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62|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人图书馆”变形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1 11:2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人图书馆”变形记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何谦 童丽丽




2012年4月22日,福建省福州市colaloft 荒岛图书馆举办了“真人读书会”活动。 (林朝阳/CFP/图]

  "作为一场世界范围的知识传承与文明交流的回归式尝试,“真人图书馆”在中国遭遇了水土不服。在思维壁垒、功利主义和商业诱惑的干扰下,它成为某种意义上与现实妥协的产物。"

  一项返璞归真的阅读潮流——“真人图书馆”正在全球兴起,2012年它进入中国并迅速遍及十多个城市。

  这是一项知识传承与文明交流的回归式尝试,诞生于新世纪初一群丹麦年轻人美好的愿望——让不同文明、不同国度和不同宗教的人坐下来好好说话,以消解人类愈演愈烈的暴力和偏见。在一场音乐节中,75本“真人书”首次走向观众,拉开这场精神实验的帷幕——从“读书”到“阅人”。

  此后,印第安人、艾滋病患者、脱衣舞女郎、断指者甚至“匈牙利右翼极端分子”,都相继走上“书架”,供公众“借阅”。

  这股潮流由欧洲出发,由美洲、澳洲和日韩进入中国。在这个为世界首创了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国度,实验者们试图秉承“真人图书馆”的创办主旨,然而却遭遇了复杂的现实。

  中国的“理想书单”

  作为舶来品,“真人图书馆”在中国的登陆点之一是香港。2011年8月,两家NGO(非政府组织)将其付诸实践。这一年,由“自由行”和“双非孕妇”等引发的陆港矛盾正在升温。

  一个旨在“打破谩骂文化”和“建立相互尊重”的“真人图书馆”应运而生。在活动日,“双非”人士、新移民、少数族裔、变性人、外籍佣工等40本“真人书”席地而坐,由路人“取阅”——可以让“书”讲述自身的经历,也可以由读者与之进行探讨和辩论。

  2012年1月,来自成都的“读者”韩潋被这一幕深深吸引。这个充满个性的姑娘正在计划一场与众不同的长途旅行,这给了她启发,“像一颗种子,传播平等、文明,消除观念沟壑”。

  3个月后,她牛刀小试,在成都模仿进行了三场“真人图书馆”,挤满现场的年轻人让她思考:或许还能惠及更多的同龄人。随后,她辞去了工作。

  2012年5月,南京师范大学收到了一位昔日学子的来信——韩潋想给母校带来些“新东西”。显然,这里没有人听说过“真人图书馆”,但校方仍表示欢迎。“我被这个有想法、有理想的年轻人感动了。”南师大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建平对媒体说。

  2012年9月15日,南师大“真人图书馆”开馆了。11位风格迥异、经历独特的“真人书”吸引了二百多名读者,“真人书”包括魔术师、网络写手、旷课去非洲做义工的大学生以及换乘25辆车去乌鲁木齐的独行客等——他们各自拥有用阿拉伯数字标注的“借阅号”。

  活动结束后,一个读者给组织者发来短信——“我梦想从事一份能够改变更多人的工作……在我看来,一个关心大我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事实上,韩潋并不是唯一的行动者。在2012年的中国,北京、香港、广州、济南、长春、上海、长沙、重庆、哈尔滨等地都涌现了各自的“真人图书馆”,它们分布在高校图书馆、书店、咖啡厅甚至公园的草地上。

  这些中国式“真人图书馆”共同的理论基础来自两位学者——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子舟教授和他的学生吴汉华,他们的学术研究在2011年4月被杂志捕捉并作为新生活方式推介,从而正式开启这个概念的中国之旅。

  但在王子舟看来,中国有其具体的现实和土壤。“一个成熟的中国‘真人图书馆’应该是使读者读懂‘一个底层民众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他说,“例如,北漂、农民工、癌症患者、老传统手艺人、访民,以及推着残疾母亲千里徒步的草根儿子,就应该进入理想书单。”

  讲座、成功学和相亲会

  山东大学“九零后”女生陈诗羽就是这样的践行者。2012年11月,她和朋友邱隽思的“I think(我想)真人图书馆”有着一条并不短的书单:新公益青年、脆骨症患者、同性恋、花甲背包客、白天法律顾问夜晚酒吧驻场的“骚锐”(网络用语,闷骚且尖锐)以及照顾“工读学生”与“麻风病人孩子”的社工。

  活动同样取得不俗的效应,但在陈诗羽看来,“真人图书馆”不可能永远靠新奇有趣来维持与公众的蜜月期。她曾先行做过市场调查,她希望了解:“真人图书馆”在中国会否水土不服。

  但事实让陈诗羽有些沮丧。例如,关于潜在读者群是否愿意阅读“偏见受害者”的问题,陈诗羽得到的答案是:不喜欢,不想,没有兴趣。

  “大多数人对别人遭遇的苦难无动于衷,”当陈诗羽问及被调查者“你的偏见是什么”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偏见。”

  陈诗羽尝试找寻过警察、自闭症孩子的爸爸或者服务“性工作者”的社工来做“真人书”,无一例外遭到对方拒绝。“环境还太保守,没有人能够接受。”她说。

  在经历多种“碰壁”后,她们发现“做这个事情,最难把握就是方向,你又想遵守,又要妥协,只能折中处理”。至今,她仍在继续努力使居委会主任、政协委员等跨越阶层、更具公共关怀的“真人书”成为可能。

