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3|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画之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6 15:0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版画之乡

版画之乡—兴宁市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宋称齐昌,素有粤东宝地,文化之乡的美誉,地处莲花山脉,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兴宁在我国新兴版画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931年8月,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木刻讲习会,参加学习的13位我国早期木刻家中,就有5位是兴宁人,即钟步卿、邓启凡、黄山定陈铁耕陈卓坤。此外,新兴版画运动中著名的早期木刻家属兴宁籍的还有罗清桢张慧罗映球荒烟王立张运辉等人。兴宁因而拥有“版画之乡”的美誉。1980年,老版画家罗映球先生倡导成立了兴宁市第一个版画组织“清桢版画会”,在1986年日本横滨市举办的《第十一回日中交流美术展》中,中方参展作品52幅中就有20幅出自兴宁清桢版画会员。1991年,清桢版画会会长罗映球先生和清桢版画会顾问王立先生荣获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
兴宁版画是版画艺术、客家传统艺术和时代要求相结合所产生的大众化的艺术,几代画家创作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版画作品,不仅是广东画坛,更是中国画坛的瑰宝,在给人们以艺术享受的同时,又给人们以深刻启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刘可为老人说,版画跟其他画不同,是由画家本人自画、自刻、自印而产生的原作,因此难度相对较高。创作一件版画作品,首先是选择好刻制用的木板,然后要对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画成详细的木刻画稿,并将画稿复印到已准备好的木板上,填上墨稿,待干后就可用刀进行刻制。刻完后用胶滚筒将油墨均匀用力地在纸背面上来回摩擦,直至画面尽显图画时即拓印完毕,待阴干后托裱即成为一幅版画。因此,版画尤其讲究 “三味”,即 “木味”、“刀味”和“刻味”。    
然而,随着印刷术的提高,兴宁版画创作日趋凋零,特别是近年来,版画创作队伍逐渐萎缩,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势,发展后劲不足。为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兴宁市采取了扶持措施,支持版画队伍发展壮大。至目前,兴宁市清桢版画会共有会员逾百人,近年来创作版画超过3000幅,创作版画的热潮又逐渐在兴宁兴起。    
2011年6月,《刀笔传心曲·兴宁版画艺术作品展》在珠海市古元美术馆开展。这次展览展出兴宁籍著名版画家罗映球、张运辉等18位作者的100多幅作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风格各异,有着鲜明的客家特色,获得无数好评。    
兴宁市文化馆馆长刘利娜告诉记者,按照保护计划,今年内将先后在兴宁市、梅州市举办“兴宁市版画作品展”,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举办“清桢版画会·潮汕版画会联展”、 版画培训班和出版《兴宁版画作品选集》,通过这些措施来保护和继承兴宁版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让兴宁版画再创辉煌。[1]

版画之乡--建瓯市建瓯市地处闽北林区。汉时建县,唐称建州,为八闽首府。其地接武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1999年5月,获“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建瓯版画长期以来一直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其发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年,全国著名的版画家杨可扬、郑野夫等人曾到林木资源丰富的闽北创办过“抗日版画社”,他们以木刻艺术为武器,进行抗日宣传,同时也带动了当地青年从事版画艺术创作,使众多的当地青年与版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建国后,这批成长起来的当地版画家以文化馆为阵地,以旺盛的精力投身于群众性版画创作、辅导与普及之中,并致力于打造富有建瓯特色的版画风格,培养当地版画人才,为建瓯版画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大批或专业或业余版画人才的涌现以及大量优秀创作作品的问世,更让建瓯版画得以扬名海内外。   建瓯版画的普及与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建瓯林区丰富的林木资源,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建瓯古老的民俗文化。因此,在版画创作题材上,大多反映的是林区生活、山川物产和民俗风情。在创作手法上虽然不拘一格,但讲究布局构图,以刀法细腻为其艺术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建瓯版画屡创辉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巩固发展版画成果,培养后继人才,建瓯版画特别注重对少儿队伍的培训。1984年,正式挂牌成立县业余艺校招收少儿学员,后逐步发展到学校美育课结合,直接把少儿版画办到课堂,十几年来共培训了千余名学员,创作了大量充满童真、童趣的少儿版画作品。建瓯少儿版画曾在福建省举办过专题展,在北京举办过“福建省建瓯少儿版画暨上杭漳平儿童画展览”;在省历届少儿书画大赛或展览中连续有300多件作品参加,屡获金、银、铜牌奖;有20多件优秀作品先后被送往欧、美亚各国或地区参加国际性儿童画展,不少作品获奖,其中《秋游天湖山》等作品还荣获金牌奖;中央电视台为建瓯少儿版画拍摄了《闽水谣(二)》和《我们爱上了版画》两个专题节目;省文化厅将建瓯版画定为“芳草计划示范点”项目。已故福建省美协主席丁仃为建瓯版画题词“小荷才露尖尖角”,现在已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蔚为一派“芳草碧连天”的喜人景象。2002年,荣获文化部群文司授予的“中国版画之乡”称号。

版画之乡--松溪松溪版画松溪版画
眼前诗意生,读毕浊心宁。
何也乡村色,能移一代情?
