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摹笔记:事象化汤诗特征解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1 14:5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临摹笔记:事象化汤诗特征解码
                                                                    

    传统意义上的意象、深意象诗歌深受喜爱,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包括一些叙述性文本也未能摆脱意象化印迹,通过具体意象化来隐喻或转隐喻,一直是许多诗人热衷的,甚至是诗写的基本功能。这本无可厚非,也符合传统的普遍的审美观。然而,这类物化抽象的意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诗写探险的需求,出现非意象、无意象就成为合理的必然。
    鉴于对汤诗魔力的着迷,笔者曾对汤诗某些篇首反复阅读,企图从多种可能的角度进行自我读析,探究汤诗粗犷、多维复杂的背后是否存在经验因素和特征。后请教过陈仲义先生有关无意象写作脱经背驰的前景,得到的答复是多元实验结果不可预期,有待时间考量。直至从《现代诗:语言张力》读到武靖东提出“事象化”概念:“诗歌从及物到及事,由言情到言事,让人成为诗歌主体形象”。霍然开朗起来,任何物质都是靠人的意念传递,有事必有人,由事件本身作为导向更是切实直接,提供时效性当下性准确性的思维判断,更应该得到推崇。这同时也暗合于汤养宗自己所说的:“以叙述替代了滥觞式的抒情。诗人们更加脚踏实地地面对现实拿自己与所处的时代说事,或者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身上发生的一切便是这个时代的真切细节。加上辅助以情节化、戏剧化、描绘化等手段的摄入,促令诗歌在悬空式的说教降落到生活的现场中,诗歌的可指性与及物性大大强化,而不再只有崇高与神性中摸不着的高谈阔论。
汤诗本质上的事象化彻底颠覆了传统表达模式,“现象学”还原回归比间接经验的逻辑转换来得更有说服力。

与作家狗子喝酒。这个啤酒主义者说
我来自京城,家底学历显赫,而你
偏安一隅,甚至这县城,只是座小镇
为什么,你器宇轩昂须眉高贵
可我,不过是,狗子?”
我答出了两点。一,你生于小说,我生于诗歌
在血统论中,你先输了基因
二,阿凡提的理论:谁缺少什么谁就需要什么
在幅员辽阔的乡下,我拼命让自己活得高贵些
而京城,许多人想成为狗子。-----《狗子说》


    如果按意象老套路展开,两个人对话该用什么样及物来转换呢?血统还是体裁基因呢?事件本身足已阐明,对话中没有任何意象或隐喻,喝酒、家底学历、小镇、阿凡提的理论、幅员辽阔的乡下、京城,仅此作为事象因子而存在,主观上人与事抵达高度统一,客观上经验直觉提供足够判断的线索和依据,其当下性时效性精准是深意象无能为力的。类似作品还有许多,印象较深的还有汤诗“关于一个孩子脸上的那道疤痕”;陈小三“一个人去游泳像投河”;叶来的“老板抽根烟”等;事象特征极其明显。
我们再看看汤养宗的《寄母亲》:

我现在酒量小了,午夜后才回家的事已基本没发生
你儿媳仍看着我的杯子。汤圆已出去工作
在大杰那里,他们以你的名义走到了一起
现在我接着要做的事似乎少了
有时街头的老女人会让我以为是你,你要是在多好
我已有更多的时间陪你,或踩着三轮车载你到处转
你说停下就停下,像街边两个真正的闲人
还想对你说的是我的头发已全部花白
比其他兄弟都来的快,左额头的一绺特别像你
我在另一首诗中说到自己是件人间遗物
就是说我还在被谁寄存着,有点不值钱
会变黑,直到最终无人认领,散发着越来越少的气味
大年初五,我们又回到老屋去看你二老
回来的路上,我在你坟地的附近足足逗留了半小时
我没有说一句话,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十五行,几乎没有一个可折射的意象暗示,或许有人说母亲、老女人、三轮车、头发、老屋、坟地比比皆是,其实这些只能算是准意象。并不是所有名词在诗歌中出现都算作意象,诗中这类人称、器具、地点只是构成整个事件现象的小部件语象,所呈现出来的与传统意义上的意象逻辑转换有天壤之别。曾听人说过汤诗纯属技术流,读过《寄母亲》必然大失所望,纯粹是自言自语,模拟与另一个世界的亲情述说,就连常用的盘诘,内在隐含对抗修辞都荡然无存,客观规避传统诗艺意象,直呈现实语境。对此,汤养宗的另一番话也许可以作为佐证:“诗歌文本从逐字逐句判别向整体的效果移位,诗歌的意味不再以字句间的精美典雅为上,而被替代为个人性情下的美学定位,基本上是以生活的,粗粝的,在场的替代了哲思的,优雅的,神性的;整齐的整体力量替代字句间的优美追求。加上口语,事件,角色等元素的大量介入,那种当下性很强的诗歌在排斥传统阅读习惯中显得十分不讲道理甚至有点粗暴,但整体上的震撼感却让人耳目一新,它是生活的,面对面的,也是亲切与受用的。
我们再看看这首让人掩目而弃的无聊诗:

