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哲学系教授们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 16:0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大哲学系教授们的长寿秘诀是什么?(2013-06-16《广州日报》)


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90岁以上学者占1/4 85岁以上学者几乎占一半  
  近日,北大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在《文明之旅》节目中谈到,自己虽然年近80岁,但在北大哲学系不敢称老人,因为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楼宇烈谈到,生理养生节欲,心理养生养情,哲学养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关重要,中国哲学能够养生,儒家进德、道家保真、释家净心,也许正是哲学家长寿的原因。
  北大哲学系教授李中华介绍,北大哲学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任继愈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85岁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过20人,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学系教授近半数。“所谓‘仁者寿’,研究哲学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计较,达观所以长寿。”
  文/记者谢绮珊
  北大现象
  85岁以上的哲学名家几乎占了一半
  在很多场合,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都谈到,北大哲学系是“长寿俱乐部”,一大骄傲就是哲人的长寿,事实也正是如此。比如,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都活到95岁,任继愈是93岁。他说:“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哲学有时候不能够让你一见钟情,但是它可以让你受益终生。举个例子,也算开一个玩笑,哲学系在北大,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很出名,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哲学系很多老师都很长寿。”近年,北大哲学系还为汪子嵩、张世英、黄枬森(已去世)庆贺九十之寿。
  李中华教授作为北大哲学系的扛鼎人物之一,曾师从冯友兰、张岱年等诸位哲学大家。他谈到,长寿和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长寿在哲学系的确比较普遍。“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这三位先生我是比较熟的,他们都享年95岁。还有像我接触比较多的、去世不久的周辅成教授,他享年98岁。上世纪80年代去世的容肇祖先生则活到97岁。从哲学系系史人物传来看,90岁以上的有十几个人,占四分之一;85岁以上的,有22人,几乎占了一半。载入系史人物传的是比较有学术成就的老先生,他们的寿命确实比较长,最小的也是70多岁。”
  长寿秘诀
  秘诀1:不刻意养生:
  冯友兰、梁漱溟不怎么运动
  谈到哲学家的长寿秘诀,李中华说,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他们最大的一条就是,平时的生活比较平淡自然,没有刻意养生。“年龄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他追求的是安身立命,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和从事的事业结合在一起,保持非常平和的心态。他们平时生活也很朴素,没有那么多生活上的特殊要求。”
  李中华说,他们不怎么“养生”,像冯友兰、梁漱溟先生就不怎么运动。吃的也是很普通,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他说:“他们生活都非常简单,周辅成先生活到98岁,他真的很简单,没有过多欲望、要求。他认为,吃饱了能工作就是最大的福气。宗白华享年近90岁,他是美学大师,平日非常逍遥,穿的就像普通百姓,经常背一个黄色背包,里面装着饼干,到哪里饿了就拿一块吃,像一个小孩似的,活得很坦然。这是他们的境界,心胸是比较宽的。”
  秘诀2:心中无块垒:
  张岱年历经挫折但一直达观
