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热捧国外网络课冲击了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9 03:2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生热捧国外网络课冲击了谁 2013年02月06日  作者:林曾   来源:中国教育报
  面对MOOC的冲击,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实在有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还在沿着夕阳工业结构的方向办教育?
  日前,有媒体报道,通过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免费学习全球知名大学课程,正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在中国大、中学生中风行。一些学生像追美剧一样,追国外顶尖大学的公开课视频。有学生甚至感叹,“如果没有网络公开课,我的大学生活可能就毁了”。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来说,学生的感叹到底是一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矫情,还是变革势在必行的预兆?
  云计算、大数据、人机交互等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得整个世界在近几年连接得更加紧密。伴随这些技术成长的新一代,渴望通过在线平台舒适地学习与互动。当前,计算机网络正以加速度冲破教室、教学楼以及距离的限制,将知识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之中,对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之上的整个现代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构成巨大冲击。一旦认清这样的形势,上述问题的答案实际上不言而喻。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育提出了许多新挑战。其中,MOOC尤被视为学校及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者——在线教育早已不仅仅是几段远程视频这么简单,它增加了互动、互助、行为评价和诱导等许多新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几乎不逊色于真实课堂的体验。对此,一些媒体人大胆预言“大学已死”。人们更不由地担心:“大部分教师会不会由此被取代?”
  其实,这一问题在电视发明后,就曾被不断提及。一些人认为,电视可以通过播放少数优秀教师的授课录像,淘汰其他大部分教师。然而,从电视发明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教师队伍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壮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在一个有组织的学习环境中互动,从而使学习成为可能。
  由此看来,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仍然充满着光明的前景,只是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会发生重大变化。在信息社会中,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模式将会遭到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多元互动、相互切磋的教学模式。信息的收集、提炼、筛选、综合、批判正逐步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师生将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找到创新的钥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线教育的融入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是把教师和学生分离,而是以新的方式把他们更紧密地连在一起。
  中国的教育决策者们注意到了这个大趋势。2011年,教育部下达相关文件,规划在4年内建设900门视频公开课。一时间,国内的各大高校摩拳擦掌,相继申请加入视频精品课建设的阵营,陆续推出了许多好课。
  然而,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似乎并未形成像“可汗学院”以及斯坦福大学免费教育平台那样的声势。究其原因,除了公开课建设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推进之外,一些公开课缺乏互动、只注重单向知识传递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从表面上看,这是视频公开课的问题,而实质上其与高校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视频公开课仍然只是高校课堂现状的翻版。
  如果还要继续追问,更可追溯到中国教育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过程采取了两条捷径:一是照抄西方的教育现代化,二是搬出“老祖宗”。改革开放的成就表明,这些捷径的采纳最初是有效的。不过,当我们离起跑线越来越远时,结构性失衡变得越来越清晰。例如,许多大学盲目扩建,楼越盖越多、越盖越豪华,可除了表面的豪华之外,不管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是教学设备的配置都远远没有跟上。
  因此,面对MOOC的冲击,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实在有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还在沿着夕阳工业结构的方向办教育?(作者林曾系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6日第3版



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03:23:01 | 只看该作者
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学习中电脑使用率低韩美日  2010年04月10日  作者:贾楠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9日电(记者贾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受访中国学生在学习中对电脑的使用率远低于其他三国。专家指出,学生阶段缺乏对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可能导致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落伍。
  调查显示,在受访的中国高中生中,只有四成学生家里有可自由使用的电脑,远远少于日本的74.6%、韩国的91%和美国的90.7%;受访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电脑的使用率不高,仅有10%的学生上网收集查询有关学习的信息,8.5%使用电脑或游戏机的学习软件学习,利用网上讲座学习的不足2%。受访中国高中生遇到学习困难或疑问时,多数选择向同学或伙伴、老师或家教询问或自己看书解决,上网查资料的仅为28.4%,远少于美国的61.2%。
  专家指出,在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这是网络时代对人们的要求。目前,在中国已有许多人意识到了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但同时存在“妖魔化”网络的倾向,甚至“谈网色变”。此外,学生非网络学习压力大、学校课程设置滞后、网上现代化教学资源缺乏等都是造成中国学生较少使用电脑进行学习的原因。
  对于老师和家长普遍担心的青少年“网瘾”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青少年易于网络成瘾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当孩子们没有伙伴,又不能与老师或家长及时沟通时,只能在网络上寻求寄托,往往造成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建议,社会各界都应该为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健康网络环境做出努力,特别是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包括改变现有的信息技术课为媒介素养课,在教授学生电脑使用技术的同时,更多传授如何有效管理、正确利用网络信息的知识。
  据了解,这次中日韩美四国联合实施的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究,调查对象是各国普通高中1年级至3年级在校生。来自中国北京市、湖北省荆州市等6个城市,日本岩手等8个县,韩国首尔等12地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等10个州的7500余名高中生接受了调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3:32 , Processed in 0.0649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