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被偷走了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3 09: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被偷走了什么
文/张丽钧
    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曾写过一首题目为《其实有100》的诗,诗中写道:
    孩子是由100组成的
    孩子有100种语言
    100只手
    100个念头
    100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还有100种聆听问题的方式
    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100种欢乐
    去探索,去发现
    100个世界,去发明
    100个世界,去梦想
    孩子有100、100、再100
    但被偷走了99
    学校和文明
    将孩子和身心分离
    他们告诉孩子
    不需用手操作,无须用脑行事
    只要听,不必说
    理想世界不必伴随快乐……
    我们禁不住要问:究竟是谁、用怎样的方式偷走了孩子的99?那被偷走的,到底是什么?

孩子被偷走了“野气”
    有个好听的歌子唱道“排排坐,吃果果……”,描写的是幼儿园小朋友吃水果时的情形。大家不吵不闹不拥不挤,乖乖坐成一排,蔫不唧地吃水果。
    我去过一家幼儿园,丰富漂亮的玩具都放在玻璃展橱里,每一件都完好无损;孩子们背着小手齐声背诵唐诗。我想起发生在自己孩子的幼儿园里的一件事:有个男孩,十分顽皮,什么样的玩具到了他手里就变得不再结实了。一次,他偷偷拆卸了一辆崭新的玩具小汽车,把阿姨气坏了。阿姨责问他为什么要拆烂了这个汽车,他边哭边说:我看这个车跑得那么快,想知道里面藏着个什么样的司机……
    有人说: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我想,如果“天使”有知,大概宁愿粉身碎骨于孩子的手下,也不愿意躺在铺了红丝绒的玻璃展橱里长命百岁吧?
    孩子的心是用“好奇”做成的,他对一切事物感兴趣,有时候,他会做出一些在大人看来显得十分荒唐卤莽的举动,但那总比“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强上一万倍罢。
    一说到“历史博物馆”,我们总会觉得那是个肃静、肃穆的地方。但是,韩国的清州历史博物馆却扭转了我认识的偏差。清州历史博物馆一剖为二,一边展览着价值连城的出土器物,另一边展览的则是那些器物的复制品。你可以拿起任何一件复制品,仔细端详,随意把玩,甚至可以敲敲打打。在这家博物馆,我们遇到了许多小学生。他们有的在敲打类似“编钟”的乐器,有的在陶器间用和好的陶土制作陶艺,最惹我们注意的是几个沾了满手油墨的孩子,他们连吵带闹地在临摹大师的画作。我想,我们国家的博物馆,可能自打落成那天起就没这么“闹”过吧?
    会撒欢、会撒野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吃水果时不考虑坐姿,玩玩具时随心所欲,到了博物馆里也不受拘束,想怎么闹就怎么闹,这才符合孩子的天性啊!

孩子被偷走了“稚气”
    一个父亲愤怒地向我讲述了发生在他家孩子身上的一个真实故事:那是个喜欢画画的小学一年级男孩,一天上课的时候,男孩偷偷拿出了他画的一个卡通人物独自欣赏,眼尖的女老师发现孩子低头鼓捣着什么,便冲过去一把攥住了孩子的手。当她看到孩子所画的卡通人物是个女性且穿着低胸衣时,她大叫起来:哎呀!哎呀!同学们,想不到咱们班出了个流氓啊!那个父亲也被叫到学校去解决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严重问题”。“我想控告孩子的班主任!”那个愤怒的父亲对我说,“孩子只不过是照着卡通书上的人物画了幅画,就被老师不由分说地扣上了‘流氓’的帽子,这叫什么事!知道吗?我儿子回家后一直哭,跟他妈妈和我说:我不是流氓!我不当流氓!唉……”
    我难过得说不出话。我想,这场羞辱所带给孩子的心灵创伤可能是终身难愈的。天真的孩童,一夜之间就失尽了烂漫。从此以后,一个肮脏的词语会毒虫般时时来噬啮孩子无辜的心灵。
    我们学校的老师都知道这样一个教育案例:天热了,校长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小孩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都下了水。最后,大家兴尽上岸。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呆。原来,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女孩上得岸来,觉得衣服湿了不舒服,便当众把衣裤脱了,在那里拧起水来。光天化日之下,她们竟然造成了一小圈天体营。校长第一个冲动便是想冲上前去喝止——但,好在,他等了几秒钟。这一等,太好了。他发现四下里其实并没有任何人大惊小怪。高年级的同学也没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们的女同学不够淑女,海滩上一片天真欢乐。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骚扰任何人,她们很快拧干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过水无痕,什么麻烦都没有留下。我由衷敬佩这位校长,他用自己的天真解读孩子的天真,用自己的稚气解读孩子的稚气,他获得了满分。他没有像那个女教师那样,把不是问题的问题人为地整成了“严重问题”,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啊!