  “周辅成先生非常平和宽容,对我们这些后辈的年轻人都非常扶持,鼓励后进,待人接物都是很宽厚的长者风度。”李中华说,“我想长寿的秘诀就是儒家所讲的‘以德养寿’,‘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活到83岁,在古代算是很高寿的,儒家的养生突出‘德’,不做亏心事。”
  王博说,哲学系教授长寿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哲学家长寿可能跟哲学系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哲学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灵。张岱年先生活到95岁,经历那么多的挫折,一直很达观。身体健康,一个是先天的遗传,后天很重要的一点是心态,包括如何去面对世界,如何面对挫折,如何看待成功等等,都会对生命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哲学家心灵所经历的东西应该是很丰富的,面对不同哲学对世界的理解,而不同的哲学背后都有其道理。哲学本身就是讲道理,这个世界不仅仅有一个道理,有时候会有几个道理,这些道理本身都是合理的,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使哲学家的心灵有更大的包容性。
  王博说,张岱年先生长寿的原因,说起来是6个字“坦荡荡,看得开”。“一个人如果坦荡荡地话,他就会胸中磊落,这样的话他就没有太多的愧疚,他的心态就会变得和乐,看得开。一个人如果能看得开的话,他的胸中就没有垒块,我们经常讲郁闷,郁闷就是胸中垒块。”
  在任继愈追思会上,王博说,论语说“仁者寿”,任公即是。任公之仁体现在刚毅木讷,其知则体现在“择善而固执之”。虽与冯友兰先生、张岱年先生有亲缘关系,但学术观点不同,体现了北大哲学系的多样性和开放精神。
  王博说:“他们为什么会长寿?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自然的原因,其实这是哲学的一种魅力的体现。这种魅力会让你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受益。”
  秘诀3:把事业当生命:
  冯友兰最后十年重写七本书
  李中华认为,哲人高寿还在于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融到工作当中,他们去世前还在动脑子,思考问题,“不知老之将至”。
  “张岱年在晚年时,工作起来没有那么有精力,他就觉得不舒服了。这些老先生都是以学术、事业作为生活的主要部分,安身立命。他们离不开工作,把事业当生命,活着就是在创作,不想享乐。冯友兰先生也非常感人,他创造了世界学术史上一个奇迹,从85岁到95岁,他重新写了七本书,这七本书加起来应该有200万字。第七卷是在他95岁去世前三个月完成的,完成他就放心了,如果没有完成他还会挺着。”
  “文革”时冯友兰在劳改大院,家人担心他会自杀,而冯友兰先生却和弟子们淡淡地说,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不会自杀。“冯先生跟我们讲到‘文革’时期,就会告诉我们:学哲学的人应该有这样的智慧,不能轻易地自杀。”李中华认为,他们受到哲学智慧的启示,对一般的问题总是有一定的超越。
  “梁漱溟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初以后,就不能公开讲话,也不能发表文章,拮据了几十年,但是他还是那么长寿。”李中华说,哲学与智慧相关,不是纯知识的追求,智慧本身总是能让人遇到挫折想得开一些。“挫折是对人最大的考验,有的人却经不起挫折。我们要不以荣辱为念,摆脱名誉、地位对自己思想、精神的束缚。”
  秘诀4:环境宽松:
  远离政治争斗有益养生
  李中华说,老先生们的长寿还与北大的环境有关,如果一个环境矛盾百出,钩心斗角,每个人都不愉快,置身其中是很难高寿的。环境是人创造的,反过来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很大,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非常重要。
  他说,现在有些人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包括有的人说话尖酸刻薄,火气很大,都不利于自己养生。不发火不代表没有原则,还是有是非善恶。
  “学术界的人只要远离政治争斗,将书本作为自己的终生伙伴,对养生有非常大的好处。”他说。
  启示世人
  启示1
  做事恰如其分:
  不要强拼不要放不下
  楼宇烈自称是不戴假牙的“无齿之徒”,他特别强调做事情要“恰如其分”。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时是没有牙的,“回去”的时候也应该没有牙。他说,人要自然地生存最好,年纪大了,更要克制自己的饮食欲望。“前人告诉我们,不要用你的胃去磨那些硬的食物,不要用你的胃去暖那些冷的食物。现实中我们经常强调不要过咸,其实太辣、太甜都是危害身体的,我们要去掉偏食、偏味。”
