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站在孩子的角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2 14:1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老师,读书未必只读与自己所教学科相关的书,而应扩大阅读范围,读读跨学科的书籍,这会让我们学到其他学科的教学智慧,也很容易对不同学科进行整合;当老师,也不要只读教育类的书,还可以读读学科之外的,如社会学、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这会让我们开阔视野,站在更广大的社会背景下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当老师也未必只读成年人的书,假如能回到童年,读读孩子的书,童话书,故事书,会发现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看学生——
站在孩子的角度
孙明霞
  当我为你歌唱时,请别挑剔我五音不全。
  当我为你写诗时,请别嫌弃我言语乏味。
  当我为你跳舞时,请别嘲笑我四肢僵硬。
  请告诉我,只要是我为你做的一切,
  全都令你感到幸福。
  这不是爱情诗,不是恋人之间的表白,而是几米的漫画书《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中的句子,是孩子的心告诉大人(或者说父母)的话,看到这样的句子,你有没有心动?
  自从我几年前接触到了几米的漫画,就一下子爱上了几米,收集几米的所有漫画书,现在我家里至少有20多本了,我还会继续收集。
  别看只是漫画书,每页一张满满的画,只有一个短短的句子,甚至没有一点文字,但读了很喜欢,很震撼,于是,我给很多朋友推荐几米的漫画,尤其是那些有孩子的妈妈,我会首先推荐的就是《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我不是完美小孩》。
  说真的,读着几米的书,会情不自禁的想到自己也曾是小孩,也曾有过图画上孩子的观点(尽管儿时不会表达),但为什么大人总是不懂呢。现今,我明白了,小孩的世界,和成人的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并不一样。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互相容忍,辛苦坚强地活下去。”
  想一想,当你作为父亲或者母亲抱怨孩子不努力,抱怨孩子不勤奋总是很贪玩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作为父母我们也不是完美的,那为什么还要希望孩子完美无缺呢?同样,作为老师,我们自己也不是完美的,我们也有很多很多不足,只是我们自己看不到。当自己的孩子上了小学的时候,往往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孩子的小学老师素质差,管理不得法,对孩子缺乏耐心,不懂得鼓励孩子;大学的老师也会抱怨中小学的老师,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能力……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但能看到别的老师的问题;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的老师是最棒的,是最懂孩子的,是最有爱心的;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学生是最勤奋的,最好学的,最聪明的,是成绩最好的……但我们恰恰忽视了我们自己,是不是最优秀的,最勤奋的,最有爱心的。所以,不必要求孩子多完美,不必要求学生都优秀,只要努力就好,因为我们自己也需要很努力。由此说,“我们必须相互容忍,辛苦且坚强地活下去。”
  “大人都爱说孩子是他们的一面镜子,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大人的反射,要让孩子有好模样,大人应该先做好榜样.”
  我们当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观察着我们,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尽收学生眼底,所以他们会惟妙惟肖的模仿老师说话的语气和动作,会真实生动的给老师起外号(虽然我反对学生给老师起外号),会恰当表达他们眼中的老师,那么,我们是不是注意到在学生面前的言行举止?
  今天上课时,我讲第一节藻类植物,我不能空着手进教室,那就要做好准备,采集好标本,这个采集标本,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藻类植物,同时也是想告诉学生,学习是需要付出劳动的。因为我布置学生采集,我自己首先也要做到。所以,昨天利用下午一节多课的时间坐19路车去天外村采集水绵,还特别用手机拍了照。晚上做课件的时候,就把我拍的照片插入其中,既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这是真实的,也是老师亲自采来的”,同时也是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今天早晨借来显微镜先观察了一下,发现我采集的不是水绵,而可能是刚毛藻,赶紧跟吴老师找来她准备的标本)
  我们平时也常常说,某某老师带的班,学生都像这个老师,为什么?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要求学生做到的,在家里要求孩子做到的,一定自己先做到,你会发现不用过多的要求,学生也会努力去做,这就是“其身正,不令而从”。
  “大人都说孩子的天空无限宽广,难道大人和小孩的天空不一样吗?”
  我们常常鼓励孩子,要胸怀理想,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但我们恰恰自己首先丢了理想,丢了曾经的梦想。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当了父母的成年人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这辈子就这样了,没什么前途了,就指望你们下一代了……说这些话的父母,往往也只有三十多岁、四十多岁。你想,这些父母当年是不是也怀抱远大的理想,是不是也有很多美丽的梦想?为什么才刚刚开始真正的、独立的人生,就放弃了梦想,孩子会不会问“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吗?”有的人告诫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孩子会反问“你吃了那么多苦头,怎么也没成为人上人?”