松溪县概况松溪县地处福建北部边陲,因河两岸长满青松而得名。该县东西部与浙江省的龙泉市、庆元县交界。全县总面积为1043平方公里,设有六乡三镇,人口15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农作物以稻谷为主,是本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县内盛产茶叶、毛竹、灵芝、烟草、食用菌、青梅,有"灵芝城"称号。全县有森林面积127.7万亩。松溪县境内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 位于城南12公里处的湛庐山海拔1040米,是福建历史名山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市现有"三资"企业20多家。主要从事青梅果加工、香菇保鲜、蔬菜脱水加工、镘鱼加工、螺旋藻养殖、竹木制品制作、制茶等。
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松溪县地处闽北边陲, 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积淀。近年来,松溪的文化工作以松溪版画院和民间版画协会为阵地,狠抓民间版画艺术的继承和挖掘工作,开创民间版画工作新局面,推进松溪民间艺术的繁荣发展。松溪县民间版面已成为该县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浓郁的乡土芬芳和时代气息的地方特色。2000年5 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目前,松溪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版画第一县候选中国之最
创作队伍日益壮大版画班创办初期只有20多位作者,现在全县有以教师、工人、农民为主的骨干创作人员270多人, 群众基础越来越广,分部在县直机关、松源、旧县、渭田、溪东等乡镇,特别是城区中小学。全县各乡(镇)村均成立了版画兴趣小组,或民间版画协会分会。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版画队伍,松溪县将版画课外兴趣活动纳入中小学校的第二课堂存留计划,使中小学生参予版画艺术活动,做到有场所、有牌子、有辅导、多出好作品。在全县形成一个以版画协会为“龙头”,以版画班为主体,以中小学生为基础的版画创作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现有版画爱好者近3000余人。
创作水平显著提高松溪民间版画院和民间版画协会,采取“请进来、送上去、去出去、常下去”的办法,不断提高作者创作水平。组织骨干创作队伍深入研究和总结版画创作的规律和技法,充分发挥版画的艺术表现力,努力挖掘湛卢文化底蕴,将乡土文化融入版画这一艺术圣殿,创作出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气息的,题材丰富,版种多样,构图讲究,手法新颖,刻作精致,拓印细腻,充分反映实践生活和改革开放成就的版画艺术精品。全县现有作品1000余件, 其中5件作品入选全国农民画展,并均获奖,1 件被省文化厅选送参加第九展全国美展的评选,3 件作品在福建省第三届书画节上参展,21件作品入选全省农民画展。17件作品在南平首届文化艺术节上获奖。
特色文化热爱和崇尚民间版画艺术的浓厚氛围
松溪县把发展版画事业,加强特色文化建设,作为该县文化工作的中心工作来抓,努力在全县范围内营造版画特色的浓厚氛围。该县以版画作为主题,开展了“弘扬湛卢精神,构建特色文化”系列活动,让全社会了解和熟悉版画特色文化,全县每季度举办一期版画作品展览,每年出版一本版画作品选集,制作一个专题片等进行广泛宣传促销,使版画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促成了全社会形成热爱和崇尚版艺术的局面。通过以发展民间版画为龙头,以构建特色文化为突破。进一步推动松溪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21:46 | 只看该作者
通辽版画
  通辽市素有“版画之乡”的美誉。   
     通辽版画多取材于蒙古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内容写实,风格质朴,线条粗犷,色彩鲜艳,民族和地区特色浓郁。
   1987年,扎鲁特版画100幅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1990年版画再次进京展出,在第十届全国版画展中,入选5件作品,其中《春的气息》获铜奖。版画《敖特尔的春天》入选《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1990年,有87件作品在江苏美术馆展出,《五月》、《接羊羔》、《草原,你早》被江苏美术馆收藏。在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中,有5幅作品入选,《乌珠穆沁的傍晚》获金奖。版画《秋风》获全国第十四届版画展铜奖。
   通辽市儿童版画创作始于1983年,是通辽发电总厂子弟学校率先搞起来的“纸版水印版画”。1985年,在日本神户教育会馆专展中展出42幅,日本观众对这种新型儿童版画十分欣赏。1984年,科尔沁区聋哑学校指导儿童创造“石膏拓彩版画”。1985年7月,日中艺术研究会与《版画世界》在日本东京合办“中国内蒙古聋哑儿童版画展”,各界人士踊跃参观,《朝日新闻》及许多电视台采访,仅日本电视台就播映7次以上。1986年,科尔沁区聋哑学校50幅“石膏水印版画”又一次在日本展出。1985年8月,日中艺术研究会事务局长三山陵女士和我国著名版画家李平凡先生特来通辽,向通辽发电总厂子弟学校和科尔沁区聋哑学校颁发日本教育版画协会最高金奖。1986年,该协会授予科尔沁区聋哑学校教师马成武“贡献杯”。1985年,哲里木盟师范附属小学(今通辽市实验小学)的版画作品在日本枥木市举办专展,也受到各界及专家们的好评。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20:20 | 只看该作者
版画《打豆子》
版画作品――扳手劲
版画作品――赶早市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19:59 | 只看该作者
农民版画
www.cq.xinhuanet.com   2005年06月07日
 
 版画《打豆子》(作者:李方德)