  纵使“真人图书馆”的创立宗旨之一就是消灭偏见,但陈诗羽们还是无时无刻不感到这个“敌人”的强大。在北京,某次“真人图书馆”活动请来一位勤勉敬业的城管,但这本“书”一落座,就陷入了围攻——大家预先认为他是那种“踢翻老农杂货摊”的人。最后活动尴尬收场。

  除了意识壁垒,功利化也是“真人图书馆”正在面临的陷阱。

  广州“梵行真人图书馆”的创办人李嘉鑫发现很多地方的“真人图书馆”里,考研专家、创业达人、企业家成了座上客,大肆宣讲“成功学”。

  “这些恰恰将最有价值的东西给扔掉了。”北大教授王子舟为此感到担忧。他一直在高校,也目睹很多在中国校园中试水的“真人图书馆”落入误区——变成一场庸俗无奇的“讲座”。最常见的是,某位小有名气或有传奇经历的“讲师”面对一群慕名而来的听众滔滔不绝。

  一次,一场本来应该讲述公益旅行的活动,“读者”却反复问起考公务员与司法考试的诀窍;请来残疾人做“真人书”,但是聊着聊着话题却转向了“励志” 创业指南。

  “是这个社会的接受度和包容度不够,还是我们自己内心不够开放?”参与过现场的“读者”杨晓青感到难堪。

  而另一次国内某大学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提供的“真人书”是有读书治学经验的专家学者、有留学考研经验的志愿者等,声称是“依据学生读者需求”。

  “和上课有区别吗?”一位去过的学生反问。

  “我们习惯了灌输式交流,讲座文化因此绵延不绝。”王子舟说。

  “读人不是听其讲述奋斗史,而是了解人生其他的可能性。”另一位“真人图书馆”志愿者曾艳说。

  功利化带来的结果是庸俗化。在北京、佛山等城市,一些“真人图书馆”变相成了“单身青年相亲会”。“读者”思妍难掩失落,“一切只是噱头和卖点。”

  商业化:助力还是背离

  现在国内最大规模的“真人图书馆”是依托于乐创益社区授权的各地“荒岛图书馆”。这得益于他们作为社会企业运营的其他项目对“真人图书”予以资金补贴。

  “我们不排斥商业合作,”负责人Keledoll说,“即便如此,困境依旧存在。”

  相比欧洲部长委员会或议会的资金支持以及公共图书馆的场地与组织依托,中国民间主办者们面临资金、场地和官方资源支持的多方限制。

  韩潋的“真人图书馆”实践,除了自己的存款,朋友家人及其他公益赞助外,“全是自己往里倒贴钱”。

  迫于现实压力的行动者们,或与大学图书馆合作,或在商业店铺赞助下尝试。同时,不少主办者直接采取商业运营的方式,“真人图书馆”成为聚拢资本、拉动实体店消费最直接的“生意经”。

  “真人图书馆交换的是信息,而非金钱、关系和资本,”世界“真人图书馆”创办人鲁尼·艾伯格说,“如果不是公益免费的,真人图书馆就没有意义。”

  而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公立图书馆正意识到这一点并尝试改变。2012年4月,重庆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进行了一场“真人图书馆”活动,开创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此领域的先例。组织方邀请了刑侦专家、法医、美食节目主持人等特殊行业的人当“图书”。一个孩子甚至提出“想读一读警察”。

  现在,中国“真人图书馆”的民间创办人们又开始了更进一步的试探——联系欧洲总部,希望纳入这项潮流的全球体系。

  “其实真人图书馆的概念很简单,只是源于一个理想:为了解决冲突,消除偏见,就回到人本身——坐下来,谈一谈”。世界“真人图书馆”创始人鲁尼·艾伯格对南方周末如是说。这个39岁的丹麦人已经在近70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建立“真人图书馆”。

  “消解偏见和阻隔,让缺少话语权的群体发声,是图书馆更应该为真人搭建的平等交流通道,”澳大利亚“真人图书馆”推行者罗伯特说,“这将是世界未来交融之旅最重要的资本。”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链接:真人图书馆

  最早起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意为“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你交谈,宗旨是反暴力、鼓励对话、消除偏见。

  在国外,殡葬经理、女权主义者、脱衣舞女郎、艾滋病患者都曾进入过“书单”,他们都是志愿者,与读者面对面探讨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或信仰,进而消弭文明间的冲突。"

  来源:南方周末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23:40:14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在成都有一家特殊的图书馆。想借书?免费。重点是,它是一本有声读物。你是高度近视加散光?没事,不戴眼镜照样可以阅读。读者需要自备一支点读笔?不用,带上你真实的内心感受效率更高。这就是真人图书馆,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一本真人书。

  文/青牧 图/受访者提供

  人生可被阅读,每个人都可成为一本书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真人书宓宓,每个人的秘密,都可以与我分享。”宓宓盘坐在垫子上,20余人围成圈,温暖的橘色灯光无限发散,她成了耀眼的女主角。

  “我们先与自己的左邻右舍握个手吧,想象下自己的表情,是主动还是被动的?然后再面带微笑,并且真诚地表扬对方。”

