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字无过《瘗鹤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7 21:4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字无过《瘗鹤铭》”
《瘗鹤铭》是南朝最富盛名的碑铭石刻之一,是所谓的黄锺大吕之作,是大风之歌。据宋人黄伯思在《东观馀论》卷下《跋〈瘗鹤铭〉后》中考证,为梁陶弘景所书,刻于天监十三年(514年),为摩崖题铭,原石在江苏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上,宋时遭雷击,崩落入江中,碎为五块,常年没于水中,惟水枯时方能见到。清朝康熙年间曳置山上,后将残石数段砌入壁中,陈列于焦山宝墨轩院中,有90余字,“经人剜刻,神理全失”。
北宋时《瘗鹤铭》得到金石学家的重视,最早收录此铭的当是北宋欧阳修,原石所刻华阳真逸撰文和上皇山樵书丹,皆是化名,真正的作者是谁,历来众说纷纭。从年代上说,有东晋、梁、唐之说,从书者上看,有王羲之、陶弘景、顾况、王赞、颜真卿之谓,二目今以陶弘景书于天监年间者为最多,故从。陶弘景生于456年,卒于536年,字贞白,梁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道教思想家,传有《上武帝论书启》五则,唐代张彦远《书法要录》卷二,朱长文《墨池编》卷二均有收录。
南朝可谓是书法名家辈出,但多数未能跳出二王父子的樊篱,独《瘗鹤铭》为出格之作,名震于世,突显出了极高的艺术性,它意态雍容,具有高雅的格调,堪称逸品,黄庭坚赞曰:“大字无过《瘗鹤铭》”。曹士冕《法帖谱系》说其:“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明人王世贞说:“此铭古拙奇峭,雄伟飞逸,故书家之雄”。清人刘熙载《书概》中认为:“《瘗鹤铭》有字虽少,其举止历落,气体宏逸,令人味之不尽”。可见古人对其评价是何等之高。
在众多的评论中,有两个人的评论最值得我们研究,一个是被后世认为书风颇受《瘗鹤铭》影响的黄庭坚,另一个则是金石家叶昌炽。
北宋人面队《瘗鹤铭》曾有“游僧谁渡降龙钵,过客争模《瘗鹤铭》”的诗誉,而在北宋名士、大家中对《瘗鹤铭》最为看好的就只有数鲁直黄庭坚了。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八《题〈乐毅论〉后》云:“大字无过《瘗鹤铭》”,又在《题〈瘗鹤铭〉后》中说:“右军尝戏为龙爪书,今不复见。余观《瘗鹤铭》势若飞动,岂非遗法耶?欧阳公以鲁公书《宋文贞碑》得《瘗鹤铭》法,详观其用笔意,审如公说”。当然,我们不能说颜真卿书有似《瘗鹤铭》者,就一定认为是鲁公学过或见过《瘗鹤铭》,然而就黄庭坚之论,我们认

为是极为妥帖的,即其所谓的“大字无过《瘗鹤铭》”。对这句话,我们经常会产生一些误解,因为从字面上看,它的确显示不了宋人的深厚学问。因为在书法史上如此浩瀚的作品序列中,论大字,《瘗鹤铭》决不是最突出的,如汉碑之大者,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那么,是黄庭坚眼界之狭窄做了错误的评论吗?不!我认为应该不是。在同时期的文献中,我们发现人们对黄庭坚与《瘗鹤铭》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释,如郝经在《陵川集》卷二十中认为黄庭坚是“陶弘景之流”,并说“山谷谓《瘗鹤铭》乃大字之祖,为不诬矣”。从黄庭坚的书迹看,其大字行书的确接近《瘗鹤铭》,加上他又十分推崇《瘗鹤铭》,故有人评论说:“山谷擘窠书学《瘗鹤铭》,瘦劲清栗,真出铁石手腕”,以黄庭坚对《瘗鹤铭》的理解,他所谓的“大字无过”其右,事实上是指《瘗鹤铭》在气格和艺术审美上的至高境界,而绝非是指字体之大小,不仅如此,其结体宽绰,在大字中“隐通篆意”,亦有小字之自然生动的效果,可谓体格弘逸,潇洒而淡雅。
与黄庭坚不同,几百年后,清人叶昌炽在《语石》中谓:“郑道昭,书中之圣也;陶贞白,书中之仙也,焦山《瘗鹤铭》如天际真人”,另外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亦云:“欲与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这两位都将《郑文公碑》与《瘗鹤铭》相比较,且表示这都是神品,只是体貌风格不同。其实,在我看来,这是极为不妥切的,在南北朝作品中,《郑文公碑》具有明显的理性性格,其结体线条开启了尚法之先河,与闲云野鹤、仙风道骨般的《瘗鹤铭》相比,艺术格调应该低些。相反,叶昌炽将郑氏说成是书圣,而指陶氏为书仙,似有道理。论格调,将《瘗鹤铭》与《石门铭》相比照,或许才算公允,因为,他们才是无上的神品,闲逸的散仙之作。

                                                                                                                 王   景
                                                                                        二零零五年五月二十九日于堰逸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20:26 , Processed in 0.0942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