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国大陆几种成功的识字教学方法
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 崔 峦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识字教育。识字教育和中华文明史同步地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识字教育。早在纪元前,西汉的史游就编撰了《急就篇》,这大概是成书较早、流传最久的识字教材。之后,主要用“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识字教材,对蒙童进行识字教育。古代蒙学识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集中识字为主要形式,文以载道为一贯传统,背诵识记为基本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到2000年底,中国大陆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其间,识字教育在不断改革、不断发展,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民族素质的需要。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识字教育研究的问题也不断深入。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识字教学研究的一个活跃期。那时思考和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小学低年级单纯识字,且识字速度慢(每课书只学三至五个字,当时称之为“三五”观点),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这样识字既枯燥,又中断了语言的发展。1958年出现的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七八十年代,是识字教学研究的又一个活跃期。1982年出现的注音识字,也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入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识字教学思考的问题不仅是识得快,还有如何把识字和普及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如何借助多种媒体识字的问题,于是,计算机辅助识字等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大陆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二三十种。其中,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汉字标音识字等,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炳人识字等,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识字。下面就几种有代表性的、效果较好、影响较大的识字教学方法,逐一进行简单介绍。
一、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首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文革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形成“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集中识字直接承继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做到能大量阅读,来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基本做法是一二年级的四册教材每册都分作几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先归类识字,再读若干篇课文,“识字──阅读”不断循环编排。在归类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如,由基本字“青”,带出“清、蜻、情、晴、请、睛”;由基本字“方”带出“房、访、放”。这里的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组字中共同含有的能够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而带出的字,多为形声字。由于在一组字中形、音、义有一定联系,易学易记易掌握。此外,基本字带字还采用部首带字的形式。如“氵”带出“河、滴、洗、游”;“穴”带出“空、窗、穿”。基本字组字,如“禾──火──秋”“门──口──问”,会意字、反义词归类等也常采用。总之,集中识字主要依据汉字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形声字的规律,以字形为中心组织识字。由于带出的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且大多成串地学习,因此便于掌握。由于字串中有一个共同部件(基本字),所以有利于识字过程的迁移。由于带出生字的基本字大多是熟字,在识字时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已经掌握的基本字为支点,因此能够化难为易。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2000个以上。为了使基本字带字顺利进行,在识字起始阶段先学一批构字率高的基本字,打好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识字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二、分散识字
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后来被称之为“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先教学汉语拼音,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在识字教学时,具体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这种识字方法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也是分散识字的主张和实施要点。
三、注音识字
1982年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一些专家的指导下,黑龙江首创的识字教学方法。这种识字方法一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力求加快识字的做法,旨在从发展语言入手,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使初入学儿童不至于因为完成繁重的识字任务,而中断了语言的发展。相反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及时的训练,与此同时学习汉字。具体地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汉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儿童入学,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借助拼音阅读纯拼音课文继而阅读注音课文。儿童在读注音课文的过程中一目双行,既看上一行汉语拼音,又看下一行汉字,很自然地对汉字边读边识,渐碰渐熟。这所谓是“无师自通”的不定量识字。同时,设写字课,有计划地识字写字,这所谓是“有师指导”的定量识字。实验表明,儿童读书多,识字多。到三年级末,人均认字3000个,会写其中的2400字。儿童说普通话的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四、字族文识字
由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1960年开始探索、1980年成型并开始实验的一种识字方法。它在传统识字经验和集中识字等经验的启发下,认为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称为“子体字”。经过筛选,精选出2500个常用字。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家族”,称作“字族”。在2500个常用汉字中,确定母体字220个,字族389个。而后,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作“字族文”。利用编就的一篇篇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例如,围绕母体字“青”以及衍生的子体字(合体字)“请、清、情、晴、睛”,编写了课文《小青蛙》:
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哨兵。
字族文识字法包含四个逻辑层次:母体字是识字的逻辑起点,字族是识字的单元和方法的载体,字族文是读文识字的载体,字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载体。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以达到2200个以上。实验者对字族文识字作了如下概括:组字为族,因族设文,族为文统,族文相生;学文识字,披文见族,族字类推,环环扩展;以读促识,以识促读,文熟字悉,一矢两的。
五、字理识字
是九十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是核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字理识字的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如,教“隹”,字出示鸟的图画,教“采”字,出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图画。点拨法,如,教“牧”字,点出“牜”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而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的本义。联想法,如,教“沙”字,启发学生想象河水少会看到什么──水少而沙现。演示法,如教“灭”字,可进行火上加盖东西以灭火的演示。歌诀法,如,教“互”字,可引导学生用歌诀“上一下一,倒七正七,互相学习”来帮助记忆。猜谜法,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六、双脑识字
1991年上海市实验学校引进“智能双拼”编码后创造的一种新型的识字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以往先学汉语拼音再识汉字的传统做法,将学习双拼码、识汉字与打电脑结合起来,学生在认读字、词、句的过程中巩固双拼字母的拼读,在进行文字输入的过程中复习认读的生字词,实现了电脑、双拼、识字的同步学习。这一识字法把学习语文和普及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利用电脑学习语文,利用电脑开发人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该识字法为基础编写的教材,循着学习双拼码,边学习文字输入边识常用汉字,在识了一定量的汉字之后开始阅读文质兼美的短文、儿歌的顺序进行编排,把识汉字、学汉语、发展语言结合起来,达到“大量识字,提前阅读”的目的。初入学儿童两个半月认字1000个,能阅读浅近的儿童读物,能用电脑“写”出自己编的故事。1997年还编制了与教材紧密配合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语文电子学本》,包括“学习性内容”“练习性内容”“创作性内容”“信息性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人机互动”阶段,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中国大陆的识字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识字教学的改革方兴未艾,正在深入发展。特别可喜的是,不少识字教学流派开始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下走向开放,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局限。就整个汉语文学习来说,一方面要看到识字非常重要,因为它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还因为汉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另一方面要看到识字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尽早突破识字关,才能更早、更顺利地进行阅读,以便能够自由地吸纳有用的信息。识字教学要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既追求一定的量,比如,前两年认字2000,使儿童尽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又追求一定的质,即靠合理的“序”和科学的“法”,使儿童获得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谓合理的序,譬如,先识哪些,再识哪些要讲究。特别是初期识的300字、500字、1000字,一定是出现频率高的、和儿童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所谓科学的法,譬如,要取各家之长,充分发挥汉字形、音、义特有的综合优势;要鼓励儿童在生活中自主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不同的年级段侧重采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中国大陆的识字教学一方面会继续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会日臻完善;一方面会涌现出更能体现汉字规律和识字教学规律,综合体现汉字、汉语优势的新的识字教学方法。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本文是作者在全美中文教师学会2000年年会上的书面发言
2004-06-28
=================================================================
管季超感谢黄亢美先生介绍秀娅老师联系方式:
王秀娅 小学高级教师 本科学历 这是一位在乡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25年的女教师。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她在学校既是语文教师当班主任,又是学校的报账员,身兼数职仍然把各项工作做好。她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字理实验课题组组长,积极带头参加课题活动,努力学习,成绩显著。课题实验历时五年,区小教中心总课题组组织的课题活动有十多次,在最后的两年实验中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她自费参加课题活动,坚持把字理实验进行到结题。正因为这样,她对字理的认识特别深刻,对字理的学习研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王秀娅老师虽然来自乡村小学,但是她在这次远程研修中克服年纪大、起点底等困难,以极高的热情投入远程学习,学习积极、主动、认真,作业质量高,发表文章155篇,作业59篇,发评论752条,文章被阅3933次,位居本班学员之首。其中三篇文章入选班级简报,两篇文章入选全国小语简报。一篇文章入选新闻花絮。积极参加热线研讨,有两次同时参加两个话题的研讨,有一次的热线研讨评论上了全国小语简报。有一次的点评上了全国小语简报。个人还得到全国小语简报的两次表扬。
她从1999年参加广西小教中心总课题组开展的字理识字课题实验,历时五年,坚持到最后,2004年被总课题组评为字理识字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学校获字理识字课题实验一等奖。2004年她教的字理实验班学生毕业,学生成绩显著,她被县教育局评为“十佳”毕业班班主任。她把字理识字经验总结出来,在这次研修中作成《字理识字系列》与大家分享。
她敢闯敢干,勇于创新,2005年率先在班级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实验,两年后成效显著,2007年10月该校向广西小教中心总课题组申报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实验。2007年6月她带的班级被柳州市评为先进班集体。2007年9月镇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字理识字系列》