孩子被偷走了“硬气”
    我们学校每一届新生都要搞军训,为的是培养孩子“纪律至上”和“吃苦光荣”的精神。军训的时间大概是一周左右,军训结束之后,要举行“阅兵式”,届时邀请家长前来参观。
    几乎每年的军训阅兵式上都有家长有令人咋舌的“亲子表演”(我校一语文老师戏称为“舐犊展览”)。阅兵式在学校的大操场上举行。烈日当空,溽暑难耐。塑胶操场被烤得软塌塌的,散发出一股难闻的焦糊味。同学们穿着整齐的军装,军容威严,军姿挺拔,精神抖擞地等待着首长的检阅。这时候,有个母亲拿着一瓶冰镇矿泉水从树阴里跑出来,英勇地冲到一个“战士”前面,从容地给他喂起水来。全场哗然。教练官目瞪口呆地看着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切,竟忘了喊口令。那个母亲刚撤回去,又有个母亲冲上前来,往孩子手里塞了一根冰棍,孩子又羞又恼,却又不便发作,“噌”地把冰棍扔出了场外,惹得大家低声笑起来。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有一个母亲,在女儿头上撑着一把小花伞,执意要陪着她踢正步!女儿急得哭了,这个母亲这才咕哝着不情愿地离开。
这些家长,用“母鸡的爱”精心呵护着自己的雏鸡。在他们眼里,孩子是长不大的宝贝,需要他们时刻惦念着吃、喝、冷、热。他们不给予孩子亲近痛苦的机会,残忍地剥夺了孩子挨饿的权利、忍渴的权利、受冻的权利、耐热的权利,还毫不脸红地把这唤作“爱”。他们不晓得,自己正在全力为社会打造着一件“易碎品”。
    “为国育儿”。我由衷地喜欢着这个表述。孩子奔赴了命运的邀召,成为了我们的儿子或女儿,但他(她)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娇宠他(她),溺爱他(她),相反,我们应该狠下心来,看着他(她)去吃一些苦头、犯一些错误,流一些眼泪,甚至摔一些跤,洒一些血,要知道,他(她)需要用硬拼来给自己的骨骼增添硬气,也需要通过品尝苦味去获取对苦难的免疫。

孩子被偷走了“锐气”
    第21个教师节到来的时候,我订阅的一份国家级教育杂志封面有一个大字号的标题:《人民教师,无尚光荣》。看到这个标题,我在心里笑了一下,知道“无尚”其实是“无上”的误用,但却无心去跟这份杂志较真儿。后来,有个班要办一期庆祝教师节的板报,几个同学便来向我借阅相关资料,我随手就将那期杂志给了他们。晚自习的时候,那几个同学抢着告诉我说,他们看到封面上那个“无尚”,一致认为是用错了,便按照杂志上公布的“编辑部电话”给编辑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编辑。他们告诉她说,他们查了《现代汉语词典》,上面根本没有“无尚”这个词,只有“无上”,当“最高”讲。他们说:阿姨,你们一定是弄错了!应该在下期杂志上更正一下。那个“阿姨”说:一开始,我们也觉得好像有问题,但是,新华社的通稿用的就是高尚的尚,而不是上下的上,因为领导讲话的原稿上就是那么写的……有个同学问我:“老师,那我们要是在卷子上把‘无上光荣’写成高尚的尚,给分吗?”我说:“那要看谁阅卷了。要是那个领导或者那个编辑阅卷呢可能就给分,要是我阅卷呢可能就不给分。”
    说真的,我为我这样的回答感到羞耻!
    我想,倒退20年,我也许会像他们那样血气方刚地为真理而战,我会为我勇敢的“怀疑”而得意,并且,我愿意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怀疑”;但是,我现在已懒得这样做了,我知道在“谬误”那里,有100件华丽的“真理”外衣已然缝制完毕,如果我再坚持管“谬误”叫“谬误”,就显得很不合时宜了。
    可我多么害怕,害怕孩子们会重复我的轨迹,害怕他们会被慢慢磨光了锐气,害怕他们看到谬误时,仅仅是“在心里笑了一下”,然后就去忙其他的事情了,或者,他们再也懒得去努力分辨真理和伪真理,“反正分辨了也没用”,——我多么害怕他们会垂头丧气地这么说!
    亚里士多德说过:“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我也巴望着我们的教育能够打造出一批敢于说“吾爱吾官,但吾更爱真理”的人。
3#
 楼主| 发表于 2013-3-13 09:19:56 | 只看该作者
正男式孤独
文/张丽钧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英国埃塞克斯的一个设计师设计了一款神奇的抗拒孤独的背心。这款名叫“Squease”的背心乍看上去跟普通的背心没什么两样,但是,它附带着一个手压泵,穿着者用手按手压泵,就能为背心充气;背心充气后,穿着者就获得了“被拥抱”般的感觉,从而使孤独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看着设计者演示这款背心使自闭症患者心情得以平复的视频,突然想到了一个孩子。问自己:那个孩子,是否需要一件“Squease”背心呢?
