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理念应避免盲目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8 19:5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理念应避免盲目创新
◎娄小明

在一次讲座中笔者又听到了一组教育新概念校本教材、生本教材、师本教材。何谓“师本”许多听众面面相觑原来就是根据教师特长编制的可供学生学习的教材。笔者不禁疑惑起来难道这样的师本就可以脱离校本和生本自成—体吗教师不就是学校中的教师吗再说这样的概念有“是教师学习的教材”的嫌疑。这样的概念不仅分类不当而且有模棱两可之意。大家不禁感慨起来进而又发现这种盲目求新的现象已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比较典型的有以下的现象

加前缀
例如“后式”前缀“后××式”教学“后××式”管理。这种创新源自后现代主义理论似乎—加“后”就附加了一种未来陛和神秘感就有了以前“××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简直高高在上不容置疑起来。

组词型
围绕某个字进行组词。例如“精”有精致化管理、精细化操作、精品化课程、精练型组织。这种理念仿佛来自经济管理学中的“质量源自细节”认为局部能够带动整体一点能够影响全局似乎处理好了细节就能做好任何事情。以至于某所学校为每个科室包括厕所都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装订起来就有五百多页。当问及该校教师的执行情况他们也表示有些条例还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量化型
将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进行量化形成某种教育标准。例如“先学后教”“教什么比怎样教更加重要”等等。记得笔者有一次参加培训活动正好与该校的教师同住—室。当问及课堂是否教师只讲10分钟时这位教师笑了这样的提法已经过时了现在教师只能讲4分钟了。笔者愕然原来该校形成了这样的好课标准教师讲得越少越好。

过度演绎型
对某句名人名言进行过度演绎。例如叶圣陶的“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苏霍姆林斯基的“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某些专家、教师割裂了具体的语境、忽视了实际的环境超越了特定的时空进行了夸大的运用。例如某老师在讲《第一次抱母亲》一课中花了几分钟通读了课文后就让学生看几位母亲的照片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写一首赞美母亲的诗……当问及该老师为何对课文做出喧宾夺主的处理时答日“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但是笔者要说教材毕竟还是一个例子当你连例子也“泼掉”的同时也泼去了例子背后的意义。

旧词新解型
对某些常见的概念进行意义再发掘。例如教学内容、课程等等。例如某校提出了研制教学内容的设想。一些与会者大惑不解教学内容不就是教材吗还需要你去研制该校教师答曰教材就像药材教学内容就是药的配比这是某某教授提出的新概念。听到这里大家才恍然大悟此处的教学内容已然经过了重新的解读赋予了崭新的含义。 ……

教育理念的创新反映了教育界思想的活跃也展示了我国当今教育的成果和水平推动了世界教育理念的融合。而且一种新理念的推出会导致强大的宣传效应掀起一股股教育思潮如有效教学、多元智能、校本研修等等都在我国教育界引起巨大的反响。
但是如果仅仅是盲目的创新也反映了教育界的浮躁和功利。 要知道教育理念的创新不等同于教育思想的创新。据调查我国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论文转载量以及影响力不足。教育类论文也存在着这种现象。许多教育理念仅仅停留在新概念、新名词的基础上用“扩词、组词、拼词”的方法给旧有的理念镀上一层闪亮的“光泽”。如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叫做生本课堂以教师为主的是师本课堂以人为主的是人本课堂以课本为主的是文本课堂。其实美国教育家施瓦布曾经指出课程的基本要素是学科内容、学生、环境和教师四者缺一不可。因此这样的创新难免有“新瓶装陈酒”的嫌疑。

要知道教育理念的创新不等于人为的炒作。有的学校热衷于推出新概念认为最新“上市”的理念占据竞争优势会哭会闹的孩子有奶吃对—些无需讨论、无法讨论即使讨论了也难出成果的命题进行辩驳以期获取原创权和轰动效应。例如有的学校倡导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精讲多练而不顾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追求全校一统的“大场面”。有的学校认为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以生为本比以师为本更先进“不让一个差生掉队”比“培养—个优生”更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对这种无需比也不能比的概念强要比一番。有的学校提出最优化教学、智慧教学、人文语文等概念而对什么是优化、智慧、人文莫衷—是。这样的创新难免会有“为赋新词强作愁”的诟病。

要知道教育的创新不等于盲目的冒进。创新需要有探索的精神和求异的品质但是新奇的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它不仅要在理论上的创新更要在实践上的可行。例如某地倡导综合型课程推出了艺术课程的方案并介绍了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艺术教育改革似乎不改就跟不上教学的潮流就会变成历史的罪人。而当时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宣布实验并不成功美国也仅仅出台了《课程标准》但是该地领导却不顾缺少综合性艺术教师这一事实强行推进、一步到位结果造成了老师难、学生烦的状况改革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实现实中这种冒进的现象并不少见例如一些学校对教学科学化的极端追求。翻阅美国的教育史可以发现在经过长期的探索后人们对“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一观点形成了共识。而我们有些地方不对此作反思只顾低头撞南墙非要制定课堂教学的IS09001质量标准对教学质量作数据化分析……。这样的创新难免会导致“重复他人的错误”的指责。


因此教育理念的创新应该适时适地、合情合理、有法有度才能告别盲目走向合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3:40 , Processed in 0.08884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