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婉約99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8 13:1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婉約99章 作者: 戴萍   


  慢车去北京


  坐上去北京的火车,很是亲切。


  每节车厢三两人,与往昔的喧挤情形有别了,因此你可以一味对着窗外发呆,火车承载了你慢吞吞从南到北,这旅程是见山见水的,有一天一夜松弛身心,思绪便翻腾出来,全是带了泥土味的清新细腻,还有那广播中的江南丝竹或箫管音乐,都是数十年不变的俗理老套,这一切都融入了回忆中。


  火车是适合怀旧的交通工具,这也是慢的好处了,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小说中有一个例子﹕某人在走路,当他试回想一件事,可是一时又回想不出来,便不由自主要慢了步伐,以帮助记忆。这也就是说,我们的回忆主要是与慢打交道的。确实,在火车上,我才感到被城市生活麻痺的脑神经细枝未节,在逐渐复元。


  而坐飞机是另一回事,你的思绪是被四面金属包围,冷冰冰地悬浮着,脚下就是太虚幻境,飞机不动声色的平滑飞行中是蕴含了凶险的。记得每次坐飞机着地,我都要侥幸地喘一口气,以为捡回一条命来。


  但我们一般还是选择飞机去追赶时间。继续说米兰?昆德拉的例子﹕同样是人在走路,倘若他想忘掉一件不愉快的事,便会愈走愈快,因为速度似乎令他与记忆拉开距离。飞机便是适合遗忘的交通工具了,在飞机上你总是回避触及生命本真,而在正襟危坐中维持理性的状态。


  总之,飞机理性而火车感性,飞机魔幻而火车安稳,飞机通向未来而火车更象是朝归宿里去。如今我是喜欢坐火车了。


  知识分子的老去


  知识分子老人坐在太师椅上,三五年没出门去。


  「老朋友都过世了。」他说,以往他们还找他上酒楼聚聚,那场景已糊涂不明。他还是爱喝点酒,不过就将酒杯放在椅托上慢慢地啜饮,日前中了风,被医生警告戒掉。手中没了酒杯就捏成拳头,又张开,反覆数次,这是他唯一的运动。


  九十出头的知识分子依存于一张古董太师椅的情景是清寂淡薄的,如果你不留意,会以为是一幅旧画。他仍然挺直着脖子,这大抵是年少时代留存的习惯,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爱国学生运动的街头队伍中,便是这般的庄重,当然他早已没有了概念与口号,如今他说话也只是几个字的简单组合,吐气发音都是运动法,尽量俭省便是养神,脖子挺直变得需要花一番力气,这令他想起「文革」,他做为「资产阶级堡垒」,被红卫兵摁低了脖子批判过。


  回忆中都是恬然,而且精简在早年,譬如童年在家宅后院的残垣荒草间捉蟋蟀,又或是去欧洲留学途上,那是第一次坐船出海,还有归国逢国共战乱等等,以及土洋结合的婚礼,当时妻子穿着婚纱很美丽。如今她的遗像便挂在墙上,它其实是一幅临摹速写画,寥寥勾勒几笔而已。


  在人生一部分一部分坍塌的过程中,似乎再没什么留存下来。


  他的一身傲然风骨都牢牢依存于太师椅上,他望着窗外,关注更多的是阳光升起落下的速度,其中似有韵律美。他逐渐开始怀念西伯利亚老虎,据说动物界只有牠会为自己寻找一个山顶洞穴孤独地死去。他守望着自己的那一点时间,就这样豁达与从容。


  婉约


  在书局路过《林徽音文集》,端详封面照片。


  并不至于就将书买了去,只是照片上,林徽音有着一幅耐人寻味的容颜,我不禁要说﹕这就是婉约了。


  「婉约」一词在时尚媒体已被用滥,如「打造婉约美女」或「风范婉约」等,其实那况味只在从前才觅得见,照片上林徽音剪着简单的短发,五官并不是刻意精致,意韵是个黑白清远,其实无论是林徽音,还是其他民国女子,那一帖帖黑白照片都是被时光的水墨画色洇染了的,而呈现化繁为简的质地,这婉约便在简中。


  林徽音是个才女,一个「才」字加身,这婉约便如玉器叮当作响的都在她的诗文里了。


  婉约应该是幼承庭训的厚积薄发,你至少要生长在书香门户,擅于感悟「杨柳岸晓风残月」或「良辰美景奈何天」之类,也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上,才能绣出婉约这朵暗花。而林徽音的婉约,似见另一重人性的妩媚的,大抵民国时期是一个特别的新旧交汇点,传统文化仍然留存,西风入侵,颇有家世的林徽音,年少便得以游学欧洲,那一份婉约从她身上传达出来,不尽是温厚节制,而是有了开明与风流。


  那风流是用来惹人遐思的,而不是乱性,恰如民国时期的时尚旗袍,一袭开叉处只是个若有若无。婉约便是见好就收,而不是如当代美人动不动要蹦出门户去,要让大家都看得到。


  据某人写文章说在一次见林徽音坐轿子里上九华山去,惊为天人,想来这场景要是被放在平治快车中,况味便不同了吧。


  头发的故事


  女人剪去长发。


  也是剪去一段情丝。失败无望的爱情,纠缠伤痛的爱情,都往往令女人要挥刀而向,当然犯不着自残或伤人,而只有头发是合适目标了。歌中也唱道﹕「剪短我的发,剪断了牵挂,那一寸一寸间都是挣扎。」


  这心理暗示作用还是不可小觑的,果然,男人在落发中七零八碎,生活又变得清爽些了,和短发的趣味一致。甩着一头崭新的短发,便又年轻几分,洒脱几分。一个长发的时代在快刀斩乱麻中宣告结束,女人的面容在短发中有了鲜明坚毅的轮廓,那是留给另一个轶事的。


  而她曾经是何等柔情万端,长发便是明证了,长发令她的脸庞忽隐忽现着,顾盼中有了神秘性,也令初恋男人的手在头上抚摸有了延伸处,正是长发衬托着她的青春期的摇曳生姿,其间有一个悠远的未来可供开拓似的,她对爱情永恒性的神往,都寄寓在头发的长度中了。


  她又投入新关系,并有了结果,丈夫喜爱的正是她短发的姿态。


  这是人生的下半场。然后,我们发现,女人的头发悄然又留长了。


  短发变长发是要经过一个磨折期,因为头发半长不短地支叉在脖子上最难打理,需要忍受和耐心,而她都克服了这些,她的长发也象征了一种对婚姻闷局的反抗,以及寻求新的安慰。


  她用不再光亮可鉴的长发做掩饰,向外面的男人们抛媚眼,却是回应寂寥,只因为她老了,长发风情变成多余。


  因此,她不免要用一枚蝴蝶簪将长发绾起髻来,也是要将岁月绾住。


  名份效用


  富豪男人中风了,老婆和子女在医院轮番守候。


  奏效地将丈夫情人挡在了外边。这时候老婆的胜利显示出来了,她春风满面地应答着各方的慰问,以代言人的身分,她是守护者,只有她照单全收一个病号的仓皇狼狈,她将他口角的唾沫擦去,替他按摩偏瘫的手脚以便血液循环加速,扶他上洗手间,当医生汇报病历纸上的诊治方案时,她有决定权。


  名份的效用显示出来了,它审判情人的出局。


  在三角关系中,本来情人占了上风的,她比老婆年轻娇媚,更能给予男人夜晚的激情及生命的惊喜,而老婆则像堵在男人与精彩世界之间的一堵破墙了,情人是破墙边的鸢尾花,男人向她发誓﹕要与老婆离婚。


  老婆用隐忍的耐心护住了婚姻纸,然后趁机对情人大反击,「有个老婆就是不同吧。」她说给周围人听也是要将这话传到情人耳中﹕「他一有不舒服就习惯地唤我的名字,像小孩子依赖母亲。」


  在情场中谋略也很重要,因为感情是不定性物,没有明确游戏规则。这时候情人再也无计施展,因为对于病号来说,无论何等浪漫的情爱都是油腻了,消受不起的,而只有老婆是与他默契合作着将死神赶走的功臣。


  在生死模糊之际,哪怕一个活物在眼前都是安慰,老婆便是这活物,连那平淡普通都是妥贴了,何况,老婆并意味着家的希望,因为世界上只有老婆是牵着他的手出院回家的人。


  男人无形中要将大感激施加到老婆身上去了,情人呢,只有泣然远遁。


  怀旧课


  老同学聚会,是必备的节目。


  这时候大家都有了一连串的人生积纍了,事业上也都算是各就其位,只剩下怀旧这一课要补上,在社会上交付感情的机会不多,而在老同学聚会上,你则可以敞开自己,从彼此身上寻找时光流逝的蛛丝马迹,一晃就到中年,不无遗憾,但大家彼此呼应着也就将这感觉变成了温馨,尽管话题多是从前的琐屑之事,但亲切感正是由此递增。这是一个旧圈子,不用费心铺设的,落在其中尽是安全。


  是你研究人的好机会了,一旦二十年过去,不同的人是什么格局都显山露水了,学生时代的考试状元可能在某行政部门打杂,而另一个无名小子则可能正操纵跨国公司的舵位,最不守规则的淘气蛋是好好父亲,而气质独特的妙人儿则命途坎坷,原来,上天打造人是分阶段进行,并非一蹴而就。


  曾经被视为内向深沉的那一位,其实只是内心空乏。


  而被评为班花的那女孩的漂亮可爱,不过是清浅庸常。


  你盯上了一个人,那不是你的暗恋对象吗,如今也腆着中年人的大肚子了,絮絮叨叨地谈论着他险些被计算机公司裁员的侥幸,想当年,你还没来得及恋爱就抢先失恋了,昏天黑地的没考上好大学,竟就是为了此人。在老同学聚会上,你趁热闹将这一切都说了出来,扔下他独自发呆,又继续谈笑其他。


  舞曲响起,和老同学跳舞不免有着微妙的尴尬,突然,在耳语间他向你谈起将要找你插手的项目。


  老同学旧圈子里的俗套也是一份亲切自如。、


  收养


  收养一只老狗,牵回家中。


  是德国狼犬,在电影中是配合警方追凶的角色,但牠老了,又瘦又脏,一进屋就忙着找个角落趴下,顾不上对新环境要先适应一番了,据说前主人拿牠看守花园,移民了就将牠送动物机构去处死,又被爱护动物协会领了回来。你给牠食物和水,牠去吃喝,有了一点力气,便眼光感激地闪亮了一下。


  牠不和你亲近,大概是从前和人性单调的主人相处的习惯,给牠一个响亮的新名字,牠也不回应,但逐渐地,牠雀跃起来,当你拿红绳系上牠,牠就跟着出去了,后腿已老化衰竭,因此跌跌撞撞的,是被前腿拖着飘动,可见这自由对于狗性是何等不顾命的重要了,你不禁也为牠的那一点可怜的欢喜而欢喜,牠根本就是你的家庭成员之一,原来收养和亲养是一回事,都是贴心。


  去外地三两天再回屋里,德国狼犬就对你漠然相待的,原来牠是老得连记忆力都没有了,当然你不会怪牠,你所做的就是照顾牠并给牠安静,老狗正是需要与安静相伴,牠不像年轻狗只有的是感情朝主人泛滥,这产生感情的精力牠正在失去。


  生活中出现一只老狗是非比寻常的,当夕阳透过窗户照在牠身上,情形有一种时光凝固的美,牠的岁月所剩无几,牠厚重沉默地趴在那里睡觉就还是活着的历史了,要珍惜,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哪一天牠就这样去世了,生命的流程都是无奈,我们收养一只老狗算是提前感怀生命的律动了。


  收养的也是一份感情。


  透视秘书


  不同上司,秘书各有千秋。


  四下活动久了,我学会透过秘书审查上司或其他。态度不佳的秘书,上司脾性或有偏异之处﹔秘书质素形象一般与机构规模成正比,但政府及中资机构可脱离这一规律,该类机构秘书比较有主人翁姿态。温和的秘书,透露出上司的宽松和顺﹔骄横的秘书,一定有受纵容之处。有的秘书暗恋上司,这一点从电话声音都可辨别出来﹕并不尽然公事公办,而带一抹婉转余韵。


  犹记得一次,我走进一间电影公司,呆了﹕那秘书高雅清丽得像一尊雕塑,不由想﹕那电影业纵然衰落,秘书却还是撑得起场面的,这就叫派头﹗电影业昔日的富丽堂皇,委实可以从中管窥。


  遇过一位一百分的秘书,她在教统局长手下做事,当年,教统局长还是大学校长,我和这位秘书打过十分钟交道,便体会那舒适祥和从容周到中透出有礼有度,实在是令人明白什么叫「如沐春风」,十分相称于校长上司的身分,又见校长对于她十分信赖,那一份关系,有着令人感动之处。


  分析起来,这样的秘书应该是折射了上司的人品之风的。确实,校长上司出身名门,秉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家训甚深。


