才会有自己的思考与研究深度。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研究的切入点 ,“点”即是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小课题,这些小课题是学校整体问题的局部深入;而“面”则以学校的全局工作作为研究的立项课题,它对“点”上课题的研究环境有着优化的意义。“点”上的课题由个体教师承担,“面”上的课题由学校立项课题组参与研究。通过点面结合就达到了教师群体参与科研的目的,在校内就形成了学校研究的“势”。
    六、制定目标,科研规划,关注教育教学突出问题的研究
    课题教研是解决学校教育阶段发展的主渠道,根据教育教学发展变化状况,整合内、外可利用的教研资源。学校要制定科学的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规划,明确教育科研工作目标,确定教育科研工作重点,确立研究项目,制订研究课题。要有3-5年的课题研究规模,在一段时间内重点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课题规划有一定的衔接性、系统性,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要保证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最终实现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各县区要分层次开展课题研究,片区学校研究什么、中心学校研究什么,学校层面研究什么、学科组层面研究什么,应有相对统一的宏观的规划,有指导性意见,以期达到解决不同层面的实际问题。
    七、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增强教育科学研究的“力”
教育科研,旨在通过揭示教育规律帮助教师运用规律来指导教学实践,获取更大的教学效益。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教育科研效益的直接体现,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发展的巨大源动力。但是,有些学校研究出的“成果”往往束之高阁,本校无人问津,更不用说推广到其他同类学校或学科了,这种现有成果的荒芜实在是一种浪费,如果能在研究过程中或课题的评价过程中考虑到进一步推广的问题,可能会有效地制止这种资源浪费。
    我们要树立研究与推广并重的思想,要形成科研成果推广的有效机制,加大已有的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效益,发挥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学校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不能限于一般号召,而要在"内化"上下功夫。我们倡导通过校内交流、跨校研讨、成果报告、现场观摩、结题鉴定、科研评比、网络展示、网络沙龙、校本培训、校刊宣传、学校简报、发表论文等途径,进行多层面的互动合作活动,检验、借鉴、分享优秀的科研成果,推介教科研成果,并将其转化成教育生产力。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我市在教育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将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诸多机遇和挑战,面向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呼唤着教育科研作先导,呼唤着大批科研型教师的涌现,呼唤着更多教育科研成果出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让我们树“科研兴教”、 “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之风,努力实现“科研管理科学化、科研组织网络化、课题管理规范化、科研资料信息化、课题研究全员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的教育科研格局,力促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我市教育科研新局面!
    ----在2009年安庆市教育科研成果推介会上的讲话
                                               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谢余良
    这次教育科研成果推介会是一次营造教育科研氛围,注重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增强教育科研动力,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我市教育科研新局面的会议。
    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在近些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意识强,积极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科研活动,尤其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近五年来,我市有立项省、市课题404项,这些课题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很多学校以课题为抓手,以专题研究为研究平台,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我市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科研队伍,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有些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成为了特级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到头人、骨干教师。近些年来我市研究出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我市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领域有多项课题荣获安徽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很多获奖课题在省、市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市的教育科研工作走在了省教科研工作前列。实践证明,教育改革与学校的发展对教育科研的需要日益迫切,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我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还不平衡,农村与城市、小学与中学、职教与普教等之间开展教科研工作还存在着差距(2004-2009年省市共有课题404项,其中市区73,桐城57,望江55,宿松42,怀宁36,太湖22,枞阳21,潜山16,岳西16,大观区23,迎江区19,开发区19,宜秀区5。小学144;中学260;农村147;城市257。职业教育5;基础教育399)。我市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课程改革深化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等,都需要研究,都必须通过教育科研找到出路和办法。我们应该从教育发展的高度,在更为广阔的知识背景与更加深邃的理论层面上,认识和思考教育科研的历史使命。为此我借2009年安庆市教育科研成果推介会之机就我市今后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要求,供大家思考。
    一、转变观念,重视科研,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引领作用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的教育对象、管理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估机制都相应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旧的传统教育观念,构建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而传统观念的改变与更新、新型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构建都有赖于教育科研的实施与开展。学校领导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学校的发展有赖于领导的科学决策,教育行政决策需要知识作为基础,也需要方法作为依据。教育科研可以提供教育知识,提供合理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要率先垂范,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深入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判断价值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前沿问题的敏感度,对未来发展认识的前瞻性,为学校科学决策“保驾护航”。 学校领导的科研意识决定教师的科研行动,学校领导的科研行动决定教师的科研水平,学校领导的科研水平决定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健全组织 ,建章立制,注重课题研究的管理
  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是规范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要抓住课题管理不放松,特别要加强重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因此,我们要重视各级教育科研的组织建设,建立完善组织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健康发展。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
    各县应成立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专门的组织和专人承担起各县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责任,实施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各校教科室要对本校的立项课题跟踪监督,使每个课题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课题研讨,阶段性汇报,中期总结,结题展示,使每项课题研究都能有序进行并按时结题。
    2.出台保障措施,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各校要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健全教育科研规章制度,如《教育科学研究工
作条例》、《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考核制度》、《教育科研奖励制度》、《研究型教师培训计划》、《教育科研成果评审奖励办法》、《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先进教师、学校评价标准》等,加强对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的支持力度,鼓励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要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并与教师的考核、评职、评先挂钩,对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同志,给予表彰、奖励,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的学术氛围,激励教师自觉地把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真正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三、减少偏差,求实创新,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
