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研究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上)
——广州市番禺区横江民生小学讲座实录
主讲人:许锡良教授
主持人:横江民生小学谢主任
时
间:2013年3月19日
15:30- 17:00
地
点:广州市番禺区横江民生小学三楼阶梯教室
以下为讲座内容录音(整理者周婷玉):
主持人谢主任:现在不少的老师对于“研学后教”这种理念还是模模糊糊,事事如非,我校为了能够帮助各位老师尽快理解好“研学后教”这种理论的的精髓,我们现在特别邀请了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系的许锡良教授,来帮我们梳理一下思路,提高一下认识。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许锡良教授。他现供职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系。凤凰网十大洞察力博主。个人教育博客全国浏览量第一,超过5000万人次。出版专著〈追寻教育的真谛〉。
他思想深刻,能够打通思想理论与教育现实之间的通道;
他见微知著,能从细微处发掘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
他思维敏锐,有着对文化、教育与社会的细致入微的洞察力。
现在就有请许锡良教授给我们做“学习、研究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的讲座,大家掌声欢迎许教授。
许教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行,下午好!
非常荣幸,今天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能够来到我们美丽的横江民生小学。校园花果飘香,四季常绿,孩子天真可爱,充满了生命活力。
今天,就“研学后教”这个课题,我想来谈一个教学上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问题本身。我今天要谈的就是学习、研究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意识呢,根据我长期深入课堂的了解,我们从事教育这样的一份工作,常常感到我们的教育中,特别是课堂上缺乏问题意识,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沉闷的,不会激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我就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来研究,我发现,我们的中小学教学对于很多方面的可能要从新加以理解,比如说对于知识的理解,对学习的理解,学习究竟是为什么呢?在中国千百年来,为什么学习都感觉到痛苦,因此,特别强调学习的刻苦性呢?在中国读书学习似乎一直感觉是很枯燥的事情,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所以,我今天要讲的内容主要是这三个方面:第一是教师的学习力与学生的求知欲之间的关系;第二,教师研究的四个不同层次;第三个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向学生提问。
关于学习,我有一个直观感觉,就是发现,一个老师如果厌教,它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一个学生如果厌学,原因却比较集中,那就是与我们的教育方式直接相关。总的来说,可能是由于一些缺乏思考的频繁的考试,与缺乏问题的枯燥的课堂直接造成的。但是,这个可能,后面没那么简单。我经过长期观摩、调查、追踪研究,我就发现,厌学都是与厌教总是密切相关的。老师厌教、学生厌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厌教的老师,自己一定也是厌学的,就是说一个老师自己不愿意学习,也就一定不会有很好的教。这里面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那是因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老师的教育从来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新鲜知识、新鲜思想,学生的求知欲跟老师的教育欲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一个老师不愿意学习,他站在讲台上就会枯燥乏味。他就会感觉到有一种无力感。然后,他就怕跟学生打交道,也怕听到学生对他的提问,因为他没办法去应付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而课堂教学他又不敢灵活处置教材。这个问题就来了,他不敢灵活处置,所以,一切都只好按部就班。那么这个里面,知识体系和教材的运用他不敢把它拆解开来,然后,根据实际情景灵活运用,所以,这样一个问题就来了。按部就班、机械、教条、枯燥,乏味,这些东西肯定是紧随而来的,所以,一个好东西一定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因此,我在这里提出,学习力是教师获得教育活力的动力源泉。
现在日本有一个叫斋藤孝的博士,他是东京大学博士,明治大学教授,一辈子研究教育,在课堂教学和作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方面非常有一套,他最近在中国大陆出了一本书,就是叫《教育力》,在教育力里提出了一个教师要具备好几种能力。这个能力里面就包括学习力,而学习力里面又包含了像模仿力、规划力,还有摄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很多方面。那么他就讲到了这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学习力,他说一个人的教育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力方面。学习力不强,教育力就不强。那么学习力又表现在哪里呢?学习力就是首先表现在一个人强烈的学习欲望,还有挑战新事物的那种热情,那样的一种心态,这就是一个人具有开放的学习力的一种表现。当一个人愿意接触新事物的时候,面临挑战的时候,那么事实上他就是具有学习力的。所以,一个爱好学习的人,他总是把每一次遇到的难题,还有遇到的难教的学生,都是把它看做是一种新的学习机会,是一种进步的契机,自我提升的良好机会,来给予把握,而不会怨天尤人,不会把它消极地处置。事实上,这就是一种学习力。这种学习力,它是支撑我们一个老师教育活力的动力来源。那么,这种学习力是源自于哪里呢?我们当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你首先要有东西讲吧,就像我们一样口袋里面有钱,你才会愿意去请客一样。口袋里有大把钞票塞得满满的,你去请客,就没有问题的,埋得起单,否则就惨了。同样,我们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解知识,启迪智慧,要引导他的思想,那我们自己有想法,有思想,有知识,有智慧就十分重要。当一个人的头脑是智慧充盈的时候,这个时候他是最愿意去教别人的时候。所以我们经常讲到的“好为人师”其实并不是什么贬义词,因为,不是什么人都能“好为人师”的,你没有东西你是好不了人师的。