  也曾遇过一位恶秘书,上司却是看起来好好先生的老工业家,打破了我一向信奉的「物以类聚」原理,后来,我明白了﹕老好人恰恰要用恶一点的下属,也是江湖形势所趋。难怪恶人到处都有市场。


  这世间之混杂丰富,从秘书身上也可领会一番。


  脱落了画面的美


  大美人拍广告时堕马受重伤了。


  住进医院呈昏睡状,照片被偷拍出来,同时期她的写真集流传在市面上,两相对比来看,一边厢,是阴晦臃肿的面容,另一边厢,那美真象是流动在泉水上的一朵花,娇嗔,清雅,从容,欣悦,各种神情仪态都齐备了。


  大美人从原来那个她的画面掉落了下来,因此她的写真集读者流失了大半。


  记得一个化妆师说﹕「化妆术让人拥有两张脸。」还有造型师发型师等等,一个大美人要养活这些人,整个包装工厂都要为她操作,而这些在社会上带动了一个偶像崇拜的现象,令人们对美的追求得到抚慰。


  如今大美人被囚禁在病榻上,被囚禁在被打回的原形,这就向我们展现了死亡的阴影决不是化妆术的暗色胭脂。


  但电影将伤病死亡与美糅合在一起,便产生了诗意,那爱恨情仇中的女主角卧床不起,总是伴随了雪花纷飞,或月色幽微,或背景音乐的轻慢,记得有一个镜头﹕女主角为了反抗恋情被家长拆散,不吃不喝,衰竭了,阳光从窗口摇曳着树影照到她脸上,她死在灿烂端庄中。这给人一个感觉﹕美甚至可以和死亡并存。


  像有一种情蕴是要超越了生死的,它令她的美得以定格。


  但大美人在病房里,就也是一个教材,告诉人们这死亡伤病决不是可以矫饰的,要混和了杜冷丁止痛剂,混和了来苏水味,混和了骨崩肉裂,它可以将美来个大扫荡。人们追随大美人偶像本来也是出于一种对人生真相的逃避潜意识,不料一下子跟它撞上了。


  金鱼理论


  一个数学家男人,唠叨于离不了婚。


  尽管和妻子结婚是个错失,他花了十年来反思,但她对他殷勤周到,他也就躲避到事业去,有一天遇到个女孩,知道爱情如是,有了越轨。妻子平静沉默地忍受这一切,更为细致亲切地照料着他,他要离婚,妻子就问﹕「我有什么做得不好,请你指出来我加以改进好吗.」他便又是不忍,把婚姻闷局坚持下去.


  我认识那女孩也认识他妻子,两者之别我毫不讳言是天上地下,他的婚姻只揭示了「好汉无好妻」一句老话。我对他说起了我的「金鱼理论」。


  「不久前养起金鱼来。一只蓝色,一只红色,闪着鳞光游个不停,很是招人,另两只灰不溜秋,天知道为什么将牠们也顺带买了来,牠们只知道躲在水草中,一动不动,我猜想是自惭形愧。


  「然而,一个月后,蓝鱼浮上水面,死了,我责怪自己喂养太过,再过半个月,红鱼也死了,我埋怨自己没有养鱼命,灰了心,再不看那鱼缸一眼,过了半年,我无意中发现鱼缸中竟还有活物呢,原来是和漂亮金鱼一起买下的那两条不知什么鱼,牠们还是只呆在水草中,养精蓄锐地,悠然自得的,天知道一直没喂食换水的牠们也活得下来,于是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普通平庸的东西往往是生命力最是强韧。」


  数学家听了呆笑,我一股作气地说﹕


  在我们周围不是如此吗,有一种女人,将贤妻良母做得太仔细,其实不过是掩饰,因为她没有别的能力或好的资质条件,但她有的是耐性跟你这份冷淡的感情较量,甚至不惜耗掉一生,她平实隐忍,从不流露真实性情,事实证明这类女人往往是人生的强者,美女佳人们都不是她们的对手了。


  钱包照片


  男人请你吃晚饭,在周末,你怀疑是罗曼史的序曲了,然而,在付帐时,你发现﹕


  男人钱包的塑胶薄膜里,躺着一张女人和孩子的彩色照片。


  显然那是男人的家庭,也就是说,男人不只是单枪匹马和你约会,而是实质上还拖带了两人。在男人掏出钱包一瞬间,你还瞥见了那女人的神情中,是身为人妻的满足平淡,连同孩子,他们简直是构成了一座血肉亲情的堡垒。你用纸巾擦一擦嘴,心里有数了。


  男人的钱包很说明问题,男人不像女人,有各种手袋饰盒装点物品,男人一身干脆利落只有钱包是个重要环节,那钱包往往是素色兽皮,大小要合适塞进裤兜,身分证信用卡之类和钱钞,都要准确挤压地排列其间,这一切都是冰冰冷冷的,但若加上照片,那格调便有了暖色,男人在世界上打拼也有了一个情感指向。


  女人进驻了男人的钱包,便是进驻了他的心,因为他是将她当成自己的财富了。


  男人钱包中的女人很可能是他的初恋,因为在那情形下一张小照也能勾勒朦胧的幻想,但初恋容易替换,因此娇小女孩子在钱包中耽搁时段一般不很长的,但若是一张成年女人照片,就足以说明一种成熟稳当的真爱关系了,若是女人加孩子的家庭照,其牢固性更不可小觑,那温情脉脉的日常生活细节,都可以从中窥见。


  当然,男人到一定阶段是没有多少面对照片的闲情雅致了,这家庭照说不定是细心的妻子悄悄塞进钱包的,这一招不知道打败多少潜在情敌。


  乾隆皇帝的花瓶


  「咚」的一声,定槌。


  那个双耳花瓶在拍卖场以1.15亿元成交,将人心摄住。


  你不禁想要看清楚它,却仍是不清楚,它是有着谜一样的光晕的,它不是一般的花瓶,是曾经被清朝乾隆皇帝把玩过一阵子,玻璃界面似乎仍留存着体温,花石锦鸡珐琅彩画被手纹磨得滑润,尽管皇帝死掉二百余年,还是有一股子浩渺之气要从历史深处向我们的生活折射的,不是吗,如果你摸一下瓶身,说不定就有了和皇帝握手的快感。


  野心也是收藏古董的因素了,一个人掷上亿元只不过为了一个皇帝的花瓶,其野心魄力都不可小觑,他很可能是借物寓意,以满足对皇权的膜拜心理,专制文化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讲「皇权神授」,讲「等级」,从皇帝的花瓶,似可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了。


  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断裂而模糊的,但通过古董,便有了坚韧的衔接。经济增长愈热,古董收藏愈见高峻,我以为这与人们对现实的逃避或反抗有关,当人们想要返回过去,在历史中寻找蛛丝马迹,古董,便也为生活打开了一个通道,它后面凝聚的历史感是层峦叠嶂绵延不绝的,因而人们被古董激发的热情难以枯竭。


  那价格便水涨船高了,皇帝的花瓶,在行家眼中可以是天价。


  但再昂贵的花瓶也有破碎的危险,生命也是如此脆薄,皇帝终有一死,朝代不停更迭,实际上,你留存不了任何东西,你手中的古董只不过是一种玄想的寄托物而已。


  刀功


  聪明的女人请你去她家吃饭,看不见刀。


  也就是说,她隐藏了切菜这一程序。那食物都已切得整整齐齐摆放在案板上或碗碟里了,大块的肉已在沙锅里炖着,醇香扑鼻,她见到你去,只是悠然地炒一炒简单的菜式,一边转头和你聊着天,令你享受的不光是吃还有过日子的深深浅浅。


  而刀在哪里呢,原来她已将刀用牛皮纸袋包好,收进抽屉去。


  我是最担心见女人切肉了,总觉得这程序应该留给佣人或丈夫。想想看,那一刀下来,鱼头一滚或鸡腿与翅膀分了家,是个什么景象。曾经有一次,女人在她家的开放式厨房削刮鱼鳞,一边和早到的客人们谈着爱情,那血花四溅间,有关爱情的话题也是个残破尴尬。


  切菜的事应该是只有男人才匹配胜任。看男人手起刀落,丁、丝、块、片、条,丝亳不乱,那大将之风在和平时代的日子中尽得体现了。男人有的是腕力去调配手中感觉,并让刀法不拘一格,削、磨、锯、铡、切、劈、斩,花样无穷。看电视节目中表演刀功的都是男人,有的干得脖子上的青筋都在抖动,面部只是专注,俨如那案板便是战场。


  据说,大厨都是男人,首先他们是刀功好,这需要先有个磨刀训练,而最高境界是切菜切肉如细雨润物,并不是发出「刷刷」的噪音,一如庄子「庖丁解牛」,厨子庖丁杀牛到最高境界,见不到牛了,只在精微之间游刃有余,将杀气腾腾化为无形。


  这世界的屠戮场是男人的,与女人无关。


  做菜功夫


  一个男人在家中做个最简单的菜式:炒鸡蛋,捧了一只鸡蛋不懂得应付,只好将它砸到碗里,再一片片蛋壳地捞出来。


  他是被妻子宠坏了。他文章写得一流,拙笨于生活琐节便也习以为常。其实,做菜跟写文章类似。


  不知谁说过一句﹕会做菜的人智商好。做菜,是含藏了一双慧眼的,你要搞清楚不同菜的搭配法,对火候要掌握,善于汲取经验去辨别咸淡生熟,在调料取舍中纵横驰骋,判断能力感知能力都要调动,还要有个超越能力。若谈及将菜弄出繁复迂回的品味来,上烹饪课或读菜谱都不够。


  写文章也讲究综合性素质。以文学为例,我以为小说写得好的人,是巧合的产物。有些杂文家或诗人也写小说试试,事实证明那是很串味的。而小说家最好对各门学问及人间万物都有好奇,并融会贯通于感性思辩,还要有个洞穿表相的智性,将自身素质锻炼得足以在生活与文字间穿插游刃。对于小说家,一连串遭遇也是不可或缺,将这些配合着人类脉络天地玄机来看,便有味道了。


  我做菜是只看颜色花花绿绿就好,当然属浅层次。但有一次,我做了个简单的青菜,友人赞好,说这才见真功夫,他显然是懂行的。高明的厨子是舍弃调料而注重天然质量,三下两下做出个天高云淡月白风轻的意境。写文章也是,以简化繁,总比堆砌形容词要令人喜悦。


  有一句古话﹕「治大国若烹小鲜」,听起来对做菜不无轻视,其实,将这两者并提,足以说明了做菜也是天大学问。


  狂荡妖女


  某华裔女星上了美国《花花公子》封面了。


  不久前她还在香港传媒哭着,说是出席金像奖裙子走光,令在内地看电视直播的父母亲吃惊了。「其实我是含蓄的中国女人。」她说。她的身材在怪诞款式的衣着中是瘦削伶仃的。她的狂荡是个架子,不见内容。她长了一张典型东方女人的脸,被黑眼圈厚腮红弄得好似桃花落入泥泞中。这一性感形象是荷李活势态下辗压而来。


  在荷李活闯荡的华裔女星,据说只有两个角色选择﹕天使和妖魔。本来她应该是离天使近一些。她的前夫我认识,得知她当年随前夫到美国时是个爱睡觉爱做梦的女孩子,没有入世心,离婚是她被抛弃了,是一对穷困艺术型夫妻经不起资本主义生活的磨折。在内地她拍过一部《山村风光》。记得那时期她有着野生灵魅的美。


  在荷李活她当过几个配角,赚了个「狂荡妖女」名号。


  这也是大半靠了走光。在柏林影展,她的衣着掉下,令摄影机闪成一片。香港金像奖仪式完毕,一群电影人搬离了某幢经常被记者偷拍的酒店,她一个人留住着,并让白毛巾只裹了下半身开门出去,果然这一形象占领了八卦杂志封面,胸部太小,活像是怀中揣了两只老鼠。


  她声称有性伴侣五十一个,那东西方文化中左冲右突的痕迹都融入了荷尔蒙。也许,对于一个在白人世界求突围的弱女子来说,这也是个精神胜利法。


  带着这个面目想要回归中国也是难。她向内地导演抛出风声想接戏,被回绝了。


  镯子


  饭桌对面有个新识友人,伸手搛菜,便是「叮叮当当」一通乱响。


  原来她戴了四五只手镯,乱响正是发自那衣袖欲隐欲现处,手镯有红木,有青铜,再看她搛菜的手式也是快刀斩乱麻的,便判断是一个爽朗的人物,果然听她自我介绍﹕崇尚简单生活却性格活跃,骑马,爬山,玩舢舨,开敞篷跑车,无所不能。


  手镯与女人有着互相参照的隐秘关系,记得有一个才女,总是戴老人留下的银手镯,据说这样的女子,往往敏感而孤高,喜欢在黑暗的角落静静捉摸,她写作风格似张爱玲,张爱玲小说中的七巧也是戴了银镯子,独身久了,便将银镯子从手腕推到胳膊上把玩着。才女也是个大龄未婚。