字理识字系列——总序 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发现了学生中的两个不变的传统:错别字不变,男生不喜欢语文的人数总比女生不喜欢语文的人数多。无论是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无论是八十、九十年代还是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的错别字如出一辙。无论何时何地,喜欢语文的男生总是没有喜欢语文的女生多,语文成绩好的男生总是没有女生的多。究其原因是语文要写字,汉字太难写、太难记。历经几次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难觅解救良方。九十年代末期,接触了字理教学法后,茅塞顿开。语文难难在识字,识字难难在不识字理。不识字理,那一个个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是那么单调、枯燥、烦人:一个个汉字中的点横竖撇捺钩,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在左,有的在右,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记得头脑发昏。识字理,那一个个汉字就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兴趣大增。 字理教学法就是依据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入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在汉字教学中把汉字的构形理据分析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汉字的构造原理及其演变过程是字理教学。那么,什么是字理呢?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每一个字的构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其主要表现就是“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但是经过“隶变”乃至当代大规模简化之后,“六书”已不能涵盖所有字形,因此江苏徐州彭城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杨洪清、朱新兰夫妇也与时俱进地对现行汉字的字形进行系统归类、科学分析,将“六书”发展为“十书”。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贾国均总结提出了字理识字法。在进行字理识字实验的过程中又不断完善为字理教学。 所谓的“十书”就是把甲骨文、篆文里的一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经过隶化、简化后其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不明显的字按现行的字形归类为笔画字、部件字、存意字、存音字。原来的形声字现在形存音废的叫存意字,如观,从见,又为部件;骤,从马,聚为部件;阻、租、祖、诅、组,分别从 、从禾、从示、从言、从 ,且为部件。原来的形声字现在音存形废的叫存音字,如宪,“ ”是部件,“先”为声旁。几部分都无音义的叫部件字,如归、冈、凤、鲁、常、尝、圣、更、今、尺、斥等;直接由笔画组成(不含偏旁、部件)而无义可说的叫笔画字,如乡、寸、八、门等。一些原来是象形字或指事字,现在简化为部件字或笔画字,但是这些字的构字能力特别强,也要寻其字源,把字理给学生讲明白,有助于理解字词的意思。如寸,篆文为“ ”从又,又表示手,以寸为部件构成的字有寻、夺、尊、导、对、封等,这些字的意思都与手有关。如示,甲骨文象由石头砌起的“地神”之形,以示作部首的字有神、祖、祈、祷、祝、福、祥、社、礼、祚、祗、禄、禅等大多与求神拜佛有关,把示的字理告诉学生,帮助学生正确书写、理解这些字有事倍功半的效果。抓住了汉字的这些组构规律,就抓住了汉字的本质,也就抓住了识字教学的根本。 五年的字理教学实验,我深深地体会到字理教学不但贯穿在小学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而且可以延伸到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我作为字理实验老师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个好方法向大家推荐,让所有的语文老师和学生都能享受到字理教学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字理识字系列1-----运用字理识记汉字轻松有趣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汉字在构形的时候与某个意义有联系,把汉字的形体与这个意义结合起来讲解汉字,呈现给学生的将是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汉字,轻轻松松识记汉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往的识字教学只注重从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组合去分析字形,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每个字的音形义,久而久之就感到单调、枯燥、乏味,没了兴趣。而字理教学抓住了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特点,把字形与字义、字音联系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字的音形义,使识字教学生动、活泼、有趣。
1、运用字理识记象形字
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象形字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古代的象形字如牙、犬、象、衣、女、电、雨、鱼、鸟、等,发展到现代大都已经不再象形,这时通过追溯字源,展示对应的古文字字形,就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字的形义关系,有助于学生正确记忆汉字。如教学“臼”,以往的教法是先拼读音,然后讲字形结构,再说笔画、笔顺,最后强调里面的两横不相连,但无论怎样讲,仍有不少的学生把“臼”写成“白”。而运用字理教学法则是拼读后析解字理,先告诉学生“臼”是象形字,然后演示“臼”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体的历次演变过程,并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里面的横为什么不相连,上面为什么张开一点儿小口。这样讲解,学生不但了解了字的来龙去脉,而且了解了古代人的一些生活故事,兴趣大增记忆深刻就很少写错了。古代象形字如同一幅幅古代历史图画,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探寻古代人类生活的兴趣。
2、运用字记理识会意字
会意就是把在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会意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表示的意义要从字与字组合的关系上显示出来。会意字从其部件的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形:一是同体会意,如从(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从)、众(三人为众,表示人多,古代的“三”表示数量多)、林(两木并立,表示树木丛生)、森(三木为森,表示树木更多)、炎(两火相叠,火上有火,表示火光上升)、磊(三石相累,表示石头累积貌)等;一是异体会意,如旦(日出地平线,表示早晨)、莫(日落草丛中,表示天色晚)、囚(人在口中,表示囚禁)、采(爪在木上,表示采摘)、看(手斜目上,手搭凉棚状,表示了望)、安(古代野兽多,女人身小力弱,只有在房屋里才安全)、休(人在木旁休息)等。把会意字的组构规律教给学生,学生就能触类旁通,轻松快乐地记汉字。
3、运用字理识记形声字
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了解其构造规律对认识汉字和进行识字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形声字由表义的形旁和标音的声旁组合而成,其形与声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对等式的六种类型:左形右声(清、松)、右形左声(攻、期)、上形下声(空、箕)、下形上声(想、基)、内形外声(闻、闷)、外形内声(园、匣)。分散式的两种类型:形被拆开(裹、街)、声被拆开(随、辩)。还有一种不规则的偏角式:形偏一角(颖,禾形顷声)、声偏一角(旗,形其声)。形声字一般情况下是一形一声的,但也有一些是二形一声、三形一声的,如“碧”,玉石表形,白标音。此外,一些形声字的形符我们要倒放着看,才能清楚地或依稀地看到其本来面目。如“病”的形旁病字头,本是人因患病而卧于床的象形,把病字头倒放成“ ”后才能现此形态。这样的形符还有左耳旁、反犬旁等。这种现象称为倒文。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这些组合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音和义。如教学形声字“飘、漂、瓢、瞟、膘”,“飘”中的风表意,票表声,漂就是被风吹起;“漂”中的水表意,票表声,漂的本义是指在水中浮动,引申为摇动,也引申为漂洗,读第三声,洗干净后就显得美丽了,又引申出漂亮之义,读第四声;“瓢”中的瓜表意,票表声,瓢的本义是指葫芦瓜做成的瓢,引申指各种瓢;“瞟”中的目表意,票表声,瞟的意思就是用眼睛斜看;“膘”中的月(肉)表意,票表声,膘就是肥肉,多指牲畜,长肉叫长膘。