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自《中小学管理》2013年1月
游刃于复杂的教育现实中
——《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前言
曾国华/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在罗恩·克拉克学校的首次教职工大会上,学校创始人、“美国年度教师”罗恩·克拉克问他的团队:“是谁领导着这所学校?是家长,是学生,还是我们?”全体教职工都说:“是我们。”克拉克提醒大家:“如果是我们掌控着这所学校,那我们就不能把学校发生的任何事归咎于家长和学生,就应该把学校改造成理想的服务于学生的样子。”
听了克拉克的这句话,不知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有何感想。
教育是复杂的。
教育的复杂来源于人的复杂,来源于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来源于这个缺失信任感的大环境。我们常常面对“业余看法”、“外行领导”,在各种挑剔的目光注视下,在扑朔迷离的现实状况下,我们常常无所适从,找不到回归之路。
于是,好像是积重难返,又好像是一不小心,教育被弄坏了,学校被轻贱了。
诚然,“教育并不是孤立性的事业,与其他部门都有牵连。可是,教育绝不是附庸性的事业,对于辅导下一辈人的发育成长,他负着最直接的责任”(叶圣陶)。我们也常说:“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但可以营造自己的小气候。”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创造好的小气候吧。
这本献给学校管理者的书提供了一些思想、智慧和策略,我们希望能给读者一点点帮助,帮助他们成为更加专业、更让人们信服的管理者,在复杂的教育现实中游刃有余。
我们希望,我们选择的文字,能有助于学校管理者“大气”起来,遵从内心的指引,不天天左右环顾、事事察言观色;能“自觉”地“明自我”、“明他人”、“明环境”,“寻找自己专业领域的制高点”,过一种研究的生活;能管理好时间,不整天被杂事包围,不辨方向,做了一件又一件事,却从未尝到教育的真滋味;不仅有维持力,让学校运行得流畅高效,还有颠覆力、创造力,让学校可持续地发展。
我们希望,我们选择的文字,能有助于学校管理者读懂教师,用凯普的“自驱力”思想重新激活他们的热情,挖掘他们面对工作时那份激动人心的力量;借鉴彼得·德鲁克的“有组织的舍弃”思想,在对教师的新要求不断叠加的今天,努力为教师“舍弃”已不再必要的工作负担;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对幸福敏感,对压力钝感,安安静静读书,认认真真教书,从容收获职业幸福。
我们希望,我们选择的文字,能有助于学校管理者了解学生,并老老实实“把学生当学生”,以人性的成长为中心,让学生有个性、有灵性;老老实实回到教育的原点上,把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放弃长跑,不让他们做所谓的“东亚病夫”;让学生的兴趣绽放,有浪漫的生活,可以跑一跑,也可以停一停。“真正的教育不只助你建功立业,还能帮你理解人生。”(克里希那穆提)谋生与生活,虽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们希望,我们选择的文字,能有助于学校管理者领导教学改革,“常听课”、“会评课”,因为“改革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但没有发生在课堂上的改革,绝对不是真正的改革”。
我们希望,我们选择的文字,能有助于学校管理者进行创造性的管理,集中大家的智慧,“把正确的事做正确”;制定更好的议事规则,让学校的各种会议开得更有效;知道如何与媒体沟通,如何公开学校的危机信息……学校管理者的人生必将因学习、发展和创造而闪亮起来。
叶圣陶先生曾在《如果教育者发表〈精神独立宣言〉》一文中提到“一战”时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罗素、泰戈尔等人为抗议欧洲文化界在战争中各自“报效祖国”的丑行而签署《精神独立宣言》之事,他说,教育工作者的终极目标是“为万世开太平”,虽说万世多么久远,太平多么艰难,但不能不开其端、立其基,不能不一点一滴地实干,“大群的教育工作者都来干他们自己的,未尝不可以转移风气,挽回世运”。
以此与读者朋友们共勉。
(《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沙培宁、柴纯青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