  女人手腕上是有个小世界的,戴玛瑙镯子,说明你天真而有信念,相信爱情在乎真,戴翡翠镯子多半说明你年纪大了,且对生活期望值高。我想起有个教舞蹈的女子,彷彿可以入古典油画的,与古筝与笛子一类乐器最是亲和,她每到首饰店便搜寻昂贵的翡翠镯子,借着光对它品鉴个不住,当时我猜想她也有一颗翡翠造的心,光可鉴人的,只怕是与日常生活有一点距离感。


  骨头做的镯子要风格狂野,金属做的要粗犷,这两种我从前都戴过,它们是属于轰轰烈烈的青春岁月,有一天,我将这些杂物都扔了出去,手腕简单平滑,倒也省却了那些游游离离的心绪,据说,不戴手镯的女人,正是要风格坚毅,一心奔向目标而罔顾小节,容易成功,当然这一点并没能应验到自己头上。


  拒绝中医


  西方男友脚踝肿了,分歧由此丛生。


  因不见虫咬痕迹,我建议看中医,指它或许与空调有关,因为空调坏掉,吹出热风,影响五脏六腑邪正不调,西方人瞪起眼睛,说﹕肿是发生在脚上,跟空调或身体其他部位有什么关系﹖


  他的眼神显示我倒是女巫了,我无话可说,如何向西方人絮叨那实实在在的一肿块在中国人看来并不只是肿块本身,而是可以凭「望闻问切」衡量,中医讲「气」,气贯通万事万物与人身,更进一步往古哲学里去,那气也是来自空无,庄子说﹕「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有无相生,阴阳相间,这一脉学问便也是中医的根柢。


  而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起中医,倒是显得科学实证。


  和西方人相处,最大感觉便是个清楚明确,人事有界限有原则,中国人的「浑水摸鱼」术,在西方人那里不大行得通的,西方人的水是清的,西方科学文化的强盛也似击溃了中国人的这一说法﹕水至清则无鱼。我喜欢读西方哲学,它重存在讲生命,而不像中国哲学动不动就来个「天人合一」,以悟为先,但这「悟」字在英文翻译里似乎只得个「enlightenment」,听来似单纯多了。


  要和西方人融汇贯通还是难,我们的血脉里已布满了东方文化的枝枝叶叶。再说西方友人的脚患,经西医外科诊治痊愈,不久复发,我说﹕「看,这叫治标没治本,还是看中医去吧。」西方人冷笑一声,说﹕


  「我不是中国人,不能乱吃中国草药。」他这次选择的是看西医关节专科。


  爱情与城市


  一个男人去北京扎下根来了。


  以至于每次回香港,都频呼不适应,我猜想他在北京有了所爱的人。


  果然,他承认了这一点,并谈起北京女人的淳朴大气,将她们与城市历史文化相映照,大有可分析之处,他说自己是「半个北京人」,他关心北京从政治号令到大白菜多少钱一斤,他在世界上走了几个地方也有过几段恋情了,只北京令他平和塌实。


  因此我猜想北京女人才是他的终点站。


  人和城市的关系是微妙的,你检测自己住过的城市,印象最鲜明的那个便说不定盛载着你的爱情故事,你对城市的热忱,往往与爱情的浓烈度成正比。只有爱情,才令你与城市发生本质的关系,而不是事业或其他。一个城市对于你即便陌生,但一份爱情足以令它生动起来,爱情的城市也是人性化的,你无形中要将爱人的形象投射了去,城市便有了性格与况味,那一街一巷都是与你打成一片的。


  「人,过了中年,要到自己喜欢的城市去,这也是找到自己的一种方式。」那男人说。


  如果你有一天午夜梦回,觉得好似悬浮在空中,那么便应该换一个地方了,这城市并不承托你的心,也许你有一份理想的工作,或生活舒适,你习惯了自己住久的地方,但你的生命需要一个真实的出路。


  没有爱情的城市是不真实的,是符号化存在。


  建议你也可以选择旅游,有一些人正是在满世界的旅程中,邂逅所爱,便随意在对方的城市安居下来,开始了幸福的人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买裙子的教训


  惦记着一条灰底黑格长裙。


  在马莎店子,一眼便看见它,握在手中是质料温厚体贴,再试穿,对了镜子便惊叹自己原来是那样一个人,而那样一个人才是理想的自己。


  「这是我一直想要的东西。」你说,再一看价格,便放了它回去。


  几天内总是不能忘怀它,又跑了店子一趟,却再也不见,让店员致电分店查询,也是个全线缺货。那一份失落,象是失恋了。


  想着买衣服和找男人也是相似的。有时候,你明明遇上心下喜欢的男人,却躲开。


  一份幸福情缘稍纵即逝.你不敢相信它与自己有什么关联,是的,你追求理想,但又在潜意识中将它与现实划清界线,你只以为现实的平淡残缺是真,而完美总是不安全,另外,你以为放弃一棵树还有大片森林。


  随着岁月流逝,你才知道自己的错过换取的是长久的孤独。这正如买衣服,你将买一件昂贵的灰底黑格长裙的钱,变成买了便宜的几件,花花绿绿的俨然都有了,你也买了其他的类似格子裙,仿名牌的,但它们都是如此容易旧损,并遭到淘汰,你的空虚感更甚。


  实际上,你还没有向自己的真实愿望投降,你还在惦记那灰底黑格长裙线条的流畅,俏皮中透出端庄的风范,你也是惦记那份装束中的自己,如今,你的自我意识已经明确,而明确的自我意识令你更懂得抓住机会。


  有一天,那男人又出现了,他有了家庭,而一直惦记的是你,他问你对当初没有选择他感到后悔吗,你无言以对。


  对付时间


  老朋友相遇,第一件事是感慨时间。


  只要看一看对方眼角的纹路,就知道时间的意义多么深刻了,再看自己,不也是个差不多的中年女人吗,也就明白时间在自己身上流逝的速度也是一样,时间,正席卷起一切,似乎慢吞吞实则紧锣密鼓地,平时我们用各种事物堆满它,我们吃保健品,用化妆术和运动,借镜子的暗影以为自己还年轻,以为侥幸躲过时间了,但我们终究是处在时间的四面楚歌之中。「五年没见了。」老朋友说。


  「不,五个月。」我纠正说,不能接受五年倏忽而过的心理事实。


  「干脆说是五个星期罢了,五天。」老朋友心领神会地说。


  无论我们如何自我安慰,时间仍是按照表的节奏,叮叮当当地溜走。有几年我已经没有了戴表的习惯。我有一个朋友更有趣,他从三十五岁起,就宣布自己每过一年便减去一岁,实施「愈活愈年轻」心理暗示大法,然而,到了四十岁生日,他还是发表一句感叹﹕「啊,从此以后我和『三』字头再也不沾边了。」


  三十几岁,这感觉陪伴了他十年,也象是一阵风晃过。


  扺抗时间似乎还有一些方法,如﹕遁入宗教,宗教的死亡是某种开始,又如﹕研习科学,按照现代科学理论,无论是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或海森堡和薛定锷的量子力学,时间的倒流性是可以假设的,「所有历史事件都像装在一个大轮子上,循环不已」。这概念也出现在现代数学里面,叫「庞加莱循环」。


  我们不仅要忙生存,还要忙着对付各种有关时间的焦虑。


  误解


  总要有一个契机人家将对你的想法说出来,才知道误解有多深。


  有一次参加集体活动,陌生人相聚,话题日渐随意,我才发现自己是个被人家在背后议论过多次的人物,而那些名堂离本人甚远,疏忽被认为是高傲,热情被认为是势利,说实话被认为是嫉妒,和谁亲近一些又被认为是有染。有趣的是,当我竭力辩解,无所收效,于是恍然大悟﹕实际上没有谁关心真相的。


  人们宁愿根据他们的习惯逻辑思维走下去,这条路最简便。


  我泄了气,知道自己如果再坚持要弄个水落石出,或许反而又惹来一番猜度﹕欲盖弥彰﹖别有用意﹖


  我们生活着都是背上了一连串别人拼凑的图像,尽管它们都不是你。这个社会便是误解套误解的社会,难怪一套社交礼仪和客套大家都小心遵守着,都要用东扯西拉避免隐私外露,要戴假面具。一友人曾对我断喝﹕除了你自己,还有一个大众世俗层面的规范你要懂得﹗


  心心相印者也不是没有,它指令误解系数降到最小的人。


  人的孤独命题是永恒的,它不只是指你面对宇宙渺茫,也指人际间状况。分析起来,误解普及至少原因有三,一,人的智慧性情见识身世阅历不同,价值观有异,也就难说有统一的理解标准,有说是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动物还要大﹔二,大多数人是看表面现象而不看本质﹔三,人们宁愿根据自己的状况推及他人,出于惰性或其他复杂心理因素。


  对付误解的方法是不要将自己看得太重要,要对误解加以理解。


  花瓶的品格


  觉得有一种女子,无论怎样活都有道理。


  有个在香港嫁了有钱人的广州女子,去美国追寻她一见钟情的男人,将婚姻离掉。


  结局不顺,她返回香港,前夫对她旧情未了,将豪华的家布置一新重新追求她,她却一转身租了小破房子住着。我去看她,问她为什么不顺势认清这世间浪漫不过是镜花水月,和老实前夫重归于好,她带了挣扎的痕迹说﹕


  「你猜搬家第一件事做什么,是买了一只花瓶。」


  果见她住处尽管简陋,床头有一只漂亮透明的象形文字图案青色琉璃花瓶。


  「没有花﹗」我说。


  她苦笑一下,说折腾至此,到了连花都买不起的地步了。


  但每晚独眠孤枕之际,一定要看一眼那花瓶,哪怕是假想一下花枝招展。「我不能接受没有爱情的生活。」她明确地说。


  这世上有一种女子,注定要活得艰难,并不是因为她不聪明,而是聪明得过头了,她明悟事理却难免要与挫折相撞,因为一帆风顺的生活是管束不了她的丰富天性的。她于现实中迂回穿行,无论何等泥泞还是要冒出精神的昙花一现来。她在本质上与平庸世态决不相应,因而反倒象是她错了。她认真面对自己,一定要搞清楚爱与不爱的界线,也是因此才保存下来了那一派纯真可爱。她和天下的美好事物有着相得益彰之效。她的女人性如此强韧,只是还没有一个合适的场子去发挥它。


  广州籍女子,便是这等尤物混迹于凡俗。我懂她,她的前夫也懂她,我们经常在对她的赞赏达到共识。


  拒绝沧桑


  一个名女人卖尽家当要去美国了。


  年轻时代在欧洲读完书回香港,「这二十年生活宛如一场梦。」她说。结婚,离婚,婚外情失败,破产,拍三级片,一幕幕都是粤语残片的破旧凄迷。你以为她很沧桑吗,不,她依旧保养得白嫩光滑,什么都经历过了,至少赚了个丰富多彩的身世,何况,还有个「远方」在等着她。


  有远方便有新的希望,她的中年的成熟都将平平实实地融入美国新大陆.


  逃离伤心地是一个好的疗伤方法,疗伤方法还有几种,大致如下﹕


  一,调整心态,因为万事万物「存乎一心」,这一点不容易做到,需要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摸索,依据不同智慧及素养等等,读书很重要,有个立体看人事的眼光便不一样。很多人在宗教中找到根底。


  二,找到有兴趣的事情,投入它,这是一种痛苦能量的实际转移,说不定锤炼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有个日本电影,写战后经济萧条中一位穷苦女子,开面点店求生,整天只是勤勤恳恳地揉着面团,就这样成就了跨国企业。


  《你就是奇迹》一书说﹕对自己投资,你会获得百分百的回报。


  三,孤独,这是我的比较特别的看法。有的人喜欢用热闹麻痺自己,过后更不适,靠朋友排忧解难是行不通的,因为实际上没有人能够真正地解决你的问题,而当你只是回到自己的洞穴中,有利于对人生体悟得较透彻明晰,当然,首要条件是你要具备亲近自我的能力。


  一个在系列挫折后还能够神采焕发的人,起码称得上明智吧。


  刀斩桃花


  女人请了风水师来家,布下一个「九曲盘龙桃玄阵」。


  据说是为着斩掉男友的外遇桃花。不知道男友获知后会不会周身惊颤颤地如被蜘蛛网罩住了。


  要知道那同居之家的摆设是虎视眈眈冲他而来,床头的深色玻璃樽,客厅墙上的铜钟,饭厅角落的七星灯及木制骆驼,全都有着风水术的机关暗藏。掉入这个阵势的男人,从此便束手就擒了吗,果真他和女友在公开场合都是十指紧扣,柔情蜜意彼此传达个不停,但另一方面他一直婉拒着女友及其家人的结婚示意,便说明那结婚的关口是他的底线了,要紧守着。


