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国汉字教育争议背后:民族主义情绪躁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5 14:3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韩国汉字教育争议背后:民族主义情绪躁动
2008年09月23日  新华网 梁辉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韩国国内围绕汉字的争议背后,始终是民族主义情绪的躁动
  
“每当用古诗、成语或典故介绍名胜古迹时,日本游客一般都会听得津津有味,而韩国人却似乎无动于衷。”一位经常给韩日游客做导游服务的中国人士深有感触地说。
  一百年前,韩国的官方文字还仅限于汉字,但如今,在韩国年轻一代的眼中,汉字已显得那么陌生。韩国古代很多书籍大多是用汉字撰写,年轻一代却视其为外文,难以理解。韩国有识之士因此忧心忡忡,“韩国年轻人如果不懂汉字,那韩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必定将日渐流失。”
  正是出于此担忧,日前,首尔南部一地区教育部门宣布将在小学重新引入强制学习汉字计划。此消息一出,再次引发韩国社会对“汉字教育”的争论。
  韩国再掀“汉字教育”之争
  韩语学会最先站出来反对。9月18日上午,该学会发表声明称,“此举是韩国的一大倒退。”
  韩语学会的声明得到了相当一部分韩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认同。他们认为,韩国人应该重视自己的语言,能不用汉字尽量不用汉字,“如果有时间学习汉字,还不如花时间来学习英文。”
  在北京大学就读的韩国留学生李庾珍告诉《国际先驱导报》,韩国人对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感到很骄傲,国家还特地设立了“韩语节”加以纪念。
  正因为民间酝酿的这样一种情绪,2004年7月,韩国政府部门曾向国会提交决议草案,要求推行韩国法律文书的韩语化,去除法律条文里的汉字。韩国的一些议员甚至认为,这是弘扬民族自主精神的表现。然而,这一法案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互不相让,最终该决议草案不了了之。
  “汉字”始终是韩国敏感话题
  韩国国内围绕汉字的争议背后,始终是民族主义情绪的躁动。
  在古代韩国,汉字是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的分界线。能写一笔好的汉字书法,能用汉字写诗作赋,是上层社会的身份标识。而下层社会的庶民则与汉字无缘,其所使用的语言也没有相对应的文字。
  公元1443年,朝鲜世宗大王下令创造专为庶民使用的表音文字(现在的韩文),此称为“训民正音”。但是,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上层统治阶层还是使用汉字,而庶民使用表音文字,用表音文字写的文章被称为“谚文”。
  清朝末年,韩国人开始摒弃汉字,从前的“谚文”开始占居主导地位。之后,韩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殖民当局确定了“日汉文字并用”的政策,并把表音文字学者视为反日分子加以迫害。就此,表音文字打上了反日、爱国的民族主义标识。
  1948年,摆脱殖民地地位的韩国颁布了《表音文字专用法》,规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出于历史的缘故,暂且允许兼用汉字。到了1970年,事情发展到了极端,当时的朴正熙政府一度下令废除汉字,学校教育中只教授韩语。这直接导致了韩国有整整一代人完全不懂汉字。
  韩国淑明女子大学中文系教授咸恩仙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上世纪60至70年代,韩国对汉字教育的争论十分激烈。认为应该多爱护自己国家语言的韩国人很多,且态度强烈。而支持汉字教育的人认为,汉字已经成为了韩语中的一部分,应该尊重。到了80年代以后,汉字教育才开始逐渐恢复。
  韩国离不开中国“汉字”
  汉字在韩国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数度浮沉。那汉字在韩国语言和文化当中,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韩国终究能够离开汉字吗?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是韩国人面对的尴尬。韩文是表音文字,没有像汉语一样有四个声调的变化,当遇到同音字时,就只能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猜测词的含义了。即使这样,在很多情况下,韩语还是不能准确表达出含义,这就需要借助汉字来理解。并且韩语当中多数词汇来源于汉字,很多成语、典故,也只有通过汉字才能完全理解。因此,韩国的多数法律条文中夹杂有大量的汉字。
  自然,如果不懂得汉字,不仅无法阅读古典文学,查阅古代朝鲜的书目,还不能理解现代法律文书。这对于一个现代韩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要去除法律条文里的汉字,不太可能,对废除汉字教学更是不认同了。”北京大学的韩国留学生李庾珍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在韩国民间废除汉字呼声日高之时,韩国政府2005年2月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
  有评论认为,中华文明是韩国的母体文明,韩国废除汉字的行为,将使他们逐渐失去母体文明的灵魂,脱离了汉字的韩文,就犹如没有灵魂的文化“木乃伊”。因此,韩国政府全面恢复使用汉字是必然的、明智的历史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5:28 , Processed in 0.3376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