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研究框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1 18:0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研究框架作者:三百卷生
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研究框架


写人人都能乐写、都能写的作文
教人人都能乐写、都能写的作文
一、    概念界定
小学生原生态作文是没有经过老师加工修改的真实作文。三个特点:一是真实、没有经过加工修改,二是童言、童趣、童心,三是表达幼稚、语病多。简言之就是“写人人都乐写、都能写的作文”。
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是以小学生原生态作文为基础的作文教学改革。三个特点:一是教人人都乐写、都能写的作文,二是使每一位老师都能教好作文,三是退一步、进两步,不怕现行的考试评价。简言之就是,每一位老师都能教好“人人都乐写、都能写的作文”。
二、    理论框架
    (一)叶圣陶先生:“需之切”“乐其业”是无伦的厥绩
叶圣陶先生如是说:
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和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
    ……
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摘自《作文论》(1924年4月)
操觚令抒发,二事有可云,多方善诱导,厥绩将无伦。
一使需之切,能文意乃申,况复生今世,交流特纷纭。
二使乐其业,为文非苦辛,立诚最为贵,推敲宁厌频。
                                  摘自《语文教学二十韵》(1962年)
“需之切”就是迫切的需要。“需要”是一种心理活动倾向。心理学家已经初步探明,需要是人类行为动力的源泉。学习是学生重要的行为活动,需要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乐其业”就是乐于作文。情感是人类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是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情绪的的感受方面。情感是学习过程的动力之一,积极或消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50年多前叶先生的这些话竟如此深刻!
(二)认识小学生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有巨大发展潜能、有个体差异的人
(1)学生是人。
l       小学生同样是人,同样具有尊严、有人格、有思想、有个性。
l       作文是一个人生命的存在与表现,应该“以学生为本”来研究作文教学。
(2)有独立人格:
l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人的学习需要,而不仅仅是谋求职业。
l       “认识自我”是儿童学习的必需,“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成长需要。
l       学习和受教育,是儿童与身俱来的权利。
l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尊重比热爱更重要。
l       陶行知:“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时间、空间。”尊重儿童就是尊重儿童的权利。
l       教师的角色:儿童的朋友和导师。教师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
(3)有巨大发展潜能:
l       连最聪明的天才也有85%以上的大脑潜能有待开发。张承先先生提出:“开发脑矿!”
l       求知欲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驱动力之一,天底下没有不爱求知的孩子。感谢天下的父母,没有一个认为孩子学步时的摔跤就是失败!
l       多元智能:人类至少有七种以上智能,每个人的智能强项都有所不同。创新和探究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潜在能力。
l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 “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有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特点的。”
l       布鲁姆:“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和必要的帮助,都能够以完成学习任务。凡是一个人能够掌握的东西,几乎人人都有可能学会。”
l       没有尊重,没有自由、平等和合作的环境,是不可能有创造的人才。
(4)学生有个体差异:
l       多元智能的不平衡性。我们主张: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承认差异、允许落后,鼓励冒尖。
l       个性心理差异: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差异;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差异,以及能气质、性格的差异。
l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方式。孩子的任何问题和答案都有它自己的逻辑和道理的,都是有价值的。我们不应该使用“差生”或后进生”这类带有歧视性的标签和称谓。
l       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
l       教师的工作::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l       教师的特殊使命:帮助处境不利的学生。
l       2001年7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认识小学生作文
1.写作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版)这样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三点含义:
——写作的目的:在于表达与交际,不仅仅是“表达”还有“交际”。
——运用的是语言文字,也就是书面语言。这与大纲一致。
——写作的意义: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中“认识自我”是一个新提法,是对作文教学认识的新发展。
作文中的“认识自我”就是儿童认识到“我能写作文”,认识到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把学习作文成为自觉的自我行为。这是作文的动力,它解决的是“为什么作文”的问题,也就是叶老所说的“乐其业,需之切”的问题,这是比培养作文能力更重要的问题。可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着力要解决的问题是“写什么”和“怎么写”,没有抓到根本。
2.认识小学生作文
(1)定位
1992年大纲:“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
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虽然提出定位是“习作”,但仍称“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课标》对小学生作文的定位:写话和习作
(2)小学生怎样学习作文
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要的年龄特征:
小学作文要经历写话期——过渡期——初级写作期这样三个阶段。(朱作人
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
古人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 写作
专家刘庆锡、朱金顺认为写“放胆文”一直延续要到初中阶段,多达九年时间。我觉得,初级写作期的作文能力特征也有较强的写“放胆文”含义。
我的认识:
识字写字是前提,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写作需要(动机)基本是个空白。这些都需要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培养。
小学,特别低年级,是小孩子开蒙学习的阶段,尽管母语环境已经给了一定的潜移默化教育,他们有了一定的口语基础,但是学习书面语言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他们的写作动机基本是个空白;作文需要有一定的识字写字的基础,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需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积累。书面表达比口语表达要难得多,学习写作对于小学生是一个高大的台阶,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积累,根本不可能立竿见影、立马见效。
(3)小学作文教学要求
1978、1985、1992三个大纲:高——更高——有所降低。
实验稿和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都降低了要求,其精神是淡化文体。
“课标”三个学段的写作目标体现的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情感和价值:强调“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 懂得写作是为
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内容:自己想说的话,想象中的事物——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记
实和想象。
形式:不作要求——不拘形式地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根据内容表达
的需要分段写。
内容的表达:不作要求——写清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第三学段要求写“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而不是记叙文,而且只是“能写”而不是“会写”。具体要求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不再提中心、条理、详略等,要求大大降低了。我们究竟研究并落实了多少?