  有些男女关系在外界宣扬得越和美,私下是越发难解仇怨的。


  这关系到底还是个争斗,而不尽然是自然情感发挥化学作用。找风水师布阵的总是弱者,弱者要维持优势,控制另一方,便不惜采用虚实相间的战术,将气场能量之类的武器都用上,来个「攻心为上」。当然,这弱者往往由女人充当,女人不比男人,一旦恋爱关系上失败了,便因了年龄因素再难翻本。


  女人天性阴柔的特质,也令她们较容易用了阴招,以柔克刚。


  还有个女人更是高明,碰上丈夫流连夜店不归了,便急忙去找她的西藏高人用密法求助,不仅如此,还干脆将西藏高人变成了自己和丈夫的老友,经常周末一起聚聚。有个神人稳住阵角,似乎更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男女战事无形的刀光剑影都在了谈笑风生里。


  总觉得女人的误区,是将男人变为自己的战利品。


  坐看云起时


  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令人怦然心动。


  是的,人生眼看山穷水尽了,且让心恬然,因为新的情境就在前方一转瞬之处。


  诸多例子证明这一点。工作没有了吗,说不定是你因此走入另一条道路﹕一个自我创业机会在等着你;想做自己爱做之事的计划终于实施;去大学深造,等等。做学问思路枯竭了﹖不用慌乱,其实灵感是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出现的﹔失恋﹖也许更合适的对象就在哪个墙角令你迎面撞上。无论人生如何曲折拐弯,回头一想,那冥冥中恐是有一番用意牵连其踪迹的。


  上天之大德曰生,因此,你没有自杀的理由。


  说不定因为一个苦难的契机你进入修行,而修行之福气又岂为一般人获得,那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国文化是一种打理心灵与生命的学问,古人之说多有安抚镇痛之用的。一个友人在生意大挫折后,两腿瘫痪,就是靠读国学书撑了过来,「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古书你看几句已是感到发热的了。」他说,又举一例﹕古人有「穷则变变则通」一说,以《易经》来看,「困卦」原来是「井卦」,如果外部因控制不到,那井里是不是可以找到资源的呢,有资源养住,慢慢外面环境就会变的嘛。这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体生命,也适用于事,可以灵活理解。


  人生路子实在多得很,在于你是否调整好一颗心,有备而往。


  纽约美巴黎美


  发现一个现象﹕身边女友们去西方国家一段时期,再回来,变得格外好看。


  这透露出原来的她们是有一些残败有一些呆滞的,原来,女子受环境影响如此之大,沉重的工作压力,可以令她们如戴上面具一般,而狭窄的场所与清浅的人文环境,一路只奔生存的社会,都不适合培养美女。


  分析起来,从美国和法国返回的女子,美态各有不同。以同样一个女子来说,她曾经游荡纽约半年,回来时变化显而易见,那金黑丝绒无论如何恶俗,穿在她身上都是时髦,她,漂亮得锋芒毕露.后来,这女子去巴黎生活三个月,再回来,你要是不小心是认她不出的,这样说吧,即使她现身穷街陋巷,衣着不招摇也不化妆,都是一个熠熠生辉,甚至将周围环境也烘托得意味深长,也就是说,她已经超越了一般女子非得豪华事物陪衬的性征,她本身就是艺术品,甚至那一脸雀斑,也是风味美,一粒一粒象是画了上去。不由令人叹息﹕巴黎是可以这样去塑造一个女子的。


  简括之﹕女子从美国和从欧洲回来,一种美在于风度不凡,另一种美在于气质韵味之含藏与流露。


  有趣的是,这些女子无论如何被西方文化环境熏陶得美不胜收,回香港后,不出三个月,便被打回原形。


  那灰蒙蒙的眼睛与不再光辉闪耀的容颜,令人觉得,明确直接的商业生活是如此摧折一个女子的,而文化,文化如此重要,只有它是美的奠基,只有在丰腴的文化土壤上人类才能开放出性灵之花。


  星味


  「为什么内地演员没有星味﹖」友人问道。


  就在不久前,他还在广州深圳游走了一圈,回来感慨在内地真是美女如云,满街可见。但论及内地演员,就没有一位如香港大明星令他的审美感官产生化学反应。


  确实,在香港的星光熠熠之下,内地演员要显得平和单调一些。我尝试地解释道﹕「别忘了内地的集体主义土壤,演员一般是不能凌驾于社会之上的,要承当社会责任,将自己视为社会整体之一分子,因而不自觉下受到约束,而对于明星来说个性化因素不是最关键的吗。虽说当今社会开放许多,演员的成长历程不免与老一套意识形态有着关连的。」


  以内地一名明星来说,她曾经大红大紫,但分析起来,最吸引的镜头也不过是躺在野地里闭上眼睛,被定格为某种视觉中心,她本身是空的,她的魅力所在只是一个被抽空的形象。


  星味离不开包装,而包装是要有一套技巧讲究与追随时尚。以一个综合演艺活动为例,这边厢,香港演员是狐狸装、吊袋装、鱼鳞装,披挂上阵,抢先攻占了观众视觉﹔那边厢,反观内地演员,都是随随意意的,A的白毛衣是在日本街头扫的货,B穿一身牛仔装是为了配帽子,而帽子是朋友的礼物,在行头上已是缺乏专业精神。


  一个内地的大眼睛明星来香港宣传,唇膏画出了唇线外,用舌头舔一舔,说﹕「为什么要那么注重表面﹖难道我的演技与功力不是更重要的吗。」


  她很快淡出了幕后。研习时尚,是当今内地演员的紧要功课。


  距离学


  时空转换下,感觉变了。


  譬如从香港去北京小住,再想一想香港的事,便有一些飘渺:


  某时装店子的新货是否值得去买,《星球大战》快要上映了,特首受欢迎度下跌了吗,迪斯尼乐园的婚宴是怎样的局面。


  而北京的事变成关注点。这是距离的效应。身在其中和身在其外,大有不同。


  尤其是打开互联网,凡是在香港习惯浏览的网站都进不去,那接通断裂感的线索也消失了。


  而当返回香港,北京不过是记忆中的一个斑点。


  难怪新闻学有一个距离说,意即要以媒体所在区域的新闻信息为主,方才吸引读者。人与人之间,距离也一样起着动态调节功用。时空距离令感情淡化,因此人们要和商业或利益伙伴保持联系,逢年过节打一打电话,经常出现在社交场所,哪怕向对方点头微笑一下,看似无谓,其实都是感情投资。有一个术语叫「联络感情」,意即在感情上做工作。


  内地正在宣扬一种领导干部的「零距离的爱」,意即与群众打成一片,听起来有点肉麻,在社会阶层拉大的距离中,原先社会主义制度的平等主义的傀儡,显然还在粉墨登场。只是人与人之间因为各种差异性形成的心理距离,已不可小觑。


  恋人相处,也是需要「零距离」,把握「趁热打铁」或「速战速决」,都是没错的。


  当然这主要是指身体距离。一个女政客在百忙中抽空陪丈夫看戏,并说﹕「男人是水,要不时用火加热着,不然的话就要凉掉了。」


  活在片断中,是时人的特征之一。


  家


  当飞机冲向所住城市,对家的思念便如舷窗外的灯火般明亮了。


  这个时候,你发现,无论在外地活动观光何等热闹,那颗心是越发虚空了的,只有家才能填补它。家,原来不只是意味着住址,它更是与你相依为命。只有回到家中,浑身细胞才恢复了清楚的排列,这也反映了外面社会的混乱无序。这个时候,你回归了自己的内心,而不再浮游在市面上,家体现了隐蔽物的功能。


  这个时候,你吃一口简单的食物,滋味胜过酒店大餐。


  收拾一下杂物,是与家亲近。


  坐在椅子上听一听音乐,快乐便升腾起来。


  要是有一只狗扑腾跳跃着,让你将手伸进它的毛绒绒的温存里,更好。有一次,一个亲近友人出门去,我去她家小住,她家中有一只狗,我和牠相处得不错。只是十天下来,那狗被我养得瘦了一圈。毕竟,是人家的狗,两相隔了一层。


  毕竟不是自己的住处,任凭哪里都是冷冰冰阴飕飕的。


  由此可见家只能有一个,不容混杂的。一个友人,很向往的反而是住酒店,「要是住在一种带套间的酒店里,由侍应将食物端上来,多好.」他说。他的「酒店说」并不令人惊讶,他拖家带口四十年,平时劳碌不堪,那异乡的酒店成了个人空间的象征了。


  只是从日常生活中逃遁或抽离的潜意识,可以通过酒店实现吗﹖


  而独处是等于天天住在友人的酒店幻想里。因此一个人的家是值得庆贺的,它百分之百地属于你,对你体察入微,如果你热爱它,自然会这样想。


  清静之好


  香港大学图书馆是一个好去处。


  在香港住,搬来搬去总是环绕着港大图书馆,一张三十年期限的浅绿色图书馆证,放在钱包夹层与信用卡身分证八达通一样随时取用。当年导师问道﹕「为什么你要选择来港大读书呢﹖」「图书馆。」我只回答三个字。我对图书馆生活的渴念真的成就在了顺便拿了个硕士学位的现实中。


  那岁月因为沾了深深浅浅的墨香而温润如玉了。暑期的图书馆,常是整层地空寂,只有我一个人在书架间散步。有一种自信沉着的性质正因此锤炼而来。


  我相信与图书馆为伴的人是有静气有祥和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


  我有个习惯﹕每到一座城市便先考察它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号称「亚洲第一」,构局庞大却不是令人妥贴的,要先填了卡片,请柜台后馆员帮忙找书,再由滚轴带往大厅吱吱呀呀输送出来,人与书便隔了一层。在华盛顿DC有个国会图书馆,也是效率不高,但那古董桌椅令人呆坐着便已是享受了清静之好。


  一九五五年,当博尔赫斯上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眼睛失明了,他发现自己「被包围在没有文字的书籍中」,也就是说,心灵的图书馆依然存在。心灵的图书馆又是「无限」与「周而复始」的「迷宫」,正如他在《分岔小径的花园》中所写。「肉体终将消失,而心灵的产物--图书馆将永恒。」他说。


  有一天,倘若离开香港大学图书馆,我便要尝试构筑心灵的图书馆了。


  位子


  歌星亮相在舞台剧海报上,舞台剧票房冷清。


  歌星在歌坛霸占「大哥大」位子,与他做舞台剧主角的颓势形成鲜明比照。「位子」是个有着化学作用的词,人在一个位子上被定格,想要改换并不容易,大抵是因为大众在心理定势上习惯了原来的他。一个女士并不怎么出众,但在选美中被送上冠军位子,她便越来越亮丽,一团光环效应闪现在她身上。


  位子与形象密切相连,因此好演员都避免去演反角,弄不好被观众憎恨,就只能局限在坏人堆中了。一个宗教领袖的位子也是要将主人越发塑造得威严神圣的,倘若他去世了,再上去个继任人,却怎么看都平实一些,要声势浩然还得在那位子上经营多年才行。政客下了台,无论如何卖力写自传做宣传,那面孔都像从木偶上复制下来的。据说老男人退休之前往往要炮制一场真挚的婚外情,出于对没了位子的恐惧。


  如果坐准位子,也就是说那位子贴合主人兴趣专长,便离事业成功不远了,否则是事倍功半。


  位子总是比人本身先吸引外界瞩目。当然,也有人与你交往,是更注重你本身的天然因素,可惜这样的知音寥寥。


  应该对自身位子有个醒觉,以便在社会上攻守自如。有一个女记者,从传媒辞职回家生孩子,然后,她回到原来的友人圈子去,那交流便很是尴尬,而她必须和一群妈妈聊天才感到合适了。


  某前卫剧:人在幕后用绳索操纵着椅子的排列组合。是对位子与人关系的暗喻吗。


  塔罗牌


  一副塔罗牌,从木盒子的丝缎包裹中被取出来,摊开在台面上。


  你的人生便也坦露无遗。这是在尖沙嘴山林道僻静处一间店子,环境小巧温馨,布置得是异国情调,小女子坐在古董椅上,让你将榻榻米上的牌局拈起一张,说出疑问。


  与人关系如何,转换事业方向是否合适,一场恋情有无结果,生意谈判成功与否,等等,她一边解答一边凝望着塔罗牌,如果说空气中玄机嗖嗖,那么应该是这牌引发的气流变化了。一张张牌画着神话般人物风景,涵义并不确定。譬如「愚者」,表明你即便是莽撞进取,这姿态或许包含了可贵的童心,「魔术师」﹕成功与失败都在一念之间,「女王」﹕幸福生活中倘若产生懈怠之心,便引起了负面效应。玩塔罗的小女巫,倒也象是一位哲学家。


  你的人生在随机的牌局组合中衍生出多重意味。聪慧的塔罗师,不给你具体答案,那命运的神秘线索在牌中又在牌外,不在你自己身上又在你自己身上。而一切在于变量。


  当你遇到这么一位,就知道她的店子不会关闭。


  这何尝不是一场心理辅导,何尝不是一个契机让你了解自己。我有一个友人有,询问自己何以多年摆脱不了忧愁,抽出一张牌,上面画着女孩子凝望水中月亮,而一个男人背向女孩子成为背景。他不等塔罗师解答已有所悟了,当场激动地跑出了店子。他是个一直挣扎于潜在同性恋倾向的人。


  友人来了,我便带她去塔罗女巫的小店子。那是一个活动节目。


  整容战争


  如果不是有人报料,谁也不会设想一圈有名美人都是在整容战争中冲杀出来的。


  A是削了面型,B是打生物制剂针除皱,C是将肋骨取出来垫在鼻子上,D是换上一口比钻石还贵的牙。


  报料人为显示权威性,说﹕不信﹖把ABCD的从前照片找出来比较一下吧。当然没谁有这个闲功夫闲心思,过程在当今社会比不上结果要紧。我倒是检视了一下前后照片,凭心而论,整容前的女子也挺可爱,各有性格气质,那刀光血影下的漂亮令人无可挑剔,就是神情有一点点断裂,与生动自信之类沾不上边了。


  那沙龙摄影式的漂亮是塑料纸做的。仔细观察,神情天然吸引的美人不在大动干戈的整容行列。


  据说整容术是上瘾术,越是做越是容易对自身不满意,因而越是要将不满意部分填填削削,弄得循环往复,离本来之人远之又远。又据说整容术有个羊群效应,一些女人好端端的也要在脸上找出问题去校订一下,把整容医生乐得偷笑,整容生意兴盛不衰,都跟女人对美的精益求精趋势挂上了钩。


  我知道一个女子,看起来女强人一个,而实际上她的心是柔弱婉约的,但她已经没办法显示这一点,整容前她的脸写着她的心,也是一个柔和婉约,但如今却是轮廓鲜明了,给人印象是要在事业上大拚一场,十分的急功近利,吸引来的男人也不似为她本人匹配的,生活都走了样。


  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牵一发而动全身」之道理,会不会总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患在整容手术后面呢.