    民间艺术的奇葩     綦江是个好地方。这里山脉连绵起伏,人文景观众多,传统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汉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等16个民族聚居在这里,使这里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蓝印花布、扎染、蜡染、木雕、木板年画、石刻、剪纸、挑花、刺绣等传统民间艺术底蕴深厚。正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綦江农民版画这一艺术奇葩。     綦江农民版画源于明清年间的木板年画,是一种用刀子在木版上雕刻出来的图画,采用人工拓印的方法制作而成,构图明快,色彩艳丽,作品取材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是綦江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代表。表现手法是在简单传授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当地民族民间美术技法,诸如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木雕,石刻、布贴、挑花、木板年画、剪纸、蓝印花布等表现手法,使作品显现出古朴稚拙,夸张浪漫的艺术效果。     綦江农民版画是民族民间艺术"绽开的一朵新花",它具有幽默、稚拙的情趣,有强烈、奔放、诚挚的感情和鲜明的时代感及浓厚的乡土气息,它把火热的生活现实和高度的艺术感染力相结合,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体,是绘画造型艺术领域里的"一枝红杏"。它与中国画论主张创造意象,讲究气韵,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等要素是一脉相承的。它摒弃写实,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情思与个性融化于笔情色趣之中,既非"天马行空",漫无边际,又是随心所欲,意到笔到,不矫揉造作。
版画作品――赶早市
    版画之乡版画香     多年以来,綦江农民版画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赞誉。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君武、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朝闻看了綦江农民版画后说:"农民版画较之只求物象逼真的画法更有诗意,它们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品。"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认为,綦江县是我国第一个农民版画之乡,而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琦则高度赞扬綦江农民版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们的审美范围。     1985年,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美协、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綦江县"农民版画之乡"的称号;1988年2月,綦江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3年,綦江农民版画被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重庆市对外文化交流品。綦江农民版画有1500多幅精品被中国美术馆、省(市)博物馆、中国驻外大使馆和国外美术馆收藏。     綦江农民版画,这朵山乡田园里的艺术之花带着的泥土清香,早已香飘海内外。先后在重庆、北京、成都、武汉、天津、南京、苏州、大连等10多个城市举办展览,并应邀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挪威、阿尔及利亚等20多个国家展出,有10多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和友好人士专程来綦江考察农民版画。     承载着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2004年7月15日,"中法文化年·图卢兹重庆文化艺术节--綦江农民版画展"在法国西南部城市图卢兹的马沙德文化中心正式开幕。綦江农民版画,这朵巴渝奇葩,绽放在法国的"玫瑰城",分外娇艳。法国人民对此次展出报以了极大的热情和较高的赞誉。摄影家、马沙德文化中心主任大列别士先生称赞道:"出乎意料,出乎想象,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中国,真是艺术的中国。"外交官诺威娜女士看完画展后说:"中国农民就是能作画,并且想象力那么丰富,创作如此大胆,不受约束。"     綦江农民版画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在探索綦江农民版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将特有的地方特色和民间美术及其画面构成、人物造型、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艺术语言作为养料,吸收、消化并注入农民版画艺术,获得了可喜成功。使得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打造重庆文化名片     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近十年的大力发展后,綦江农民版画面临发展后劲不足、创作者缺乏动力机制、创作队伍萎缩,版画艺术与产业化和市场化脱节,致使版画创作路子越来越窄。为挽救和保护綦江农民版画这一文化品牌,2003年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着手大规模强有力地推进这一工作,从机制、体制、队伍、市场开拓、基地建设等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版画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2003年6月,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来綦江视察,对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綦江农民版画不只是綦江的品牌,也是重庆的品牌,希望綦江县委、县政府保护好这个品牌并按市场经济规律把它做强做大。