《在无聊自然村看到的一则无聊事》

张家与王家是无聊村屙屎也屙不到同一个坑的冤家
可他们家畜生不懂事,黄昏的村头土路上
张家公牛与王家母牛竟停下来耳语了一阵子
说什么我们无法听。也可能说,无聊村就是无聊
应该做一做你我都爱做的什么。接着
公牛便趴在母牛背上,做了不齿于人类的苟且之欢
王家掩门哀叹:贱啊,怎么可以
委身于那畜生!张家一脸坏笑,仿佛自己就是那头牛
干了比牛更牛的事。事后,那畜生又意犹未尽地舔了舔
母牛的私处,这细节让它的主人感到十分多余
像一篇漂亮的文章多出一条让人不想接受的尾巴


    这首无聊诗不紧不慢的叙述,深透蕴味,辛辣地揭示劣根性,单纯的畜生确确实实地数落一下复杂的人类。事件本身结症在于“这细节让它的主人感到十分多余”,这样简单直接的文字,也的确会让接受美学的人士无所适从,完全背叛人们习惯性对诗歌语言良好感受,仍至脸红耳赤。与诗言志决裂,彻头彻尾地破坏诗性意味的同时,作为读者,我们扪心自问是否有必要具备某种免疫力,摆脱偏颇的一成不变的文学经验?实处是,这样的叙述已经摆脱了文字细处依靠匠心而生出的种种纠缠,而直接落实于我行我素的言说,使诗歌成为真正言说语境下的以事代情,通过细节来完成诗人躲在暗处的内心撕裂般的激情。它的好,是我们所陌生的。
汤诗正好反证了武靖东关于事象概述:“事象是阳性的,动态的,实在的,以人活动为核心的,人物轨迹和情节、场景等就是它的要素。它是叙事性诗歌的核心。”“事象就是以人物社会生存活动为艺术形象来表现、呈现人的存在的艺术手法或艺术形象组织”;“以事构象”、“体事取象”的方法论。
事实上,多年来汤诗探索的事象特征,得到越来越多仍至普遍的肯定和推崇。
正如陈仲义先生在他新著《现代诗:语言张力》中所说:“叙事带来的理解方式,较古老的意象方式更能自如处理复杂事物,诗歌空间得到极大拓展。。。。这一变化打破了意象一统天下的尊位。”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汤诗特征和真正意义,不在思想,而在于自成一体,开拓蓄谋探测诗歌核心语言的新途径。由此,联想到梁平曾在某场合说过一句话:“汤养宗是可以在中国诗歌史留下重重一笔的人”是有道理的。
汤诗倍受读者喜爱,其价值可供一窥。“挑战”传统言、意、象古典诗艺,绝非大战风车,我们有完全理由相信,诗写的今天,依重传统经验是毫无实践意义的,抱残守缺观念更不足取。我们相信新诗百年,汤诗探索性开创性是值得期待的。

                                                            2013/01/29凌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a2fa801016j25.html