  有一种爱情是欣慰


  五十七岁查理斯王储为五十八岁卡米拉画裸体像,塌陷的胸部与松垮的肚子在他面前全是艺术笔触了。这是婚礼前夕。


  英国广播公司二台记者偷窥了这一画面。在令人惊异中也是一个意味深长,三十四年爱情履历,在普通人来说也已经消化到了日常中,但有一种爱情就是老而弥坚。婚礼中查理斯的眼睛笑得亮晶晶的,和平时在公众场合的常规笑容大有不同。


  这一种爱情显然是有着欣慰的性质。记者问卡米拉﹕「查理斯王储向你求婚有下跪吗﹖」「当然。」回答是快捷而调子高昂的。


  自信在于她明白自己对于查理斯的独一无二,这一点并没有抬举她的相貌平凡,尽管男人的深情款款往往对女人的魅力起着烘托效用,但和查理斯在一起,她看起来还是相貌平凡的卡米拉。


  与戴安娜王妃相比较,人们对卡米拉的负面评价是干脆果断的。戴安娜生前的尴尬或许包括一点﹕假设丈夫的情人是一个惊艷红颜,一番争宠说不定还有个盼头,男人不过是担了「风流」之名。新婚不久,查理斯扔给她一句话﹕「你的腰胖了。」她便拚命节食减肥,她的迎合一点没有拉近两人的距离。实际上,她面对公众的热诚愈高,愈是卖力履行王妃责任,与婚姻的冷清程度愈是成了正比。


  当公众用掌声塑造了一个戴安娜神话,查理斯向卡米拉说﹕「我想住在你的裤裆里。」


  住在卡米拉的爱情里,象是比在王宫中更令查理斯塌实,她与他一样都是崇尚哲学与闲适生命的人。


  私房菜的情感故事


  在私房菜馆,热闹间,女主人穿着围裙从厨房走出来,这不是个十年不见的熟人吗。


  十年前她是作家,在一群人中风格狂放突出。报纸副刊经常见到她的文章,后来专栏版缩减,她无声无息。再早一些年香港电影兴盛期,她主演过几部电影,那旧海报就贴在私房菜馆墙上,她的青春与漂亮,从中依稀透显着。


  如今,她变成一个将私房菜做得出奇制胜的人﹕辣虾、煎炸黄鱼、甜酱鸡翼、腊肉炒年糕,据她说是兼合了各国菜式所长,才炮制出如此繁复的风味来。


  人生就是这样落到油盐酱醋的实处。她看起来也有几分平实,将手摊开在围裙上。


  开私房菜,真是一个好归宿。我周围有几个女友,菜做得一绝,我总是盼她们以后退休了去开私房菜,这样自己也可以到处吃喝又因为付了钱而心安理得,和朋友饭热菜香地相处着,那一份实在的温馨,是人生好梦。


  周围私房菜大兴,大概就是因了这样一种人际间的需要,又大概与香港经济不景有关。私房菜馆大都开在街道隐秘处,没有招牌,因此不是圈中人是不会走进去的。虽然有些没有牌照,政府也不管制,等于是默许一条活路。一些文化人就将品鉴与创造能力投放到私房菜上。那小而安静的环境,虚拟的家庭情调,也很吸引。


  私房菜,是一种人生态度。


  我是相信食物可以传递情感的,私房菜馆,是传递情感与人间故事的驿站。


  五十万年之后


  旅游回来,发现所居之城并非不可容忍。


  读完一本好书,便开始从容一些打点日常生活。


  病一场,原来大地是如此塌实亲切,简直像个怀抱。


  静坐之下,那交恶的友人形象变得柔和了,想给她打一个电话。


  将我们的生活上下前后地腾空来看,各有不同。一位因公司人事变化提前退休的女强人,去加拿大看女儿,在异国呆不住,又匆匆往香港赶,却不知道赶回来做什么,从飞机往外看,察觉一切都是那云端虽是具象却更是虚无地被夕阳涂抹了一层光彩。


  当然,如果将参照人生之坐标推远到五十万年以后,那就对我们的思考感受一点用也没有了。


  请你让这个镜头留存在脑子里﹕一个动物﹕浑身布满鳞茎状血管,趴附在30米高的树枝上,用牠那有力的爪子抓住树干,等候着黎明。当第一缕晨光映照在死气沉沉的荒野上,牠立刻展开鳍状器官,贪婪地吸收太阳热能。之后,牠从树上攀援而下,将长在腹部的一条大脉管伸进湖水里,吸取蓝绿色藻类。它抬起头来--


  竟长着一张人脸。


  是的,这是人。据古生物及人类学家D.Dickson《后人类》一书,五十万年以后人类就是这个样子,由于纍纍孽因,只能退化为树栖动物而生存。在计算机游戏中,也时常可见这一类怪物,它或许被命名为「半兽人」或「魔怪精灵」之类。


  当现代人在计算机游戏中与树栖动物对峙,电闪雷鸣一瞬间,或只被淹没在冷漠的键盘敲击声中,然后一切继续。


  香港太阳


  在国际金融中心六十层楼看窗外,有一个太阳,从楼群中挣扎了出来。


  用「挣扎」一词固然过分,但否则不足以显示楼群之尖峭挤密与日常生活之庞大。确实,在香港生活,很少关注太阳,只埋头眼皮下的事。


  但太阳是一种心境,在高楼一瞥之下,那太阳像个蛋黄,不免凄迷。


  又不免令人与俗世拉开了距离。犹记得古希腊神话中的年轻人用了蜡造的翅膀飞向太阳,直至翅膀被融化,掉落爱琴海而死。那也是追求真理之旅。


  画家梵高的太阳,令阿尔的土地与向日葵在画中熊熊燃烧。


  诗人惠特曼笔下,太阳是一份礼物,「今天请你和我在一起,你将明了所有诗歌的来源,你将拥有大地和太阳的好处」。


  西方文化的太阳何等阳刚炽烈。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不十分迅速之际,太阳与人生的关系也是亲近的,你不由自主要依傍了它,为它注入了诗意与热情。我发现在一些不那么楼群高耸的地区,或荒郊野外,或古堡坐落之处,太阳总是缓慢地滞留在那里的,洇染了云霄,配合了不同心境有着诡谲变幻之美。而在香港要感受太阳很不容易。


  实际上,香港也有着香港的太阳,只要撇开难以一瞥天空的街市,跑去山顶,那太阳一定显得大而圆,赶去上班途中的太阳要比黄昏的太阳明亮,海边太阳又是一番气定神闲,当然,你对太阳的注视要是被人家发现,或得一句提醒﹕小心紫外线伤眼睛。


  不管它,就让天边的大诗意陪伴着你。


  上海女人


  某男星说,与某女星有着血肉相连之情。


  这一点也不奇怪,令男星公然表露情怀而不嫌肉酸的女星是上海人。


  上海女人之男人驾驭术,是有名的高超,全世界女人都比并不过的。有一个电视节目,关于菜艺﹕上海女人煮一道茄子菜,先切段,用自制器具将茄子钻出一个大洞,再塞入调味肉碎,下锅烹调,结果是怎样的呢,不很受欢迎的茄子菜在上海女人手里,就变得酷似一盘鳝鱼般,味道也似。


  男人尤其是一盘大菜。一般人不在意的表面功夫,上海女人捡起来样样都是学问﹕那不是牌子的衣服如何穿出精致,五十元的桌子要用厘士花布铺上,青春美貌要毫不含糊地投掷出去,当然要选准了目标。在人际关系中上海女人尤其有一套加减乘除算法,她们的眼光是精准的,是从现实底子发射出来,仪器一般要将你钻个通透﹕家境收入职业前程等等,是否可造就之材。光凭口才或气质风度之类,你骗不了她们。


  只有看得见摸得着之物,才能彰显她们那实实际际仔仔细细过日子的技能。


  因此很少听说上海女人嫁入富豪之家或拼做了红颜知己的,那不是有一点抓摸不着边际吗,上海女人一般也不青睐政客。她们是不屑于鱼死网破之情的,早已明白生活中点点滴滴是真。她们的力量无坚不摧之处在于生活,她们的工具理性无往不胜之处在于生活。


  一旦你被罗列在她的生活之网,那便长翅难逃,不如乖乖接受照顾或改造,做个舒心男人。


  夜读福柯


  读福柯,便知道通向死亡有一条快乐的路。


  为什么艺术只与物体发生关连,难道每个人的生活不可以是艺术品吗﹖法国思想家福柯说。


  他用生命实践着死亡艺术,再用一套理论体系做铺设,快感,必须成为文化一部分,他说,快感应由创造而来,人本身没有不可改变的规范,也就无所谓什么隐藏在外表下的本质,「不要问我是谁,也别要求我一成不变。」,这是他的名句。


  写作是自我创造的一部分,它是「为吸引漂亮的男人而写」,福柯是同性恋,对于他来说,同性恋也是一种自我创造,尽管医学揭示它由基因决定,边缘的体验也是疯癫的体验,因为边缘意味着极限与危险,福柯研究疯癫,在《疯癫与文明》中揭示「理性的历史特征实际上是一部疯癫史」,疯癫征状包括﹕酗酒、吸毒、施虐,受虐,性快感等等,还有参与政治活动,福柯正是在六十年代法国政治反文化浪潮中写出《规训与惩罚》。在一次加州死亡谷放浪形骸之旅后,又有了《性史》。


  福柯将自己的言行归结为「逼近死亡」,中国人是将死亡放到「天人合一」中去化解的,而西方文化对死亡是直面叩问,甚至是福柯式拥抱,将死亡与诸种生命本能放在透明玻璃瓶中做研究。


  读福柯最好在静夜,这时候可以任他肆无忌惮地敲击你的心脏,当然,你还要足够年轻,能挺得住,中国人年纪大了一般就赶回自己的传统文化里去了。


  那色情与学问结合有一种异端的美,令人印象深刻。


  美在经典


  一张柯德莉夏萍的黑白照片,悬挂在友人家空荡荡的客厅墙壁上。


  以此判断友人是追求高雅型,当然,如果悬挂的是玛丽莲梦露,另当别论。


  动不动就还是柯德莉夏萍,在杂志画面上,在渡轮码头你一抬眼便望见的广告牌上,当玛丽莲梦露早已过时,柯德莉夏萍仍然与生活相伴相随,那是某种一眼将你攫住的美,只适合以黑白照表达的美,穿破时光而来的美,尽管本人早已作古,但她留下的美成为经典符号。


  时移世易,唯经典是永恒。


  经常看到某女星被形容为﹕拥有柯德莉夏萍式的优雅长脖,又或是﹕梳了个柯德莉夏萍式的动人发髻,比拟柯德莉夏萍,是一种时髦,但实际上,长脖放在该女星身上是累赘拖沓,那仿效柯德莉夏萍式的发髻也只是显出一股小家子气的劲道,气质不对,便面目皆非。


