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园诗歌带来了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6 13:4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园诗歌带来了什么?


作者:王学东
文章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浏览:115 次

 校园诗歌带来了什么?
  ——读《书香满芳径(校园篇)》
  王学东
  (西华大学 人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回顾新诗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她每一次前行和推进,与校园有着比较密切的关联。从白话诗、小诗的诞生,到现代派、中国新诗派的崛起,再到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诗人成为诗歌创作的主体,现代诗歌茁壮成长的历程中,都伴随着校园诗人们清晰的影子。就诞生了胡适、郭沫若、冰心、俞平伯、朱自清、闻一多、冯至、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穆旦、陈敬容、郑敏等,以及当代的王家新、西川、海子、翟永明、柏桦、张枣、于坚、韩东等著名的校园诗人。一方面,校园诗歌以其先锋精神和探索热情,为诗歌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一个方面,校园又是诗歌传播的最佳丰腴之地,诗歌作品不仅能在校园里得到积极的回应,还能在校园中寻找到真正的知音。这样,在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中,校园诗歌就成为新诗成长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
  而校园诗歌发展到了当下,情况变得更为复杂,也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因为在当下语境中,校园诗歌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已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冲击和侵蚀,具有了与此之前完全不同的面目和样态。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影响甚大。在商业化炒作之下,媚俗、肤浅、通俗、娱乐、快感等碾碎了校园诗歌蕴藏的精神空间,趋同性、从众性、功利化、标准化湮灭校园诗歌的精神独创。与此同时,更有传媒文化、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介入……在整个大环境背景下,甚至可以这样说,校园已经不再钟爱诗歌,诗歌也难以在校园中觅寻到知音,校园诗歌难以再有充沛的气场。尽管这样,校园诗歌依然是诗歌发展的一个坚实堡垒,因为校园中依然有着一批执著的诗歌坚守者,依然有一批具有丰富才能的诗学探寻者,这批《书香满芳径》中的诗歌作品就是这样一种历史见证。更重要的是,这批校园诗歌还显示了当下校园诗人向诗歌本质挺进的种种努力。
  那么以《书香满芳径》为例,当下校园诗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我觉得在这些校园诗歌中,这样一些诗歌质素是比较突出的。第一,大部分诗歌都以保卫自我的心灵世界为指向,高举精神旗帜。如朱绍章的《抚仙湖月夜》中,“你一个人在山顶上盘坐/像一块墨沉醉于大海的研磨”,此时诗人就完全沉迷到个人所营造的心灵世界之中。“昙花开放的时候 惊醒了/午夜的一只蚊子 一匹猫 和一顶帽子/有赶路的农人/月光下 蓑衣染了尘和露”(刘烨《轻盈》),诗句也精巧的编织出个人独特的灵魂世界。作为诗歌的重要阵地,校园诗歌首要特点就是面对校园之外强大的物质的世界,极力的宣扬和营造出人的精神世界,以精神之火,抵御物质的入侵。第二,校园诗歌中展示出对于无垠的青春赞扬,且充满了激情。校园本来就是一个青春绽放之地,校园就是属于青春的、属于诗歌的。抒写青春,高扬生命的激情,这是校园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如“瀑布奔泻/我要选择怎样的倾诉啊/才能在她心里/留下湿漉漉的伤口”(任波《高原记忆》);“明知道山高路险 荆棘丛生/我还得收起自己的劳顿 继续行走”(刘新吾《差别》),以及王攀的《梵高死前的一夜——给我的瘦哥哥》,都充溢着青春的力量,张扬着生命的激情。第三,在张扬的青春背后,身居校园的诗人们,有着单纯而又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世界。对于这样一些单纯、质朴、简单、宁静生命世界的挖掘,是这些校园诗歌的又一重要主题。如迟凤忱的《这真实幸福》,“我只在这条返乡的路上反反复复 其他路/我很少走第二次 好几十年了”,以及王小忠的《愿望》,“这苍凉的尘世/我只需要一截蓑草的刚健/只需一片雪的润泽/只需一份恬淡/只需要一切浮华背后的安宁”,集中展示了校园诗人们明净的内心,纯洁的情感。第四,校园诗歌中还饱含着一种善良、真诚的人间情怀,这一主题展示出他们博大的胸襟。如周兴在《悼祖父》中的悼念,“十四年,无法用时间之尺衡量的悲伤/在这个秋天,彷佛/风暴击碎海上的渔船,又彷佛/荒凉的野地里/一只受伤的乌鸦在哀嚎”;包文平在《妻子是怎样回家的》中展开的对于世界的关怀,“知道了这些之后,那么孩子,现在我还是/希望您能够把掉下去的那个面包渣,能够——/重新捡起”。这让我们看到,校园诗歌也有着走出校园封闭的努力,具有透视社会的向度和能力。
  正是校园诗歌中的这些心灵、青春、生命和人间主题,对当下诗歌及文化的发展都是极有启示意义的。我们知道,在当代诗歌的演进过程之中,修辞的联系和诗艺的冒险成为了当下诗歌挺进的主旋律。戏拟、对话、独白、叙事、戏剧、反讽等修辞在当代诗歌中不断涌现,词语的断裂、对接、错位、变形等诗歌技巧在诗歌中屡屡成为当代诗学话语的主要形式。但诗歌的几个基点,如心灵、青春、生命、人间,却一再被忽视、拖延和遗忘。而在诗歌创作中,我们必须表达出人的心灵、展示出人的生命、思考出人的命运,才能创作出好的诗歌。由此,远离繁复的技艺和貌似深邃的思想,从人的心灵、青春、生命等基本感受开始,从一个个体的、真实的、现实的人重新出发,这才是诗歌首先思考的问题。《书香满芳径》中的诗歌,正是这样的一组作品。在这些诗歌里面,没有复杂的诗歌技艺,也没有多变的诗歌技巧,表述朴实、简洁、有力。而是以“校园”这样一个独特的视野,以校园所具有的自然、原初、本真、激情等生命特质,在诗歌中将我们对生命那种最本真、最真诚、也最令人心动的情感体验释放出来。也正是由于校园诗歌所具有的精神性、青春性、单纯性,不仅让当代诗歌保持着自身那种不可多得的诗意品质,也为我们涌动的时代潮流保留了一份干净的世界,还让我们拥有了一次重新回到自己、认识自己的诗意机会。
  当然,如何进一步有效触摸诗的本质真谛,进一步深入掘进人的精神和灵魂,这不仅需要当下校园诗人们持续而执着的努力,这也是所有当代诗人继续探寻的神圣使命。
  《星星》,2012年第1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7 00:21 , Processed in 0.06681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