  对于这样简单的“序言”,起初,大家都觉得不适应,宓宓说,这主要是考察他们如何看待别人的优点;在面对别人的表扬时,又该如何处理,这是一个简单的自我认知过程。

  之后就是互动环节,“宓宓,我常常一个人呆着,觉得很无聊,觉得很孤单,你说怎么办?”女孩的眼睛湿润了。

  在听了这位”读者“的问题后,宓宓告诉她,能觉察到自己的内心,并且敢于去面对,已经是很好的开始了。也许我们可以去学着享受孤单,和自己的内心好好的相处,接受自己的优势和缺点,这都是自己。

  听了这番话后,女孩立马掉下了眼泪。也许是激动,也许这番话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在现场,宓宓先后回答了10余个问题,宓宓说,”在整个活动中,我努力传达着一个理念,心理学是用来服务生活的,心理咨询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和高深。我们要学会悦纳自己。“

  现实生活中,宓宓是一位心理咨询师,能成为真人书,是兔脚真人图书馆通过微博联系她,邀请她成为“心理书”,参加真人图书馆活动。“我一听是公益活动,就挺有兴趣的。而且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职业,也可以跟更多人交流。”

  在兔脚真人图书馆里,每本“真人书”都有不同的标签和定位,比如“时尚书”、“旅行书”、“心理书”,在兔脚真人图书馆负责人汪玮看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本书,“我们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可以被阅读的,只要你愿意报名成为一本真人书。”

  生命图书馆,分享独特的生命经历

  与普通图书馆相比,真人图书馆图书是不能外借的,主要考虑到“真人书”的安全问题,读者必须到馆里来”阅读“。此外,考虑到阅读效果,一般来说,每本“真人书”一般同时能被5至10位读者借阅。

  真人书的概念最早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2000年7月,该组织受到丹麦罗斯基德音乐节邀请,举办了一次活动,叫做“真人图书馆”,相比这个原因,兔脚真人图书馆创办理由明显简单很多,汪玮说,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太远了,即使人们坐在一起,大多数的人还是喜欢看电子产品,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真人图书馆希望帮大家找到生活中现实存在的目标,给大家一些积极的东西。

  在兔脚真人图书馆创办之前,上海就有了生命图书馆。与兔脚真人图书馆不同的是,由人间关系社区发展中心主办的生命图书馆项目所拥有的“书”并不多,只有20余本,而主打概念也牢牢抓住生命,该项目的负责人丁非告诉记者,这些真人书的生命经历比较独特,特别是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他们的选择比较独特。

  生命图书馆共进行了8次活动,在每本“书”和读者见面之前,丁非他们会对这些“书”进行能力建设的培训,其中包括生命敏感度的训练,心理咨询方面的训练等。“他们所进行的是生命工作,作为生命工作者,他们要有能力和其他生命建立联系,也要有能力进行自省。”丁非说。

  开展生命图书馆这个项目,来自丁非一个朋友的介绍。这位朋友在一本书上看到在北欧有一个活人图书馆的活动,不同种族的人讲自己的生命经历。听了朋友的介绍后,丁非觉得这个形式很好,有借鉴意义,能够让青年人了解生命的多样化。

  在长达一年运营期里,丁非也有困惑,就是如何满足更多读者阅读需求?这点,汪玮感同身受,所以在真人书的分类上进行了重置,汪玮说,现在书种分为3类:工具书(主要帮助大家了解一个领域的书籍,比如职业介绍,比如教你某一项技能等),第二类公益书(公益活动的受众、志愿者、机构的工作人员分享公益心得,或者这些受众讲述他们自己的人生等),第三类分享书(旅游经验、省钱经验、感情经历等等的分享),迄今为止,兔脚真人图书馆共有250多本书,在选择真人书上,汪玮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耐心。耐心,是真人书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同样一个问题可能会被问很多次,也可能会有读者和你针锋相对,书籍这个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解答和缓解这样的情况。

  而丁非的生命图书馆在人选上,更加随性,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只要对生命敏感、乐于了解和分享自己的生命就可以了。

  20-30岁的读者最多

  截至生命图书馆项目结束,生命图书馆共接待200余读者,其读者类型也趋于年轻化。这样的读者群和兔脚图书馆读者不谋而合,汪玮说,“现阶段我们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发布的,所以和电脑接触多的人是主要受众,当然年轻人是最愿意接触新事物的,所以现阶段主要是20-30岁的人来阅读。”

  而真人书也来自各个领域,汪玮介绍道,”我们一般会通过三个途径去寻找,第一个是网络征集,网上发布消息,愿意成为书籍的人,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统计在册;第二是朋友推荐或者参与过真人图书馆的书或者读者或志愿者推荐;第三是针对性的找书,根据每次公开阅读的不同主题,针对性得寻找大家会感兴趣的书籍,比如心理学的书。而所有阅读都是免费的,当然一本‘真人图书’被阅读得越多,越有人气,就成为‘畅销书’。”

  现在图书馆的藏书分为大众书和名人书两种。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真人图书馆的“图书”,每本“图书”都要有自己的特长。不过,在未来图书馆还会争取招募一些“名人书”,增加很多互动节目,用来创收。目前,真人图书馆的运营主要靠公司其他项目的盈利支撑,对读者是免费借阅的,至于未来,有可能会采用阅读“名人书”付费的方式。

  对于真人图书馆的发展,汪玮表示,未来,他们在书籍征集上会尽可能的花精力找到更多更有趣、更稀奇的书,也会增加可以体验的真人阅读。另外就是真人图书馆可能会更多的挖掘人们内心被忽略的地方,唤起更多情感交流。

