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华大学校长最后一课讲“良知”的深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0 22:1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华大学校长最后一课讲“良知”的深意  2013年07月18日  作者:向秋   来源:人民网
  没有煽情、没有调侃,只有温情的叮嘱。昨天,清华大学4000多名研究生在校体育馆上了“最后一课”,校长陈吉宁的临行叮嘱聚焦于两个字良知,他嘱咐学生要坚守良知,拒绝做“高知坏人”。(7月17日《北京日报》)
  笔者认为,清华大学校长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课讲良知,颇具深意。
  “良知”,儒家指天生的向善的道德观念。最早出自《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良知可以拒绝排斥自己在意志行为中的恶的意向并实施或实现自己的善的意向。
  良知虽然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能坚守,时时都能保持。在功名利禄、酒色财气等诱惑影响之下,良知可能被掩盖和泯灭。良知与智商、情商高低,与学历文化水平高低并无直接联系,但古往今来,高知分子比一般人更易成为有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人物,他们有无良知对社会的影响极大。
  被称作“卖国贼”、“大汉奸”的汪精卫,属于典型的“高知坏人”。他于1901年以广州府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中秀才,1903年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费生,辛亥革命成功后,又留学法国。他早年参加同盟会进行反清活动时也曾慷慨激昂,后来自视为国民党元老,不愿久居蒋介石之下而变节投敌,昧于良知和大义而做出许多丧权辱国、令人不耻的事来,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而与汪精卫几乎同时代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属于典型的“高知好人”。他在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因不堪忍受国民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反动分子枪杀。闻一多贵为知名学者,但一心救国救民,不惧危难,成为革命者的一面光辉旗帜。
  当今世界和当今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机。比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腐化堕落乃至金融危机……在造成这些危机的人里面,有许多是拥有高深知识、高级技能的高知分子,他们由于个人的私心杂念作祟,缺乏做人做事的良知,反而给世界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高校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始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诚如清华大学陈吉宁校长所讲:“坚守良知,将是你们走上社会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也是终身的考验。”
  清华大学是我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她的学生毕业后,多数会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他们是否坚守良知,对于社会来讲影响更加重大。因此,陈吉宁叮嘱学生们:“我坚信清华的学生都是聪明孩子,将来不乏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正因为这样,你们更要做社会良知的坚守者,做善良、正直、诚信、守信的人。”
  清华大学校长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课讲良知,必然会在这些莘莘学子的脑里留下深深烙印,对他们的未来人生产生深刻影响。希望清华大学的学子们重回母校时,带回来的不仅是出色的业绩,更有坚守良知的故事。但愿如此,应会如此。也希望全国的大学生们都能以此为训,则天下幸事。(向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0:19 , Processed in 0.08400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