2011年版年段目标在第二学段提出了“写清楚”的要求,形成了“不作要求——写清楚——内容具体”的梯度要求。也需要好好研究。
我的认识:
需要明确:大纲提出的是取乎其上的“一般要求”,课标提出的是取乎其下的“保底要求”,二者的着眼点是不同的。但是,从教学规律来说,我们可以在落实“保底要求”的前提下,“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以1992年九义大纲的“一般要求”为参考实施教学,以满足每一位学生学习作文的需求,达到课标要求。
小学生学作文应该强调淡化文体,写放胆文。小学教学不仅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更要解决“需之切”“乐其业”的问题。
小学生作文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应该是“人人都乐写、都能
写的作文”。
三、    操作框架
出发点:正视和爱护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持有一颗平常心,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认识他们的作文心平气和,不烦不躁,喜欢它、认识它。
直面这样的作文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直面这样的作文就是实践着新课程的根本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个核心理念:尊重、体谅、帮助:教人人都乐写、都能写的作文。
    时时刻刻用这个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我们自己的作文教学,切切实实地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体谅他们学习作文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种种困难,目标就是:教人人都乐写、都能写的作文。
四项基本教学策略:
(一)遵课标,降要求:落实课标精神,切实降低习作要求。
1. 注重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
2. 准确定位,淡化文体
3. 准确把握小学各学段目标与内容,扎实打好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4. 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以保证“教人人都乐写、能写作文”。
(二)多交流,喜分享:创造交流平台,分享习作快乐,体现写作的交际功能,唤醒学生对作文的需要。
(三)多策略,教有效:继承有效的作文教学法,实施多种教学策略。
1. 有内容,写日记:坚持从内容入手,“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提倡学生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早日写微博,自由表达,体验写作需求,分享写作快乐。
2. 先说说,再写起:先说后写,先述后写,为每一位学生搭好从说到写的桥梁。
3. 读中学,作文习:发展“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观察和表达,并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为每一位学生积累写作范例和写作语言。
4. 语句通,练功力:文从的基础是字顺,一定要坚持抓好“语句通顺”基本功的训练。
5. 教写法,都受益:要教给学生一些“善于表达”的妙法,让他们学会“怎么写”。
根据各学段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围绕“顺序、特点、重点、想象、修改”这五个基本方面,选择和整合各种实用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指导学习实践,反复训练,指导评改,逐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有重点、展开想象、写后必改”,善于表达。
围绕这五个基本方面,学习各种实用的写作方法,中年级要教学生把内容写清楚、语句通顺,高年级则要进一步教学生把内容写具体,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写。
在这五个基本方面之外,也可以根据实际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描写、议论、说明的方法。
6. 书写工,文面齐: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行款正确,文面洁净、整齐。
7. 差生,保住底: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帮助差生,针对他们作文中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教会他们“能写”,努力做到会写、写得好。
(四)评价,多激励:作文教学、作文评改和考试作文,都要以欣赏性评价为主,注重反思,多做纵向比较,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每一位学生都乐写、能写。
四项基本策略之间的关系:
遵课标,降要求”是教学的前提,
“多交流,喜分享”给学生以动力,
“多策略,教有效”是有效的措施,
评价,多激励”做教学的保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8:52 , Processed in 0.07184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