  他山之石

  各国真人图书馆大不同

  “真人图书馆”在2000年推出后,至今已有超过10年历史,丹麦创办人艾柏格马不停蹄跑遍全世界努力“找书”,除了创始国丹麦外,还在瑞典、芬兰、挪威、冰岛、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尼亚、塞浦路斯、澳洲、日本、罗马尼亚、美国等地举办。

  由于世界各国文化不同,所以民众也都有各地专属的“偏见”。在丹麦借阅率最高的“畅销书”,是一位前任脱衣舞娘罗沙,许多民众对这个行业好奇,有不少女性借阅想了解工作内容,还有人不客气地直接问她为何要成为性工作者,罗沙总是心平气和地回答“我只是去跳舞,那与钱有关,与性无关,脱衣让我赚到钱,但不从事性行为是原则。”已从脱衣舞娘退休的罗沙,现在是个铁路局员工,她义务担任反歧视志工,还穿上“借阅我”的T恤帮忙宣传“真人图书馆”。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21:55 | 只看该作者
真人图书馆打造口述文化传播者
2013-03-26
  来源:羊城晚报

  自去年以来,全国各地的“真人图书馆”陆续涌现。深圳首现的真人图书馆自去年11月至今已经举办了四期,募集“图书”100余本。真人图书获得如此关注,也折射出当今人们对于面对面交流的深度渴望。
  蜕变
  价值
  从“信息空间”到“人的空间”
  罗湖区图书馆馆长师丽梅告诉记者,传统的图书馆收藏图书,主要面向公众提供静态的图书、期刊、数据库等各类信息服务。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互联网在家就可获取大量的信息,而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数字出版技术到来,一部手机或iPad,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资讯和阅读。这些对图书馆来讲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当初引入真人图书馆的时候,师丽梅设想公共图书馆实际上还有一个重大的功能,即承担着一个公共空间的功能。她希望换一种方式,把图书馆的信息的空间变成人的空间。通过各种沙龙、聚会、展览聚集动态的人气、经验、知识、智慧,甚至创意。进入馆藏数据库的真人图书,可以免费向全体读者提供检索和查阅,甚至可以预约阅读。
  价值
  真人图书有助于化解冲突
  真人图书的概念起源于国外,对于国人还是属于新鲜事物。真人图书可能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职业、一次特别经历、一个族群、一种解决方案。有学者表示,真人图书会有助于分享人生感悟,消除偏见,解决冲突,在现阶段的中国值得尝试。
  “就像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交往圈子,并不会轻易地融入新的交往群体中。”一名参加过真人图书活动的白领张小姐说,因为真人图书馆的存在,让她有了和外界交流的平等平台,对沟通产生了渴望,并得到了满足。
  在深圳大学社会学教授易松国看来,在深圳这样的移民城市,缺乏亲友关系的支撑,人们的交往圈子主要是围绕着工作展开的。深圳知名的心理专家张小犁也告诉记者,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交流的需求,都想去了解不同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为了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人们往往会选择虚拟的网络世界。“真人图书馆未尝不是一种良好的尝试。可以让一些自信心不足,戒备心很重的人可以树立自信心。”
  张小犁说,希望图书馆订好游戏规则,让读者感受到信任和安全感。“可以先让知名人士进行图书借阅,建立一种宣传效果,推出一种很好的理念。”张小犁希望真人图书馆不能只是作秀和形式,需要长期和固定的模式的去做,形成一种良好的城市文化品牌。
  运作
  有严格的志愿者审核机制
  在一开始的时候,师丽梅希望真人图书馆是一个搜集精英及社会知名人士的空间,采访中,她向记者透露,未来他们的计划是打造“深圳口述文化的收集者和传播者”的角色,打造一个动态、平民平台。这与张小犁的期待不谋而合。
  师丽梅说,他们正在寻找那些老的深圳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同时也寻求年轻的深圳人,把这些志愿者汇集在真人图书馆中,在他们口中传递着深圳的过去与未来,逐渐让真人图书馆可以成为一个动态的、公民的、平等的知识共享空间。
  目前真人图书都由公开募集志愿者产生。他希望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真人图书与阅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沟通关系,双方的人格都应得到充分尊重。这里没有权威,只有分享与沟通,这是一个由每一个真人图书志愿者共建的经验库、知识库与智慧库。当然,任何形式的商业宣传也是被禁止的。
  虽然是平等与平民化的,但真人图书馆在志愿者的募集上是有立场的,师丽梅会通过严格的志愿者审核机制,“不是所有报名的都可以成为真人图书,我们会进行简单的约谈,才能最后确定,成为真人图书后,我们也会根据每期的主题,邀请他们出席。”目前,记者了解到的真人图书有漫画家、建筑师、成功的经理人等等,无一不是在社会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期待
  实现读者自主借阅的境界
  举办了四期的真人图书活动的师丽梅说,现在他们已经固定每个月都设置一个主题,把活动举办下去,像“慢生活”、“职场”、“春节那点事儿”等等,感觉还是很成功的,大家都乐在其中,收获很多。
  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她也总结了经验,从原来每期五六个真人图书的借阅,到现在固定为三个真人图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聚焦在一个点上,才能把效果最大化。等人再多一点的时候,读者就可以在网上点击他们需要的‘图书’,我们会按照需求量邀请真人图书到现场。实现读者自主借阅的境界。”
  从这四期的举办效果来看,每次只能招来数十名读者,人气上本来就很难突破。“如果真的要请专家学者,不管读者喜不喜欢,就可能先要涉及到经费问题。如果要请领导来分享故事,好像很有创意,但是实际上读者买不买账就很难说了。如果到时候读者不来,就要通过行政手段去组织听众,那么这个平台就会变味,会慢慢做死掉的。”
  事实上,新生事物总有一定的适应期,在国内已有一些自主经营的真人图书馆因为经费和场地的问题面临“闭馆”的难题。师丽梅也认为活动还有短板。她说现在图书馆已经有100本真人图书了,但是借阅环节还不成熟,没有办法让读者可以在网上了解他们,形成交流。同时,在各阶层搜罗真人图书,是“真人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关注的方面。
  操作指引
  如何借阅真人图书?
  1.选书
  读者可通过“真人图书馆馆藏书目”检索和查询在馆真人图书。选择后进行预约登记。
  2.借书
  读者到真人图书馆借阅处登记要借阅的图书。
  3.读书
  借阅活动将在本馆网站和馆内进行预告,读者可在40分钟内和一位真人图书在馆内交流,这就是借阅。
  如何成为真人图书?
  1、成为真人图书的要求
  免费与他人分享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与故事,并讲述传递丰富、健康、正面的价值导向。
  2.如何参与?
  符合条件者,可向罗湖区图书馆审核通过后,即可成为真人图书馆馆藏的一本真人图书。
  沈婷婷
来源:羊城晚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18:35 | 只看该作者
真人图书馆助你阅人无数

