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逐一落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8 17:5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逐一落实
沈丽新
午餐时间,带孩子们到餐厅。他们自行去指定区域入座,每张餐桌旁边都有一个泡沫箱。孩子们只需自己从泡沫箱里取出餐盒即可,餐具、汤、水果、餐巾纸已经由餐厅工作人员依次安放在每个餐位上。——泡沫箱自然是为了给饭菜保暖。
我去教工取餐处排队,取餐盘、餐具及水果,然后踩着高跟鞋小心翼翼穿过大半个餐厅回到自己班级区域。等我走到自己的座位,发现泡沫箱的盖子滑落在我椅子后面的地上。我必需得把盖子捡起来,放回泡沫箱上,才可以拉开椅子就座。
不用问,就可以想象,一定是就着这张餐桌的男孩子们粗心,忙着取自己的餐盒,泡沫箱的盖子滑在地上都没在意。能看到这个情形的,只有男生强(化名)。他的座位挨着老师的座位。另外4个孩子坐在我对面,看不到我这边的地面。
强的午餐座位被我刻意安排在紧挨着我的位置,足可见这孩子平时有多淘气。他是那种经常被同学投诉“烦人”“不肯吃亏”的孩子。即便平时的值日生工作,他也是那种绝对不肯多干一点的孩子。
我蹲下身,把椅子后面的盖子捡起来,盖回在泡沫箱上。然后落座,准备开始用餐。看了一眼强,我随口调侃他:“强,什么时候你能为他人服务一下?”印象中真没有他为他人服务的记忆。
他的反应出乎我意料!
他很快速地回答我:“那盖子又不是我弄在地上的。”
我愣住了。其实我无意追究那个盖子是谁弄在地上的,我相信没有人蓄意把盖子丢在地上。
强第一反应的那句话,透露出来的信息,他自己或许不清楚,我却再明白不过了!对他人的批评、提醒、建议,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接纳,而是急着推脱自己的责任。我看他一眼,淡淡回答:“我并没有认为是你把盖子弄在地上的。”然后各自午餐,也听他不停地跟伙伴讲话。——关于午餐说话,我并不绝对禁止。只要求孩子们“嘴巴里有食物时候不讲话”“声音要轻到只有跟你讲话的人才听见”“吃饭时候尽量少讲话”。我决定不在孩子们就餐时候过多教育,以免影响他们的食欲。
午饭后,照例带孩子们整班在外面玩。直到铃声响才排队进教室。刚巧今天我在教室值班。我决定跟孩子们讨论强的那句话。
我承认,我是个善于发现“教育”机会的教师——当然在某些专家眼里,或许只是个善于逮住机会“说教”的教师。我觉得,只要不动怒不动气,就某个特定的情景,教师跟孩子们交流自己的看法,且不强行要求学生百分百接纳,只是试图引起孩子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这无可厚非。即便是以“说教”开始,最后若能引起学生思考,不也抵达“教育”?
我跟孩子们描述了中午的场景。说到我对强的调侃,我停了下来,问孩子们:“如果是你,你听到这句话,你会什么反应?”
孩子们的回答在我预期当中。有的说:“会尴尬地笑笑。”有的说:“会不好意思地什么也不说。”我答:“无论大家是尴尬地笑笑,还是不好意思的沉默,我觉得这都意味着你在自省,你会觉得自己没有做得更好,没有让身边的人因为你而更加方便一些。”
我自然提到了强的答复,我说:“强当时的回答,让我看到了他急于为自己开脱责任。我觉得这样不好。其实大多数同学都能明白,老师当时那句话,不是批评,而是一种委婉地建议或者提醒。面对他人委婉的建议或者提醒的时候,一个人是否有一颗接纳的心,这很重要。急于推脱自己的责任,肯定没有接纳的心。而第一反应是惭愧,就说明你善于接纳他人的意见。你的心里一定会想:我是做得不够好,我要努力以后做得更好一些。”
我的重点不是批评强,而是跟孩子们讨论:“你是一个经常想到主动做一些事情让身边的人——包括父母、老师、同学——更加方便、更加舒服的人吗?你的同学如果没来上课,你会主动帮他整理课桌上的练习册与作业本吗?你的同学病假几天后回到学校你会主动问候吗?如果我指出教室里地面脏了,你会声明‘我不是值日生’还是马上去打扫?在家里你会主动为爸爸妈妈做些事情吗?当他们很晚下班回来你会主动问候吗?你会主动帮老师收发作业本吗?”
教室里越来越静。
我继续:“对他人的关心,是需要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的。你是一个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关心他人的孩子吗?如果你经常这么做,你的存在会让大家感觉很幸福。反之,则会让大家感觉不到幸福,甚至很烦恼。请大家闭眼,静心问问自己:‘我’的存在,是让父母、老师、同学感觉很幸福还是很烦恼?”
教室里悄无声息。
几分钟后,我说:“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我’的存在,让身边的人感觉很幸福还是很烦恼?”
