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静女”涂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 19: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乱花渐欲迷人眼静女涂笔
姚老庚
靓女,古已有之,本义指美女一般解释为年轻靓丽的女子。现泛指所有女性,年龄太大者当然另当别论。广东话称年轻美丽的女子多曰靓女,外省即曰美女。者,美也。浓妆艳抹的美女或且世间万物几乎都可用“靓”赞之。张先《望江南》词:青楼宴,靓女荐瑶杯。赵翼《阳朔山》:或如靓女拥高髻,或如武夫戴莪弁。
《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一首很美的诗,意思并不深,却最有风人之致。这首诗格调轻松优美,把民间一对恋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描写了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诗作不但感情鲜活健朗而且极富喜剧色彩《静女》调皮可爱,充满欢乐;静女不静也是诗作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静女》所描绘的爱情就像一块璞玉,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而为了让它闪烁更加美丽的光彩,每位欣赏者可以随心所欲地用真情、用心灵去打磨它,赋予它艺术上美的质感。至于那些带有政治性、世俗功利性的所谓鉴赏更是对《静女》的亵渎和玷污。历代解读者大多说它是为了讽刺时事,所谓君无道,夫人无德;欧阳修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把两情相悦的自由恋爱曲解成淫奔。看来《静女》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不同内心世界。
这个“静女”,许多人解释为娴静的少女、安详的姑娘,这是误解。小伙子按时到达约会地点,迟迟看不见心上人,急得抓耳搔头,直在原处打转转儿。此时这复杂而焦虑的心情可以想象,使得约会的情节跌宕起伏,气氛既活泼愉快,又幽默风趣,颇带戏剧色彩。此时姑娘天真活泼、聪明调皮的特征也因此而得以丰富和补充。流露出小伙子对姑娘的无限深情。诗中的话是一个小伙子的口吻,从诗中看,“静女”是很爱这小伙子的,对小伙子又是送礼物,又是约会的。可是,她明明跟人家约好了在“城隅”相见,到了时候她自己却躲了起来,让人家“爱而不见”,弄得小伙子“搔首踟蹰”,她却在一边儿角落里偷偷地笑。这么一看,这个姑娘哪有一点安静的样子,纯粹是个爱玩爱闹的疯丫头。笔者认为这“静女”若解释为安静的少女、幽静的姑娘,是不合诗意的,是不妥当也不合情理的。
中国古代的那些约束妇女的“规矩”,是随着历史一步一步形成的,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完备”的。先是周代的“周礼”,这主要是约束贵族的,对下层人不大管用,后来是汉代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再往后是南宋朱熹的理学。到了南宋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才算是真正完善,所以不可以用朱熹以后的封建理学来解释整个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诗经》的时代,各种让女孩子安静的礼俗还没有形成,当时的社会也不见得需要女孩子安静,女孩子自己也用不着像后来的闺中之女那样以“静”为美约束自己。写相见时赠物,借赞赠物,含蓄地抒发对静女的爱恋之情。这—章总共17个字,就用了三个“美”字,不但不嫌重复累赘,反倒使感情的浓度和深度得到增强,达到纡曲回环的艺术效果,进一步深化了女子多情、纯真和坦率的性格特征。从联想中也流露出男青年对姑娘早有爱恋的深情。《静女》本是一首充满了天然的活泼的极富动感的爱情诗,如果突然冒出来了一个安安静静的“静女”,诗味就大打接扣了。
解释《诗经》的著作可谓是汗牛充栋,最有影响、最权威的就是宋代朱熹的《诗集传》以比较科学的态度对前人的注释进行了批判性的总结,同时,他也时时不忘通过解释《诗经》,阐发自己的理学思想。朱熹在解说这首诗时就说“静者,闲雅之意”。今许多人对“静女”的解释就是源自这里的。“静女”的正确解释应该是“靓女”,“靓”通“静”,读jìng,意为美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引用贾谊《鸟赋》:“澹乎若深渊之静”,可是,到了《汉书·贾谊传》这句话就变成了“澹虚舟乎若深渊之靓”,“静”成了“靓”,可见,这两个字在古代是相通的。《汉书·扬雄传》:“稍暗暗而靓深”,《文选·杨雄甘泉赋》李善注:“靓即静字耳。”·贡师《拟古二首》意态闲且靓气若兰蕙芳。泰颜师古注“靓,即静字”。《说文句读》:“靓者,静字之假借。”《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既然是有“琴瑟在御”,应该是载歌载舞,怎么可以“静”?这个“静”也就是“靓”,美好的意思。“静女其姝”中“静”、“姝”是同义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翻译过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女孩约我在城外相见。若译成:一个安静的女孩约我在城外相见,那多没意思。应该恢复历史的真面目,应该将“静女”解释为“靓女”,美貌的女子。
《静女》之自从毛传:“静,贞静也。女德贞静而有法度乃可説也。”以后,历代学者多从此说。后清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之假,古释静女善女。五四运动后的学者如顾颌刚、魏建功等也多释为幽闲静默等,孟郊《静女吟》:“艳女皆妬色,静女独检踪。”鲁迅《野草·一觉》:“红颜的静女正在超然无事地逍遥。”似又回复毛《传》故训。唯鲍昌《风诗名篇新解》:“‘应为之假借。《广韵》’”清代学者王先谦在关于《后汉书·南匈奴传》中“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一句的补注曰:“靓同静。”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明确指出:“靓者,静字之假借。”如此说来,“靓女”早于《诗经》已有。现在人很讲究“靓”,以为“靓”是个很时尚的新词,其实在《诗经》的时代,就已经有“靓”了,就已经讲“靓”了。这里的静女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靓女。其实,《诗经》作品本身就有内证的。《郑风·女曰鸡鸣》里说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静好大约是同义反复,便是的意思。汉乐府《陌上桑》里说秦氏有好女,这个好女,大概也只是说模样儿长得好。以靓女静女不为过,当再传神不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3:26 , Processed in 0.1003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