在关于綦江农民版画赴法展给市委、市政府的报告中,邢书记再次就綦江农民版画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支持扶持綦江农民版画,弘扬我市特色传统文化,力争成为重庆的文化'名片'和旅游'精品'。"     为了进一步落实邢元敏副书记、何事忠常委、余远牧副市长有关批示精神,2004年12月1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余恢毅主持召开了关于加快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会议认为:应当加快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发展,将其培育为文化精品,打造成重庆的"文化名片"和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会议还就市级有关部门对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发展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问题进行了任务安排,并下发了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4]-240号,县委、县政府为了落实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召集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分解任务,同时下发了关于加快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发展专题会议纪要,再次明确了县级有关部门的任务和职责。     农民版画产业发展现已成为綦江特色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綦江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农民版画这个文化品牌不放手,并响亮提出把綦江建设成为文化大县、文化先进县。2004年9月,中共綦江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是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出了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发展的思路,整合农民版画资源,将綦江少儿版画纳入农民版画产业发展的范畴,组建农民版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鼓励引导农民版画进入市场,参与市场运作,以树农民版画品牌、扩大农民版画影响为立足点,以农民版画市场拓展、营销为突破口,加快农民版画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民版画产业,从而带动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基层农民版画作品采用收购、代销、买断版权等办法由公司统一进入市场销售。积极开发农民版画衍生产品,拓展旅游消费品市场,力争把农民版画打造成重庆市的文化旅游品牌和文化旅游名片。该《意见》对农民版画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农民版画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体制、机制、宣传、人才培养、氛围营造、财政支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制定了政策,为农民版画产业发展描绘了一幅崭新的蓝图。
綦江版画2004年在法国图卢滋展出
    地道农民出身的李方德于2004年9月成立了安稳镇李方德农民版画创作室,目前新创作的50多幅版画,成功进入市场,并受到了欢迎。象这样的基层农民版画创作室,目前全县正如火如荼建设着。为了繁荣农民版画艺术,促进农民版画产业的规模性发展,綦江县规划从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全县基础较好的10个镇开展农民版画创作室的创建工作,采用"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使农民版画真正走向市场。     农民版画院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农民版画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长期以来,綦江农民版画一直没有固定的创作、陈列、展览、生产和销售场所,严重制约了綦江农民版画的发展,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副市长余远牧、童小平等对此十分关注,专门作过指示。2005年,綦江农民版画院的建设列入了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为了加快农民版画基础设施建设,更好的为农民版画产业发展提供硬件支持,县委县府划拔5亩土地正在九龙园区建设版画院,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光金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版画院建设的指导,并按倒计时顺序制定了建设时间表,县委、县府还就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督导小组,对工程进度每月进行通报。此项工程现已进入施工阶段,主体工程施工将于9月30日完成,11月30日前完成内部装饰和外部环境的建设工作,同期投入使用。     