学生掌握了这些以票表声的形声字的规律,再遇到“剽、嫖、缥、骠”等字时就能触类旁通,根据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抓住这些字的不同形旁来区别、识记这些字就轻松容易多了。汉字是一个互有联系的符号系统,它们的组合有理据,有序列,有层次,有类别,只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成批识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字理识字系列2-------运用字理纠正错别字效率高 由于汉字形体的局限和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复杂,汉字在据义构形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一些形近字,加上长期的发展演变,现代汉字中形近字更多。形近字给学生的认读和使用带来很多麻烦。通常对于形近字的辨析只是在形体上作机械对比,看哪儿多一横,哪儿少一点,哪儿跟哪儿不一样,然后让学生查字典比较相互间在音义方面的差异,学生只好死记硬背,并不明白形近字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同,结果自然记得少忘得多,错别字照样大量出现。其实,汉字构形是有理据的,汉字的演变也是有规律的,因而现代汉字大都仍然是可以讲解的。
运用字理进行语文教学,从字源上讲清楚形近字各自的构造原理,从演变过程中说明某些因变化而形成的形近字的现实依据,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辨析形近字,少写错别字,纠正错别字,效率高,效果好,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往学生写错字,老师都是叫学生改对后抄一行、二行,再错的就抄一页、两页,结果学生还是会写错。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字理,不明白字为什么要这样写。而运用字理进行教学,学生的错别字很少,即使有错,给学生讲明字理后就极少再错。汉字中有很多形近的字,它们的区别往往只在那么一点、一横、一竖、一钩、一撇、一捺,学生很容易写错,如鸟——乌、竟——竞、矢——天等。运用字理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纠正错别字效果特别好。
字理识字系列3------运用字理理解字词的意思方便、快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小学阶段阅读400万字的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通常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么大的阅读量,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语也相应增多,单靠老办法来理解词义,既麻烦又不方便。在语文教学,运用字理析解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方便、快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了阅读效率。 1、运用字理理解词语。学生在阅读时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意思形近的词语,有些字用字典也难查到恰当的解释,而运用字理理解词语灵活、方便、快捷。如成语“短兵相接、兵来将挡、纸上谈兵、并不厌诈”中的“兵”,现字形已变异,其理不显。寻其字源,“兵”的小篆作“ ”,上从斤,底下从两个手,就是两个手拿着一个斤,斤表示斧头,而斧头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武器,古代经常用斤作为武器的代表,因此从字源的构形上看,这个字的本意是武器。“短兵相接”里的“兵”就是指武器。武器是由人拿着的,所以拿者武器去打仗的人就叫做兵,这就是士兵的意思,“兵来将挡”的“兵”就是指士兵。士兵拿着武器去打仗,这是种军事行为,“兵”可以指代战争,因此“兵”还有军事、战争的含义,“纸上谈兵”、“兵不厌诈”的“兵”不是指士兵,也不是指武器,而是指战争、兵法,是更抽象的含义。 2、运用字理理解句子。学生在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句子中有某一个关键的词语不理解,运用字理来帮助理解词语,再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很灵活、方便、快捷。如课文《观潮》中有这么一段话“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前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其中“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呢?“人声”好理解,就是指人们说话的声音,“鼎”笔画复杂,字不常见,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用字理来讲,一讲就明白。“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 ”,“鼎沸”就是锅里的水烧开了,锅里的水沸的时候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人声鼎沸”就是说人们说话的声音像锅里的开水发出的声音,嘲杂、喧闹。说明人多,说话声音也杂,听不清人们说什么,喧闹、嘲杂。其中“踮着脚”中的“踮”平时也不常见,用字理分析,“踮”是形声字,“ ”是形旁表意,“踮”表示与脚有关的动作,潮来了,人人都想看,观潮的人很多,后面的人被前面的人挡住了,只能提起脚后跟,用脚尖着地,使自己尽量高一点儿好看潮。 3、运用字理理解不认识的词语。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字理来帮助理解效果也非常好。如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烹饪”,他在遇到“烹饪”时,就会用已掌握的字理知识来分析它们。“烹”有个四点底,四点底是“火”的变写,表示火,“烹”的意思一定与火有关。“饪”有一个食字旁,食字旁是“食”的变写,表示食物。“烹饪”就是用火煮东西。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的来讲,学生掌握了字理,运用字理来理解词语意思既方便又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字理识字系列4-----运用字理正确写字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增多,汉字里的很多同音字就容易弄混淆,常写别字,如果运用字理写字词就能正确无误。当学生要写字的时候,首先要想一想自己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应该用由什么部件构成的字?然后才从记忆中挑选能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字。如“在”和“再”这两个同音字一般学生常用错,如果跟学生讲明字理,就能正确运用了。“在”和“再”都是会意字,但是“在”由才、土二字构成,才像草木初生,“在”的本义是栽培,引申存在之义,也表示在某处。“再”的古文字是鱼上作“二”,表示两条鱼,“再”的本义指“二”,引申重复之义。
字理识字系列5-----运用字理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既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汉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汉字结构及其理据的分析,既可以把握造字者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也可以体察古代社会的生活文化状况。从字形的构件理据看,汉字构形跟古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有联系,字形上古化了社会生活的诸多信息。如从“采、渔、狩、耕”等字的甲骨文,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采摘、渔猎和农耕的生活图景;从“牢、家、牧”等字形,我们可以感知古代畜牧业的发展;从“劓、刖、执、奚”等字形,我们又能够感知古代刑罚制度的严酷和奴隶生活的悲惨;在小篆中,凡是跟钱财有关的字多以“贝”作表义构件,如“财、货、资、赔、赚、贵”等等,可以推知古人曾经用“贝”作为货币来交换货物;凡是与思维和心理活动有关的字大都以“心”作表义构件,如“思想、悲愁、惧怕、愉悦”等等,这说明古人认为人的心脏具有思维功能,而现代医学证明人的思维器官是大脑而不是心脏,由此也可以发现古人认识的某些局限 。
字理识字系列6——运用字理理解古诗 “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为什么是“跑”不是“一般的行走”?