来源:搜狐公司时间:2012-11-09







  在读者选书前,“人书”进行自我介绍。(受访者供图)  “人书”在回答读者的问题。(图书馆供图)  “人书”有权拒绝回答隐私问题。(图书馆供图)  新快报记者 郑雁虹  每一个人的经历都可以是一本书,深圳“真人图书馆”的“藏书”都是一本本会说话的书。读者可以用嘴与“人书”进行交流。“真人图书馆”位于深圳罗湖图书馆内,这是我国首次用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常设活动。开馆首日,6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成为该馆第一批可以“借阅”的书。读者通过选“书”、借“书”、读“书”三个环节,就能够用40分钟的时间来读一本“人书”。


[tr][td]
 在读者选书前,“人书”进行自我介绍。(受访者供图) [tr][td]

 “人书”在回答读者的问题。(图书馆供图) [tr][td]
 “人书”有权拒绝回答隐私问题。(图书馆供图)

  新快报记者 郑雁虹

  每一个人的经历都可以是一本书,深圳“真人图书馆”的“藏书”都是一本本会说话的书。读者可以用嘴与“人书”进行交流。“真人图书馆”位于深圳罗湖图书馆内,这是我国首次用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常设活动。开馆首日,6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成为该馆第一批可以“借阅”的书。读者通过选“书”、借“书”、读“书”三个环节,就能够用40分钟的时间来读一本“人书”。目前,“真人图书馆”正面向社会召集“藏书”,“人书”可以是代表一种职业、一个种族、一种兴趣爱好的志愿者。

  借阅前10分钟先听“人书”简介

  作为深圳本届读书月的亮点之一,“真人图书馆”正式开馆。它与普通的图书馆很相似,不同的地方在于真人图书馆中的“书”是“真人”。在这里,读者不再是单方面的受众,可以跟“书”进行双向交流。开馆首日,该馆已经收录了建筑师曾毅武、漫画家刘伟、时尚买手屈华、心理老师吴琼、国学学者王扉、投资管理者赵晓菁这6本来自不同行业的“真人书”。

  读者在真人图书馆借阅“人书”前,首先得“选书”,即听“人书”进行10分钟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相当于每本书的图书简介,然后,通过选“书”、借“书”、读“书”三个环节,就能够来读一本“人书”。据了解,真人图书馆将通过网站等媒体公开真人图书馆同意分享的书目信息,供读者查阅和检索。例如,第5本“人书”知名作家王扉,他的图书简介是:“青年国学学者,知名作家,香港凤凰卫视凤凰周刊"创刊五君子"之一,"幸福国学"创始人”等。读者可以先在网上对“人书”进行了解,然后通过预约的方式到图书馆进行阅读。

  “真人图书馆”将成为罗湖图书馆一项常态化特色服务。“真人图书”数据将分门别类成为罗湖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定期开展面向所有读者的“真人图书”借阅服务。开馆首日,“真人图书馆”迎来了60多位读者,读者欧阳烨看完“人书”后告诉记者,这种人书交流的模式很可爱。“你可以向他问一些问题,我感觉这样还是最好,最快,也是最可爱的。”读者藤腾则认为,“他们能给我传达更多的信息。”

  大家可以报名申请做“人书”

  “真人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新形式,可为市民提供学习知识、交流人生经验的平台。”谈及“真人图书馆”成立的目的,罗湖图书馆馆长师丽梅表示,“真人图书馆”传递的核心价值是:“每个人都是一本待阅读的书。”独特的人生经历、职业故事,能够成为他人的学习、生活提供启迪和动力,旨在打造城市居民人与人之间平等对话,消除偏见,相互尊重的公共交流与知识共享平台。