  对于都市白领在各种压力下身体透支,楼宇烈说:“说句不客气的话,很多白领身体亚健康,都是自找的。人的一生不要想着没有遗憾,总会有遗憾的,不要强拼,不要放不下。事情是做不完的,过过慢生活,很多事情自己完全可以掌控。”他认为,我们现在难以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也需要保证睡眠,而且最好有规律。不要让自己过分劳累,要有劳有逸。要打开心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生活充满艺术色彩,喜欢唱歌就唱歌,喜欢跳舞就跳舞……喜静的人可以写字画画,以此来凝神。“歌舞宣泄,书画凝神”,能够动静结合是最好的。
  楼宇烈说,中国哲学比较强调平和中庸,做事情不要绝对化,正如孔子所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否则就会伤害自己。中国哲学相对来讲能够把人生看得透彻一点,把生死看得淡一些。“当然,也不一定适应于每个人,如果勉强去做,变相地克制自己,也不见得就好。人的欲望不是要克制,而是要节制。”他说,学哲学,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如果研究哲学,却被其中的理念束缚住了出不来,那就适得其反。所以,学哲学的人有长寿,有短寿,也有精神失常的,不能一概而论。
  启示2 保持心态年轻:楼宇烈80岁仍在授课
  近年80岁的楼教授仍在授课,他说:“讲课对我不是负担,要做自己能够做的。老年人要认识到自己身体上的老化,也要保持心态上的年轻。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让自己觉得还是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需要靠别人的人,心态也就不一样。”
  楼宇烈说,心病是有情感的人生的,要以情来治情,服无方之药,即圣人的言语。对于普通老百姓,不一定要读多么深奥的哲理书,多读一些通俗易懂的民间谚语也无不可,比如“平常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心安然,生活也就很坦然。
  “现在因情绪而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楼宇烈引用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的“六然四看”养生方法:“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他认为,面对SARS等自然灾难,要以一种平常心去看待。这些灾难正是在警告我们,人类自己生活中出了问题,疫病才能侵蚀,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抵抗力。“我们现在越来越认识到生理的病,有外在的原因,比如说环境问题、病毒、细菌等,还有内在精神情绪的问题。如果能把精神情绪放平稳了,身体本身的抵抗能力就会增加,外来的侵蚀就会受到阻力,得病的几率也就会减少,等于提高了自己的免疫能力。人的很多病是由于看不开,拿不起,放不下。应该保持一种对生活的乐观,看开名利,看破生死。”
  他说,可能研究哲学的人能够明白事理,知道如何调节、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大概是哲理养生的功效。所以心智的成熟很重要,我们要过平静、有意义的生活,并非刻意拉长寿命,而是尽享天命,寿终正寝。自然地度过自己的生命,不因遇到难事而纠结,保持心态平和的状态。
  启示3 小亏要经常吃:为名利绞尽脑汁对身体不好
  如今年近70岁的李中华教授退而不休,每天依然工作十几个小时,并参与《儒藏》的编纂。“我受这些老先生影响,不看重名利。有的人会因为文章署名打得不可开交,为了稿费而折腾不已,心中芥蒂太多,放不下。人生都是小事,这些小事都要计较的话,就非常影响人的精神。”他说,“我的体会就是这样,我平时对吃点小亏是毫不在乎。小亏要经常吃,不要斤斤计较。”
  对于哲人不刻意养生这一点,李中华说,现在有些人刻意养生,什么都不闻不问,麻木了。“儒家不是这样的,论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寿,智者乐’。不要带着功利的心态去做事。境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命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
  李中华说,人的生命要顺应自然,不能背逆自然。《列子》中说:“不逆命,何羡寿?”刻意去追求寿、名、位、利,对思想反而产生束缚,也就不能逍遥。“当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摆脱现实去逍遥,但是心态上可以是放松的。平时不感到有什么苦恼,不要让那些小事情影响自己。有的人为了名利绞尽脑汁,对身体特别不好。”
  “中国哲学强调的就是人生。哲理可以养生,但是不能分裂了,仅仅当成知识。”李中华说,中国哲学实际上是要解决人生问题,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语言分析、逻辑分析,中国哲学重视中庸,不能当成纯知识,而是当成智慧去学习。



