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重实效 成果推广显价值
—-对前川一小《小学“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成果推介活动的思考
黄陂区教科室 胡 敖
2008年1月9日,黄陂区“十•五”教育科研成果推介活动在前川一小隆重举行,前川一小《小学“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成果通过展示课、教研组论坛(沙龙式评课)等方式展示在与会者面前,得到了一致好评。该校承担的《小学“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十•五”市级重点规划课题,曾荣获2006年度武汉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填补了黄陂区乃至整个远城区的一项空白。市教科所靳岳滨所长在推介会上高兴地说:“该校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实实在在体现出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减负増效的理念,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笔者也参加了此次活动,感受颇深“互动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以“乐”为径,以“巧”作舟,从人最本质、最本能的思维习惯和兴趣特征出发,充分尊重校园里每个生命的活力和创造欲,提倡一种有效的教学,这和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宗旨是相统一的;同时也为我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功能和定位指明了方向。本次活动的成功更有力地说明:课题研究只有注重实效,真正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紧密相连,取得的成果才能推广,才能真正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追求实效性是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我们倡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但什么样的研究才是中小学教师和学校所需要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与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结合在一起,始终是指向学校自身的发展与进步的,要凸现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形成办学的新气象,这就是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其具体表现为:
1、能让学生乐学、为学生减负
学生负担过重与缺乏兴趣和科学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一小的“互动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为基本价值取向,以问题为向导,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环境、师生与媒体之间的多向互动为主要形式,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认识上互通、情感上互融为直接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范式和方法。一小的展示课上,学生都呈现出一种旺盛的求知欲,一种向上的快乐感。语文课上学生妙语连珠;数学课上学生思维缜密,生生互动,气氛热烈;美术课上学生心灵手巧,跃跃欲试……整个课堂犹如个个乐学的场,师生都沉浸在情感和谐、快乐积极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做到了向40分钟要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学,乐学好学,变负担为爱好。在此流程中,学生既有学习负担和压力,又有愉 悦情绪的内心体验,保证了学习的效率,真正减了学生的负。
2、能引导老师巧教、为老师减负
课题研究能促使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发生转变。教师不仅从观念上,而且从具体行动上,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教师能主动积极地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老师的这种“巧教”与《新课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能力”的宗旨不谋而合。前川一小通过“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活动,催生了“互动式”校园文化,出现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既让老师感受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紧迫感,也让老师时刻感受到一种成长和进步的快乐,真正减了老师的负。
3、能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提升
中小学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不是一个或几个人的行为,也不是学校某一个方面的事情,它需要老师全员参与,学校工作整体联动。泡桐小学在研究《农村小学“新三好”学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课题过程中,将课题研究渗透到学校方方面面工作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的各方面的习惯、老师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可喜的变化,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三好”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评定,因此形成了对学生齐抓共管的局面,营造了和谐的校园外部环境。目前教科室根据教育局的有关精神将姚集小学、罗汉小学、前川五小作为“小学生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的试点学校,目的是探索一套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科学策略,以便在全区推广应用,让学生在初中、高中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这些都有力地说明追求实效性是课题研究最根本的出发点。
二、改造教育教学实践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
课题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教育教学实践,因此首先要推广有价值的成果,如果不推广应用就是实效性再强的课题也失去了它的生命力。纵观我区中小学教科研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课题研究“两头热,中间冷”。即申请研究课题时热情高涨,区级课题觉得不过瘾,要研究就要研究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课题;结题时热闹非凡,组织几个教师写几篇文章,印成集子,再请专家来结题。而中间真正需要进行研究时,有的浅尝辄止,有的根本不闻不问,没有收获真正的成果,谈何推广?入档案袋中,让它去睡大觉,既没有在本校应用也没有进行推广。
(二)课题至上,成果搁一旁。“校校有课题,人人有项目”一般作为科研兴校的重要标志,有的学校用了几年时间,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确实取得了有用的成果,但是当结题的专家走后,就将成果放性,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同时更能将成果推广应用,使学生的学法、老师的教法都有较大的改变,真正做到了双赢,真正为全区中小学树立了样板。因此要使教科研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应加大对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在校本培训活动中推广教科研成果
过去的学校教师培训,一般是培训者作报告,只凭一张嘴讲,不作板书,不布置思考题,不提教学目标,一味儿强调可听性,其效果还是不高,参训教师的参与程度差,学习目的性不明确。针对这一情况,在校本培训中应将本校或其他学校取得的好的成果介绍给老师,让他们学习和借鉴,由于培训内容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所以老师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同时还要做到⑴培训计划安排要周详,准备要充分。⑵培训形式要活泼多样,富有情趣。⑶要对教科研成果学习内容进行现场测评、反馈,让科研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
2、在校刊、简报上宣传和推广教科研成果
校刊和简报是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的主阵地,是学校教科研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校刊创办的定位可以是灵活多样,可创办面向学生的刊物,也可创办面向教师的刊物,内容可设一些固定栏目:如⑴学校教科研活动信息报道;⑵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论文选登;⑶教师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上一级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选登等。
3、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推广教科研成果
教科研成果推广的最好途径是将成果写成论文,通过投稿,发表到报刊志上,如果能在省市或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则说明其教科研成果推广范围广,其价值也逐级升高。
4、在教科研成果现场会上推广
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的召开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要认真筛选典型教科研成果,推广会的内容至少含四项:⑴是教科研成果材料展示;⑵举行课题成果汇报课、课题实践课;⑶是有关领导讲话并颁奖;⑷是取得教科研成果奖的教师汇报教科研成果。
综上所述,通过学校内部教师研讨、培训、召开现场会和创办刊物来推广教科研成果,是学校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方式。再通过学校外部教师参与课题论文评奖和发表论文等方式,进一步推广教科研成果,将会使学校教科研成果逐步内化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会激发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的热情和信心。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但科研并不是课题的代名词,要牢记教育科研的出发点,保持教育科研旺盛的生命力,投入到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黄陂教育要腾飞,离不开教育科研。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成效,向科研要品牌,教科室全体同仁愿与你同行。
此文发表在《黄陂教育》2008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