  男人说﹕想象柯德莉夏萍的裸体像犯罪。


  那是一种无可亵玩的美,又像从天堂衍生出来,与俗世无关。比照当今女星「搵钱第一」,甚至恨不得赤身裸体拼搏了去,不可同日而语。柯德莉夏萍的出身值得推究﹕父母是贵族和银行家,精神与物质交织的七彩光晕在她身边形成一张佑护网。一个人倘若什么都不缺,也是完蛋了的人生,恰巧柯德莉夏萍六岁时家庭破碎,在荷兰的少女时代又经历纳粹侵害。那一抹若有若无的忧怨,在水晶般的生命中投射了暗色光影,自是婆娑动人。


  当代中国很多人暴发了却缺的是贵气,因而柯德莉夏萍式的美难得一见。


  金庸的历史


  「历史,不能把它套用来看今天的政情,也不能用今天的观点推测从前。」金庸说。


  语调有一点历史偶然论。要对历史做逻辑性的解释是行不通的。历史本身,并没有意义或目的,无可预测,这令我想起一本书﹕《上帝掷骰子吗﹖》,爱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学派代表玻尔争论了量子力学四十年﹕科学规律本质上是决定论还是随机而没有框框﹖


  最近,读一本《中国近代史》,美国徐中约着,它比其他近代史都理性客观,过程中那偶然性是格外清楚了,历史,不只是「压迫」或「反压迫」,不只是意识形态纲纲条条,而是蕴含在大量「如果」之中,每一个「如果」都意味着历史的分岔口,大大小小的偶然性构成了历史延伸至今的脉络。当然,要说普遍性规律,也不是没有的,这是历史学家的功夫,而历史学家不过是「事后诸葛亮」。


  将自己放到历史中去想是有趣的。不过是历史的偶然性造成了你,而不是别人。


  唯有一点可以凭古推今。金庸说﹕「读历史有一点,可以帮助了解人性,人性,是没有太大改变的。」


  权谋嗜杀的人性,就在我们周围隐藏着,不过视乎有没有契机诱发而已,「从前读历史总是要问﹕为什么是这样子的呢,现在知道了﹕一切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八十二岁的金庸说,犹记得当时听老人一席话,只觉得他武侠小说中的大漠苍茫之意境都侵袭而来。


  人,在历史的皱褶中,渺小脆弱,但集体人性如此强悍,它应该为历史面目负责。


  和历史交朋友


  「读历史多了,人要变得大气一些。」听二月河说。


  那大气也许融汇着一股子帝王之气。唯皇史观是二月河「帝王」小说系列的特点,一反社会主义「人民创造历史」说。二月河说﹕「无论『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两者不是对立的。英雄可以创造历史,历史也可以创造英雄。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剩下了几百人,后来还不是解放了全中国﹖」「在我的小说中,我认为是康熙创造了『康熙盛世』,当然,也可以说是康熙和全体臣民创造了『康熙盛世』。」


  友人送一部《中国近代史》,我一口气读下去,那历史事件起承转合之处尽是回肠荡气,中国封建儒家王朝渗入西方势力之图景,一路衍变而来,其间有几多散乱错综。皇帝一统天下之权柄,在西人枪弹与各路势力纷争中衰落了,结果又如何,还是诞生了一个人物,说一句话便风云变色,他,就是毛泽东。中国人演变到今天的社会形态,还是有帝王将相的影子一路闪烁着的,在集体无意识中。


  二月河看历史是用了宏大画面感的﹕「譬如五胡乱华,匈奴人是怎样的一种形态和心理状态﹖我虽然不强烈但能清晰地感到,这里面有一种历史画卷。」


  和历史交朋友,确实于人生有着美妙的拓展。我自己在写小说中,发现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果有整个民族的历史在身后,那笔下人物事件便有了深邃的源起,写作心理有了积淀,要自信沉着许多。这,也便是二月河所说的「大气」吧。


  招财娃娃


  一对搭挡女歌手一直在红。


  带着两张长得酷似的脸蛋,一时是童话小公主,一时是邻家小女孩,一时是前卫太空妹,这一组合打遍娱乐圈无敌手。


  一连数年没有败下阵去,甜蜜圆满的面孔才是法宝,在香港不景气的时代,人们要平衡贫弱焦虑的心,那圆面孔带笑似乎是福气的象征了,格外被受落,这是不奇怪的,她俩长得正象是穷人家的新年贴画「招财娃娃」,一派喜庆洋溢。


  香港不再需要Cool,不再需要浪荡或怪邪,只需要那么种单纯天真,它投射了人心世态的晦暗疲惫。


  不仅天真单纯,简直是幼稚有理。在演唱会上,拍挡女歌手扮鬼脸,玩急口令,翻筋斗。


  青春是没有个性的,又像挂在枝头的苹果,你作为观众是忍不住要热血贲张跟她俩一块玩的,想要啃一口,这就是她俩的成功之道。她俩不玩诱感,都市已经在各种诱惑中几近麻木了,她俩只玩一点点性感,让鲜花做衣裳装点着不甚起伏的胴体,让富足的愉快娱乐你。有时候,我觉得那一种圆熟有一点可怕,但也许是多虑,在当今,圆熟与清纯并不矛盾。


  犹记得一次,我和一位影艺圈人士聊天,影艺圈衰落了一些年,影艺圈人士没事做,便整天捉摸着极个别的成功案例,说起那一对扮成同胞胎的拍挡歌手,他说﹕「两个小毛孩子而已嘛,现在人们审美品味是愈年轻愈好。」他摇头叹息自己周围一班人老去,一句「老敌不过青春」,便自我开了脱。


  当然没这么简单的。


  退休问题


  一个人有无文化底蕴,退休后更可体现。


  退休,一个标界般的词,又像山峦一样挺立在生活中,一旦你翻过它,是满目的夕阳景色。


  时间松懈下来,不再紧绷绷的,反而令你不知如何自处,那工作惯性仍然在发挥着某种化学作用。有一位老先生,退休后的一天又神差鬼使地去往办公室,习惯地享受昔日下属递给他一杯茶,人家过分客气周到,令他一下子醒悟过来。


  于是回家去,老得很是迅速。


  愈有地位身分或在台面上越是风光的人,愈是不甘沉寂,和社会失去互动是不知所措的。虽说一直神往悠闲自在随心所欲,待有大把时间打高尔夫球钓鱼旅游看书陪家人,那全然的自由状态,原来也令一切失去滋味。


  一个明星,由于电影市道差无工开,处于半退休状态,选择了出山﹕为一卖杂货机构担任职务。


  俨然又有了立身之本。无疑,那张以商人身分亮相的脸再不如以往美丽动人。其实,该明星应已钱财不缺,为何还要做些没情没趣之事呢。


  人世间多有美好空间可供开拓。有一些退休人士看起来是情致高昂的,他们有的在公益事业大为活跃,有的通过其他渠道仍然对社会发挥着作用,或在精神上历练好自己,从容而泰然享受传统文化,而不是被动地让时间把自己淹没了去。


  这类人你是可以从眼神辨别得出来的。


  我为自己的将来设计的是写童话小说,就用这一套对付那时段。


  搬家记


  又一次搬家。


  要扔要买,生活重新安置是惊喜的,沿街的家俬店工艺品店又都属于了自己。用中国瓷器自制台灯,灯光要有层次变化才能表达夜晚的情意﹔地毯令家中柔软温和,对赤裸的足像一番拥抱,每个房间都要铺上,这是家中唯一允许色调杂乱的环节﹔到处都是布,化解着原址的土气门窗布局﹔家俬要老,才给人踏实感,我一直不明白光亮崭新的现代家俬有什么好,它们是板起面孔要让人生直来滑去的。找餐椅最难,老椅子总让人正襟危坐,因而买几张新潮货先代替着,发现新潮和古董混杂着也不错,令人于沉着中有一点昂扬的意思。要将女人的琐屑风格安排在厨房里,让瓶瓶罐罐造成乱局。尽量避免塑胶制品,花草和金鱼可令空气热闹起来。想一想,GOD的蜡烛飘浮在透明花樽水面上的设计如何典雅,若加上金鱼游动,就更让人心迷情醉。


  房子,很快变成你自己的,它盛载着你的喜好与隐私,是生存见证。确实,当你和它融为一体,那家俬陈设的质地便是你的质地,它们的品格便是你的品格。你出门走路,无论去哪里家都是身后的一个定点,用无言的情感维系着你。当日子的无聊本质又浮露出来,取代了初搬迁的惊喜,建议你放一曲古典音乐。就让音乐成为家中的灵魂缭绕不散。


  我的风水观


  不同房子住出不同的人。


  这是我搬家的经验,次数多了,明白房子是有不同性情的,有的阴湿晦暗,像有机关隐藏在哪一处角落中,害你住得腰痠背疼,这时候你不免后悔为了便宜几个钱将感觉不对的地方租下来﹔有的被大楼堵得窗户无光,有的歪七扭八,这类屋子住久了难免心神丧失﹔有的滞留着前住客的污秽之气,因此,找房子,前住客是何许人也是满重要的。善良人呆过的地方,那空气之温暖祥和,我用鼻子都能闻得出来。


  当然,一般的人不会敏感这些分别的。


  有一次,我刚进一处房子,便被什么呛着一般退出,那空气象是胶糊状,且尖利刺人,在门上,果然见一不知哪门派的宗教符号,它必定是某邪教徒的地方了。


  风水我是搬家搬得信了的,人和风水的关系还有待研究。对于我来说,不同的运气时段,是与不同的住所相应的。心气不顺,任凭怎么跟着房地产经纪到处看,都是枉然,刚要订下一合意之处,一小时前它却已被别人抢走,象是躲着你。


  找房子是难事,但千难万难,不免有一天随意间发现一处,你惊呼起来﹕「这就是了。」如找男人。


  于是搬进去,无论如何都是妥贴,是通透祥和,那窗前的青山朗月象是与你有约似的,这时候要庆幸自己鸿运当头.


  情迷兰桂坊


  兰桂坊是个浸泡人生的地方。


  一个女子,不知哪一根筋触动了,要去兰桂坊找对象,每到深夜便整装而发,在兰桂坊的忽明忽暗的光线与花花绿绿的人群中左穿右插,熟练得像游鱼。次数久了,搞得人人都向她打招呼,原来,这城中有一个固定钻营兰桂坊的族群,算不得上等货色,她绕开了他们,只是朝假想中的目标前行。


  在身体和身体之间跳舞冲撞就能碰上个桃花运﹖


  一些女子真的这样以为。她以为缘份这玩艺是撞见人多而机率大增,以为杯觥交错间的调笑是真,以为追逐的目光是自身诱惑的反射,以为混和了荷尔蒙的空气是烂漫的。


  当我和友人说起一些女人的「兰桂坊误区」,友人说﹕「泡吧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项目。」意即是我古板了。


  好,让我继续说听来的故事﹕功夫不负苦心人,一天,那女子在兰桂坊终于遇到一个德国人,两相在跳舞中便扭结在了一起,心心相印,待得知对方只是个大学生,一夜情已是演变得缠绵不休。德国大男孩向她讲明不结婚,她还是生下了他的儿子,本指望德国人至少跟她相处到把孩子养成十岁,那男的却是跑了。


  德国人仍是纯洁可受,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仍是条理井然的德国人,只是在兰桂坊抛下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凄迷故事。


  女子独自养育着兰桂坊的儿子,变得老态龙钟,昔日的浮华乱象都在不良气色中暴露了出来,在憔悴的皱纹中。


  兰桂坊,一个将生命拆散了又胡乱组合的地方。、


  监狱


  某香港议员竞选成功,笑脸风光,他三年前的一段监狱史被淹没了去。


  一条汉子又立在演讲台上,大众将信赖的目光投向他.监狱,作为一个人物的背景,不尽然是晦暗的。我又想起一党派头子,入狱出狱都有盟友相送相迎,他和他们何等默契。他说﹕「搞政治的都得到监狱里住一阵子才好。」盟友点头欢笑。


  在多元化时代,监狱是再也没有了既定涵义的,当人世间只有目的与手段,监狱,你便也可以从多方面拆解它。它可以是霉运者的陷阱,精神无落者的庇护所,要是你明白世界上到处都是自由的栅栏,人,永远也逃离不开心灵的监狱,现实监狱便也显得不那么可怕的。它又可以是锤炼英雄的基地,数世界名流,多少是监狱出身,甘地、曼德拉、苏辛尼津、哈维尔。


  何况,人人都是带着潜意识与人性的罪的,佛洛伊德说﹕人性本恶,永远需要更高的权威管制﹖


  现代监狱是融入了日常生活中的一景,不再壁垒森严。每当我经过赤柱或大屿山监狱时,不由感叹「风景这边独好」,将它形容成「人道避暑山庄」似乎是没错的。在中环昂贵区域,有一间域多利监狱,算得上名胜古迹,我有一个朋友就住在旁边楼厦中,在朋友家窗户望去,那运动场子真是辽阔,时而有囚人列队而出,在夕阳的漫烂光线中踢球,一派和平自在。


  当我这样说的时侯,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有一点监狱情结呢。


  政客面谱


  一串政客印制在立法会选举标贴上,满街都是。


  比平时亮相要令人顺眼得多。这要归功摄影师,将他们整弄得个个一脸诚意,不知道用了什么光线技巧,那争斗攻讦痕迹是不见的,取代以服务大众的微笑与承诺,而又不能像商界广告过分讨好,于是,他们是坦荡荡地将自信示人的,再呆板的眼珠,也有一抹温和之气,「香港明天会更好」的旗帜,就在那凝神专注之处。


  要赢得选举,面孔战也是一环。面孔,和证件或标签一样有说服力.