——————————————————————————————————————————
北大齐教授:长寿秘诀

《北大齐教授健康讲座笔录 》   

       文章虽然很长,但看完一遍受益匪浅,值得收藏哦!     
     人的寿命应该能达到100至150岁,为什么都没有达到呢?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不重视保健,不懂得保健的知识。很多人死于无知,这很冤枉啊!
  大家知道怎么保健吗?国际上有个维多利亚宣言,宣言里有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叫平衡饮食,
                       第二个叫有氧运动,
                       第三个叫心理状态。
这三个里程碑,国际上大多知道,而我们国人大多不清楚。三个里程碑的标题不会变,但内容会随时改变。

  一、平衡饮食

  所谓平衡饮食,有饮和食两大类。

  1、“饮”的问题  
  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六种保健品:第一绿茶;第二红葡萄酒;第三豆浆;第四酸奶——你注意啦:人家不提牛奶;第五骨头汤;第六蘑菇汤。
  因为蘑菇能提高免疫功能。同一个办公室里,有人老感冒,有人老不得病,什么原因?就是免疫功能不一样。蘑菇汤能帮助提高免疫力,所以是保健品。  
  骨头汤里含一种延年益寿的胶质物质,所以世界各国都有骨头汤街,而中国没有。我们调查了一下,最近苏州、南京城里有了,北京还是没有。
  因为酸奶是维持菌群平衡的。所谓维持菌群平衡,是指让有益的细菌生长,而把有害的细菌消灭,所以吃酸奶可以少得病。在欧洲酸奶非常流行,我们许多女孩喜欢喝酸奶,但是她们不了解酸奶有什么好处。我们很奇怪,中国酸奶销量是很低的,而牛奶销量很大。我们不否定牛奶本身的作用,但它跟酸奶比还不一样。  
  还有豆浆,后面再说。
  绿茶:在所有的饮料里,抗癌它是第一名。喝绿茶,能保护牙齿,还能使血管不容易破裂。
     葡萄酒:能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所以,有钱的喝红葡萄酒,没钱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一样保健。   
  长寿,钱和权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懂得保健。

        2、“食”的问题

  大家知道,亚洲的食物金字塔最好。什么叫金字塔?就是以谷类、豆类、菜类为食的基础。
  老玉米、荞麦、薯类、燕麦、小米,食疗重于药疗。
    谷类中第二提的是荞麦。为什么提荞麦?现在很多人都是“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而荞麦恰恰是“三降”,它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我问北大学生:什么叫荞麦?他们不知道,就知道汉堡包。荞麦里含有18%的纤维素,吃荞麦的人不易得胃肠道癌症,直肠癌、结肠癌都不易得。而我们坐办公室的人,得直肠癌、结肠癌的很多。你说要不要吃荞麦?
  谷类里第三要提的是白薯、红薯、山药和土豆等。为什么?原来它“三吸收”:吸收水分,吸收脂肪和糖类,吸收毒素。吸收水分,润滑肠道,不易得直肠癌、结肠癌;吸收脂肪和糖类,不易得糖尿病;吸收毒素,不易发生胃肠道炎症。我在美国也调查了,美国吃薯类是把它做成各种糕点,吃得也不少。希望大家多吃薯类,主食中能搭配薯类。
 谷类里面还有燕麦,国外早就知道,中国很多人不知道。你要是血压高,一定要吃燕麦,燕麦粥、燕麦片,因为它能降血脂、降血压。
  最后要提的是小米。我们是小米加步枪打的胜仗啊!我回国后问:“为什么咱们现在不吃小米了呢?”很多人跟我说什么:“那玩意不是坐月子吃的吗?”你说糟糕不糟糕?实际上《本草纲目》已经说明白了,小米能除湿、健脾、镇静、安眠。有这么大好处你不吃!
  大家要明白,食疗重于药疗,这是李时珍说的
  接着,讲“谷、豆、菜”中的豆类。我们普查发现,中国老百姓缺乏优质蛋白。所以,体育比赛上,我们小球老胜,大球就不胜。为什么?球场上一踢一撞就一跟头。现在,我们的药费比美国高很多,但我们的身体却不如人家。中国人缺乏优质蛋白,优质蛋白不够怎么办?卫生部已经提出了“大豆行动计划”,内容是“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我讲了之后,有的学生就说成了“半斤鸡蛋二两肉,加点蔬菜加点豆”。
  他说你讲的没有量,我给你加点量。谁让你加量的?一个鸡蛋300毫克胆固醇正合适,为什么吃半斤?还编出来“二两肉”。一两大豆的蛋白等于二两瘦肉,等于三两鸡蛋,等于四两大米,你说应该吃什么好?美国把每年的8月15日定为全国的“豆腐节”,我们这个豆腐发源地却没有豆腐节。美国人不缺优质蛋白,他们认为大豆是营养之花、豆中之王。
  豆浆有什么优点?豆浆里含的是寡糖,它100%能被吸收,而且豆浆里还含有钾、钙、镁等,钙的含量比牛奶多。牛奶里没有抗癌物质,而豆浆里有5种抗癌物质。其****别是异黄酮,专门预防、治疗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所以对我们黄种人来说,最合适的是豆浆。我不反对大家喝牛奶,但为了防癌,一定要喝点豆浆。有人停牛奶改喝豆浆了,这方法也不一定好。牛奶可以接着喝,适当加点豆浆。