    那孩子名叫正男,是日本影片《菊次郎的夏天》中的主角。九岁的正男,父亲亡故,母亲远走,他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正男几乎不会笑,是个异常“阴沉”的孩子。暑假来了,正男的同学们都去各地度假了,正男没有了玩伴,独自一人沮丧地带着足球去了足球场。大大的足球场,小小的正男。一个人,怎能玩得起来?他把足球放在脚下,欲要踢时,却悲伤地直挺挺躺在了足球旁边……他被菊次郎带着去寻母亲,不想母亲已成为另一个温馨小家的女主人了。接下来,菊次郎导演了一系列试图逗这个孩子欢笑的滑稽剧,但是,正男心中巨大的孤独是任何人都驱逐不散的。
    清楚地记得,当年,一个女友看完了影片后曾跟我说:“我做梦都想着抱一抱那个可怜的孩子。”说实话,我不能接受北野武把影片的后半段拍得那么无厘头;然而,是那个令全世界的女人都生出了“抱一抱”之心的正男,让我欣然原谅了北野武的离谱。我想,正男大概称得上是“孤独”这个词的合格代言人了吧?在需要爱护的年龄,却被忽略,被遗忘。在整个片子中,正男笑得都很薄,仿佛一层敷衍的糖衣,裹着经年散不尽的苦味。
    其实,“正男式孤独”不仅仅属于正男,它几乎成为了一种普世性的负面心绪。诗人有诗道:“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今天,再没有人会说“通川湓水断相闻”,也再没有人会说“无情对面是山河”,然而,真正的阻隔却搭乘着高铁、驾驭着电讯、骑坐着网络,呼啸而至。
    有个心理辅导师曾教我做过一套名曰“蝴蝶拍”的放松操,大致就是模拟蝴蝶扇动翅膀或母亲拍打婴孩的样子,给予自我一种爱抚,借以消除内心的孤独与焦虑。我不知别人在做“蝴蝶拍”时心情如何,反正我每次做,都会被引逗出更繁盛的孤独与焦虑。
    特蕾莎修女把一件珍贵的礼物送给了太多太多的穷人,那礼物的名字就叫“拥抱”——她真情拥抱流浪者、贫苦者、溃烂者、濒死者。她用实际行动消灭着人间的“正男式孤独”。
    ——正男,如果让你选择,你是想要一件价值245英镑的“Squease”背心呢,还是想要一个带着体温的、不必付费的拥抱?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13 09:18:33 | 只看该作者
无视我,这很好
文/张丽钧
    创造了“56号教室神话”的美国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应邀来中国做客。当他来到北京一所学校,他从一座教学楼到另一座教学楼,从一间教室到另一间教室,一路走,一路惊叹。陪同参观的人都猜不透究竟是什么让这位美国教师如此兴奋、如此喜悦——精美的建筑?精良的设施?似乎都不是。谜底是雷夫自己揭开的。他说:“我高兴地看到孩子们只管专注地学习、排练,根本就无视参观者的到来——他们不是特意为了展示给雷夫看的。我去过世界很多地方的学校,为了欢迎我,学校会特意让学生为我表演。演出很精彩,但是我不喜欢。我不愿意看到因为某个人物的到来,孩子们被迫扮演起了玩偶。”
    雷夫被《华盛顿邮报》誉为“全美最好的老师”、“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老师”。当然,雷夫还是个不想当校长的老师,他希望今生的每一天都在“56号教室”跟一茬茬小学生快乐度过。他说,他要创造一种“不害怕的教育”;他还说,他想把学校变成“令人激动的地方”。
    雷夫在中国停留的日子里,每天早晨都要抽空打电话问候他的学生。站在讲台上,他喜不自胜地告诉他的中国同行:“我问孩子们想不想我,孩子们说他们生活得很好,不想我,并劝我别着急回去。”这让雷夫高兴极了,他认为这是自己教育的成功,因为,孩子们没有对他产生过度的依赖,他们能够独立地学习和生活。
    雷夫因两次“被无视”而产生的由衷欢悦,引发了一个中国校长的思考。他想,在我们身边,云集着太多太多希望“被重视”的人,所以,才有了学生的停课迎宾、冒雨表演;我们的老师,太希望赢得学生的爱戴了,所以,才有了老师休完病假回到教室的惊人之语——“想我的人举手”。想想看,设若我们的下属或学生猝不及防地塞给我们一个叫“无视”的礼物,我们能否像雷夫那样,不嗔反喜,快乐地将自己的“被无视”看成一件无价之宝?
    在雷夫所获得的各种奖励中,我注意到了那个“善待生命奖”。这个笃信“一辈子,一件事”的人,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学生;然而,当被问及想得到怎样的爱的回报时,他说:“我不需要他们爱我,我只需要他们信任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1:29 , Processed in 0.08762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