  据师丽梅介绍,目前“真人图书馆”正向社会公开征集“藏书”。“藏书”来自不同的领域,可以是代表一种职业,一个种族,一个边缘群体,一种兴趣爱好者。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申请到“真人图书馆”成为一本免费的“书”。“我们首先会对申请的人士进行了解,符合我们开展交流的主题内容的,通过审核将可成为一本真人图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真人图书馆”的理念起于北欧,国内如上海、广州等城市已有部分地方的书店、民间读书会及大学图书馆引进,但在我国,这还是首次由公共图书馆主办的常设活动。知名作家王扉对深圳“真人图书馆”的成立非常关注,在王扉看来,“真人图书馆”的创建,与古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传递的真谛有不谋而合之处,“一个人成长需要读书与阅历相结合。”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17:47 | 只看该作者
真人图书馆
本版撰文 时报记者 韩蓓 制图 韦陈健
  Living Library,真人图书馆,最早的活动其实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2000年7月,该组织受到丹麦罗斯基德音乐节邀请,举办了一次活动,叫做“真人图书馆”,即现场出借75本真人书与观众互动。其宗旨就是反暴力、鼓励对话、消除偏见,在观众之间建立一种友谊。
  曾看到一则消息,在瑞典南方地区马尔默图书馆,就有一个真人图书馆,可以让读者“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你交谈,这个人能比一本书给你提供更多的见识。某个周末,该图书馆就将1名伊斯兰教长、1名记者、1名穆斯林妇女和1名吉普赛人在内的9人组成一个团体,供大众“租借”,人们可在图书馆的户外咖啡馆与真人书进行45分钟的谈话。
  这差不多是在2005年。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真人图书馆这一全新的概念在欧洲流行开来,当年就有丹麦、匈牙利、芬兰、冰岛、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举办了十多次真人图书馆活动,同样是这一年,图书馆行业也开始涉及此项活动。之后,真人图书馆活动渐渐波及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巴西、墨西哥、泰国……我们中国,则是在2009年3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翌年,洛阳的某个英语沙龙也模仿着做起来,而台湾世新大学图书馆则将教师作为真人图书纳入了馆藏。
  真人图书馆有别于图书的优势在于——它提供的真人书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种服务通常你在其他地方无法得到。资料显示,国外的真人书有球迷、女消防员、殡葬经理、女权主义者、治疗康复师、流浪汉、艾滋病患者、警察、素食者、男女同性恋、政客、脱衣舞女郎、新闻记者、外来移民、残疾人等各阶层的人选,他们都是志愿者。当然要招募到一本好的真人书非常困难,首先他们是免费被借阅的,其次每个人都要有能力将自己的人生经验、隐性活态资源与他人分享。另外,真人书和读者之间还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关系,经常会面对面地探讨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或者信仰,这些话题都是读者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真人图书馆的使命不仅是让读者获取一些自己好奇的知识,还是为了消除不同群体之间的歧视,增强人们的安全感,这也是我们阅读纸质图书所不太可能获得的最直接的感受。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17:18 | 只看该作者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16:33 | 只看该作者
真人图书馆: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发表时间:2012-08-31   来源:新华日报