  萝卜、南瓜、苦瓜、西红柿、大蒜、黑木耳和花粉,都是有益保健的食物。
      菜类中第二提的是南瓜。为什么提南瓜呢?它刺激β细胞,产生胰岛素。所以,常吃南瓜的人不易得糖尿病。还应该提苦瓜,它虽苦,但分泌类胰岛素物质,常吃苦瓜的人也不易得糖尿病。南瓜、苦瓜,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一定要常吃。
      大蒜,是抗癌之王。我刚一说大蒜怎么吃,有人就说:得加温吃。———你怎么什么都加温?我告诉大家,大蒜加温作用等于零!告诉大家,必须先把大蒜切成片,一片一片的薄片,暴露在空气里15分钟后食用,这样吃大蒜才有用。原来,大蒜本身不抗癌,大蒜素才抗癌,而且是抗癌之王。那天,我见人吃大蒜,他拿过一碗面,然后很快就把大蒜剥出来了,一瓣一瓣地吃,还不到5秒钟就吃下去了。连5秒钟都没有,这大蒜有什么用呀?一点用也没有。如果不按我的方法,那是白吃了。有许多人不吃大蒜,是因为它有味。不用怕,吃点山楂,吃点花生米,再嚼点好茶叶,就没味了。外国人每星期都吃大蒜,我们为什么不吃呀!吃饺子的时候,蘸大蒜末(切片或捣末都行)加醋就很好。
  再讲讲黑木耳。黑木耳有什么作用呢?现在一到过年,心肌梗死的就比较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年纪小的只有30岁。为什么过年时心肌梗死就多?两个原因:一个是高凝体质血稠,就是脂肪高;另一个是因为过年时吃高凝食物特别多。大家记住,血稠的人叫高凝体质。高凝体质的人加上高凝食物,所以过年时心肌梗死的人特别多,而且年龄不限。
  心肌梗死虽然没治,但完全可以预防。有的大夫告诉你吃阿司匹林,为什么?阿司匹林使血不粘稠,不得心肌梗死。但吃阿司匹林的后果是什么?后果是眼底出血。现在很多人眼底出血,我劝大家不要吃阿司匹林了。现在欧洲已经不吃阿司匹林了,吃什么?吃黑木耳。
  黑木耳有两个作用,其中一个是使血不粘稠。黑木耳的作用,是美国心脏病专家发现的。他发现以后,所有欧洲人、有钱有地位的人都改吃黑木耳,而不吃阿司匹林了。
  什么样的人是高凝体质?答案是矮、粗、胖的人,特别是更年期的女同胞。而且,A1血型的人更容易成高凝体质血稠。还有,脖子越短越容易高凝血稠。防止心肌梗死,第一过年时不要胡吃海塞;第二多喝点好茶,活血化瘀;第三千万不要生气,一生气血就稠。喝白酒也容易血稠,要喝就喝红葡萄酒,一天不超过100毫升。

  如果给你吃花生米,千万不要吃,实在要吃,把皮剥了吃。你看咱中国的花生米,如五香花生米、炒花生米、炸花生米,全都带皮。你到欧洲去看看,花生米没有带皮的,人家知道不要吃皮。有人说:“这皮不是有营养吗?”谁说的?我告诉大家,花生皮是提高血小板、止血用的,我们中老年人千万不要吃。
  还有,看电视要注意,好电视就看会儿,不好的电视不看。为什么?长时间坐在那儿,血凝度会升高。我特别担心的是什么?本来就矮、粗、胖、没脖子,还在更年期,又是A1血型,胡吃海塞,然后一生气,又喝白酒,完了吃花生米不剥皮,他要不得心肌梗死,我这大夫不当了。

