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背着吉他当老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2 08:3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背着吉他当老师
作者: 夏 昆
  

1992年,我师范大学本科毕业,面临我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择:到底是服从分配当老师,还是扔下工作,背起吉他去做音乐?

直到现在,有时候我都还会假设:如果当时我没有当老师而是丢了工作去当音乐人,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子?我甚至想,如果我毕业时间再推迟五年,也许我真的会不当老师而自谋职业的,因为那时候大环境已经不太一样了。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在1992年的大学校园,“拒绝分配”这样的词在词典上根本不存在。

其实我对我能否成为一名好老师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我的性格中有太多不适合当老师的东西:不喜欢按照时间表上班、不喜欢考试、不喜欢折磨学生、记不住别人的名字、字写得极臭等等等等……可是,派遣证拿到之后,我还是乖乖地到指定的地方去报到了。

对音乐的热爱大概是童年的时候种下的种子,在艺术极度贫瘠的七十年代,我父亲自己组装了一台电唱机,还不知道从哪里淘来了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一大堆古典音乐的唱片。那台唱机就是我童年时代的旋转木马,我成长的年轮随着唱盘的旋转一轮轮扩大。后来,长大了,学乐器,进乐队,当键盘手、歌手、吉他手、贝斯手、鼓手,听崔健唐朝黑豹指南针,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摇滚乐手。可是,那时的我还只能在校园的四面围墙中,独自弹着自己的吉他。

大学时的吉他还没毕业时就摔坏了,工作两个月之后,借钱买了把新的。那时候,学校的工作很清闲,没有晚自习,也没有补课,一帮孩子吵着要跟我学吉他,其中有几个还真学了一两个月,不过后来都没有下文,但是我就发觉,我和学生之间越来越亲近了。一个学期结束,副校长对我班上的成绩之优异感到很惊奇,问我秘诀,我不假思索地说:“大概是因为他们喜欢我吧。”副校长深以为然,还在全校大会上把这作为经验向老师们介绍。

受到校长的表扬,我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得意的,因为我盘算着什么时候散会,我好赶到乐队去,继续当我的鼓手。后来,我们的乐队解散了,我终于发觉,我仍然是一个老师,而不是我梦想的乐手。

在弹吉他之余,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看书。毕业几年之后,我调到另一个学校,这里的应试压力明显大于以前的学校,老师之间的竞争更残酷。虽然我和我的吉他依然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但是应试环境的残酷不是吉他能够对付的了。为了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我找到了学校一位享有盛名的老教师,向他讨教我应该怎样发展自己。老先生很热情,给我的建议也言简意赅:

1.研究考试;

2.多读书,最好能通读《二十四史》。

充满着感激,我从老先生的家里出来,回家之后,就将先生的建议落到实处。从那时候起,我开始认真做题,研究考试,每天坚持看书,主要就是看先生说的《二十四史》。几年之后,我所教的班级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也成了学校乃至地区较为有名的老师,压力似乎小一些了。

也就在这时候,我开始思考我这个从事了几年的职业,思考学生为什么喜欢我。我得出的结论是:因为我喜欢学生,我还有他们喜欢的吉他和音乐。于是我进一步思考:吉他和音乐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对此我的回答是很明确的:音乐就是我的第二生命。古典音乐是我的魂,她让我知道,这世界上什么才是真、善和美;摇滚乐是我的血,伴随着失真效果器尖利的鸣叫和雷霆般的鼓声,让我知道我还活着,我应该更坚强地活,更激情地活。

这时候我突然发现,以前我只是把音乐当成一种征服和走近学生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喜欢我,从而喜欢听我上的课。虽然“亲其师信其道”也算是不易的真理,但是这样做似乎总有点不厚道的感觉:难道音乐就真的比学业次要吗?回想我走过的路,我忘记了很多课堂上的知识,却忘不了我的吉他。在我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挽救我的不是之乎者也XYZ,而是我的音乐。这时候我觉得,再让我的音乐沦为某个功利目的的帮手,是我最不能接受的。