  在台上不在台上,一些人是迥然不同的。想起一位党魁,九七前何等雄姿焕发,中央内定的首届特首名单中有他一位,当黑马特首胜出,他就泄气了,又立法会选举落败,那面孔更如泥塑塌陷一般。有一次,我在地铁遇上了他,不由喟叹﹕不是一位街坊阿伯吗﹖


  心随境转,那位只有政治才令生命反光的人物,还上电视当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广告中,一张可怜兮兮的头脸被衔接在蜜蜂身上,「嗡嗡」地飞来飞去。他骂政府,与昔日敌人民主派搭肩膊,当然,这些都是再无社会效应的。一股子戾气扫荡在他的面孔上.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不懂得为自己保存一点什么呢。


  素质﹗素质不高的政客,当他置身荣耀与幸运中,一张煞有介事的面孔是可以掩饰了其他的,若要面对真实自我,就无所适从。


  面孔,出卖一个人如此无情。在政坛上,有形形色色的面孔,你尽可观赏就是.


  董太


  幸福是一个更属于女人的词。


  女人之间攀比幸福,是无奈的﹕一个安乐窝,往往彰显了生之郁闷﹔男人事业固然兴隆,但忙得令女人只是每天见到一张回家睡觉的脸,婚姻也就意义不大﹔要与情敌二奶搏斗﹔何况人生问题,是潜伏在不同的时段的,今天的幸福往往预示着明天的磨难,你要有足够侥幸,才能穿行一生而从容稳泰。


  我想起一个女人。


  一个家常妇道型女人。当她在礼宾府出现,人们上下与她打招呼﹕「董太。」她穿过一张张笑脸,到自己的办公室去,它位于董建华办公室隔壁。「行政长官夫人」是她的职位。


  有一次我去她那里。她有一种恨不能紧握你手的热情劲儿,开心之际眼角翻飞。我说她的特首老公一辈子维系她一个女人,仅这一点在香港便令人称叹。她承认说﹕「我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又补充﹕「幸福也要努力维系的。我嫁了个好老公,但是,缘分爱情甚至面包,都不足够。」


  还要什么呢,她在帮丈夫打点着江山。


  在办公室,她经常是看一看报纸,香港哪里出现什么情况,便联系人马解决。「这工作没有时间表,自己逼自己抓紧,没人逼我交功课,不喜欢的人不见。那叫快乐,叫满足啦。钱,名,我都无所欲求。」她说。她的所做,与自身天然的助人型人格性征是相应的。在丈夫当上特首前,她一个家庭主妇便在社会上做义工。


  平时,她跟随丈夫出席各场合,两相如影随形。我又想起一个镜头﹕元朗某山地驻军举行仪式,董建华昂然静默地出现人群夹道中,紧随着的她,不停向左右握手,说「唔该(对不起)」。每一只伸过来的手都要握到。这一份耐性,也真亏了是出于辅助老公,愈辛苦愈幸福。


  当周围女人讨论「幸福」字眼,我向她们提及董太。


  我的毛毛


  在南丫岛海滩,见到一只狗。


  白底黑斑,不是毛毛吗,我十多年前在南丫岛养过的狗。我奔了去,不,不是我的毛毛,那白底黑斑显得崭新了一些,像个机器狗.


  但大叫一声「毛毛」,大地都要起三种悲恸。


  毛毛出现在我年轻而热情的岁月,牠是弃狗,草率地住在某渔民家门口,我一挥手牠就跟了我回家。牠怯怯而逐渐欢腾的脚步,与我不离不弃。从牠身上,我知道狗有了关心牠的主人,胆子会变大。别的狗挑衅时,牠不再躲闪,而是「呜呜」地叫着,一边回头找寻我支持。有一次,我回到家,牠不舍得出门玩去,只围着我撒娇,又憋急了尿,竟然腾地跳到隔壁人家阳台解决了。


  后来带牠去城里,住水泥森林,牠就变了性子,在沙发上尿了一次又一次。


  有一次上班去,将牠锁在门外,示以惩罚,回来就不见了牠。


  到处奔波寻找,简直要把香港给掀翻。牠又回来了,拖着一只被车撞伤的腿,不懂坐电梯,却懂得从哪里蹩进曲折复杂的楼梯口。


  那不知让人哭过多少次的毛毛,我将牠送回渔民家。船一到南丫岛,牠就奔跑跳跃个不停,大自然是牠真实的故乡。


  如今,我后悔曾将牠关在门外,令牠要在车流间狼狈地穿行,后悔牠被自己带进银行,要小心地察看人们的脸色讨好着,以免遭到赶走,后悔冬天没将牠的窝弄暖和一点,害得牠趁我不在时蜷到床上睡觉,待我回家,又要闪身下来,像小偷一样,后悔随工作忙,将陪牠散步之事经常省略。


  死了,听渔民说,被渔农处防疫队弄到哪里烧了去。人世之繁嚣,早已将这一往事掩埋了的。


  但白底黑斑狗又回来了,像那逝去的岁月,一闪。


  触摸生命巅峰


  《攀山168小时》,创下英国纪录片票房最高纪录。


  秘鲁安第斯山脉21,000呎高峰,攀山爱好者﹕辛普森与耶茨,在死里逃生之后,写下了它,过程又被拍成纪录片。我观看,便知道它是生活翻版了。


  两人由山峰西侧攀越,那一条路线,据史载,仅1936年被德国人征服过,此后大半世纪不知多少前仆后继者死在途中。辛普森与耶茨,用锹和斧在山上开拓着,脚印转瞬便被雪崩和风暴淹没。而山峰的另一面是人世凡俗景象,道路通达,人们带着狗上山顶漫步。


  社会上不也如此吗,一些人选择艰险的路,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发挥。


  合作的攀山者,凭一根绳子牵系着。辛普森掉下悬崖,被绳子悬在空中,另一端的耶茨迫于求生,割断了它。


  一幕日常情景﹕在你处于危难时分,才发现维系你和周围人的绳子根本是虚拟的,人性本能如此,大家在互娱互利中一切无恙,但是谁也不要背上另一个人的负担。


  冰渊底端的辛普森,面对透彻的黑暗冰冷,哭道﹕「究竟为什么要来找死﹖」


  人性在死亡面前是脆弱的。


  那见不到边沿的冰渊上方依稀有天光。他拖着断腿,往笔直的冰壁上爬,在没意识到可能性的情况下,出到地面。四下雪山固然美艳却仍是杀气腾腾的,没有食物,那跟随着他的死亡之神,只化成一个声音﹕「走吧,继续。」他滚爬踉跄。


  一旦他向晕厥投降,便要和土地化为一体。幻觉中有歌声和潺潺流水。


  人的潜力是神奇的。心理学家说,只要心理上不松懈,便可以创造可能性。意志,意志如此关键,生活中成就者,往往要通过生存意志的严酷考验。


  再回望一眼,或许,那巅峰景色格外有一种融入生命之美。


  到处是距离


  中环荷李活道,走来一位熟人。


  我刚想打招呼,又止住,他只对我来个迎面不见,低着头,被寒风吹袭一般踽踽独行。一位香港传媒界长辈兼散文家,我目送着他的影子消失在街角.


  想来他是投奔了某古董店而去。犹记得一次,我采访他,他忽地打开办公室抽屉取出一把中国扇子:印有古代美女和花朵,说﹕「整个中国文化都有一种渊源在里边。」


  在他的谈话中,反覆出现两个词﹕距离与公平。「西方人与人之间关系没有东方人那么复杂,距离很远,这东西很好用。」他说,要有距离,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距离,可令文学写作有深度,否则,一味投入,弄到要靠东方文化「超然」或「形而上」一类化解,那些都是虚无缥缈。


  「可是你的某些文章给人一种虚无缥缈感。」我说。


  「西方有一个形容词﹕philosophical,指用一种比较有深度的思想体系看事物,它也是一种虚无缥缈,和东方的philosophical距离很大。东方philosophical很真,很玄,西方的philosophical有点sarcastic(讽世),还是很入世。」他说,他自己还是受西方文化影响比中国文化大一些,用前者诠释后者,有一个较大的文学景观。


  难怪他不赞同文学的全然虚构,认为建基于真实人事才是好作品,「当你全然虚构,就要想一想公平不公平。」他说。公平,一个无比清峻的词,也是他的价值观重点,与「距离」相辅相成。可能是因为他出身传媒,处理新闻,客观要求高。难怪他的文章总是不轻易下结论,以含藏为特色。又一想他坐在传媒要位几十年,如果不是抓住「公平」这一底线,如何撇清人事侵扰。


  一个通过扇子凝视中国文化意境的文人,和传媒人形象联系在一起,在时代的风中被吹袭着,也是一番自圆其说。


  摄影师


  巴士上,遇见一位杂志摄影师。


  他说他不快乐﹕「当你刚拍完一百张唇膏,还能怎样呢﹖」


  我认识的几位摄影师都是如此沉郁,他们与拍摄对象难以协调。我指的是有文化责任感的摄影师,一种观念仍然影响着他们﹕一张好照片,离不开真诚情性。


  他谈起自己的工作是什么呢﹕如果大众认为唇膏重要,那么,拍它的光泽与艳丽就是﹔如果某女星坚持要将自己美化得哪怕虚假,技巧不是很多吗﹔还要学会漠然。还拍过裸体照,女孩子刚躲在角落里哭过,却不能拍伤痛,只拍性感迎人一面。


  一度将心思放在风景上,但香港山与海,与挤迫匆忙的人生相映衬,要拍出沉实大气效果不易。《廊桥遗梦》中的金凯,《国家地理杂志》编外摄影师,带着一套沉重过时的莱卡机器,宛如本世纪最后一个牛仔,在名山大川与国家民族的皱褶间自由奔驰,自有一番风姿他人难以启及。


  而在人类历史上摄影曾经是重要的,捕捉瞬间,捕捉人物事件,捕捉真实严肃,捕捉伦勃朗画作般的轻柔意味,捕捉时代历史。照片经暗房印染一旦成就,便无可更改,具有神圣质量。数码技术淘汰了这一切,甚至战争场面,也可以杜撰,最近,不是有伊斯兰分子拼接出一个人质被美军斩首的照片吗。


  当人人手持轻便数码相机闪耀出一片浮丽俗艳,摄影师在哪里。


  巴士上的摄影师,我循着他的目光一看,果然到处是构图﹕疲累木然的乘客,车窗外的金属色楼厦与商业招牌,又恍然警悟,一个凭视觉敏感为生的人,不快乐或许在于﹕他无处可逃。


  声音


  男人说话,声音宏亮,简直能把墙上石灰一片片震落下来,女人听了,不免心动,我开玩笑说:[你是所有公鸡中打鸣最好的一个.]


  宏亮的声音并不性感,它只体现一个人脐下丹田中气十足,及正义诚实,是个实干家,而性感的声音是深沉的,略带沙哑,更兼疲惫,我曾经喜欢过这样的声音,一个沧桑型男人,总是带了一本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四下流浪,他懂得用声音勾引女人心酸的爱情.


  单纯的声音和市侩的声音,听起来是两种,没有生活阅历的男人,无论如何造作老成,声音不无稚嫩,令人不以为然.而一个混社会的男人,声音总是混浊粗犷的,他们代表了俗世的强大力量.


  从我个人来说,不欣赏过于流畅的声音,那样的声音听起来不无聪敏,但缺少含蓄,缺少韧性,令人觉得他是过于浮游于生活表面了.在我和租房经纪打交道中,往往听见这样的声音.


  有平稳的声音,说明正直的性格,也有抑扬顿挫的声音,说明其人有罗曼蒂克倾向,有尖锐的声音,显得神经质地要和你把真理越辨越明似的,有愚钝的声音,说明脑神经的残缺,或身份地位的微不足道,有和善的声音,是即便胸腔共鸣发出而带有温度的,有冷酷的声音,有轻率的声音,有不知醒悟的声音,有人格圆满的声音,有技术化的声音,有刚毅木纳的声音.


  文人的声音,往往在众声喧哗中一下子被我分辨出来,我当记者时打过一个国家文化部长的电话,听起来像撕破了扇子,吱吱地,体现他即便人在官位,实质上还是个文人,总是要躲在阴湿角落思考一些什么.


  大部分传统型文人的声音总是体现了对现世的无奈,尾音衰弱,散淡地,没有很强的目的性.


  从声音可看见形形色色的人.


  肠胃爱情


  [要抓住男人的心,先抓住男人的胃.]一年长妇女谆谆告诫道.