为了真正实现农民版画产业发展,引导农民版画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綦江县于2004年9月成立了农民版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半年以来,在市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产、供、销等市场运作链条现已初步形成,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市场中进行了有益探索的农民版画,如今已成为不少机关事业单位的馈赠礼品,成为越来越多人居家装饰,赠送亲朋的艺术佳品。     作为与农民版画同根同源的少儿版画在綦江县同样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县205所中小学校中,有150多所开展了版画创作活动。孩子们从独特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题材,西南山间的民间生活在孩子们的刻刀下栩栩如生,多层次的卡通构图,大色块的用色,表现了孩子们的纯真和童趣。綦江少儿版画在北京、澳门、巴黎等地展出时,以儿童版画特有的纯真爱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参观者的心。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綦江农民版画正在加强自身的艺术建设,以明快、简洁的手法充分显露出自己的民间风格,进一步反映出今日农村绚丽多彩的生活,反映出中国农民在21世纪的时代风貌,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了自己的精神文明。我们相信,这朵盛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版画奇葩,必将在当今民间绘画艺术之林中进一步焕发出她的奇光异彩。
意大利FBC电视台正在采访綦江版画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19:01 | 只看该作者
依托“版画”乡土文化  营造快乐校园
       鸡西南山小学始建于1947年,原是鸡西矿业集团直属学校,于2000年转制为企办民助学校,2005年归属地方,学校占地9200余平方米,操场面积2000余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25人。学校设有先进的语音室、微机室、音乐室、多功能教室15个,开通了校园局域网,达到了班班多媒体教学。学校有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年富力强、德能兼备、治学严谨、专业突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职工136人,党员49人。
        我校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按照市教育局“内涵质量建设”目标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强化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养成教育,大力推行有效教学,我校紧紧围绕特色办学与养成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依托鸡西---版画之乡这一乡土文化,以版画艺术为特色学科,制定出南山小学版画发展愿景,构建“版画”校园文化。进行教师版画制作程序与技法培训,美术教师外出版画培训与交流,版画专家到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版画指导,学校美术教师版画专题讲座,阳光版画社团的定期辅导,在学校掀起了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制作版画的热潮,使黑土文化——版画走进了校园,培养了教师与学生审美情操与热爱家乡的情感。
        营造和谐宽松、彼此悦纳、互相支撑、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在原有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力求打造精品,突出特色。学生养成成果系列(版味馨香—体验版画魅力,异语弦音—英语个人风采、朝花夕拾—记录成长故事、言近意远—诠释快乐生活、画—共享画意诗情、书—品味书道悠远);师生活动系列;师生版画作品展示系列,学生与教师的版画作品:巍峨的山、灵动的水、醉人的丰收场景、浓郁的北方风情的版画作品都展现在学校活动区域,赋予教师与学生艺术视觉的冲击,学校艺术氛围浓厚显现。每一面墙壁都会育人,每一处景点都能育人,每一寸土地都在育人,充分体现了我校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特有气质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现有2名教师的版画作品获省版画展优秀作品,王丽教师的作品参加了天津塘沽版画作品邀请展和重庆綦江国际作品邀请展、版画艺术节、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研讨会;张成坤、柳淑华等6名教师成为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鄂学莉、姜雪等7名教师成为市版画协会会员;美术教师张成坤被聘为中国教育协会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2009年她作为鸡西代表参加了第五届全国美术教育研讨会,2007年课题《少儿版画教育普及与提高的研究》获得立项正在研究中;2009年全市书画作品展览中,我校有8名教师的版画作品参展,56名学生作品参展;2009年5月,我校春季运动会纪念品为师生版画作品共计创作350余份,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2009年6月,市委宣传部部长于金才、中国版画家牟成及鸡西版画届知名人士来校参观指导工作,对我校的版画特色学科的设立,阶段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18:22 | 只看该作者
宜春版画
版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是指创作者用刀、笔等工具,在金属、石板等板材上绘制出各种图案进行制版,然后经过印刷,制成版画艺术作品。印刷是版画艺术的鼻祖,是以“版”作为媒介来刻版的一种绘画艺术。而作为赣西枢纽的宜春,与版画这一美术门类却有着不解之缘,特别是宜春市袁州区的新坊乡,更是有着“版画之乡”的美誉。
