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效性课堂提问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2 12:2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效性课堂提问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探索
时间:2013-03-11
来源:河南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高巧玲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前,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顾虑到聋生的思维狭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提问方式上存在随意、肤浅、单一等情况。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我从事聋校语文教学二十年,感到有效的课堂提问既能促进聋生的积极思考,培养聋生的思维能力,又是师生双向思维的重要活动。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那么怎样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平时,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有艺术性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一定要讲究艺术性,否则收不到好的效果。首先,问题设置要能激起聋生探究的兴趣。科学家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情绪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堂应该从研究聋生的心理入手,使有效的提问在聋生求知心理上,创设一种能触及聋生情感和意志的情境,有意识的把聋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设计问题尽可能的能激起聋生探究的兴趣,使聋生的情绪处于积极亢奋状态,激发聋生寻找正确答案的积极性,发挥聋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其次,设置的问题要问在聋生有疑问的地方。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才能引起聋生探究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不仅使聋生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会增强聋生在学习能力上的自信心。
二、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教学每一课,对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不是随意的,设计问题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进行。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聋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一堂课,提问哪,问哪些聋生,教学到何处提问,聋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针对聋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处理等等,都要有明确的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并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好指向明确的提问。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三、重视提问的思考性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不但不能引发聋生积极的思考,还会挫伤聋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在提问时要注意把握问题是否有思考性这个“度”,把握住了这个“度”,所提问题才能有效。如在教学聋校七年级语文《五彩池》这篇课文时,学生对句子“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不理解。而且不能说出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于是我单独展示这句话,举以前学过的相近似的句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让学生再次朗读、体会,在我的提示下,学生互相补充,最后正确说出了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对五彩池的形状这个问题的提问,我通过发彩色卡纸,让学生剪出自己心目中五彩池的形状,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学生争先恐后的让我看和互相看各自剪的形状像什么,兴趣高昂。
五彩池池水为什么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其中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小组探究去解决,让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观点,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了造成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四个原因。五彩池的特点知道了,造成五彩池水颜色不同的原因理解了,对于课文的叙述顺序,学生对比首末两段之间的联系,很自然的说出了采用首尾呼应法,基本上没多大的困难。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具体而又有思考的余地,较好地为聋生领悟文章描写技巧、体会那特有的意境起到了引领作用,无形中培养了聋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当然,有时将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向差生提出,然后让好学生来试着把整个问题总结出来。这个具体可行的方法,我经常用,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都很高,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觉得自己很聪明,在学习上有一股赶、帮、超的动力。
总之,掌握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通过每一节课的实践才能臻于完善。作为一名聋校语文教师,将课堂提问列入教学计划中,每次课前备课对提问内容、方式、语言、时机和对象等一一加以考虑。课后对提问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达到促进教学、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4:27 , Processed in 0.07516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