运用字理来分析:走,会意字。其金文和篆文的上部是一个摆动双臂用力奔跑的人,下部是一只脚掌,表示他的脚在飞快地运动,所以走的本义是快跑。
我画好了走的金文和篆文,粘贴过来就没有图了,你自己跑一下就能体会到了。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1—— 运用字理辨析“奇”和“夺” “奇”和“夺”是学生易混淆的两个形近字。运用字理辨析“奇”和“夺”很有意思。
“奇”和“夺”都是会意字。
“奇”的甲骨文是一个人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如能画出简图更有趣),表示人骑马,是“骑”的本字,“骑”是后来造的形声字表示骑马的“骑”,借“奇”表示奇怪的“奇”。
“夺”的繁体是“奪”由大啊、隹、寸三字构成,隹是鸟,寸是手,合起来表示用手捕捉那只上飞的大鸟,所以“夺”字有用强力取得的意思。简化后的“夺”,由大、寸构成,表示大手,仍可以表示用强力取得之义。成语有“你争我夺”。
的识字法宝系列2—— 有意思的“尴尬” 记得在假期里看过中央台的一个调查节目,了解有多少人能正确写出“尴尬”二字。接受调查的人中多数人认为“尴尬”是由“九”与“监、介”组合成。其实,“尴尬”是由“尢”与“监、介”组合成,“尴尬”二字都是形声字,“尢”是形旁表义,“监”、“介”是声旁表音。为什么表义的形旁是“尢”而不是“九”呢?运用字理来辨析一下特有趣。“尢”和“九”都是象形字,“尢”的金文、篆文就像一个曲足或跛脚的人,而“九”的金文、篆文像人的手臂和手指,想象一下一个曲足或跛脚的人与双足健康的人站在一起会怎么样?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3—— 字理辨析“生”和 “身” “生”和 “身”是学生用错较多的两个字,单单记住它们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还不行,还得记住它们的字形为什么是这样的。
用字理辨析它们:“生”和“身”都是象形字。
“生”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都很像草木破土而出的样子,因此“生”有生长之义。常用词语有生活、生命、生存、生死等。
“身”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都很像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的样子,在那大肚子中还有一点表示母腹中的胎儿。因此人间常称怀孕为“有身子、有身孕”。由此引申出身体之义。常用成语有:身外之物、身先士卒、身心交瘁、身体力行等。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4—— 为什么汉字里有“武”又有“舞”? “武”和“舞”是学生极易写错的两个同音字,用字理辨析一下就能轻松记住。
“武”是会意字。“武”的甲骨文、金文、篆文是上下结构的,上面是“戈”下面是“止”,“戈”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像古代的一种兵器,“止” 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像人的脚掌,表示行动,戈在行动就是动“武”,楷书的“武”为了形体的美观,把戈的右下方的一撇移到左上方变为“一”,所以“武”的右下方不能再写一撇。武的常用词语有:武器、武装、武术、打武、练武、文武双全等等。
“舞”是形声字,上声下形。上部的声旁是“无”的繁体“無”省掉四点底,下部的形旁其甲骨文、金文、篆文像人的左右两只脚,而“無”的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像一个人手拿树枝,伸展手足在跳舞。舞的常用词语有:跳舞、舞蹈、舞台、舞姿、芭蕾舞、手舞足蹈等等。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5----- 你想知道“覃”的另外一个读音吗? “覃”常用作姓,读“qín”,但是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tán”,现今的常用字“潭”和“谭”就是用“覃”的读音“tán”作声旁造出的形声字。
运用字理辨析覃字。覃是会意字,它的金文像一包盐放在器皿上,覃的楷书字形变化很大,其上部的西是由盐包(卤)变来的,下部的早是由器皿变来的,因此覃的本义是盐之味。覃的本义现今很少用了,主要用作声符。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6——
为什么“夭”“天”“夫”都有一个“大”? 运用字理来辨析形近字“夭”“天”“夫”很有意思。
“夭”是象形字。
“夭”的甲骨文、金文很像一个歪头的人。小儿初生,头不能直立,常向旁边歪斜,所以,这个歪头的人就是出生的婴儿。由初生婴儿的反面引申出短命之义---夭折。
“天”“夫”都是会意字。
“天”“夫”都有一个“大”, “大”是一个伸展手足的正面人形,“大”的上面作一横成“天”表示天空------头顶蓝天。“大”的上面作一横贯穿头发成“夫”,这一横就是发簪。古代男子成年之后才能把头发挽在头上,别上发簪、戴上帽子,所以“夫”的本义是成年男子。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7—— “女”字多一撇是什么字? “女”字多一撇很有意思是“毋”字。“毋”是会意字。“毋”是从“女”中出一撇而来,表示有奸,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红杏出墙,有外遇。古代法律禁奸,所以“毋”引申出“不要”之义,此义在中学古文的学习中常遇到。用字理析解汉字有意思吧!