 吃动物,动物越小越有营养价值。
  说完植物,再来谈谈动物问题。“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而吃两条腿的不如吃多条腿的。”这个概念在欧洲不一样。你参加宴会,假如有牛肉,又有猪肉,应该吃猪肉,牛肉的问题太多。第一有疯牛病,第二有口蹄疫,第三有不良胆固醇。如果有猪肉又有羊肉,吃羊肉;有羊肉又有鸡肉,吃鸡肉;有鸡又有鱼,吃鱼;有鱼又有虾,那就吃虾呀。这不是客气,动物越小蛋白越好,朴素的大众营养学就看动物的大小。国际会议上说,跳蚤的蛋白最好。跳蚤,别看它那么小,它可以跳1米多高,你信不信?如果把它放大到人那么大,它还不跳到月球上去?所以,有几个美国医生在琢磨怎么吃跳蚤呢。
  现在WHO(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大家多吃鸡和鱼。那为什么不提虾呢?不是不提,而是虾太贵了,不容易普及。如果有虾,还是吃虾好。我现在掌握这样一个原则:要是有个原则:要是有虾,我就吃两口虾,这两口比你一肚子牛肉的蛋白都要多。鱼容易普及,鱼肉蛋白1个小时就能吸收,吸收率为100%,而牛肉蛋白3个小时才吸收。
  鱼,对老年人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特别合适。当然,虾比鱼还好。日本人寿命长,日本的长寿地区在海边,是吃鱼的地方。特别要吃小鱼、小虾,特别要吃全鱼(连头带尾),因为活性物质在小鱼和小虾的头部和腹部。你会不会买鱼买虾?要买就买小鱼小虾,而且吃全鱼全虾。这里头有学问。
  还有一个吃的原则:吃东西要掌握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吃七成饱,一辈子不得胃病,吃八成饱最多了,若吃十成饱,那两成是多余的,是废物,没有用。所以,建议大家进食做到0.618黄金分割:副食6主食4;粗粮6细粮4。
  现在,人类吃动物吃得太多,而且粗细粮不平衡。我的一个病人,一口气吃6个大包子,20岁得了胃扩张,诊断结果,要么是等死,要么是胃切除。结果切除了大半个胃,天天往我这里跑。吃东西一定要适度,老年人特别要做到只吃七成饱。
 辐射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很大,有4种预防办法。
 我再总结一下。辐射对我们影响很大,但有几个方法可以预防:第一喝绿茶;第二吃青菜、萝卜;第三吃螺旋藻,但要选好;第四吃藻福康。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一种,实在不行就吃青菜萝卜。

  二、有氧运动

  建议不要早上锻炼。晚上11点到凌晨4点,雷打不动要睡觉。
  一条原则性的经验:不建议中老年人早上做剧烈运动。
  关于早上锻炼的问题,我从国外回来,看到很多老头、老太太早上5、6点背着宝剑就出来了。到了晚上,中国老头、老太太都看不到了,都在家看电视呢。这是不对的。早上锻炼很危险,早上起来,人的生物钟规律是体温高、血压高,而且肾上腺素比晚上高出4倍,如果你激烈运动,就很容易出事,容易出现心脏停搏。  

 我们不反对早上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练气功。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中老年人早上激烈运动,搞长跑,爬香山,有百害无一利,而且死亡率是很高的。如果你不长跑可能死不了,如果你不爬山可能死不了,跑了步、爬了山,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这叫死于无知。我再强调:不建议中老年人早晨做剧烈运动。
  我建议大家傍晚锻炼。国际上规定了,饭后45分钟再运动。老年人的运动,散步就可以了,一次20分钟。
  如果想减肥,饭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吃4粒螺旋藻,食欲减退,而且营养不缺。欧洲人减肥就用螺旋藻,国内用的减肥法,少吃多拉,不是办法。
  关于早上起床的时间,5~6点—供你参考。
  开窗时间,上午9点至11点,下午2点至4点。为什么?因为上午9点以后污染空气下沉了,污染物质减少了,没有粉尘现象。各位注意,早上起来开窗户,不要在窗前大喘气,否则致癌物质、粉尘物质都跑到你肺里了,容易得肺癌。
        三、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不好就白吃,白 运动。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没病,天天有个好心请才是真健康,心情是唯一不能被夺得的财富,开心快乐大笑可改善呼吸增加供氧,是胃肠健美操,增强生殖功能,体内会产生许多健康激素,健康的人是漂亮的,事业的人是有魅力的,被爱的人是滋润的阳光的,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首先爱自己然后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学会笑,开怀大笑,开心快乐每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大哲学系楼宇烈教授谈“三理养生”