  《胡蓓蕾:一个人搭25辆车回乌鲁木齐》、《李立阳:10岁开始的魔术师》、《陈光:一群人,两年,50部微电影》……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韩潋举办的“真人图书馆——南京站”活动的借阅书目。虽然要到9月15日读者才能看到这几本书,但100多个借阅名额早被一抢而空。这个图书馆为何借阅方式有诸多限制,又为何如此吸引人?因为你借到的不是书,是真人!
  “‘真人图书馆’没有藏书,而是召集来各种有故事的真人。他们的‘书名’是自己最想与人分享的经历或想法,读者阅读就是与‘真人’面对面交流。”韩潋热爱读书,也开过独立书店,当发现“真人图书馆”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后,她就很想在全国12所城市大学内推广。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找“书”。南京人李小迪是人人网小站“最南京”的站长,因为收集摄影爱好者拍的最美南京图片,受到了近10万人的关注,韩潋也通过这个小站认识了李小迪。李小迪听说过“真人图书馆”的概念,与韩潋一拍即合,成为一本图书,“我很乐意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借阅者,也很乐意听到别人的看法。”
  就这样,通过在年轻人之间流行的人人网、豆瓣社区、微博等传播途径,韩潋收集了11本“真人图书”: “高考状元”、 “防艾义工”侯印国;南大教授吴朝阳可以归为励志类,他讲述的是一个人拿N个学位的故事;开画廊的刘成,代表的是草根身份的艺术家……“他们都是有不平凡经历的平凡人,有的在网络上很有名气,有的还是在校学生,他们的经历都可以写成书。”
  “真人图书馆”并非大型讲座,要保证读者与“真人书”的交流,所以借阅名额有限,网上报名,先到先得。韩潋说,“真人图书馆”更多的是一种公益性质的活动,完全免费,如果感兴趣却没借到书,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视频。
  “真人图书馆”最早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2000年7月,该组织受到丹麦罗斯基德音乐节邀请,举办了一次活动,名曰“真人图书馆”,现场出借75本“真人书”,宗旨是反暴力、鼓励对话、消除偏见,在观众之间建立友谊。之后这一概念全世界流行开来,虽然演化成各种方式,但保留着“以人为本”的精髓。
  在无锡崇安区通江街道,最近一期的“真人图书馆”活动迎来的是两本“小人书”。10岁的唐华诚与读者分享了自己6月参加童子军活动的经历,也许在大人看来只是一次普通的军训,但一旁的小女孩肖嘉婳听得津津有味:“虽然不像冒险故事那么刺激,但故事里的人就在身边,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学四年级的苏彦恒讲述的是他从出生到现在的旅游足迹,过了一把“说书”的瘾,他希望以后能真的写一本游记。
  据无锡通江街道宣传委员杨凯介绍,“真人图书馆”7月正式开放,已经举办了7次活动,正值暑期,面向的群体主要是学生。“效果还不错,很多小孩子在家没人玩,这样能多一个平台互相交流。”
  “世事繁复,你发现你最感兴趣的还是人本身。”这是韩潋做“真人图书馆”的初衷。上海的“MeLibrary真人图书馆”认为“每个人都是一本有故事的书”,北京“星辰海真人图书馆”的宣传主旨是“奉行尊重、独立和积极的原则,分享各种有趣有益真人故事书的互助互动平台。让同类遇见同类。”
  在济南第一家真人图书馆“IThink”中被借阅过的山东大学学生张皓宇,是“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患者,因为容易骨折他们也被叫做“瓷娃娃”。通过与读者互动,他找到了归属感,“聊了很久之后,我心里痛快了许多。”
  作为一种有些时髦有些小众的阅读方式,“真人图书馆”正在飞快地扩散。但正如韩潋所说,做一次“真人图书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持续运行。
  8月18日,在广州佛山举办的一次“真人图书馆”活动,海报是男生女生在书海中遇见,配以文字“想面对面读他吗?想展示自己被她读到吗?”网友调侃“这不是另类相亲吧?”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人对“真人图书馆”不了解,另一方面,组织者在“真人图书馆”的形式和内容上,还缺乏更细致的考量。
  今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大四学生吴佳霖和同学田苑发起了“人大草坪真人图书馆”活动,她很想找一些容易被人误解的从业者,卖唱者、流浪者、工地工人等,然而,“似乎和我们之间隔着一道墙,他们不愿意说、也不屑于说。”她们只得折中,邀请有演讲经验的公益人、媒体人来做“真人图书”。
  杨凯总结了“真人图书馆”推广的三大难:“第一是时间。‘真人图书馆’一个月只能开办几次,时间还不固定。第二是图书的筛选。要找到有故事也能讲的人,而且范围要广、质量要有保证。第三是经费。‘真人图书馆’主要靠个人运作,且是免费交流,要维持下去目前比较困难。”(徐宛芝)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15:56 | 只看该作者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14:51 | 只看该作者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13:57 | 只看该作者
真人图书馆的中国生长