  所以,我认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或许,在不同年龄,你的梦想会发生改变,年轻时好高骛远,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选择更加贴近自己实际的梦想,然后一点一滴去实现它。这个梦想,一定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东西,而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在教育孩子要胸怀远大理想的时候,别忘了自己也不能丢了自己的梦想。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她的冷嘲热讽。”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没有谁能说自己从不会犯错误。
  但我们在要求孩子的时候,尤其常听到有的老师批评学生的时候会说:“我可以原谅你今天犯的错误,但我不允许你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但学生往往会一如既往的犯同样的错误。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许是惯性,也许是人的本性,反正同样的错误总是会不断地重复犯,别说是孩子,就是成年人不也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吗?
  记得儿子很小的时候,一次停电点了蜡烛,他对蜡烛跳跃的火苗非常感兴趣,总想伸手去抓那个火苗,结果就一直挡住他、拉住他,不让他碰,告诉他很烫,会烧手的,到最后还是要碰,甚至哭闹。无奈之下,只好随他吧,不如让他自己试一试。结果,真的不拦他,把手身上去刚捏了一下,就被烫的哭了起来,以后再让他去碰,那是绝对不会了。现在,我儿子已经成大人了,成家了,从小到大,他都不敢放鞭炮,也从没放过鞭炮,大概也和小时候对火的记忆有关吧。
  所以,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尤其是那些无意中所犯的错误,不必总是穷追猛打,又是让学生检讨,又是找家长谈话,比如,偶然忘记了作业,上课忍不住偷看了下小说,无意间冒犯了老师,等等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老师需要宽容大度,同时能正确引导学生。更何况,学生有犯错误的权利,也有失败的权利(记得看过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上有相关内容),假如不允许犯错误,不允许失败,那还要学校和老师干什么?
  记得曾看过一个文章,说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教育女儿的一件事:不能早恋,早恋危害多多,自己当年就因为早恋如何如何。女儿反问:“为什么你能早恋,我就不能?”虽不知事件真伪,但也说明了一点:有些苦,要让孩子自己去吃,有些弯路必须她自己去走,只有自己体验了,自己感悟了,才能真正理解很多的道理。也由此说明,道理不是讲的,而是经历了就有了自己的感受。
  “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请爱我原来的样子,疼我原来的样子,赞美我原来的样子。”
  这是非常让我心动的句子,这句话也深深的影响了我的教育行为。
  仔细想想,我们的期待是一回事,但孩子的成长是另一回事。孩子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期待的样子去成长,他们有他们的生命成长轨迹,因为他是他,你是你,你不能把你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你不能要求孩子总是考第一,你不能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否则,只有失望。我曾听过雷夫•艾斯奎斯的报告,他有一句话和这句话很像:“不管你考的好不好,我都爱你”。我以这句话为题写过文章,也给学生写过信,尤其实在学生即将参加会考的时候,也同样告诉学生:无论你的考得好不好,我都爱你。
  我想说的是,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是天才,不可能每个人都考高分,因为学习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有遗传因素,有智商的高低,有学习的兴趣爱好,有习惯的问题,有能力的问题,还有家庭的因素,基础扎实不扎实,还有老师的教育……你不能简单要求学生必须考到多少分,而是要看每个学生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所以,我总是跟学生说,不要跟别人比较,而是要和自己比,自己是否在进步,在成长。我也经常和家长们交流的时候讲,无论你的孩子考试怎样,他(她)都永远是你的孩子,你不能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说“这不是我的孩子”,你还是依然要爱他,照顾好他,我也跟家长说,不妨回家也告诉你的孩子:“无论你考试好不好,我都爱你”,不要拿别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因为比较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只会让自己更痛苦,让孩子也更痛苦,增加的是孩子的自卑,不是自信,不是奋发图强。所以,我特别喜欢这句话
:“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请爱我原来的样子,疼我原来的样子,赞美我原来的样子。”
  ……
  几米的书中,类似的句子很多很多,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说出了孩子们的心里话。读读这类书,让我们可以回到童年,回到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许,世界就不一样了。

2013年2月28日晚
  (说明:这是一份作业。我们生物教研组共15人,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开始的时候安排两位老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已经坚持半年多了,效果不错。这个学期开学,第一次教研活动,组长要求,我们俩先带头读书,为这个学期开个好头。通知我的时候,只有一天的时间,我满口答应,因为过去有过一些读书体会的,随便找一篇没问题。但我还是想重新写一篇和老师们分享。考虑到我们组的老师有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就决定不介绍专业书,不介绍教育类的书,而是介绍一下几米的漫画吧。因以前读过这本小书,也多次给家长们推荐,写起来也就特别容易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7:18 , Processed in 0.0703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