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才能让写作充满灵动的生命力 2013年06月16日 作者:康丽
“那些年,我们一起写过的作文。只要写眼睛,没有不水灵的;只要写童年,没有不难忘的;只要写助人为乐,没有不扶老奶奶过马路的。”
当这段别具生面的视频播放出来时,很多与会的教师、家长、学生都不由自主发出了笑声,当然也包括美国知名儿童作家山姆·史沃普。
如何让儿童喜欢上写作,能够写出有想象力的文字,不仅是中国教育者关心的问题,也是美国教育者关心的问题。日前,21世纪教育沙龙邀请了美国知名儿童作家山姆·史沃普、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北京市密云县十里堡中心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陈长泉等人,共同探讨想象力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以中外对比的视角,尝试在碰撞交流中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一支铅笔爱上写作?
提起当下的作文教学,每位教师都有一肚子苦水。
“有这样的说法,时间已过半个钟头儿,习作刚刚开个小头儿,脸上紧皱个眉头儿,嘴里咬个钢笔头儿。”1983年开始从教的陈长泉无奈地说。而教师上一堂作文课,投入精力不少,效果却总是难如人意,“指导是煞费苦心,批阅是沥血呕心,讲评是苦口婆心,最后是涛声依旧”。
他甚至用“四个超”来形容一线语文教师对于现行作文课的困惑:
首先是“超规律”,写作的基础是有感而发,而现在的作文课更多是命题写作,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出题,学生来写,学生很容易丧失写作的冲动。
其次是“超目标”,尽管现在的课程标准一再降低习作标准,但在实际教学中整体严重超标。教师总是要求习作的完整,有开头有结尾,有起因有结果,有经过有高潮。教师觉得非如此,不足以应付考试。
再其次是“超阶段”,有的教师,在小学二年级时就要求学生写作要成段落,甚至成篇。其实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学生这个年龄段只要能够完整写出句子就可以,现在则要求成段、成篇,孩子过早地受这个束缚,反而放不开自己的手脚。
最后是“超生活”,习作本来是要求孩子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但是写起来却很难,本应该有的鲜活和生动的内容都没有。
由此导致的结果可以想见,不仅教师不愿教写作,孩子更是讨厌作文,写出了一大批千篇一律带着面具的“高考体”。
漆永祥多年负责北京高考语文阅卷,让他记忆深刻的是,每年很多考生的高考语文作文都套用与王昭君、莎士比亚、牛顿和苏东坡相关的4个故事。
“当然,最近两年又有了新的变化,开始大面积引用中央电视台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刚开始‘感动中国’10个人物我一个都不知道,等高考阅卷完了,我都能把这些人背下来了。”漆永祥说。
如何才能让写作充满灵动的生命力,不受模式的限制?
对此,山姆的答案是:“孩子们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你要做的事,就是让他感到有趣,开始尝试,不断去写。”
在山姆的班里,有28个学生,他们来自21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山姆的创意写作课堂上,他让孩子们把自己身体的轮廓画成一座小岛,写出自己的小岛故事;到中央公园各自认领一棵树,观察树的变化,并写信给它。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手中的铅笔成为开启写作魔法的钥匙,开启了另一种不同的生命旅程。
“你让孩子写作的时候,要给他们想象的自由。在我的经验里,孩子的故事经常是很暴力的,这很自然,所以你也不要过于担心。你要做好迎接那些孩子写奇怪事物的心理,因为想象力是需要自由的,不应该受评判,不应该给他关上。如果你在教室里是培养他们开展有创造力的写作,你的学生跟语言的关系就会更亲近,他们会变成更自由的作家。”山姆说。
对于中国教师们的苦恼,比如想象力训练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山姆自言是来到中国后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而他的回答很简单:“如果教师培养的是孩子的创造力,那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感情和经验写出来,他的写作就是有个性的。”更重要的是,“创意写作所开启的孩子的创造力,在其他领域也用得上。等孩子长大后,成为商人、律师或是软件设计师,他们会用与众不同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取得更大的成就。更为现实点的,就是在应试写作中,有想象力的孩子也会‘表现得更出色’。”
“我只教他们想象力,我主要关注孩子怎么把故事表达好,没有什么不能用创造性来教授的。”山姆说。
这种“创造性教学”也延伸到沙龙现场。山姆让参加者在纸上随意写出3个互不相干的词,并且要求这3个词是在日常使用中不会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的。“比如‘新娘’、‘圆白菜’、‘自由’,你要把这3个词写成一句话,不要害怕你的想法太奇怪,奇怪和意外才是好的,要写点疯狂的。”
5分钟后,有几位听众站起来分享自己的造句,当有人说出这样的句子:一个新娘子和她的新郎,坐在一个超大的空心圆白菜里,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现场一片欢呼。
“我敢说,我们这里的老师都知道,孩子有很好的想象力,他们都有故事要讲。而你要做的是,必须帮助他们释放出来。”顶着满头蓬松灰发的山姆说。这一刻,他不是老师,更像是童话书里的魔法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