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博客十年,究竟启示了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3 01:1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博客十年,究竟启示了什么
2013年04月19日 来源:解放日报



  ●即便博客日后真的不流行了,我也不认为深度的东西就不被需要了,总有一部分人会慢慢往深里走。
  ●在不能抗拒的大趋势面前,既不要消极应对,变得固步自封,也不要急切迎合,变得低俗媚俗。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宾:张颐武(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解放观点:作为自媒体曾经的先锋,博客已经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然而在微信、微博的冲击下,似乎与众多的互联网产品一样,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半衰期”。您一直在坚持写博客,从文化平台的角度,怎么看博客的日渐式微?
  张颐武:博客十年,是一个非常值得观察的文化事件。十年前博客的诞生,意味着网络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个人平台,这个传播空间非常大。我给很多报刊写专栏,这些文章光靠纸媒传播,有一定的限制。但博客就不一样了,可以直接和网友见面,效果确实非常明显。现在我不仅写博客,同时也写微博,而且我发现,微博和博客是可以互动的。很多人在微博上看到我的观点,觉得有兴趣,于是又从链接点击进去看博客里的具体内容。从这个角度看,博客的传播路径反而比过去更丰富了。
  就总量而言,博客这个盘子实际上也没有减少,因为本来很多人的博客就写得很短。当年博客最火的时候,博客女王徐静蕾每次发博客,也不过几句话,跟微博的长度差不多。现在这部分人大多转到微博上去了。这能说是萎缩了吗,不过是平台转换了而已。
  我的判断是,博客已经告别过去“人人博客”的时代。经过大浪淘沙以后,留下的都是作分析的“专业博客”,吸引的是小众、固定的群体圈子。与此同时,大众博客逐步转移到微博或微信平台上。当然,现在“微”传播方式更为流行,主要是因为当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需要的信息非常多,而简短的形式更适应信息传播的需要。
  解放观点:但较之其他新媒体,博客式微是个不争的事实。而这种此消彼长,是否意味着网络平台的文化功能越发展,肤浅化、去精英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张颐武:未来传播将越来越基于以手机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这一点也决定了传播样态必须简短。尽管现在也有大屏手机,但长篇巨著在手机上阅读,始终体验不佳。这种短小精悍的传播形式,其实还是有长处的。一个信息,本来就不应该太长。所以为什么现在传统媒体越来越注重评论,因为事实的部分立刻就能了解。传统媒体就应该加强评论,做深度分析。
  这股转向移动互联网的潮流,现在看来是不可逆转的。因为你要获取信息,基本就在这里了。很多人通过看这个,就以为天下事尽在“掌握中”,那么当然会导致肤浅化。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忘了,过去也有很多人是连信息都不接触的。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他们能接触很多信息,思考的能力和兴趣也随之被激发了出来。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平台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善用。
  即便博客日后真的不流行了,我也不认为深度的东西就不被需要了,总有一部分人会慢慢往深里走。今天买书、看书的人不是比过去少了,而是比过去多了,我们能说这个时代越来越浅薄了吗?
  解放观点: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不少在博客上呼风唤雨的名博主,在微博世界关注度不高,远不如娱乐明星吸引眼球。这说明什么问题?
  张颐武:很多传统媒体,或者是按照传统思维方式培养出来的人,都对新平台缺乏适应能力,往往还是按照原先的方式来说话。其实平台一换,表达方式都得换。好比原先跳舞的,后来唱歌去了,虽然感情还是一样的,但方式不一样了。博客、微博、微信虽然都是语言表达,但短路子和长路子,毕竟还是有风格差异的。
  以前写一篇文章,动辄千字以上,要是搞学术的写篇论文,更是得上万字方能讲清楚。这个在微博怎么弄呢?才140个字。但这140字,其实是有很大空间传递各种信息和观点的。所谓寸铁杀人、禅宗点化,微博要求一下子就能点到让人共鸣或生气的地方。比起传统媒体,它需要的是一种强刺激。这个方向,和传统是有很大变化的。在这个过程里,有些人适应,有些人却不太适应。不是说微博段子的文化品位就比博客长文低,只不过是不同的平台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源,各有其价值所在。
  解放观点:网络传播时代,究竟需要怎样的文化语码?这其实也是博客走过十年,当微传播方式日渐兴起后,我们需要思考的。
  张颐武:随着传播平台改变,传播方式必须做出调整。就像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不是不重视,反而是很早就开始重视这个新平台了,但很多人的思维方式没有变化。不少报纸也办网站,但几乎很少能办出超越门户网站的影响力。问题何在?都是把自己原先的内容平移到网站上。现在微博也是,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只是加了个链接。一厢情愿地说,我占住这个地儿就行。这个就是没有深入地掌握新平台特性。要知道,这是一个全新结构,其产生影响力的表达方式和传统媒体是不一样的。不能吸引注意力,就不能实现传播的效果。
  再比如不少官方微博,尽管“亲亲”地叫个不停,但我看也还是“换汤不换药”的传统表达。这种特别刻意地想拉近距离,反而效果不好。因为没什么真东西,日子长了大家就不感兴趣了。怎样实现跨平台传播,这是传统媒体转型中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跨不了平台,就跨不了群体。但这也是正常的,毕竟转型非一日之功。就像过去有一段时间小报流行,于是一窝蜂去迎合,结果大报也办成了小报,但是最后发现,人的需求其实是各种各样的。在不能抗拒的大趋势面前,我们既不要消极应对,变得固步自封,也不要急切迎合,变得低俗媚俗。这都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
(来源:解放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9:13 , Processed in 0.0955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