《我的从教小故事系列》
我的从教小故事系列1——爱的传递 由于我班部分学生家庭不太富裕,家长总是等到农历八月十五那天下午才去赶圩买月饼,这样班级的“月饼品尝会”就只能后延至农历八月十六举行。八月十六那天下午我班成功地举行了本班第二届“月饼品尝会”。
全班29名同学,有两人忘了带月饼,有两人早上就把带来的月饼吃了,覃涣佑和蒋金洪家里还是没有买月饼,我觉得不可思议就问蒋金洪:“你们一家人怎么过中秋?”她说:“我爸爸在外面打工没有回来,我和奶奶包粽子过中秋。”我说:“你也可以带粽子来请大家品尝呀。”她说:“早上奶奶叫我带了一个粽子来当中午饭,我已经吃了。”我若有所思地说:“原来是这样。包粽子吃,既过了节又可以节省一顿饭的伙食费,你的奶奶真会过日子。”我感慨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大家都听到了,蒋金洪的爸爸一个人打工抚养三个孩子和一个老母亲,也就是一个人打工挣的钱要养五个人,真够难的。蒋金洪家这么困难,但她的学习一点不差,她还经常为班级做事,我们应该怎么办?”带月饼来的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蒋金洪,没关系,我请你品尝我的月饼。”
在品尝月饼之前,每个同学都给大家讲讲昨天自己与家人过节的事,以及请大家品尝的月饼是什么月饼,月饼是怎么来的,自己的心情怎样等情况。轮到邓志敏同学讲话的时候,他哭了。邓志敏的爸爸妈妈在广东打工,他寄居在亲戚家,这学期才来我们这里读书,他想自己的父母。我安慰他:“别难过,你看,我们班的同学中父母在外打工的有七人,没有妈妈的有二人,梁紫琳还是孤儿。人死不能复生,哭也没有用。你的爸爸妈妈还在,还能看到,你比梁紫琳幸福多了,以后过节时就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好吗?”就是基于这样的情况,我班从二年级起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举行品尝会,让所有的同学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让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不再感到孤独,给同学们另外一个大家庭,让大家在这里感受到别样的爱。
经过第一次“月饼品尝会”,我们有了经验,这次每个小组的月饼都不一下子全不开封,而是品尝完一个再开封一个,这样大家品尝饱了,剩下的月饼的包装都完好,就可以送给家里没有买月饼的两个同学带回家。品尝会结束后,覃涣佑和蒋金洪各得了两个月饼带回家与家人一同品尝。
第二天一早,我刚走进教室,唐依婷旧告诉我:“老师,今天早上我送了一个月饼给覃涣佑。”江罗婷也说:“我也送了一个给覃涣佑。”她俩还告诉我也有同学送月饼和苹果给蒋金洪。我听了很高兴,学生在这方面也会关爱他人了,虽然是在节后,但也是一个进步,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在节前把关爱送给他人。
我的从教小故事系列2——今天我特高兴 (2007年12月11日)今天我问王希:“你悄悄留猪肉给奶奶吃了吗?”他说:“给了。”我接着问:“你怎么给的?”他告诉我:“现在我家是晚上煮猪肉,和奶奶一起吃。”我又问:“你觉得这样好吗?”他回答:“好。”“你愿家里人吵吵闹闹过日子,还是一家人和谐相处过日子?”“愿一家人和谐相处。”我听了欣慰地笑了。
我对他说:“你是爸爸妈妈的儿子,爸爸妈妈爱你;你是奶奶的孙子,奶奶也爱你。你既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也要听奶奶的话。奶奶老了,你应该尊敬她、孝敬她。《弟子规》中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恩长,抱怨短’。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不要老记恨着。想着奶奶现在还是很关心你的,你要多听她的话,好好学习,努力把学习搞好,让爸爸妈妈高兴。你是家里的和平使者,你的责任重大哦。”他点点头,小声地说:“知道了。”这时上课铃响了,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快步跑进教室。
王希是我从教二十五年来遇到的第一个这样特别的学生。读一年级时,他经常生病,往往一病就是一星期。平时动作迟缓,性格孤僻,常不完成作业。家长说他从小多病,家里弄的钱几乎都是给他看病搞光了,总担心他养不大。因此我对他也特别关注。然而两年过去了,班上我常去家访的学生几个都进步很大了,惟独王希没多大变化。班上跟随祖辈一起生活的学生除了王希,其他人都很阳光,很快乐,很活泼,由此我第一次这样猜想他的家庭因为老人的存在而出现问题。上个月我又去家访,悄悄问阿奶,他们对她好不好,阿奶告诉我他们中午煮猪肉躲在房间吃。为了给王希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我给家长提了一些建议,家长信任我,把他们的家庭矛盾也告诉了我。我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把眼光放远一点,为了自己今后有一个好儿子,现在自己就应该做一个好儿子。”
帮助王希进步的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我的从教小故事系列3——意想不到 (2007年12月13日) 昨天上早读前我问王希:“你对奶奶好点没有?”王希说:“今天早上我拿了一个柑子给奶奶。”我笑着说:“好啊!你问过父母吗?”他说:“我父母不在家。”我告诉他:“以后你想拿东西给奶奶吃,先问父母。如果父母不许你拿去,你就悄悄拿去;如果父母不做声,你就可以拿去;如果父母答应了就更好,你就告诉奶奶是父母叫你拿的。”王希点点头小声答道:“嗯。”
第一节,我没课在二楼办公室做事。刚下第一节课,刘老师进办公室告诉我王希的奶奶在楼下,她说来找王老师。我感到挺纳闷,我没有叫她来,她来干什么?