    中小学教科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中小学教科研日益升温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也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有些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由于其指导思想、操作方式等存在偏差,这些偏差影响了教育科研的有效性,致使教育科研的效果不佳,不利于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如教育科研“功利化”,课题选择“时髦化”,研究过程“书斋化”,结题汇编“论文化”,研究方法“框架化”。
我们要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教育科研人员必须敏感于教育实践,积极投身于火热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始终关注本地区或本学校教育科研创新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紧迫问题、短期问题,强调应用研究。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大力倡导校本研究、合作研究,形成课题从课堂里来,研究到课堂里去,答案从课堂里寻,成果到课堂里用的实践研究视角,通过这一过程不断提高我市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四、区域研究,建立共同体,形成教育科研的研究合力
    学校的课题研究是在学校层面上展开的,涉及到不同的成员在内。并且解决学校层面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做得到的。任何一项课题研究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参与研究人员的科研素养。所以,学校的课题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体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在研究中,研究者之间实际上构成的是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靠排他性竞争,而是靠“教师团队”的成长。实际上,任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学校和社会文化滋育的结果。换言之,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每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每一间教室,而是整个学校。我建议,在课题研究中要形成如下共同体:
    1、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
大学教师作为专业研究者不乏对教育问题的理论见识,也积累了教育方面
的许多血养。长期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对教育教学不乏感性认识,但对于如何从事研究,如何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认识,形成“个性化的理论”,有时难免无从着手。这两者结合将有助于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2、研究员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
研究员以及各校教科室的科研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工作直接相关,指导着中小学教科研工作的进行,是教育科研队伍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校要与有关教研员联系,取得他们的参与、指导。
    3、学科之间教师结成研究共同体
各校要围绕某项课题开展跨学科研究活动,加强群体科研,形成研究合力,以实现教育科研“效果最大化、质量最优化”的目的。
    4、校与校之间结成研究共同体
加强同类课题的合作研究,整合多方力量,促进同一类课题深入发展,通过合作研究争取获得更大的科研成果。
    五、全员参与,多角度思考,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
    我们要求“校校有立项课题,组组有立项课题,不求人人有立项课题。实际上还有一大批教师没有自己的课题研究。立项课题研究并非教科研的全部,以课题组方式进行研究并非教科研的唯一方式。我们提倡 师本研究,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自己的小课题研究,“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要形成人人都参与研究的科研氛围。
     我认为,中小学教科研是在教育实践、通过教育实践、为了教育实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或而临的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是源于教师自身解惑的需要,其目的在于通过科研使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批判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中小学教科研要解答的应是教育教学应当“怎么办”的问题,要解决的是如何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途径,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中小学教科研的价值在于其实用和实践价值,注重的应是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形成性”和“改进性”功能。其最佳研究模式应为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课例研究、调查研究、对比研究等。课题研究要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问题,教育科研工作要坚持草根化研究、原创性研究,脚踏实地做一些小事,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怎样才能使教育科研大众化?小课题研究是一个教育科研发展方向。要鼓励教师有意识地制定个人的研究计划,结合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尝试做一些小的课题进行研究。要围绕教学,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的理念、思路和办法。要扎扎实实的去做一些小课题,鼓励教师思考,实践,研究,改善,提高。教师有了小课题的经历,才会有自己的思考与研究深度。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研究的切入点 ,“点”即是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小课题,这些小课题是学校整体问题的局部深入;而“面”则以学校的全局工作作为研究的立项课题,它对“点”上课题的研究环境有着优化的意义。“点”上的课题由个体教师承担,“面”上的课题由学校立项课题组参与研究。通过点面结合就达到了教师群体参与科研的目的,在校内就形成了学校研究的“势”。
    六、制定目标,科研规划,关注教育教学突出问题的研究
    课题教研是解决学校教育阶段发展的主渠道,根据教育教学发展变化状况,整合内、外可利用的教研资源。学校要制定科学的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规划,明确教育科研工作目标,确定教育科研工作重点,确立研究项目,制订研究课题。要有3-5年的课题研究规模,在一段时间内重点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课题规划有一定的衔接性、系统性,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要保证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最终实现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各县区要分层次开展课题研究,片区学校研究什么、中心学校研究什么,学校层面研究什么、学科组层面研究什么,应有相对统一的宏观的规划,有指导性意见,以期达到解决不同层面的实际问题。
    七、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增强教育科学研究的“力”
教育科研,旨在通过揭示教育规律帮助教师运用规律来指导教学实践,获取更大的教学效益。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教育科研效益的直接体现,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发展的巨大源动力。但是,有些学校研究出的“成果”往往束之高阁,本校无人问津,更不用说推广到其他同类学校或学科了,这种现有成果的荒芜实在是一种浪费,如果能在研究过程中或课题的评价过程中考虑到进一步推广的问题,可能会有效地制止这种资源浪费。
    我们要树立研究与推广并重的思想,要形成科研成果推广的有效机制,加大已有的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效益,发挥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学校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不能限于一般号召,而要在"内化"上下功夫。我们倡导通过校内交流、跨校研讨、成果报告、现场观摩、结题鉴定、科研评比、网络展示、网络沙龙、校本培训、校刊宣传、学校简报、发表论文等途径,进行多层面的互动合作活动,检验、借鉴、分享优秀的科研成果,推介教科研成果,并将其转化成教育生产力。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我市在教育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将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诸多机遇和挑战,面向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呼唤着教育科研作先导,呼唤着大批科研型教师的涌现,呼唤着更多教育科研成果出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让我们树“科研兴教”、 “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之风,努力实现“科研管理科学化、科研组织网络化、课题管理规范化、科研资料信息化、课题研究全员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的教育科研格局,力促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我市教育科研新局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3:31 , Processed in 0.0914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