  她以会做各国菜式自豪,并指出:街上[阿二靓汤]为什么出名,有一个典故:[阿二]即小老婆,小老婆为了令男人离不开她,变着戏法煲汤,此谓[阿二靓汤].


  我们入店内坐下,点了杏元凤瓜炖水鱼,雪蛤红莲炖鹌鹑,品尝之下细腻清甜,而我还是不解:


  爱情那么美丽,何以落实在肠胃上.


  对于香港人来说,大热季节的一天劳顿回家,汤水是必不可少的,广东女人一个个身怀煲汤绝技,不同季节不同体质,在汤中如何搭配用料,都有讲究,陈皮生姜蜜枣是看似无谓而必放的,绝对弃用鸡精味精,你去大饭店都喝不到此等的原汁原味.在女人的汤水哺育下,男人十分惬然.


  倘若他对汤水的味觉没变,他对你的感情也没变的.


  因此你要加一把劲,在汤水中暗自生化无穷,他上火了你煲鲫鱼冬瓜绿豆汤,他感冒了你煲黄茋母鸡汤,不宜太急太过,要一点点地来,避免虚不受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通晓汤火的寒热温凉各性,对症煲汤,对脾胃肝胆腰肾心脏各个击破,男人只有在身体里面润实了,身心轻安了,才把一份多出来的感情放在你这个小老婆身上.


  我想起一个已婚男人,最近为抛弃他的女朋友伤心得不能自持,找我诉说了一下午,而一下午的诉说中,我竟能数得出十种又香又浓的汤名来.


  煲汤是高深技术,让男人不能自抜.


  中年人


  迈入中年人的世界,是可怕的事情.


  当然,一般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从青年到中年的过渡.人到中年,生活变得实际而具体,理性沉淀下来,经验和智识令一个男人倍增魅力,然而,可惜的是,他已经不会感动.


  他会习惯地分析及怀疑,将生活当成一件件事情去处理,当一个孩子,掉入海水呼救,最先跳下去的不是中年人,他会判断海水温度及自己的体质,再做决定.


  总之,没有什么可以化解了他,年轻人,能看见月光和蓝天,而他看见的是月球和宇宙,他说[我爱你],更多的意思是[我喜欢你],女人的乳房在他眼中是在逐渐下垂之过程中,美丽也无非是五官排列问题.电影中有一个镜头:美丽的女间谍身份暴露,按指示被秘密处决,持枪的年轻人手在发抖,枪响了,扣动扳机的是中年人.


  年轻人刚去机构工作,不可神气活现,否则被中年人投以讨厌的目光.中年人的意思是:


  你还早着呢.


  年轻人挥霍着惘然无知,中年人则要靠心理医生护航了,在机构通常是上司,要在下属面前保持尊严,回到家中是顶梁柱,要令亲人有安全,要生活规律,饮食清淡,每周留出一个时间段打牌喝酒,以保持轻松愉悦,他还要有空学一下琴棋书画,并不是返老还童了,而是青少年成长期的种种污迹都会遗落在人到中年的意识明镜中,要[时时勤拂试,勿使染尘埃].


  年轻人总是为前途担忧,中年人则为如何令安息碑文写得更满意而做着准备了,貌似从容不迫地,气定神闲地,有的追求名节,有的开展婚外情,以便殊死一搏.那吟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自然也是中年人.


  猫和狗的结合经验


  嫁了洋人的中国女作家,问她异国情缘心得,她说:


  [好比猫和狗的结合.]


  只一句话,令人惊笑,她又举例:一天,她为日常小事和美国人老公呕气,哭了,伏在椅子上梨花带雨的,老公过来安抚,她说:[不要,不要.]老公便走开了.而倘若是中国男人呢,就一定明白这[不要]的意思就是[要],是为了面子的撒娇,会更不由分说地安抚她,化干弋为玉帛.


  美国人老公这一走,便彻底从她心中走开了.


  她不会再跟他贴心贴肺,不会再耍小心眼.文化差异对于一桩婚姻来说,是全新的体验,需要双方改变原来程序进入一个全新的范畴,在全新的范畴中往往是中国人更容易面目皆非,不知是否和国民性的温和附庸有关,鲁迅有言:[中国人因了巧与滑,善于制造瞒和骗的艺术来.]善于在灰色地带讨生活的中国女人只要避开西方男人的思维模式死角,照样能把一段关系玩得转.


  女作家和美国人老公在一起二十年了,婚姻稳定.


  秘诀?[美国男人尊重女人.]她说.在她的笑靥后面我看到了阿Q爱情胜利法.


  自欺欺人,假作真时真亦假,浑水摸鱼,瞒天过海,大智若愚,欲擒故纵,阴奉阳讳,笑里藏刀,这一套套的中国人智慧拿到西方社会尽管运用场子大为缩小了,但也不是无计可施.女作家又说了一例:吃饭时为美国人老公搛菜,他会抗议人身权益受到侵犯.


  那么中国女人怎么表现才得体呢,[无为而无不为.]女作家说.我猜中国文化的课题对于她的洋人老公永远是个大神秘.


  浪漫图书馆


  小时候,志向是当图书馆管理员.


  犹记得在内地家乡的小图书馆,那个负责借书的女同志齐耳短发,有一张不高不兴的脸,借书的小窗口很高,我得踮起脚尖,才能望得见那张脸,以及后面一排排散发着马列气息的书架.当然,借的书以革命故事为主.每次限借一本,我一天借两次,去到小窗口总是怯生生的,心口嗵嗵跳,不敢看借书员无情的眼珠.


  但那是我成长年代重要的窗口,从书中得知,地主一类总是穿着长袍马褂,好孩子时刻警惕阶级敌人动向,思想不好或有资产阶级情调的人,最后总是被革命群众教育了过来,有一小撮彻底滑向毁灭之路,他们以知识分子居多,喜欢留分头,架一幅眼镜.


  春天到了,看书格外地勤,一头扎进外国书籍,<<基督山伯爵>>,<<海底两万里>>,<<福尔摩斯探案>>,<<尼罗河畔的惨案>>,前苏联的文学作品,那时候中国已经改革开放.有一天,刚借到手的一本什么书掉下了,低头去拾,一只皮鞋踏在书上.


  那是一只真正的牛皮制的黑皮鞋,鞋身沉重泥泞,百分百男人感觉,显示其主人走过了跋山涉水的路,他是谁?我不敢抬头,我知道他在注意我,或许跟踪了我已久也说不定,只一瞬间我便长成了少女.


  没有任何书中依凭地,没有文字预兆地.


  我奋然将书从鞋底抽出,惘然环顾,小图书馆仍是空落落的,那大半辈子固定在窗口后面的借书员突然老掉的脸上仍然挂着寒霜.


  给茶壶做衣裳


  有台湾女子从纽约来,还没到冬天,便说要为她家的茶壶做一件绒布衣裳了.


  我笑道:香港的冬天,最冷不下零度,你的茶壶又不会冻裂呀.


  说话时,空气中有难以察觉的丝丝冷意,扑面而来,但亚热带地区的温和态度,在秋季消褪时,仍然凝固不化.没有个性的季节,令我们生活着没有了精神世界的起伏,我经常要告诫自己:没有意义就是意义,这样一来就不会纠结于哲学玄思了,而看待周围的一切都是轻盈可喜.


  她对我的劝告,不置否可,只一味去布店或朋友家找寻给茶壶做衣裳的布,末了,她还是在自家的老樟木箱子里,找到了理想的紫绒布料,开始剪裁,一针一线地缝制起来.


  圣诞节,我们一伙人去她家,她展现了一个主妇从容轻巧的茶艺,只见她将一勺茶叶轻拨入茶壶,注入开水,提了茶壶逆时针晃三圈,顺时针晃三圈,这才正式给客人斟茶,是带了炒米的冻顶乌龙,香洌清幽,她斟茶的动作看上去是漫不经心,实则干净利索,不论座席如何吵闹,也穏穏实实地不乱.


  我注意到她手中的砂陶茶壶,是赤祼的.


  [咦,它的小衣裳呢.]我说.


  [哦,在那里.]她随手一指,于是我发现她缝制月余的小茶壶套,没趣地躺在一个杂物草筐中,早已被遗忘了.


  [为什么.]我说,[为什么.]


  她只当没听见,又忙别的去了.原来,茶壶穿不穿衣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女人家的心思.


  情欲面孔


  时有熣灿的场景.


  出现了一下,便消弥于记忆了.譬如,某年某月某一天,在尖沙咀轮渡的甲板上,我看到一张阳光下充满情欲的脸.那张脸对我并无意义,我还是为之所动.


  是西方人,一望而知是美国人,坦荡无邪地将他的神情转向我,仿佛说:[Iwanttofuckyou.]我也微笑,将目光转向浩淼莫测的维多利亚海面,不用说什么,生命充满了,自然流溢出来.我微笑得如同剽窃了上帝的一个小秘密,那一瞬间我是女子,也是儿童,也如老者若有所思.


  讨厌!无聊!


  我不也是如此训斥过男人么,在内地成长的年代,不论是在公共汽车还是在街头巷尾,对异性的肆意目光总是不无愤怒.[男人都坏的.]小时候就听妈妈教育说,男人世界,和不怀好意联系在一起,似乎生来要占女人便宜,要行沾污之事,而女孩子则只能是防卫,想来除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影响外,中国从文革的清一色意识型态再到改革开放,在社会无序更替下,男人们也落得一个个面目突兀,惹人生疑.


  从面部结构说,中国人轮廊模糊平滑,似是而非,呈传统文化压抑三千年的含蓄或内敛格局,不如西方人起伏有据,导致在传情达意似乎显得不那么光明磊落.犹记得我和初恋对象在一起时,对方眼角异光一闪,算是爱上你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分了手,也许是我认为不应该发生和床上有关的事情.


  然而,在河流追寻纯粹流程的人生中,终究有一天,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为一张明确的情欲面孔而感动.


  瞬息风光


  是否每个女人生来都有当公主或仙女的欲望?


  云彩一般迤逦的白纱中,她可爱的脸蛋展现出来,向远方微笑.是女人理想中的自己吗.


  她的陪衬人丈夫在她身边,那是婚妙照.拍婚纱照,将自身美美地发泄一下,以提前弥补青春即将不再的惆怅,人生,俨然也风光了一阵.


  我认识一个女人,她酷爱自己的丈夫,当然她更酷爱自己,是个霸道型女人.在她家里,客厅,卧室,书房,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婚纱照片.照片上的她仙女一般飘逸,公主一般明丽动人.平常的专横强悍神态不见了,她换了一个人.


  她指着照片不放心地问我:[像不像?]


  我遗憾地回答:[不怎么像,确实不像.]


  在生活中,她与丈夫时常吵闹兼打架,在这之上是婚妙中动人的微笑.


  女人当然不以为然,她们从来不在乎将人生过于美化,而试想一下在拍婚纱照中,其艰辛也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女士们不仅要操持服饰和化妆造型,还要让姿态手势嘴形眼神等等和镜头进行整体配合,任凭你什么样的女人,摄影师都按照将你打造成淑女型或高贵型去处理,这样才会替你为子子孙孙留下大可尊敬之形象.


  近年世风开化,在婚纱照也有了一点点性感的空间了,摄影师格外要处理得当,或用上写意手法,以免挑逗之嫌,只停留在[欲说还休]分寸上则可.


  不过,摄影师再劳苦功高也无济于事,往往和手术医生那样被女人赶紧忘掉,不被感谢的,女人们巴不得婚纱照中的自己是真正地横空出世呢.


  悲怆


  生活的可怕之处,是平常细节下潜藏的悲怆.


  看到某女星嘎嘎笑着,将身材在摄影机前转来转去,以示没有经过整形加工的天然,我替她感到悲怆.美变成设计,是悲怆.


  订婚晚餐中一笑,牙缝夹着一根韭菜,是悲怆,夹着韭菜接吻,是悲怆.


  将自己成天打扮得亮丽,却不去揣磨亮丽后面没法子掩饰的沧桑,是悲怆,卸了妆时,不再在镜中端详自己一眼,是悲怆.


  排尿时发出的声音很粗鲁,是悲怆,惊叫起来,想起赶不及做头发就要赶赴约会,是悲怆.


  年华半老的媚眼是悲怆,装做生气,一撅嘴唇牵动的满脸皱纹,是悲怆.


  相信自己身上新长出的瘤子不会变癌,是悲怆,相信真情,是悲怆.


  闲来无事时翻看一本算命书,是悲怆,刚离完婚直奔教堂,是悲怆.


  春天来临的时候,仍将门窗紧闭,是悲怆.还没到冬天,便用一层又一层的毛衣将自己保护得好好的,是悲怆.


  悲怆说不完的,只有在特定情形下,一剎那的感受,才能将悲怆描绘出来,而日常生活间人人笑逐颜开,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一只小兔的眼睛,呆呆地转向猎人的枪口,是悲怆.当人活在自以为是的懵然不知中,真悲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1:47 , Processed in 0.17264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