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选刊》2012年第11-12期 “2012•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目录及卷首语
2012•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本期主持人:李洁夫 田 耘 孙彦星
05 让诗歌融入历史,让历史融入诗歌——《诗选刊》“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的十一年 本刊编辑部
90年代
06 安吾诗歌及诗观 安 吾
08 金洋诗歌及诗观 金 洋
10 黄河若诗歌及随笔 黄河若
12 朱雀诗歌及点评 朱 雀
14 洪天翔诗歌及诗观 洪天翔
16 苏画天诗歌及诗观 苏画天
18 程川诗歌及诗观 程 川
20 苏笑嫣诗歌及诗观 苏笑嫣
22 金芹诗歌及诗观 金 芹
24 刘阳鹤诗歌及随笔 刘阳鹤
26 陈吉楚诗歌及诗观 陈吉楚
28 木鱼诗歌及诗观 木 鱼
30 陈耀昌诗歌及诗观 陈耀昌
32 林诺诗歌及诗观 林 诺
34 潘云贵诗歌及诗观 潘云贵
36 吴群冠诗歌及诗观 吴群冠
38 海翔诗歌及诗观 海 翔
40 黑夜诗歌及诗观 黑 夜
80年代
42 阿宝诗歌及随笔 阿 宝
44 谢小青诗歌及随笔 谢小青
46 冯娜诗歌及诗观 冯 娜
48 巫小茶诗歌及诗观 巫小茶
50 徐钺诗歌及诗观 徐 钺
52 柯金寿诗歌及诗观 柯金寿
54 李成恩诗歌及诗观 李成恩
56 谷雨诗歌及诗观 谷 雨
58 吕布布诗歌及诗观 吕布布
60 吴小虫诗歌及随笔 吴小虫
62 阿步诗歌及随笔 阿 步
64 李王强诗歌及随笔 李王强
66 孙灵芝诗歌及诗观 孙灵芝
68 陈德根诗歌及诗观 陈德根
70 池沫树诗歌及诗观 池沫树
72 杨康诗歌及随笔 杨 康
70年代
74 宫白云诗歌及诗观 宫白云
76 王文海诗歌及诗观 王文海
78 宇向诗歌及诗观 宇 向
80 红莲诗歌及点评 红 莲
82 唐力诗歌及诗观 唐 力
84 玉上烟诗歌及诗观 玉上烟
86 青小衣诗歌及诗观 青小衣
88 子衣诗歌及诗观 子 衣
90 徐俊国诗歌及诗观 徐俊国
92 贝里珍珠诗歌及诗观 贝里珍珠
94 海的割耳诗歌及诗观 海的割耳
96 何燕子诗歌及诗观 何燕子
98 敬丹樱诗歌及诗观 敬丹樱
100 艾傈木诺诗歌及诗观 艾傈木诺
102 叶菊如诗歌及随笔 叶菊如
104 雨兰诗歌及随笔 雨 兰
106 俞昌雄诗歌及诗观 俞昌雄
108 唐小米诗歌及诗观 唐小米
110 冷盈袖诗歌及诗观 冷盈袖
112 海烟诗歌及诗观 海 烟
114 清荷铃子诗歌及诗观 清荷铃子
60年代
116 大卫诗歌及诗观 大 卫
118 简明诗歌及随笔 简 明
120 陈小素诗歌及诗观 陈小素
122 东方晨阳诗歌及诗观 东方晨阳
124 孙方杰诗歌及诗观 孙方杰
126 见君诗歌及诗观 见 君
128 石英杰诗歌及诗观 石英杰
130 树才诗歌及点评 树 才
132 殷常青诗歌及诗观 殷常青
134 王夫刚诗歌及点评 王夫刚
136 梧桐雨梦诗歌及诗观 梧桐雨梦
138 赵思运诗歌及诗观 赵思运
140 余笑忠诗歌及诗观 余笑忠
142 方文竹诗歌及诗观 方文竹
144 李见心诗歌及诗观 李见心
146 北野诗歌及诗观 北 野
148 谢宜兴诗歌及诗观 谢宜兴
150 田禾诗歌及诗观 田 禾
152 商震诗歌及诗观 商 震
154 韩文戈诗歌及诗观 韩文戈
156 叶玉琳诗歌及诗观 叶玉琳
158 唐朝诗歌及随笔 唐 朝
160 张执浩诗歌及诗观 张执浩
162 雷平阳诗歌及诗观 雷平阳
164 高梁诗歌及随笔 高 梁
166 洪烛诗歌及诗观 洪 烛
168 阿毛诗歌及诗观 阿 毛
170 巴曼诗歌及诗观 巴 曼
172 聂沛诗歌及诗观 聂 沛
174 薛梅诗歌及诗观 薛 梅
50年代
176 张天男诗歌及诗观 张天男
178 梁平诗歌及诗观 梁 平
180 于坚诗歌及诗观 于 坚
182 汤养宗诗歌及诗观 汤养宗
184 谷地诗歌及点评 谷 地
186 十品诗歌及诗观 十 品
188 翟永明诗歌及诗观 翟永明
190 柏桦诗歌及诗观 柏 桦
192 报刊诗歌诗论选目
附:
《诗选刊》2012年第11~12期“2012•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卷首语
让诗歌融入历史,让历史融入诗歌
——《诗选刊》“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的十一年
本刊编辑部
2002年12月号,《诗选刊》经过周密认真的策划,推出了“2002——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那个时期,网络诗歌刚刚兴起,民间诗歌报刊出版活跃,诗歌的表现形式日趋多元,是继“朦胧诗”之后中国诗歌的又一个繁盛期。《诗选刊》意识到在这个时期推出一个具有相对经典意义的刊期的必要,使得“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一出刊,就受到诗歌界的格外关注。
在当时的“编前语”中我们写道:“编辑这一期的思路是: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选出创作实力、创作活力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这几个年代出生的诗人,也是当今诗歌创作的中坚),集中展示他们的作品和观点。既是对本年度中国诗歌阵容和创作成就的总结,同时也使读者对各个年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倾向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本期的选稿标准:1、本组诗和随笔的创作质量及影响。2、作者当年总体创作水平。”“仍然会有大量应该入选的诗人及作品未能入选。这主要由于以下原因:1、本人提供的资料(作品、简历、观点、照片)不完整。2、编者视野和阅读的局限。3、页码的限制。即使我们再增加同样的容量,也难以涵盖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因为众所周知,近年来诗歌创作进入了最具活力和成就的年份。”
之后,这个具有经典意义的专号就一直延续下来,迄今为止已经编辑出版了十一年,入选诗人近千位,涵盖了几代优秀诗人,而且年龄已经延续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诗人,在每年年底为研究中国诗歌创作现状提供一个范本,成为了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品牌,和许多杰出的诗人及其作品一起,真正使得中国诗歌融入了当代文学史,这是我们感到踏实和宽慰的。
我们会继续做下去,并且做得更好。同时我们再次重复《诗选刊》当时表达的一以贯之的思路:在创作上,要无限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编辑上,要尽力展示刊物的包容。
祝大家岁末愉快。
2012年11月30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74bb0102e2qc.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