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中国诗坛最后的激情
福州并不是一个激情浪漫的城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福州的诗人也都是各自为战,自娱自乐。今天福州诗坛从独乐走向众乐,不能不说说哈雷。哈雷曾一度离开诗歌,在报刊界搏风弄潮,却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十四年一梦醒来,重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去,在后朦胧诗时代,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诗路,乡村与城市是他创作的主体。在自己创作的同时,开始自觉地鼓动诗歌活动,策划了一场场诗歌朗诵活动,从福州延伸到福州以外。而组织诗人一次次走进县市与乡村采风,激发了诗人们的创作热情,写出了一批批接地气、有生命的诗歌,比如“映像湄洲”、“映像仙游”、“映像莆阳”等等,这些映像活动,让诗人们走向活生生的、火热的生活中去,与第一线生活人互动,比如到罗源湾、到可门火电厂等,让诗歌真正贴近生活,而不是闭门造车无病呻吟。
近年来,哈雷策划了大大小小的几十场诗歌朗诵会,以“映像闽江”开始,拉开了诗歌创作与朗诵互动的序幕。诗人创作从个体的,开始走向公众,平面的诗歌借助音符与色彩,在朗诵艺术家们的演绎下,长长短短的诗句,飞扬在我们的耳边,在听觉与视觉中感受美好。福州的诗歌活动,被《人民日报》报道,哈雷提出的要打造福州成“诗歌之都”,得到了徐敬亚先生的赞许,并称为:有气魄!
福州虽是一个传统城市,却在唐、宋、明、清,生活在福州的诗人们常在西湖畔、乌山上吟诗诵词,那时的福州太守等官员们,几乎人人能诗能诵。今天福州并不缺乏诗人,诗歌创作也进入到一个前所未的繁荣,而诗集的出版也进入到一个高潮。在这样一个背景中,昔日“三个崛起”作者三十年后聚首福州,给福州风起云涌的诗歌活动注入一种精神。当年不足一万字的“三个崛起”,掀起来大浪,据徐敬亚先生讲,引来批判文字达百万字之多!
今天,为朦胧诗鼓与呼的“三个崛起”作者谢冕、孙绍振、徐敬亚,对当今诗歌乱象进行了强烈批判,徐敬亚教授的激烈言词,激起了阵阵掌声,他十分严厉地评说当下的一些诗歌是狗屎、垃圾!从他身上,看到的愤青情怀。而谢冕与孙绍振这两位老同学,则同感当下所谓的现代诗看不懂,不知所云。谢冕先生在论坛上对蔡其矫先生大加表扬,他坦言并不是因为蔡老是他的福建老乡,而是因为蔡老的诗歌终始保持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不受社会上的任何思潮影响,保持了诗人的本性与良知。他非常激动地说,蔡其矫的诗歌在今天看来,是50年代诗人最重量级的。
“三个崛起”,在80后90后诗人中知道其意义的并不多,但在中国诗歌史上是重要的一页。三个崛起是指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现的三篇为朦胧诗辩护的文章,具体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主要思想有:
第一、朦胧诗代表了由非我向自我、非人向人的回归的趋势。
第二、朦胧诗代表了回归艺术本身的趋势。
第三、提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呼声,公开亮出了现代主义的旗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f6404d0102dvqn.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