楼教授说,北大哲学系是有名的长寿系,90岁以上的有7人,80岁以上的有20多人,其中多数还健在,也许这与哲理养生有关。我觉得先生所言极是,之前也读过楼先生的著作《中国的品格》,其中就谈了“三理养生”,节选部分与大家共享。
中医养生理论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顺其自然。《黄帝内经·灵枢经·本神篇》里讲:“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也说:“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什么叫做养生之道呢?就是循天之道养其生。一句话,养生就是顺其自然,因为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循天道。
我有四句话,“法无定法,因人而异,理有常理,顺其自然”,认识到这个,养生就好办了。中医讲的养生是很值得探讨的,它还有“三理养生”这样一种说法。所谓三理养生,就是从生理上、心理上、哲理上来养生。
什么是生理养生呢?
首先是动静要适度。运动不能过分了,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适度的锻炼。而锻炼也不一定就得拘泥于一种形式,比如有的人爬山心情舒畅,有的人散步就觉得很好。所谓动则养,是从生理机制上来讲的,动可以活络筋骨、疏通气血,但是动和静还得结合起来。静可以说就是适当的休息。
另外,动也不一定就是我们从表面上能看到的动,其实动也可能是内在的。有的时候,一个人表面上是静的,其实他内里还有动。比如说静坐,静坐是一个很好的休息的办法,也是一个很好的养生的办法。在静坐中,其实就有动,就是通过外部的静,让气在人的身体里面动起来。道家讲有小周天,打通任督二脉,气息有一个小周天的循环就有这个道理在其中。禅宗的坐禅,也是静中有动,它主要通过调身、调息再到调心。
至于太极拳,就更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了太极拳,我认为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医和中国文化内外结合、动静结合、刚柔结合的精神,是一种很好的生理养生的方式
生理养生的第二个方面,就是食养食养的关键是要营养均衡,同时也不要暴饮暴食,养好脾胃。刚才我讲了脾胃不好是可以引起种种病的,其实对一个人来讲,脾胃不舒服,也会使得各个方面都很不舒畅。另外,我们也必须看到,脾胃不舒服有时跟精神也有很大的关系。脾胃不好本身也会引起精神的不适。而如果能够调适好精神,也会使得脾胃舒畅。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生理养生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要起居有常所以总的来讲,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是生理养生最重要的三条原则。
第二层养生的“理”,就是心理养生。
心理养生,其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调节你的情绪,就是调适好你的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这就是七情。中医里讲,七情常常是受到外在的各种刺激后引发的。它有时候是一种生理的反应,不能说突然在我前面出现一个东西,我一点不紧张,一点不惊恐,不可能!所以我常常讲,一个人如果没有喜怒哀乐,就不能算人了。喜怒哀乐是很正常的生理反应,问题是能不能调适好它们。中医主张对七情六欲应有所节制,就像孔子讲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说高兴不能过分;悲哀也不能过分喜怒哀乐一过分都会伤害身体。能不能够调节好情绪,这就是一个心理的问题。
所以心理养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调适自己的情绪,不要有那种大忧愁、大悲哀,也不要有所谓的大高兴,太高兴就有可能乐极生悲了。如果能够保持七情不受干扰,能够保持一种平和心境的话,按照中医来讲,真气就能内存,人的五脏六腑的气血就可以调和流畅,那些各种各样的邪风,也就无法乘虚而入。这样的话,你的身体就可以百病不生。
心理养生的另一个内容,就是修养德行,即提升自己的品德。这个在《论语》里面也讲过,“智者乐,仁者寿”。仁者就能寿,过去俗话里也讲了,有大德者必长寿。
唐代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叫孙思邈,他在自己的医学著作《千金要方》里就说过“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亦未能延寿”。也就是说你的德行如果不能够达到一个很好的程度的话,那么即使去服用什么玉液金丹,也不能够延长你的寿命。他还讲:“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如果你的道德不断地完善,即便你不去祈求善也有福,不求寿自己也会延长寿命。他最后得出结论是:“此养生之大旨也。”这就是养生的根本道理。
第三层“理”是什么呢?就是哲理养生。
哲理养生是更高层次的养生,涉及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简单说来,就是你悟透了人生的道理,悟透了世界的道理。那么怎么样叫悟呢?
明末清初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王夫之,他就提出了一些哲理方面养生的说法,叫做“六然四看”。
“六然”是指什么呢?
    第一,自处超然。自处就是自己对待自己,自己怎么样来看待自己呢?要超然。态度要超然,也就是说,要达观、豁达。
    第二,处人蔼然。处人是对待别人,就是说对人要非常的和气,与人为善。
    第三,无事澄然。没有事情的时候要“澄然”,“澄”是非常清澈、非常宁静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事的时候要非常宁静。如果说自处超然有点淡泊的意思,无事澄然就是宁静,宁静就可以致远。
    第四,处事断然。就是处事要有决断,不能优柔寡断、犹犹豫豫。
    第五,得意淡然。就是说得意的时候要淡然,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
    第六,失意泰然。失意的时候要泰然处之,别把它看那么重。
这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六个然,不就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生观吗?是不是很有道理?