张举手了。我看到了他满脸浓重的自责神色。他是一个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孩子,尤其善于主动为老师、同学服务。但是他说:“我觉得自己很让父母和老师烦恼,因为我前一阵子学习上非常浮躁。”我不忍再让他说下去,因为他自责得都快掉眼泪了。
女生娴也说:“我也觉得自己经常让父母很烦恼,学习上不够努力。”
大家都畅所欲言起来,我看到强的神色越来越凝重。是的,这才是我想要的效果。我不想声色俱厉地批评他“自私”“不为他人着想”,这样的批评对他那样的孩子未必有效,只会导致他当场的反驳及日后对我教导的抵触。我跟孩子们一起谈话,让他身处其中一起听,让他有所触动并自行反思,或许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我总结了一下:“前几天,我跟大家分享了三句话,是——”孩子们齐齐接口:“心怀好意,口说好话,身行好事。”
我继续,“那么,今天我送给大家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觉更加幸福。请大家复述一下。”
整班轻轻的诵读声响起,静谧美好:“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更加幸福。”
下课了,我准备离开教室。看到饮水机周围地面有水渍,我随口问:“哪位同学有空?用拖把打扫一下地面。”——我从来只问“谁有空”,因为有的孩子要上厕所,有的孩子要写作业,不能强行要求值日生。我看到强快速地站起来,走到饮水机旁边,准备打扫。——要在之前,我指挥他去打扫,他一定会声明“我不是今天的值日生”。如果恰好他是值日生,他也一定会声明“我不是负责扫那一排的”。如果再恰好轮到该他打扫那一排,他一定会抱怨“我太倒霉了,这一排有饮水机”。但是今天他不是值日生,他主动站起来了。
我继续:“饮水机的水槽也要处理一下了。估计里面积水太多,溢出来了。”强拆下了水槽,另外有孩子去拿脸盆。——得把水槽里的水先倒脸盆里,再去倒卫生间里,不然一路上都会是水渍了。
几个孩子纷纷告状:“沈老师,是强,他平时总把杯子里喝不完的水倒饮水机的水槽里,而不是倒卫生间里。”我对强笑笑,说:“你听到了吧?你之前的行为让很多同学觉得很烦恼,希望从此大家能因为你的存在而感觉到更加幸福。”
那么爱辩论的强,居然只是看我一眼,没有想辩驳的神色。他安静地继续和几个同学一起打扫。从他那温和的一眼中,我看见了他的接纳——接纳他人的批评或建议。这样的看见,令我高兴。真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深深铭记: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更加幸福。
放学时候,我对强说:“你回家后写一篇短文吧,关于对幸福与烦恼的理解。”他答应了。
第二天他声称写好了的短文忘在家里了,可接下来一天是双休假期。过了假期,我才看到他的小短文。没想到他的小短文名字为“检讨书”。这令我吃惊。我认真跟他说:“我只是想看看你对幸福与烦恼的理解,不是让你写检讨书。”——事实上我很讨厌“检讨书”三个字。
他把短文更名《理解》交给我。我细读第一段:“我给身边人带来的幸福并不多。一二年级之后,我很少拿到奖状,考试成绩也很少在班级前十名。”这样对“让家人幸福”的定义,让我意外。我忍不住继续跟他讨论:“能不能给家人带来幸福,考试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依据吧?”他领悟,再次修改他的“理解”,这次写的是:
“我给身边人带来的幸福并不多,我从没为父母洗过脚,为父母按摩也很少,连关心父母的话也不多。对老师和同学也是漠不关心,帮助老师和同学的次数也很好。
我给身边的人带来的烦恼十分多。每年惹几十件小事。为此,家长还专门教育过我很多次。
我以后要多为他人着想。”
我忍不住笑,对他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的脚自己洗,你父母的脚本该自己洗,除非他们生病。那种为了表演孝顺特意去给父母洗脚是很虚伪的。当然,爸妈辛苦了一天,下班回来,你给爸妈按摩是很关心他们的体现。你自己知道以前关心父母的话不多。我很好奇:这个双休日假期,你有说过关心父母的话吗?”
强连连点头,一一数给我听:妈妈上夜班回来时候,爸爸下班回来时候……
我后来打电话强的父母,询问这几日孩子可有关心父母的语言与行动,他妈妈说的确感觉到了。不过却并不知道孩子为什么突然会体贴起来,正有些讶然。
第二天放学后副班主任金老师告诉我一个细节:活动课上,金老师组织孩子们玩各种棋类游戏。活动课后,她问:“谁有空?来把棋送回体育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离我们班级可不近,但是强主动走过去,对金老师说:“我有空,我来把棋送回去。”金老师说听到他轻轻絮叨了一句:“我也应该为大家服务服务。”当时金老师还觉得特别讶然。因为之前,强从来不会主动去做这样的事。老师或同学要求他做,他也一定不痛快,找各种理由推脱。
听到金老师转述的句子,心里极其感动。这个孩子,他或许今后还会给身边的人制造各种麻烦,但是,我相信那都只是出于他的无意。从今往后,他真心接纳了一个观点“让别人因为‘我’存在而更加幸福”,他会去努力去践行。这样持之以恒,他身边的人会因为他而幸福,他何尝不收获更多的幸福呢?
做教师的,常常会批评有的学生“要和同学团结友爱”。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想好了要跟同学闹矛盾,要跟老师家人闹别扭,只是他不懂得如何表达如何行动才是合适的。“心怀好意,口说好话,身行好事”这样的提醒,“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更加幸福”这样的教导……所有能够帮助孩子更好与他人相处的细节,我们都该具体而真切地逐一落实给每一个孩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14:37 , Processed in 0.06712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