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港澳台诗歌简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8:2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港澳台诗歌简述
                                       林 野


   五十多年来的台湾现代诗歌发展,有人以年龄将台湾诗歌分为十年一截:第一代有纪弦、钟鼎文、巫永福、羊令野……;第二代有余光中、洛夫、商禽、白荻……;第三代前期有汪启疆、吴晟、苏绍连、罗青……,后期有白灵、陈义芝、沈志方、夏宇……;第四代包括陈克华、林耀德、曾淑美……[10]五十多年来的台湾诗歌,历经播种积养,吸收开创,反省蜕变,渐次进入深刻宽广而又繁复的新境。“台湾现代诗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可以说是诗社的兴亡史,诗刊的出没记”(萧萧语)。颇具影响的有以纪弦为首的现代派诗社,以覃子豪、钟鼎文、余光中为代表的“蓝星”诗社,以痖弦、洛夫、张默为掌门人的“创世纪”诗社[11],还有《葡萄园》、《笠》、《龙族》、《主流》、《大地》、《草根》、《曼陀罗》等等诗刊,为台湾诗歌的发展与繁荣起了不可磨灭的助推作用。余光中的《乡愁》,爱诗者几无不晓,是现代汉诗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而夏宇《甜蜜的复仇》也常常令人咀嚼不已: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他们普遍主张表现乡土、关怀人生、批判现实……咏物的、山水的、叙事的、都市的、乡情的、科幻的、生态的、战争的、死亡的……传统亲情、时代意识,等等,都入诗入思。在某种程度上说,台湾诗界对传统诗歌血性的继承和发展要比大陆更广阔更深远些。

  关于港澳诗歌。香港、澳门,这两片中国的领土被强盗巧取豪夺,土地易帜,百年沧桑,但岁月永远无法泯灭华夏文明的烙印。1997年7月1日零时,最后一面米字旗像枯叶一般在潮湿的维多利亚海风中无奈地飘落。我们庆幸香港回归祖国的同时,应关注一下这片特别的土地上产生的特别的文化:殖民统治、外来文化的侵临,快节奏轮调换拍的生存环境,膨胀的物欲,游离的情绪……构筑了港岛迷星乱花、层次驳杂的文化艺术生态,既厚薄不一地负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又自然而然地淘洗和濡染着其他民族文化。或自生,或衍生,或次生,使香港文化在历史的乡愁中异立孑存。一百多年来,香港诗歌之树也随季节风花开叶发,果缀枝蔓。清末民初,香港诗坛以骈体文和旧体诗占主导,既有吟月弄风的蝴蝶鸳鸯情调,又有隐逸吊古咏怀、留连山水之韵色,还有主张新潮民主、反对帝制的进步意识。1925年,新诗在香港出现,经许梦留发表于《小说星期刊》上的《新诗的地位》一文倡导,逐渐发展起来。1934年,由戴隐郎、刘火子主编的香港第一份诗刊《今日诗歌》问世,陈江帆、侯汝华、路易士等诗人的诗集《南国风》、《海上谣》、《行过的生命》相继出版,使新诗在香港再推一层波澜。风风雨雨中,香港诗歌新、旧相向,在其特殊的时空、特殊的气候、特殊的艺术土壤里磕磕绊绊生发着,明灭着。长期居留的诗人和候鸟一样在岛上停停飞飞的诗人,一起构成了香港诗坛独异的景致。可以推想的是,那些在大陆、台湾和香港之间来去驻飞的诗人,或多或少给香港诗歌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血液。按一些资料的说法,香港新诗可概分为写实、现代、时潮三个流派。诗人有徐牙、何达、犁青、马朗、叶维廉、张诗剑、傅天虹、古苍梧、叶辉、洛宇、白明等。1999年12月20日,澳门又从葡萄牙人手中回到祖国怀抱,更多的人聆听到了澳门诗歌的跫音。最早的有关澳门的新诗是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之澳门》,主要诗人有德亢、蔚荫、谢康、李丹、雪山草、江思扬、高戈、陈达升、苇鸣等。香港、澳门的诗歌虽然是多因子的,但并不是站在尘世的边缘,它时不时和大陆、台湾的诗坛遥相呼应。那一批批追求精神自醒、自立、自主的士人,在心灵里潜隐着或呐喊出灿烂的思想。透过沧桑的浓雾,我们可以在抑缩的氛围里感知、聆听文明的清韵和乡愁的锐响。不安的人生、流转的宇宙、变幻的光影、博拓的爱心、宽容的心态……这一切都在智性、灵光和永爱里得到凝练、升华。香港、澳门的回归,也意味着两地诗歌向中国诗歌大河的归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0:23 , Processed in 0.0575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