还有四看。这四看,其实也很有意思的。看什么?
   第一,大事难事看担当。遇到大事难事,要看你能不能勇于面对它,是不是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担当起来。
   第二,逆境顺境看襟怀。碰到逆境了,或者处于顺境了,这时就要看你的襟怀,够不够豁达,能不能够承受得起。
   第三,临喜临怒看涵养。碰到了喜事或者令人恼怒的事,换句话说,也就是得失了,喜就是得,怒就是失,就要看你的涵养,能不能宠辱不惊。
   第四,群行群止看识见。所谓行止,也就是去留的意思,碰到去留的问题,就要看你的识见了,看你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该去就去,该留就留。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这四看,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对人生、对社会很透彻的了解和把握。这些都是在更高的思想层面中来讲的,因此叫做哲理养生。
我觉得中医在养生这个方面非常深入,从生理到心理到哲理,都考虑到了。我们现在很多的病都停留在生理层面的治疗上。但全世界都开始认识到人们的亚健康的状态是越来越严重了,而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其实就是心理越来越不健康,心理疾病越来越多。所以心理层面的治疗现在也被提到一个相当高的地位。中国现在在拼命地学人家,其实这个方面中国的资源是最丰富的。
现在我们还没有哲理方面的治疗,甚至于还没有意识到治病还要从哲理方面去治,其实哲理方面的治疗就是培养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我觉得这对人的健康而言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要心胸开阔、心境平和。
心胸开阔和心境平和,应该说停留在心理层面上还解决不了,必须到最高层次,即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这个认识层面才能解决。所以仁者寿,这句话绝对是有道理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做到。
我想中医理论核心的落脚点就在养生上,即是治病于未病。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医的思想,不是仅仅针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实际的病,而是从整体上来治疗。从饮食、起居、心理、哲理各方面进行总体调节。也就是把一个人看做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生病不可能只是这一个体某一个部分单方面孤立地出问题了,一定是整体上面都有问题。
我觉得,用这样一种整体的辩证的方式来看待一个生命体,应该说是医学一个最根本的基点。医学要有整体的调适,只有整体的调适才能够从根本上治好病。
所以中医是讲固本培元,要从根本上入手,治标必须治本,或者是标本兼治。在中医里面,处处都体现了整体的观念,体现了一个相互关联的,以本统末的观念。
我觉得,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中医的这样一些理论和它的可以说是几千年实践的经验,认识到它真正的价值,才能够真正地看到中医里面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才能够真正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意义、价值之所在。
(节选自楼宇烈教授著作《中国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云长寿启示?
李清云
传说中他在世256年岁(传说来源:“易俊杰”湖南省邵阳教育学院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科普作家)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但无确切史料考证。
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政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180位后人。
留给后人的长寿启迪:
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荷叶、决明子、罗汉果、枸杞等煮水后泡茶饮用
“保持人体三通,血通、尿通、便通”这就是李清云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和“三通”是长寿所必须的。
他的饮食主要以米饭和少量的葡萄酒为主。
茶的养生及药用已载入《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记载决明子具有降血脂、明目的功效;荷叶具有消炎、利尿的功效;罗汉果具有润肠通便、清咽润肺的功效。
李清云认为“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坐如龟,行如雀,睡如狗”,这就是李清云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虽然这不一定是史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3:07 , Processed in 0.06682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