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儿歌诵读感悟型学思教学模式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3 08:3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一年级儿歌诵读感悟型学思教学模式的研究作者:鲤城实小一年段
一年级儿歌诵读感悟型学思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朗读为基础,把朗读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以求达到教与学双方的“期待视野”的良好融合。
  小学生诵读的主要目的在于感悟课文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形成阅读的技巧和习惯,并能独立自主地从课文中汲取知识,受到熏陶和感染。由于学生的感悟能力发展不够,因此,对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只有经过“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感悟—赏读内化—迁移运用”这样五个阶段,才能使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初步感悟达到深入感悟,以致掌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具体步骤如下:
(1)激趣导入,初读感知
  教师在教学伊始,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入手,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小朋友们的思维和阅读探究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充分地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指导,除了保证让学生初读的数量外,还要实施检测,以提高初读的效果。一般来说,学生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①读准、记牢生字词;②读通课文,不可读破句,也不可添字、漏字;③分清自然段落;④大致弄清课文的基本内容。通过开火车的方式,或者男女生比赛的方式,比一比谁的生字掌握得更加牢固。
  (2)引导朗读,细读理解
  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性读的阶段。它是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感知课文的阅读过程,是精读的前奏。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尽量读出感情来,引导学生在文字间体验作者要表达的意境,比如:文中的作者会怎么想啊?文中的作者将会怎么做啦?让他们在一遍一遍的读中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并诱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从而把阅读引向深入。
  (3)指导思考,精读感悟
  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重点词句和段落,把读、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问,循序渐进地提出精读的要求,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反复朗读,仔细思考,读思结合,比如:点名哪个小朋友起来,让他来说说这段主要在表达什么,或是引导小朋友,让他们来转述这个小故事。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对课文有所感悟,有所收益。
  (4)理解情感,赏读内化
  这一环节实际上是通过纯熟地诵读课文,教师运用丰富的朗读形式(如分角色、个人或集体表演性读、背诵、复述等)来激发学生诵读的情趣,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诱导学生体验课文的思想感情,以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内化、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5)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将学得的知识进行运用的实践阶段。教师设计的训练要以加深理解课文语言为主,同时还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练习包括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的知识,或侧重于记忆,或侧重于消化,或侧重于运用。教师要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富有启发性的练习,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现以《水乡歌》一课为例,具体谈谈一节课怎样展开: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来描绘,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让小朋友们先听听朗诵,然后慢慢跟读。
(2)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自读课文,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
(3)精读课文,交流讨论
1、文章描写了水乡的什么特点?——水多、船多、歌多。
2、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名说说,并进行朗读指导。
(4)赏读内化
1、学生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美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你觉得水乡美在哪儿?(水乡绿水清波、白帆如云,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
(5)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1、你们还能说说水乡什么多吗?(引导小朋友回答)
2、怎么多?谁来做小诗人?——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诵读感悟型学思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流线型的,它具体到每一篇课文中有不同的变式,千万不要生搬硬套。
                                             (一年段    钟雅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4:57 , Processed in 0.09184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