别人的经历,你的养分?
真人图书馆的中国生长
“真人图书馆”正在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一代中间酝酿发酵,随着高校社团、草根NGO和知名公益人的力量加入其中,使得这一概念在2012这一年当中迅速扩散,山东、广州、上海、北京、成都、香港等地都先后举办了规模不一的真人图书馆活动。尽管具体的形式内容会出现个体化差异,有时候偏离了原汁原味的理念初衷,甚至难免带有象牙塔般的理想主义色彩,但这种“舶来品”正在朝着一种飞速扩散的趋势发展。“真人图书馆”区别于单向接受式的传统阅读模式,提供的是双向交流的阅读体验和更具思辨性的阅读过程。作为图书的真人,试图用自己的经历为他人提供养分。
“陪孤儿做手术,送别20位临终者,志愿者,自闭症,跨越多种人生”.当这些标签贴在一本书上,会不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那么再加上一个“真人图书”呢?是的,这是一个鲜活的形象,是一本会讲话的书。
这本“书”名叫纪慈恩,24岁。
一本会讲话的书
她曾远赴荷兰为自己患肝癌晚期的朋友签署安乐死同意书,而在这之后,自己却长达一年未开口说话。为了治疗自闭症,她在心理医生的带领下来到了儿童福利院,情系此地,她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她曾陪伴孤儿做手术,经历生死大战;辅导自闭症患儿,让他们重建希望;送走二十多个临终者,直面死亡……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感悟消除人们对自闭症和患心理疾病的人群的误解。
纪慈恩对《公益时报》记者说:“作为一本好的真人图书,不仅是有经历、有故事,能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思考。真人图书,吸引人的地方应该是他的灵魂。”
在选择“真人书”的时候,“特别”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虽然特立独行的边缘群体会更吸引人,“但我们要做的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促进交流。所以,找到一本好的真人图书很难。”中国人民大学大四的学生吴佳霖如是说。
除此之外,真人图书馆的建立初衷是消除偏见和误解,而容易被人误解的行业或者人群,恰恰又是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
“这类人和我们之间隔着一道墙,他们不愿意说、也不屑于说。”吴佳霖和同学田苑在6月份刚刚发起了“人大草坪真人图书馆”活动,她很想找一些容易被人误解的从业者,夜店女孩儿、卖唱流浪者、工地工人,可是事与愿违。
在国外有很多志愿者愿意敞开心扉,他们认为“平等”、“开放”、“分享”都很重要,而对于相对保守的国人来说,真正受到歧视的群体却鲜有人愿意讲述自己的经历,有的忙于生计也没有多余时间分给陌生人,“没必要让跟我们本不相关的人了解我们”是她听到的最多的拒绝理由。
“我联系过凤凰岭上的一个和尚,他倒是对真人图书馆的概念非常赞同,可是因为他不能轻易出庙下山,所以婉拒了我们。”吴佳霖讲起了她请和尚的有趣故事。
最后,人大的学生们选择了折中的办法,就是邀请有演讲经验的公益人、媒体人来做真人图书,“和预期的有点差距”,这让他们多少有点遗憾。
根据自身经历的不同,真人图书可以被粗略分为偏见型真人图书和分享型真人图书,前者是因为行业或自身缺陷遭到过歧视或不理解、需要加强沟通,后者是因为自己有很多精彩故事而希望与大家分享。至于哪种图书更受欢迎,就是由读者的口味和社会整体的需求来决定,但是显然,后者更容易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图书们”也更愿意展示自己。
不一定会读的书
中外文化的碰撞不仅体现在真人图书们的思想开放程度上,懂得尊重真人图书的隐私、如何让提问更加有技巧,对阅读者也是一个考验。
“下次我们再办的话,决定把读者须知写得更详细些,比如提问的范围、提问的方式、时间的掌握等等。”吴佳霖说。
也曾在“荒岛图书馆”做志愿者的她讲起了“荒岛”在北京办真人图书馆时的故事。“笑眯眯的M叔叔”是当时的一本“图书”,他的身份是城管。
“真的会有人问,‘你们在砸别人车、把小贩赶跑时候会内疚吗?’气氛一下子很尴尬。”当时,本来就不善言辞的“M叔叔”收起笑容,变得局促不安、情绪消极,接着就不愿意多说话了,他这本“书”自然也就没有了读者。
的确,读者要像爱护一本纸质书籍一样爱护真人图书,只是这种爱护源自情感层面。在国外有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领域是公认不能触碰的,国内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意识。读者在提问和交流过程中,会把一些敏感、尖锐的问题直接抛向真人书,这无疑对“书籍”是有伤害的。
“既然我决定做真人图书,我就会敞开心扉,那些不开心的问题都是我有能力去面对的。”尽管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也具备优质真人书特点,纪慈恩还是会对一些诸如“你有没有男朋友”这样无厘头的问题很无奈。有的读者只是感兴趣她的某个故事,她一遍遍地讲述也让她感到很疲惫。“我更多希望的是分享我的感悟和想法,而不是让大家听故事。”
对于“真人图书馆”这个“舶来品”,在认识和看法上读者显示出了明显的个体化差异。国外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一对一的深入交流,但考虑到国内大学生读者的实际情况,主办者大都采取一对多的方式。控制读者的人数,便不会影响真人图书的效果。
当有读者反馈给纪慈恩他们阅读完自己后的思考和感悟时,她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很富有感染力、是有效沟通,我还是会愿意继续做真人图书志愿者。”纪慈恩说。
象牙塔中的扩散传播
不同于欧美地区的真人图书馆可以依托社区发展,这个新兴词汇更容易在国内大学生和青年人中间迅速传播扩散。
济南的第一家真人图书馆“IThink”是山东大学的学生们创立的,图书和读者主要面向大学生,取得了意外好的效果。
作为真人图书志愿者的山东大学学生张皓宇,是“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患者,因为容易骨折他们也被叫做“瓷娃娃”.活动那天先后有六名学生借阅了这本“书”,而他也尽可能向大家展现最真实的一面。“很多和我不熟悉的同学,都以为我是个严肃刻板的人,说我是那种只知道埋头学习的家伙,其实我也喜欢和朋友开开玩笑、斗斗贫嘴、互相损一损。聊了很久之后,我心里痛快许多。”张皓宇如是说。
而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Candy,要把自己的gap year(大学毕业后、工作前的间隔年)变得与众不同,她的目标是在国内12所大学中推广“真人图书馆”的概念。虽然这个目标有点宏伟,但是这个乐观的行动派姑娘,依靠各个学校的同学、社团、以及关注青年创新领域的NGO的帮助,已经成功“搞定”了两家大学。最近的一期定在9月份举办。
“我的移动真人图书馆带有一点个人主义色彩,真人图书主要是旅行、公益、创新方面的,因为这个定位,所以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和困难,很好找真人图书志愿者,大学生们也很感兴趣。”Candy介绍说。
尽管“荒岛图书馆”会偏重社区概念,北京地区的“星辰海真人图书馆”则更像是主题沙龙,但是他们的主要参与群体和主力军都是大学生和青年人。
“大学生的确是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新概念,又有充分的时间和热情,再加上以网络为主要宣传手段,所以这一部分人就是最大的人群。”吴佳霖说,“而且,对我们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我们看到了社会上的工作者,听了别人的故事、经历,这些是很多人没有接触过的。”
相关链接>>>


Living Library,真人图书馆,最早的活动其实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2000年7月,该组织受到丹麦罗斯基德音乐节邀请,举办了一次活动,叫做“真人图书馆”,即现场出借75本真人书与观众互动。其宗旨就是反暴力、鼓励对话、消除偏见,在陌生人之间建立一种友谊。
2005年,真人图书馆这一全新的概念在欧洲流行开来,当年就有丹麦、匈牙利、芬兰、冰岛、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举办了十多次真人图书馆活动,同样是这一年,图书馆行业也开始涉及此项活动。之后,真人图书馆渐渐波及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巴西、墨西哥、泰国……而中国,则是在2009年3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
(本文来源:公益时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19:24 , Processed in 0.07114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