                           无意象写作

                 ------汤养宗的《寄母亲》
居于自身学识粗浅,读现代诗时常有一知半解和盲人摸象之感,所以一直坚持只看不说的原则。但是,这首《寄母亲》却深深触动我想说的欲望,我拔通了老汤电话,与其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老汤在远离我三四百公里外下班的路上听着我对这首母亲的读后感,悄然泪落了……
   他曾告诉过我写这类的诗,他就会忘记了技法。我想,这也适合我这类不具备理论素养的读者,那好,我就说说自己的读后感吧。  
主观上《寄母亲》是无技法的,客观上却是大技法遁于无形,所以阅读时没有任何难度。“我现在酒量小了,午夜后才回家的事已基本没发生/你儿媳仍看着我的杯子。”,这句背后可能藏着原来的老汤:酒量大得惊人,留连于酒席,挥洒本色和豪情,午夜回来习为家常便饭。记得老汤自己曾讲过某次酒后返来上错楼梯敲错了门,好在都是熟人没闹出笑话来。不懂爱惜自己其实就是不懂得爱惜别人,而今缺少母亲善意提醒,明显无所适从,我从中体会到听惯火车穿越抚慰夜空的人,因火车晚点而久久不能入眠。我与老汤走得近,耳闻目睹的事实是已到天命之年的老汤的确是酒量小了。可能有身体原因,更多是母亲过世后的不适,原来固有生活秩序改变之后,生理与心理随之发生了一定变化。这变化过程中,我所想到的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唯有亲情是可靠的,诗人身体流荡是母亲的血,这是永生不可改变的。活在这个世界,毫无保留地关心诗人爱护诗人的母亲走了,好在有另一个母亲出现了:“你的儿媳”。老汤在这首诗里第一次无意识地复制了母亲的形象。
   汤圆已出去工作/在大杰那里,他们以你的名义走到了一起”。汤圆是老汤的儿子,大杰是老汤的侄子。汤圆长大了去大杰那里工作,两个年青人,是因为血缘栓在一起。其实读到这里,我感觉老汤在对母亲述说着思念之外,似乎还有告慰的情愫:亲情在年轻一辈得到了传承。“现在我接着要做的事似乎少了”,这个时候老汤老的很无辜,时空出现空格,母亲走了,儿子出去工作了,最让自己牵挂的人都不在自己身边,这样孤寂的时间最容易让人伤神。这句子背后应该还有人生观在现实中的迷茫与觉醒:活了大半辈子为了什么?权势、地位、财富、名利都不再重要了,孝敬母亲,家人平安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
    有时街头的老女人会让我以为是你,你要是在多好
    我已有更的多时间陪你,或踩着三轮车载你到处转
    你说停下就停下,让我的身体被你用完为止
    还想对你说的是我的头发已全部花白
    比其他兄弟都来的快,左额头的一绺特别像你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母不在。伤怀的场景,街头的女人第二次被复制成母亲的形象,母亲很平凡,与天下所有善良的老人一样。老汤仿佛是被遗丢在大街上的孩子,老泪纵横:“你要是在多好”。读到这里,泣不成声的悲戚像春雨悄然把我淋湿。“我已有更的多时间陪你,或踩着三轮车载你到处转/你说停下就停下,让我的身体被你用完为止”,没有多少时间陪伴母亲,几乎是每一个年轻人的通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踩三轮车载母亲到处转转”的愿望,如今已经成为奢望,老汤肯定后悔不己,想想自己也有同样的感伤。“还想对你说的是我的头发已全部花白/比其他兄弟都来的快,左额头的一绺特别像你”。我不知“母亲”辞世多少年,仅从老汤全部花白的头发侧面看,“母亲”对幺子向来疼爱有加,若是知道儿子思母而头发花白,该有多心疼,人间亲情被简单的几个字渲染得淋漓尽致。双向思念,第三次复制出另一个母亲的形象:我“左额头的一绺特别像你”。
大年初五,我们又回到老屋去看你二老”,工作生活城镇里,平常只有春节才有时间回家与父母相聚。老汤夫妇在大年初五回一趟家,回到老屋去看望二老了,内心空空荡荡,只有父母的气息依然环绕在老屋。老屋这个精神家园寄存着老汤多少回忆,美好的童年,身强力壮的父母,兄弟姐妹亲密无间的情景再次浮现眼前,感慨万千,思绪万分。人生规律如此,但亲情不容或缺。精神的缺失和空旷与情感在场形成鲜明对比,永恒的母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万物。
回来的路上/我在你坟地的附近足足逗留了半小时/我没有说一句话,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这首诗结尾看似平淡无奇,实际无声胜有声。这个时候这样的地点,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除了内心止不住的泪水。
非常注重诗歌技法构建多维空间的汤养宗,在这首《寄母亲》用直接线性给我上了人生一课。这些看平淡的句子,放弃诗学上传统意义的意象,回归本真,仅仅是自言自语的述说,探索现代诗歌美学与人性之美完全溶合的难度是我所难于描模的。技法并重的无意象写作,是汤养宗多年来坚持的,并不断深化,或许才是他开创的自己的诗歌美学价值。(我在与诗友聊汤诗时说:如果只读前句,肯定想像不到后句他会怎样写;如果盖掉作者名字,谁都可以轻松指认,这大概是汤诗安身立命之本,把自己拔出人群的智慧)
以前读过不少汤养宗的诗,这首《寄母亲》一直在我心中搁着,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虽然在他众多的优秀诗篇中,这首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指向并不一定是最高的,却是我作为一个读者最为喜爱的。(原诗附下:
          《寄母亲》
汤养宗
    我现在酒量小了,午夜后才回家的事已基本没发生
    你儿媳仍看着我的杯子。汤圆已出去工作
    在大杰那里,他们以你的名义走到了一起
    现在我接着要做的事似乎少了
    有时街头的老女人会让我以为是你,你要是在多好
    我已有更的多时间陪你,或踩着三轮车载你到处转
    你说停下就停下,让我的身体被你用完为止
    还想对你说的是我的头发已全部花白
    比其他兄弟都来的快,左额头的一绺特别像你
    我在另一首诗歌中说到自己是一件人间的遗物
    就是说我还在被谁寄存着,有点不值钱
    会变黑,直到最终无人认领,散发着越来越少的气味
    大年初五,我们又回到老屋去看你二老
    回来的路上,我在你坟地的附近足足逗留了半小时
    我没有说一句话,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2009-3-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a2fa80100jlsv.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6 12:29 , Processed in 0.0755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