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云蓬:为盲者看见,为哑子发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2 08: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云蓬:为盲者看见,为哑子发声

作者:蔡朝阳 来源: 文摘


  

有人问:为什么写诗?周云蓬说,是为了骗文学女青年。为什么唱歌?周云蓬说,唱歌,更利于混饭吃。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或许这是一部分实话,但我希望你更深地进入周云蓬的世界,进入他的音乐和诗歌,为何歌唱?为何写作?或许就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说,周云蓬在一批知识分子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很大的原因便在于,他注目于底层人民,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他在音乐的维度上唱出了时代的疼痛,为盲者看见,为哑子发声。

触摸时代的疼痛

《独唱团》的读者,可能是通过《绿皮火车》一文知道周云蓬的,这篇文章被韩寒放在这本创刊即终结的杂志的第一篇。《读库》的读者,则更早知道了周云蓬,那是因为绿妖的长篇访谈《歌者夜行》,发在《读库》2008年第5期。而惯于在互联网上关注中国音乐最新动态的朋友,则更早就听到了《中国孩子》《九月》等代表时代声音的歌曲。

1994年大学毕业,周云蓬开始流浪中国,他孤身步行上过青藏高原,住过最廉价的旅馆,在最吵闹的酒吧唱过歌,与从事最底层职业者同吃同住,所以,他懂得被埋在底部的民众的痛苦,而这些痛苦,不正是时代的疼痛吗?

我第一次听《中国孩子》就被震撼了,被击中了,被捕获了。这是怎样的声音啊,是怎样的世界啊,是怎样的悲怆与愤怒啊!这一刻全部的文字表达都显得苍白无力。然而,若止于宣泄,他就不是周云蓬了,他的音乐里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经常触动我内心日渐被蒙蔽的灵明,周云蓬肯定肉身的尘世生活的价值,而音乐中又弥漫着庄严肃穆的宗教感。他知道凡人的有限与软弱,因此他同情而不沉溺,超越而不藐视,这是他杰出的地方。

作为知识分子的现代“阿炳”

周云蓬经常提起阿炳,因为他们有共同之处,都是民间艺人。他强调这一身份,意在表达他来自民间。而周云蓬的独特之处或曰超越民间艺人之处,在于他同时又是一名具有公共关怀的知识分子。曾经的文学青年,在经历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磨砺后,就似一粒被心血包裹的珍珠,肉身粗粝,灵魂强悍,他处在不断走向自由的艰难而美好的道路上。

我最初跟他的接触,最大的惊异有两点:一是他竟然有这么大的阅读量,二是他的公共关怀远远超过一个单纯的歌者。他曾经教人弹吉他,换取别人给他读书的机会;同是中文系毕业,我对一些文学著作的熟悉程度还比不上他。文学的滋养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那种雨果式的人道主义关怀贯穿他的血液。许多次的为灾区义演,为盲童制作了《红色推土机》,周云蓬为什么发起诸如此类的慈善活动,这不言而喻。

2010年《春天责备》出版后,周云蓬在全国做巡回演出和演讲。年底,他去了西藏,在西藏的盲童学校,他去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又在微博和博客呼吁大家给孩子们捐点物资。2011年日本和云南地震,他又发起赈灾义演。他为两个报纸写专栏,文字里总是充满叫人会心一笑的幽默,又有一些埋藏在深处的伤感。只有周云蓬这样的人,才配有这样的文字。

    黑暗中的舞者

如果说,周云蓬在一批知识分子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很大的原因便在于他注目底层人民,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他在音乐的维度上唱出了时代的疼痛,为盲者看见,为哑子发声。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当这顶帽子还没有戴稳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地欲去之而后快。他推出了《牛羊下山》,一张全然沉浸在古典诗词辽远意境之中的唱片。古典的音韵之美,似乎让我们回到了鸿蒙初开的《诗经》时代,迟疑的哀伤与彷徨,欲说还休、欲走还留的爱情抒写,一改《中国孩子》的尖锐批判。

任何的标签化,即是对一个人的抽干。我们将吟唱《中国孩子》和《不会说话的爱情》的两个周云蓬放在一起,还有唱着“李白同志,作为一名唐朝的老共产党员”的戏谑的周云蓬放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周云蓬。我的理解是,周云蓬只想做他自己,他要践行一种彻底的个人主义而已。

我愿意用比约克那部杰出的电影的名字来概括周云蓬:黑暗中的舞者。周云蓬在做一种心灵之舞,而道具就是他的歌唱、写作,也许还有绍兴黄酒。

新民谣的精神

罗永浩在《春天责备》一书的序言里说,当北京“无名高地”酒吧的演出结束,新民谣才像蒲公英种子在祖国大地上开花落英。那么,何谓新民谣呢,为何是周云蓬代表着新民谣的精神呢?人们常用这样一些词语来形容:民间、独立、不妥协。

新民谣既然注目于时代之疼痛,就从不是温暖的表层情感抚摸。从音乐的风格到演出的策划,到唱片的出版方式,他们独立于这两者之间,尽管艰难,但纯粹来自民间。民间是个好东西,民间拓展的空间安放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安放着我们切身的喜悦、悲伤和痛苦,因而来自民间的独立的新民谣音乐,也更多地触及到日常生活与生命本身,因而它打动你,结结实实地打动你。

我也这样来理解作为一位作者、一名诗人的周云蓬,因为两者内在的理路是一致的。他的歌唱和写作指向同一种东西,他独立,他自我,他又从审美之维出发,穿透表象,到达那个具有本质意义的境地。这种文字与音乐同构的穿透力叫人惊异!这个杰出的周云蓬,是一种什么样的际遇,什么样的灵魂,才造就他这样的品质?

周云蓬:

1970年出生于辽宁,最具人文情怀的中国民谣音乐代表。9岁时失明,15岁弹吉他,19岁上大学,21岁写诗,24岁开始四处漂泊。幼年时,因患眼病随母亲四处求医。整个童年充满了火车、医院、手术室和酒精棉的味道。9岁时彻底失明,留在视觉中的最后印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1980年入沈阳盲童学校读书,1989年在天津读高中,1994年毕业于长春大学中文专业。大学期间,最爱的书是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加缪的《局外人》。

艺术生涯:

1996~1997年游历了南京、上海、杭州、青岛、长沙,偶尔在大学开一两次演唱会;1999年创办了民刊《命与门》,正式开始写诗和歌曲;2001年只身前往西藏;2002年在北京办了第二本民刊《低岸》;2003年签约摩登天空Badhead厂牌,并录制了第一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2004年9月首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正式发行;2007年5月,自资发行第二张限量版个人专辑《中国孩子》。目前定居绍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6:03 , Processed in 0.07693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