宜春的版画创作萌芽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当时文坛巨擘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并很快在全国兴起。在这个背景下,宜春市的一个中学美术老师柯克积极响应,并带领学生成立了木刻小组,这批学生也成为江西省的第一批木刻作者,从此,版画艺术在宜春市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宜春市版画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独具的民间艺术精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吸收了具有赣西文化特征的房屋家具装饰、古代雕刻,剪纸、刺绣、漆器图案、民间灯彩等多种艺术的精华,并从传统中挖掘、从现实中升华,创造出的版画格调高雅,风格清新,既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又具有地方特色和鲜明个性。
宜春版画的兴起和兴盛与群众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它有着广泛的基层群众爱好者,这其中就以袁州区新坊乡为代表性,是我国有名的“版画之乡”。新坊乡众多农民作者的版画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农民版画展出,并多次荣获优秀作品奖。1991年2月,新坊乡成立了农民版画协会,这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农民版画团体。
宜春版画包括袁州版画、樟树版画和宜丰版画,因版画宜春也获得了很多的殊荣:1999年、2000年,宜春市先后被授予“江西省版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版画之乡”称号;2008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宜春版画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17:31 | 只看该作者
市场遭冷遇版画陷低谷    如今,“低谷”一时间成为澄海版画界最常见的字眼,版画作者越来越少,版画作品在市场上乏人问津。
    “版画在市场经济情况下遇到了很大的困境,澄海作者几乎没有卖过作品,投入和回报形成了强烈反差,许多版画作者转行创作国画、油画。”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澄海版画会会长王镇芝告诉记者,现在澄海还在坚持创作版画的作者不超过15人。
    由于版画在艺术市场上遭受冷遇,再加上版画创作是一种艰辛的劳动,从构思、构图到制作、印刷都需要版画家亲手亲为,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才使得澄海版画创作队伍日趋凋零。
    记者了解到,新兴版画开始转型。如今,版画创作已经百花齐放,木刻、铜版、石版、丝网、数码、写实、抽象、传统、时尚……都一古脑儿地呈现,但在这个版画创作最丰富的季节,国内收藏者的反应却显冷淡。
    版画真的不再为人们需要吗?其实,从更广的范围来看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记者了解到,在欧洲,只有中产阶级家庭的客厅里才挂有版画。其实,与国画、油画等其他画种相比,版画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目前版画在我国只是“养在深闺无人识”。
    版画会不会被无限复制?收藏者认为这是最要命的问题。“复制性的问题,摄影作品也存在,但这并没有影响摄影作品成为国际性的收藏品。”澄海区文化馆馆长詹少光认为,“根据国际惯例,版画的印刷数量有严格限制,这个信息一般标在作品左下角,如‘10/50’表示该版共印制了50份画作,而这一幅是其中的第10张。当然,印制的数量越少越珍贵。”此外,版画家会在每张复制的版画上签名,签名一般用铅笔。另外,有些版画左下角没有注明印数或印张,而是写上A.P或P.P或H.C等字样,分别表明艺术家自存、技师保存和印刷样本。而且在国外大拍卖公司上拍的版画,除了要求有这些信息之外,对版画的收藏去处还要加以说明,无限复制的版画是不可能出现的。
    借鉴他山之石培养后继力量
    “要将版画艺术发扬光大,重要的是要把它推向市场,借助市场的资源来保护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王镇芝说,对于许多家庭来讲,都希望能选择几幅既有时尚感与装饰性,又有投资收藏价值,而且价位还不太贵的艺术品。其实,当代的版画作品都符合这几种要求。现在,国画和油画已经家喻户晓,而了解版画的人,相对还不是很多。而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版画与油画的地位可以说是相提并论。其实中国的版画艺术,在当代性上与审美价值上已经与国际接轨,但就收藏市场而言,却与国外的版画收藏市场有着很大的落差,其实这也恰恰凸现了它的投资价值。
    王镇芝告诉记者,2006年,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作建立了观澜版画村。经过三年的努力,现在观澜版画村已成为一个集创作、加工为一体的产业核心区,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条。而近年来,版画在拍卖市场上也行情看涨,2006年在北京翰海秋拍上,应天齐《西递村西递村》版画共38幅,以101.2万元成交,刷新了国内版画拍卖的纪录。综合版画的拍卖成绩,在木版、铜版、石板、丝网等版画品种中,最受欢迎的还是木刻版画,尤其是黑白木刻版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地区取得的经验,使澄海的版画作者看到了版画复兴的希望。澄海版画作者蔡秉铮向有关部门建议,在澄海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路设立一个“版画工作室”,创作适合于家庭装饰的版画,同时也加大对版画后继力量的培养。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17:07 | 只看该作者
