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作的审慎和阅读的体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4 21:5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作的审慎和阅读的体贴


文/海之韵




写东西时,有一词曾让我感到很纠结,那就是“我们”这个词。因为这会被人认为是代表别人说话。但现在我不避讳着这个词。因为特别较真的话,很多话都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了。当我用到“我们”的时候,有时指的是有同道之感的人,而有时,指的有着共同文化、共同受制于体制和时代的人们,也就是它呈现的是当下中国的语境。比如说到大学精神,我说“我们的大学没有历史感,我们不尊重大学校友的私人记忆。”我看很多哲人也不介意用这个词,史怀泽,康德等人也都用。他们也不考虑这些东西。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讲出了道理,没人挑哲人的理儿,因为人家以思想服人。谁在写作时都避免不了用“我们”,如果谁说他能避免,可以将他过去的文章都找一下,看看用了多少个,看看那个语境中,将“我们”换成我,有多别扭。看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固然很好,但若一直揪住,以这个来臧否文字,未免僵化。作为写作者来说,就不要理会这些,你不能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捆住手脚。换言之,你不能怕别人说你什么。


我更多的地常常用到“我”这个字。很直接地说,我以为,我觉得,我感觉什么的,但据说这样也不好。好像看起来很自以为是,也有人说,这些说法会带来片面。但我现在也不避讳用这样的词,因为即便你不加“我认为”、“我觉得”这几个字,其实也是你认为,至少,是你同意、认可、不同意、不认可某种观点。也不能为了审慎而去审慎,为了谦逊而谦逊。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中,提到,说对的地方总是以说错的是事情为代价的,因此不必担心让缺点变得更显眼。他说,我保留把真理恶狠狠地说出来的风格。 我发现国内学着我最喜欢的是赵汀阳,或许与他的这种风格有关系。看了,会觉得比看那些为了审慎而弄得四平八稳,或者为了谦逊而谦逊而反倒带着一点虚情的文字好。我听说了对“我觉得”、“我以为”这样文字的反感后,也试图注意一下,但立马就觉得像手不知往哪放了一样,然后依然我行我素。觉得一个人阅读时将注意力放到这些地方,多少有点无聊。


   而关于这种表达带来的片面,我有个学生也是朋友写过一段文字,我觉得写的很好:
“如果存在有许多片面的深刻,这反倒给我们思维尽可能的的拓展了思考空间和思想视野,我们不必畏手畏脚担心陷入片面的陷阱,正因为片面才开启了通向深刻的小径。我们也不必忧虑会得到别人的指责与诟病,正因我们亲身经历了所有可能的片面的小径,我们才能达致全面,内部的全面,思考的全面,全面的全面。


有时提到一些现象的时候,我会用到一些、很多、有的、往往,有时这样的常常这样的表示频次数量的词汇。如果你细究的话,也会发现问题。你会说这样的判断是经过一翻调查了吗?应该呈现出具体的数据才有说服力。如果都得掌握数字才能说话,那么所有的思辨分析都无法进行,很多文章也都没法看了。更重要的是,数字就说明就客观了么?数据的调查就一定比个人直觉性的体验和判断科学?因为数据的调查还涉及信度和效度,你的问卷设计有效么?你的选取的样本就没有问题?绝不是有个数字就显得科学了。何况,当下中国的问题,很多真的不必要调查,那些是秃脑袋的虱子,明摆着的。所以可以提醒用词的严谨,比如一定要慎用全称判断,但真的不能说这非得要调查才能说话。影响世界历程的伟大著作没有用调查法写成的,如果抱着科学实证的思维,会认为人家闭门造车,是那样的吗?




   就拿应试教育分数这个事情来说,说“很多老师、很多家长重视分数”,这不是妄语,这是对中国教育情状的一个大体的判断,除非你认为中国的教育没有处在一个应试的氛围里,这不用调查,只要感觉稍微敏锐即可感知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打翻这个判断不那么容易。因为看到了反例,来反驳这样的措辞,没有什么意义,也是舍本逐末。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看了两段微博,一个是:大学里有两种人不谈恋爱,一种是谁也不看不上,一种是谁也看不上。大学里有两种人最容易被甩,一种是不懂得什么叫做爱,一种是不懂得什么叫做爱。同样的一句话,截然不同的语意。单是中国语言的丰富,就足以带来很多歧义了。所以语境,是阅读需要把握很微妙的东西。所以只能放到文章上下文的语境中。


语言是沟通的渠道,语言也是误会的根源。所以对于文章来说,写作需要起码的审慎,不可像无行文人,信口开河。但阅读也需要去体贴写作者的基本的意旨,不能限于摘字琢句,点状阅读,这也是阅读该有的素养吧。


也许重要的是言说,言说本身就是行动。众声喧哗是好事,万马齐喑是坏事,如果不能揭示出真理,至少它是通往真理之必不可少的途径。本来言论就不自由,如果写作有那么多的顾及,言说真的变成一个很难的事情了,只要没给具体的个人带来伤害就好。


再说句题外的话。有些话总是不吐不快,所以总爱冒出大实话。我从不吝惜真诚的赞美,对于我欣赏的,也可以长篇大论地去写,去写我看到的好,体贴到的好。但是的确,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如果没有真诚的批评,那些赞美就值得怀疑,当然反过来也是。也可能先天思维品质就有批判性,所以我反思批判的文字也很多。不过我的那些文字并不是针对特定的人,有些人的确构成了我写字时的火花,他们的言语或者行为可能确实点燃了我的思考,是写作的背景,但是我的写作从来都是力求上升到普遍化的高度,每一篇评析的文字,这个方面,都应该能经得起推敲,那就是,在论一个问题,说一个事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3:50 , Processed in 0.0880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