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倾听“窦桂梅”,漫步“玫瑰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6 08:0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倾听“窦桂梅”,漫步“玫瑰园”

梦锁涵潭

倾听“窦桂梅”,漫步“玫瑰园”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淮海堂,观摩她带来的名师展示课,说话间,已经是十三年前的事情了。至今我还记得她婉约清秀的气质,还记得她温柔动听的话语,课堂上她春风化雨,和孩子们亲切地拥抱……我几乎是被震慑住了!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特级教师,19岁的我开始收集她的照片,崇敬之情几乎是顶礼膜拜!
她就是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师德标兵——窦桂梅,我被她身上独特的语文韵味深深吸引。她的著作已然成了我教学的工具书,指导着我的教育教学。《玫瑰与教育》也正向窦桂梅老师独特的教学魅力一般深深的令我折服,使我感触颇深!
该书分为四辑,分别为“清谈与忧患” 、“在听说读写的背后”、 “日本教育管窥” 、“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分别介绍了关于教育体制、名家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育随想,语文课堂教学的故事,日本学校的见闻,窦老师的读书笔记等,以丰富但又极其细腻的笔触带给我们一个“教育幽谷”,那里亭台楼阁、别有洞天,令读者流连忘返。
“就写作来说,我的最大苦恼是上气不接下气,上段、上句的意思没有交代清楚,下句、下段的意思就突然冒出来了。当我开始真正进行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蹩脚;有时甚至有一种羞耻感,产生永远与笔告别的念头。”
窦桂梅老师丝毫不留情面地如是批评自我。这一段话也仿佛是狠狠地批评了我。自我评价,也算是个酷爱文学的青年。每每总会有许多的灵感在生活的偶然中流淌出来,于是我就开始“奋笔疾书”。在中华语文网的教师博客里,我创建了自己的博园——草房子。可是经营它维系它,我很惭愧。相比较博友们,我不够勤奋,我的文化底蕴也不够丰厚,对于自己写的文章总也不满意,我知道是自己的努力还不够,窦桂梅老师依然会常有批判,而我一个平民教师却如此安于现状,不禁羞愧难当。
“必须让教师懂得,成长就是一点一点的对细节的反思累积起来的高度。于是,我就在课堂上帮他们“捉虫”,努力让他们的“庄稼”长得更壮、更旺。这样做,目的就是引导教师成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抱着开放态度,在自我追问中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从而继续推进自我学习,提高教学效能。”

“捉虫!”好新鲜的比喻。其实人就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课堂的锤炼是必由之路。有的教师之所以会可以称之为优秀教师、名师、特级教师,首先一定要对语文教学有深刻的见解,能够奉献给学生一堂灵动的、充满价值的、富于智慧的语文课堂,如果说技术和思想是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那么,“有思想的技术”和“有技术的思想”都需要高效的课堂来锤炼。我的语文课堂为什么一直走不出去?我想我对语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的语文课堂还需要大规模的“捉虫”计划,如果有幸可以拜师窦桂梅老师,该是一件多么幸福且荣幸的事情啊!
“以澄澈之心求洒脱之态,于烦琐事外求自由宁静。坦然面对众多进修培训,潜心阅读教育经典书籍。读人家的“书”之外,更要写自己的“书”——自我,是一本神秘的大书,我们需要用一生去阅读,去书写。”
我的卧室里有一个四层的书柜,那些静静地立在书架上、床头上的书,始终以无言的方式陪伴着我。每当有些茫然和无所适从时,我选择更深地沉入到教育阅读和教育实践的反思与提炼之中。“读书”是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长期不读书的教师可能无法胜任教师这份工作,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史,不仅是持续反思的研究史,课堂实践的磨炼史,笔耕不辍的写作史,还必须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同时持续不断地阅读可以使知识结构不断趋于完善,可以使教育写作走向开阔与丰富,可以使课堂实践不断循环上升,可以使教育反思不断走向纵深。

“我们要免于感情的匮乏,更要免于热闹的恐慌;要免于网络的“慎众”,更要追寻个人的“慎独”。更重要的是,不是在网络中自我陶醉与迷失,而是要把收获的好种子,带到现实的土壤,播种,开花,奉献给真实的教育,让大家嗅到真的玫瑰的芳香,而不是屏幕上的幻觉。”

窦老师对于网络的认识,是非常精到的。在中华语文网名师博园中,她第一个率先建立了“玫瑰园”,点击率截至今日已达351920,我欣赏着“玫瑰园”,恍然大悟,原来“玫瑰”竟是“桂”和“梅”颠倒过来的同音,而在网络世界中,窦桂梅老师颇有见地的抒发自己对语文教学的见解。关于我承担的小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具性弱化现象》,窦桂梅老师的博文中也恰有大篇幅的提及,“工具与人文是互动双向的,人文关照工具,工具负载人文,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体现哲学意味的主题教学特色……”窦桂梅老师的话时时提醒我“本色语文”等呼吁确实有其合理之处,但是这种忽略言语精神的认识如果走向极端,将助长工具主义的回头,在开展课题研究的时候,我要时时注意。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 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窦桂梅老师引用冰心的诗句来形容教育,我一路读着,一路感动着,同时也一路收获着!合卷而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谢偶像窦桂梅老师!感谢《玫瑰与教育》给予我的无私馈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1:59 , Processed in 0.1259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