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谢来:一个英国家庭迁离中国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3 16:0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谢来:一个英国家庭迁离中国引发的思考

“现在,我就要离开了。我已经彻底从爱中抽身,从我的中国梦中醒来。”


  “现在,我就要离开了。我已经彻底从爱中抽身,从我的中国梦中醒来。”在中国生活工作了16年后,英国人马克·基多上个月在一篇博文中伤感地向中国道别。
  这位毕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中国通”在文中写道,尽管物质生活大大改善,但浮躁的社会现象让他最终决定要带全家离开中国回到英国。这篇文章一经发表,也引发了在华外籍人士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变迁的探讨。
  折射社会变迁的一面“西洋镜”
  基多在华十多年的经历与其说像现代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倒不如将其视为折射中国社会巨大变化的另一面“西洋镜”。
  1986年,基多以学生身份首次来到中国,“和西方相比,它是落后的。很少能看到汽车行驶在街道上,成千上万的自行车,寥寥无几的街灯和不计其数的驴车在一个不快的速度下行驶着,能让学生爬上木板被载一程回到宿舍。”但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感触是,“如果非要选一个词去描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会选乐观”。
  十年后,基多回到中国,开始他“所梦寐以求的生活和事业”,但这次似乎隐约有些不同,社会上出现了一阵商业气息。他在中国的事业起步于金属贸易,而当时中国社会弥漫的兴奋感就像他要签下一单生意时的心情。
  在商界打拼过后,基多投身出版业。2004年,他创办的《That“sShanghai》杂志,成为当时在中国出版的最成功的英语出版物之一。事业如日中天的基多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微媒体巨头“。
  但随后不久基多离开出版行业,隐退深山。举家搬到离上海3小时路程的莫干山中隐居,经营咖啡馆和家庭旅馆。在山中过上了英国人最想拥有的生活:一个家庭、一条狗,隐居山野,亲近自然。
  2010年,基多在英国出版了非虚构类著作《中国杜鹃》(ChinaCuckoo),描写了他在中国的事业和生活。一经出版广受欢迎,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纽约时报》、德国《镜报》等西方媒体记者也前往探访。一夜之间,莫干山和山上的英国咖啡馆成为”国际度假地“。《纽约时报》旅游版评出的2012年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个地方中,莫干山排名第18。
  在中国城乡生活经历逸闻趣事和八卦,都成为基多的灵感。除了写书,他还为英国杂志《远景》撰写专栏。但随着8月8日《你永远无法成为中国人》这最后一篇博文的发表,基多的中国专栏似乎也将划上句号。
  说”再见“源于不适应社会浮躁
  离开中国的理由中,固然有许多和基多的个人经历相关,如他在经营家庭旅社和杂志时遇到的一些”水土不服“,但他在文中多次强调,选择说再见更多是源于对当下许多浮躁社会现象的忧虑。
  “当今中国社会只聚焦于一个方面:金钱和对其的获取。”据基多讲述,在他所居住的小山村,“人们从不问我和我的家人是否健康,他们关心的是我们的旅馆能赚多少钱,我们的车、宠物狗花了多少钱。”
  此外,基多的忧虑还有“所呼吸到的空气和伤害我们身体的食物”。在他看来,中国的教育系统更像“一个测试中心”,几乎没有体育和课外活动,“这里并没有这样一条大道,能把孩子培养教育成发明家和革新者,但这恰恰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出于这些关乎未来的担心,基多和他的中国妻子几经考虑,最终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回到英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7:28 , Processed in 0.06582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