下到一楼,我看到阿奶穿着一件新的衣服,打扮得利利落落的。我不解地问阿奶找我有什么事,她说:“今天是圩日,我上街顺便想来告诉你,他们对我好点了,我得吃肉了。今天早上王希拿了一个柑子给我。”我高兴地说:“阿奶,这样子蛮好了呀,莫急,慢慢来,以后会更好的。您年纪这么大,不要亲自来告诉我,以后有什么事您讲给我班的同学听,让他们告诉我就行了。”阿奶的眼睛有些发红,她说:“王老师,你不晓得,王希他爸是五天掉脐的,是不孝子。”我听不懂,叫她告诉我“五天掉脐”是什么意思,她说:“老话讲,五天掉脐就是新生儿肚脐结疤后第五天掉下来,这样的人以后是不孝顺父母的。”我安慰她道:“阿奶,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了,不管它了。以后您在家帮督促王希完成作业,我在学校教王希孝敬您。”
下午,我教同学们把这事写成日记,顺便问王希家里还有什么事可以告诉大家,他说中午的时候告诉妈妈自己拿了一个柑子给奶奶,妈妈没有做声,同学们大声说:“不做声就是默许,就是同意你拿。”
今天早上我问王希家里有没有什么新的事告诉大家,王希咧开嘴露出平常很少有的笑容,说:“昨天晚上我想拿一个柑子给奶奶,我问爸爸,爸爸答应了。”我问:“爸爸说了什么?”王希一边点头一边说:“爸爸说嗯。”王希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啪啪啪的掌声,我惊喜地问:“这掌声给谁的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给王希和他的爸爸。”
前两天才学完课文《掌声》,想不到同学们马上在这儿用上了。
教育真是奇妙,总会有那么多意想不到的事让人开心。
我的从教小故事系列4——学打印得到的启示 这学期学校换了新校长,他把学校常规检查需要准备的各种材料分解到每个人,我负责整理学校课题实验的又关材料,但是我不会打印,打印出来的材料不是缺头就是断尾,要不就是少了右边部分,新校长教了我几次我都没有学会,浪费的纸张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出来。
新校长这才知道我这么愚笨,想了想把我带到打印机前指着针头说:“这是打印机的针头,你把它看作一个运动员,你按下打印机的开关,还没有放纸的时候它就像等待起跑的运动员站在左边的起跑线上,等你放纸后它会自然吸进一点,针头就跑了一节到了这个位置,你点击打印就行了。如果你开始放纸时针头已经跑了一节路到了这里,你放纸后它再吸进一点,打出来的材料就没有头。你开始打印时,如果针头不在起跑线上,你就关掉打印机的开关后再打开,它就会回到起跑线上。”
经校长这么一番形象生动的讲解,我恍然大悟。打印完材料,我按捺不住学会打印的兴奋心情跑到教室把校长教我的打印过程复述给同学们听。最后,我总结说:“校长前面教我几次我都没学会打印,到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教我,我一下就记住了,还能马上来教你们。所以说,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后你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多运用这个方法。”
通过学打印这件事,我还想到了在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知识点学生老是掌握不了,如果我也能像校长那样动动脑子,把学生难记住的知识转换成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学生不也就能很轻松地记住了吗?
我的从教小故事系列5——不由自主 上周三的第一节课,我刚开始讲课,坐在第一组第一桌的覃瑜洲就吐了一滩赃物出来,把他的书包、凳子及座位下的地板都弄脏了。我问:“谁来帮他把这些赃物弄掉?”话音刚落,刘怡红的手已经举起来了,我不敢相信,就又问了一声:“刘怡红,你是不是想到过去总是同学帮助你,现在你也想帮助同学?”她点点头说:“是的。”我赞许地点头微笑着说:“好的,你去吧!”下课后,我问她:“你为什么举手?”她笑着说:“我是不由自主的。”我又问:“你不怕臭吗?”她答道:“有一点奶味。”我笑了笑说:“这比你过去吐的麻辣味好多了,是吧!”她嘻嘻一笑不好意思地用手蒙住脸趴在桌子上。我不由自主地对同学们说:“这件事如果让刘怡红自己写下来,可以用上《弟子规》里的哪句话?”我刚说完,就有同学答:“恩欲报,怨欲忘,报恩常,报怨短。”我又问:“如果让你们写下来,又可以用哪句话?”同学们齐声答:“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课外阅读的力量可真是无法估量啊!
我的从教小故事系列6——师生同读 共同进步 2005年秋季学期,学校安排我上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兼报账员。由于我经常要外出办事,班级日常的工作事务必须教会学生自己管理,于是,我就用课余时间教学生读古代蒙学教材《弟子规》。读了约两周,我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有了一些改变,这就更激发了我们诵读《弟子规》的兴趣。2006年春季学期,我把《弟子规》打印出来让大家诵读,学生不但很喜欢读,而且很乐意按《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做。《弟子规》中说: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天我一走进学校大门,就能听到从我班教室传来的琅琅书声。2006年秋季学期,我参加了“诵读经典诗文”课题试验。至今,我和学生已经读完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还读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365夜故事》中的一些故事。通过诵读经典,我和学生的心灵都得到了净化,心胸更宽阔了,心地更善良了,待人更有爱心了,班级工作更主动了。下面是发生在我班里的两件非同一般的小故事。
故事一 我也想去捡垃圾 打扫清洁卫生的时间到了,王孜艺站起来大声地对我说:“老师,我也想去捡垃圾。”我问她:“你的作业完成了吗?”她不好意思地说:“还差两个字就写完。”我说:“你想去捡垃圾,好啊!那你就赶快把作业写完。”不一会儿,她跑着上来把作业交给我说:“老师,我去捡垃圾了啵!”我笑着说: “去吧!以后要早点完成作业。”
刚上学,由于班级里同学的年龄大小不一(大小相差1-2岁),生理、心理的成长存在差异,总有一些学生不能在课堂里的写字时间完成作业,下课了又要活动活动,中午又不能自觉写,因此,我班的卫生工作都是由完成作业的同学主动做,没有轮值日生。第二个学期,有两个原来写字慢的同学有了进步,能当堂完成作业加入了搞卫生的队伍。到了第三个学期,全班同学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我们提出新的要求:把做错的作业改正对了才能去搞卫生。第四个学期,进步了的覃威华同学积极参加卫生劳动评上了学校的“劳动标兵”。这学期由于学生改用钢笔写字,作业本也换成了小格子的,又有一些同学不能很快适应,还有一些转来的插班生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我们仍然用老办法,仍然能看到学生进步。段考刚过,插班生邓志敏同学就能按时完成作业高兴地投入到清洁卫生工作中。