我们可能还记得鲁迅写过一个孔乙己是不是呀?孔乙己这个人,是穷困潦倒的人,他有一个非常可爱的脾气,就是喜欢教育别人。你看孔乙己他学到什么东西呢?他凭什么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学问呢?只不过是因为他懂得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而别人只懂一种而已。所以,当他认为他比别人多懂三种写法的时候,他就有了教别人的热情。你去看鲁迅的那段关于孔乙己的文章里面的描述,后来这个店铺里面的小伙计,他就说,乞丐一样的人也配教我?然后就没有理他。但是这里面说明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当人感觉到懂得了比人不懂的东西的时候,他是愿意跟别人交流的,他就会愿意去教别人,说明一个人的教育欲与学习欲是成正比的,一个人的教育力与一个人的学习力也是成正比的。在座的各位老师,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呢?如果,我有一个新消息,我有一个新的体会,一点新心得,一点新的知识被掌握了,我是很愿意跟别人交流的,而且会急于寻找这样的交流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本身其实是不苦的,教学也不是苦的。关键就在于要以知识为乐,以思考为乐。我们长期定位说学习很刻苦,学习是一个苦的事情,苦差事,这个定位其实是不对的。当你有一个想法的时候,你愿意跟人交流。那么,培根也说过了,当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我们最后每个人还只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流的时候,我们就都有了两个思想。所以学习的效果它是倍增的,其效应是呈几何级数增加的。所以学习也是充满乐趣的。这一点呢我们一定要搞清楚。
关于学习,我记得还有一个好处。学习就是让教师保持青春活力的灵丹妙药。学习的教师是不容易衰老的。过去,我们经常把老师描述成为什么呢?春蚕,蜡烛,铺路石,敢当人梯等等,都属于牺牲型的形象,把我们老师定位在这里。而一讲到老师就是一个苦字,所以,在很长时间里面,每次我们的电影、电视、小说等在讲到老师的形象时,很多时候,一出来,那形象是腰也伸不直,嗓子也沙哑了,然后,整个一个满脸旧社会,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大笑)这个是对我们老师的严重误解。或者是我们老师自己没当好,才会被人家看成是这样的。真正的老师,他应该是什么样呢?应该是一个智者的形象。好老师一定是学习型的老师。一个老师本身肩负着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假如说我们老师自己没有学习欲望,没有学习热情,那么请问,你用什么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可以这样说,学生厌学,它的前提,一定是我们的老师厌教。而老师厌教了以后呢,厌教的前提一定是这个老师厌学。所以,我也说过教师的本质就是学师。所以这里面有一个什么样的递进关系呢?就是这样一种递进关系,老师厌学导致自己厌教,然后再导致学生厌学。他是形成这样的一个循环关系的。所以,一个人他在学习的时候,在思考中的时候,他是不容易衰老的。我常常讲一句话,就是一位好老师应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5岁以上。为什么好老师会年轻一点呢,我这个道理,有些人会说好老师不是勤勤恳恳吗,无私奉献吗?别人下班了,他还在那里愁眉苦脸吗?这就是好老师呀。这是一种传统的意义上的好老师,是对好老师严重误解。其实,好老师,他是学习的,快乐的,时时过着充实的生活。我个人的体会就是好老师不容易衰老。自己当老师,到现在快26年的时间了。我26年来,我就感觉的学习的教师生活其乐无穷。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大脑细胞被高度激活。大脑细胞被激活以后,人就不容易衰老了。人真正的衰老是从哪里开始啊?是从大脑细胞开始。大脑细胞一衰老,脸上皱纹就增多,然后头发就变白,然后掉脱发等等。其实这些人,都属于人体衰老。怎样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大脑细胞的生命力呢?那就说,人在经常思考的过程中,它能够激发细胞,不容易衰老。你看我们三天不读书,一个星期不讲话,不跟人家交往,你试一下看看,你马上会感觉到言语迟缓,思维不听使唤,大脑不够灵敏,记忆力会衰退,这些方面都会是有表现的。所以好老师他是充满活力的。
我也有一些忘年交朋友,都80多岁了还很有生命激情,精力非常充沛,记忆力惊人。像中山大学的袁伟时老先生,今年83岁了差不多比我要大将近40岁,但是,每天还能够走10公里,每天阅读思考8小时以上,并且坚持写作,一年出数本书。每天散步10公里,有时连我的脚步都跟不上他。每一次出来都是满面红光,开讲座,常常站在那里连续3小时讲下来,连水都不用喝一口。像今天这样,我讲两个小时还要喝一点水。袁老先生长寿与活力的秘诀在哪里?其中之一就是每天阅读,每天学习,有规律地生活,充足的睡眠,足够的运动,还有就是勤学不断,思考不断,与时俱进,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一种乐趣。袁伟时老先生是我们教师的好典范。其实,就我的体会来说,一个爱好学习、爱好写作的人是不太容易衰老的。他们的生命活力常常能持续很长时间。你看看这个图片,国内著名学者,在多个领域里都有建树,至今还活跃在学术领域的周有光先生,今年108岁了,108岁的这个老先生却还在写文章,还在谈学问,讨论思想问题,为什么?因为他活跃的大脑细胞不容易衰老,整天都有刺激。但是,我们看看我们的很多中小学老师,40多岁已经就呈老相了,已经老态龙钟,有些老师的厌教情绪导致抑郁症,悲观厌世,然后掰着手指盼望着退休。每天上班哪,真的是很苦哪,眼睛一睁,就难受了。到星期五,五天时间可以看成是漫漫长夜,可以看成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所以在这个里面,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提示的,自己过得快乐,过得充实才能让学生带来快乐。给他们充实。所以我们先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的老师,这样才有新的生活,这样才能避免职业的倦怠感。那么教师的学习能力呢,就是自己向自己提问的能力,我这个最近七八年来,我都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就是特别是有互联网以后有博客以后,那差不多从05年开始,我每天睁开眼,每一天都在想一个问题,睁开就在想了一个问题,闭上眼去睡觉,也想一个问题。等思考到第二天这个问题就差不多清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