记得那时候每周有一节自习课,我凭借班主任的职权,“蛮横”地把这节课霸占了,那时候,就是我和孩子们的天堂。最早的音乐鉴赏是我教他们唱英语歌,那时候的想法也是有些功利的:这样既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学习英语,而且歌曲入手比较简单,估计孩子们兴趣也比较大。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当几首英语歌教完之后,我再循序渐进地给孩子们讲古典音乐,从《春江花月夜》到《动物狂欢节》,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到《1812序曲》,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到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从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到他的《意大利随想曲》……从中国的讲到外国的,从形象的讲到抽象的,从短小的讲到长篇的。于是,就有学生找我借磁带了,就有学生叫家长买古典音乐的磁带了,于是,我每届学生毕业,就是我的资料遭受重大损失的时候,因为总是有孩子借了我的东西,忘记了还。我不知道他(她)在很久以后从自己的行囊里翻出那些磁带的时候,会不会想起高中有一个姓夏的语文老师,还有那个语文老师“不务正业”教他们音乐欣赏的那些日子。那是1998年。

十年了,音乐欣赏的器材从最初的单卡录音机,到VCD,再到后来的DVD,然后到电脑,到U盘,到MP3,到网络,工具在不断变化,不断进步,但是曲目变化却很少,因为,那些大师,那些经典,是经过无数岁月的淘洗,穿越尘封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来到我们面前的,人生不朽,艺术就不朽,音乐就不朽。

十年了,我也经历过学生的不理解,曾经有孩子在我讲音乐的时候在下面玩手机、发短信,也有很多孩子心疼珍贵的时间,于是在下面看课本、做作业,而有些孩子,干脆就睡着了。有时候我会提醒一下,但更多的时候我没有过分要求,我想,一切都是缘分,当他们应该与音乐结缘的时候,自然会结缘的。我没有必要要求每个学生都喜欢音乐,正如我无法要求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我告诉学生:“我只是为你们打开一扇窗,让你们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风景,至于你是否喜欢这风景,我无法强求,但是我还是得告诉你,这风景很美,有了它,你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而更多的不理解来自于学校和家长,曾经有领导找我谈话,说我在课堂上宣扬:“考试成绩好不好无所谓,只要会弹吉他,会音乐,有特长就可以了。”其实我再狭隘也不至于说出这样的蠢话,但是现在想来,难道音乐真的就不如学习重要吗?在灵魂与知识之间选择,我们应该选择哪个呢?有领导或者很亲密的朋友很好意地劝告我:“你还是不要玩那些了,工作也要拿起来。”我笑,因为在我的辞典里面,对工作的解释与有些人是不一样的,我坚信,人不是为了成绩册上那几个愚蠢的阿拉伯数字而活着的。即使我做的事情会被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但是我还是要把学生当人看,我相信有些东西是可以超越这教室的四面墙,穿越高中的三年时光,而陪伴学生一生的。

现在,我的想法更清晰了:人生如果有美的东西相伴,不管这美的是音乐还是诗歌,是绘画还是舞蹈,那么,人生都会因此而更精彩。当毕业以后的学生回忆高中的时候,能够想起那么多美丽和温馨的瞬间,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十多年了,我那些不适合当老师的缺点基本都没有改变:字依然写得很臭,题依然不喜欢做,学生的名字依然记不住,这些缺点大概到退休的时候我也改不了。但是我相信,我拥有我自己的教育天赋:我热爱我的学生,我热爱音乐,热爱文学,我愿意把我的这些财富与孩子们共享,在这共享中,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十多年来,我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2007年,我的课例《晏子赐千金》刊登在《人民教育》上,引起了较大的轰动。2008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专著《唐诗的江山》,另外几本专著也将于近期推出。而更让我自豪的是,当我的学生考上大学时,他们记忆中的高中生活不是刻板单调和灰色的,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的高中有音乐的斑斓,有诗词的灵动,有文学的深邃,还有生命的流淌。

有些东西是无法让人一下子理解和接受的,不管是学生,还是领导,或者家长,但是我坚信,人生中有些东西不可或缺。我们之所以忽视,是因为在这个鄙俗的物质主义的社会里,我们对心灵已经关注得太少,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

就这样,一意孤行下去吧,我不想在乎学校和家长是否会把我当做“不负责任”的老师,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承受平均分、排名等给我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不在乎谁对我会怎么看,因为当我选择了这条路之后,我肯定会一意孤行下去。我已经做了十年,至少还会再做十年,也许二十年,也许三十年,直到有那么一天,我再也不能做了,我就躺在摇椅上,听摇滚,听古典音乐,看诗歌,如同我年轻时的那些时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04:20 , Processed in 0.10595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