澄海版画力寻突围 迎接下一个春天2009/7/13/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不过亿元的,现在我都不激动了。”有人这样调侃当下艺术品拍卖天价层出不穷的现象,很多人可以为国画、油画一掷千金,但面对同样具有艺术价值且价位更低的版画,却犹豫不决了。版画收藏市场的瓶颈,使版画艺术创作渐渐陷入了低谷。
碧海湾
晚风絮语
    有着中国“版画艺术之乡”之称的澄海,版画创作也受到了冲击,版画人才越来越少。为了版画艺术的出路,澄海版画家们多番探索,他们认为,随着中国家庭艺术品消费的增长,版画的春天也会到来,虽然没有时间表,但已经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曾让全国关注的刀刻艺术
    1931年,鲁迅先生在上海创建木刻讲习会,版画这种艺术形式开始在我国流传。澄海人陈普之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赴上海美专学习,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版画家,并组织了“潮汕大众美术研究社”,广泛传播版画。
    20世纪40年代,澄海中学进步师生在美术老师洪风带领下,创作抗日题材版画,出版《澄中版画集》。只要有一块木版、一把刻刀,就能制作版画,手工印刷后,可以做传单,贴上墙就能办展览。从这些《澄中版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刻刀下不可抑制的激情、黑与白的内心震撼,反映中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反抗斗争的木刻版画,在社会上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
    澄海版画真正走向成熟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50年代初,著名版画家黄新波、黄笃维、陈望等先后到澄海举办版画讲习班,培养了一大批业余版画作者,使澄海群众版画创作呈现十分活跃的局面。
    上世纪70至80年代,是澄海版画人才不断涌现、佳作频出的二十年。1976年,广东省文化局、中国美协广东分会联合在广州举办“高州、澄海农民版画展”,被美誉为“广东群众版画的双璧”。1983年,潮汕版画会、澄海版画会相继成立,潮汕版画会会址设在澄海。从此,澄海成为潮汕版画的中心,澄海版画在省内外受到关注和赞誉,被美称为“版画之乡”。
    据了解,全盛时期,澄海区约有近百人的版画作者队伍,其中不仅有工人、农民、学生,还有城乡专业户、企业家,以及党政领导干部,还涌现一大批父子、夫妻、兄弟、姐妹同堂创作的“版画之家”。版画作者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从潮汕民间剪纸、刺绣、印染、编织等传统艺术中吸收养分,对水印、黑白、丝网、套色木刻的绘制技艺均有独到和创新的手法。他们的作品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澄海的乡土风情、侨乡新貌,讴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1996年,澄海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版画艺术之乡”。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16:25 | 只看该作者
袁州 樟树 宜丰 共塑版画艺术之乡 时间:2012-09-26  来源:江西晨报    孙卫华 丁国云                 
  •          宜春就是一块美的版图。宜春的自然之美,宜春的文化之美,宜春的风土之美构成了宜春春意盎然的美丽画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种美的自然、美的文化、美的风土之中的宜春人自然想把这些美的画卷永久地留在生活之中,永久地定格在人们的视线里,于是宜春版画应运而生,宜春版画让热爱美、追求美的宜春人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美的方式。
        宜春版画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声名远播,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鼎盛,版画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分布广泛,其中最著名的有袁州版画、樟树版画和宜丰版画。


    ▲艺人正在创作版画。

    纯朴自然的袁州版画
        袁州地处宜春版图中美的核心,袁州版画所刻画的山光物态,纯朴自然;所表达的风土人情,如临其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入木三分。
        袁州版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赣西特有的民俗风情、水乡建筑、生活现状等都是袁州版画的主题。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古香古色的雕刻板画、高雅精美的剪纸刺绣、历史悠久的漆器工艺、丰富多彩的民间灯彩等都是袁州版画的素材。创作者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从传统中挖掘,从现实中升华,使版画创作既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又独具地方特色,突出个性。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袁州版画开始萌芽。1943年,宜春市青年学生在美术教师柯克的带领下,成立了学生木刻小组,这是二十世纪江西省出现的第一批木刻作者。同年10月在《国民日报》上开辟了“半月木刻”专栏,连续办了4期,发表了以抗战为题材的作品80余幅。从1945年9月开始,宜春教育学校自编教材,每周开设木刻课两节。1949年9月宜春解放,广大木刻作者创作了套色木刻《毛主席像》、《幸福之家》、《农家乐》等10余种版画,印刷了3万多份,在城乡广泛张贴,为版画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袁州版画像春天的百花一样得到蓬勃发展,相继成立了宜春版画研究会、农民版画协会。曾经选送作者分别到中央美院版画系、中国美院版画系和广州美院版画系进修深造,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的版画作者群,涌现了谢牛、可谷、周新如、欧阳荻、杨曙光、彭志明等一批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版画家。