故事二 我也想做眼保操 学校每天让同学们做两次眼保健操,哪个不认真做,班级的班风就被扣分。每次做眼操时,即使我这个班主任站在讲台上盯着下面,也总有几个调皮的同学不时地搞这搞那或者停下不做,批评教育多次都没有什么改变,我就想到了《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对同学们说:“老师也是人,老师也需要你们的爱。不知你们愿不愿爱老师?”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答道:“愿意!”我接着说:“你们得做眼操保护眼睛,我也想做眼操保护眼睛。但是,我担心我做眼操了看不到你们,你们不做眼操眼睛得不到保护,校长会批评我不负责任,没有监督好你们。”大家高声说道:“不会的,我们保证认真做。老师,以后你和我们一起做。”我又特意问了那几个调皮的同学:“你们几个愿不愿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做眼操保护眼睛?我做了,你们能不能认真做眼操?”他们都表示今后认真做眼操。现在,眼操广播一响,全班同学都一齐高喊:“老师,你也做眼操!”这学期,有一次英语老师监督同学们做眼操,他站在两个调皮的同学旁边,这两人也不认真做,害班级挨扣了分。我把自己的这一招传给他,同样有效。有谁不需要爱?有谁不愿把爱给予他人呢?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和同学们共同进步。
我的从教小故事系列7——惩罚教育的尴尬 今天早读,我在班里讲事,忽然看见别班的一个学生抱着几把半新的扫把向垃圾池走去,我很纳闷:那扫把还这么新,怎么就扔了呢?下午,我向这个班的学生了解情况,他们告诉我:“扫把散了。”我说:“散了可以再绑起来呀。”他们说:“有一些把断了。”我问:“怎么会断呢?”“踩断的。”“谁踩断的?”“不知道。”“你们班谁扫地?”“经常不交作业的人。”“几个?”“九个。”“这么多人扫地,怎么查?扫把用多久了?”“这个学期刚买的。”“半个学期还没到。”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两年前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也是关于扫地的一件事。周六,儿子从学校回来,一进家门就说:“唉,今天真丢面子。”我问:“怎么丢面子?”“今天我扫楼梯,同学都认为我犯了错。”“你为什么去扫?”“班主任叫的。”“平时谁扫?”“违反纪律的人。”“老师叫我做好事,他忘了表扬我。”
http://acad.cersp.com/search/moreArticle.shtml?params.usr_acct=4502230091
王秀娅老师印象记——兼谈“文化语文”观 作者 meipeijun 日期 2009-11-17 0:30:00
我并不认识王秀娅老师,我只知道王老师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但是我很钦佩王老师。
我是在广西基础教研网知道王老师的,说起来我与王老师算是博友了,王老师光临过我的博客,于是很自然的我也回访过王老师的博客。第一次访问王老师的博客就感觉很有文化的氛围,博客中全是对于汉字的字理分析,实在就是一本更为鲜活生动的《说文解字》。我在大学时曾经对训诂学感兴趣,而且受当代新儒家冯友兰、钱穆、梁漱溟等人的感染,很是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是这种教学的方法吸引了我,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也常使用训诂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训释文言字词。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王老师竞将这种字理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去了。这种方法实在很有些意味。
王老师还为我的《让学生与文言文零距离接触》配了字理图,王老师是一本现代版的《说文解字》啊!我想这大抵算是一种文字的缘分罢。后来读王老师的博文,又才知道王老师的艰辛和不易,有谁愿意花这样的时间去进行这样繁琐的教学呢!在我的印象中,这种方法其实并不是王老师首创,之前亦有人倡导,但是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有几人能坚持在第一线不断实践,不断地教着呢?我看到了王老师的坚守,为了自己一个教育理念的坚守。这一点实在是不容易的,特别在今天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学校的、家长的、升学的压力,哪里容得你去践行理想!我零星地看到王老师的几张照片,教我钦佩!
一次次的教育改革,观念不断地在更新。但是语文教学在工具化、符号化和理性化知识观基础上的语文被演化成做不完的习题,就像荒芜的沙漠,无情无趣、缺乏美感。 “文化”的失落,带来儿童身心发展的片面与异化,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有知识但没灵魂,有技艺但没情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统一。语文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的缺失问题,语文教学应该注入一种精神、一种积淀、一种濡染,一种智慧,引导儿童探寻意义、沐浴传统、丰富涵养、提升悟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中华语文固有的特性,没有工具性的支撑,人文性就成了无影之水,没有人文性的滋养,工具性的目标也根本实现不了。因此我历来认为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母语情结,培养孩子对于母语的热爱,从这个角度我很认同“文化语文”的提法。
而王老师的教学实践正是在用人文性滋养着工具性,让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国文化,这是根源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王老师的事业是很有意义的。最后建议王老师能够在理论上进行一些提升,愿“字理小屋”能够大放异彩!
2009-11-17深夜0时2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