        近年来,先后有40余幅版画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和版画展,有20多幅作品被选送到奥地利、加拿大、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版画大展。1987年,中国美术馆、中国版画家协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宜春版画展览”,展出精品120幅,这些作品中的彩拓版画作品深受美术界专家的赞誉。1999年、2000年,宜春市先后被授予“江西省版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版画之乡”称号。

    立足拓印的樟树版画
        樟树是一座水乡名镇,樟树也是一座文化古镇。气势澎湃的赣江穿境而过,构成长江流域的核心区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吴城遗址为世人描绘了商代中晚期基本的社会状况,打破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商不过江”的学术论断。作为樟树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樟树版画,自然笼罩着一层清丽的文风和神奇的古韵。
        樟树版画起源于古代清江的陶艺文化、碑刻文化、画像石技艺和青铜器技艺,吸收了明末清初的木板年画艺术成分,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传入境内的新兴木刻艺术相融相合而成。樟树版画的创作一时之间蔚然成风,精品迭出,而且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力求创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版画新品种就是樟树著名的“拓印版画”。拓印版画以一版多色的刻印技法为主流,融入了古代金石拓片古朴、浑厚的正拓正印的特点,既有现代浮雕的立体效果和抽象效果,又有刀痕与线面效果,每一幅成熟的作品都充满古香古色的艺术美和生机勃勃的生活美。
        樟树版画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两条发展主流:一是以中学美术教师饶惠元为代表的“传统派”,他们以樟树丰富的古代文物和民间工艺为素材,创作了大量的文物拓印版画。二是以版画家荒烟、罗清损、柯克为代表的“新进派”,他们以现代生活和抗日形势为素材,创作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新兴木刻”版画。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樟树版画作者们在探索版画的传承与创新道路上,使这两大流派得以交相融合,从而让原本用于复制的拓印成为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拓印版画,并在版画群体中进行推广。
        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樟树版画登上了艺术的巅峰,期间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拓印版画作品参加全国各类美展,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引起全国美术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相继有60多幅作品被选送到欧美国家展出并获奖,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1999年,樟树市被省文化厅评为“江西省版画之乡”;2003年又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版画)”。
        樟树版画是樟树人行走在全国、全世界中拿得出手的一张“樟树名片”。

    宜丰版画吹塑人文
        宜丰的山水、宜丰的竹乡给了宜丰人淳美而灵动的创作空间。如果说袁州版画充满现代美,樟树版画充满古典美,那么宜丰版画就充满了自然美。宜丰版画的自然美主要表现在吹塑版画上,吹塑版画之“吹”技,强调顺其自然、人工天成的效果,淡化了主观刻意的手工“画”技。
        以江克安为首的宜丰美术工作者经过长期的潜心研究,改善了吹塑版画制作粗糙、画面暗淡等问题,提升了吹塑版画的艺术品位,最终于二十世纪后期将其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新版画品种。
        吹塑版画的主材为质地轻柔、价钱便宜的吹塑纸,它适合用铅笔、竹笔等刻版。印刷用纸有滤纸、高丽纸、夹宣纸等,印刷用料有水彩、油画颜料等。进行水印时需要托版、喷壶、清水、毛笔、拷贝纸等。吹塑版画适合不同水平、不同年龄的版画作者进行创作,可以创作出人物、风景、静物、花鸟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5:15:33 | 只看该作者
河南省著名版画家朱玉生老师到全国少儿版画之乡
——新郑市新华路小学进行美术教师版画技能培训
新郑市新华路小学
赵建勇
为继续提升新华路小学少儿版画教育,围绕逐步让版画家走进小学校园,使老师们提高版画创作水平,给孩子创造近距离接触感受版画家的机会。2011114河南省著名版画家、商丘师范学院教授朱玉生老师应新郑市新华路小学邀请,进行为期一天的木刻油套和木刻绝版版画制作技法培训。培训期间,新华路小学全体美术教师以及来自全市的部分热爱版画的美术教师共计23名共同聆听了朱老师的精彩讲座,增进了对木刻版画的进一步认识,提高了广大美术教师的木刻版画创作技能。培训结束时,朱玉生老师又观摩指导了新华路小学的少儿版画创作活动,并给孩子们做了亲切的专业技法指导,受到了孩子们极的欢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1:07 , Processed in 0.08937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