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5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犹太民族的教育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30 14:4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犹太民族的教育观  (转载]

知识才是最稳妥的财富

犹太民族之所以耀眼于世界各个领域,他们认为这就是对他们求知精神的回报.

由于历史上的犹太人四处流浪,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保障,他们深感物质财富随时都可能被偷走,但惟有知识智慧永远相伴.他们坚信,无论命运如何坎坷,不论流浪到哪里,只要有智慧,有知识,就不怕没有财富.他们所到之处,唯一的支撑就是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从而创造财富来为自己争得一方生存发展的空间.这正是犹太人流浪数千年仍然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所以犹太民族将知识当作他们最稳妥的财富,有着宗教般虔诚的求知精神,由此便产生了对知识这种财富近乎贪婪的欲望.

在犹太的<<圣经>>---<<塔木德>>中有这样一些话:
"世界为了学童们的呼吸而持久存在.""没有学童的城市终究失败."
"学童们绝不能忽视他们的学业,即便是为了建筑神庙也不行."

所以他们在孩子三岁时,就在<<塔木德>>一书上滴上蜂蜜,让孩子去舔,使孩子从小就爱上它进而受它的熏陶.所以在孩子长大后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研读.

这是每个犹太孩子都要回答的问题: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财产被抢光,你将会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
大多数孩子的回答是"钱"或者"钻石".
母亲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说:"孩子们,你们带走的东西,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知识.因为知识是任何人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知识永远跟着你,无论逃到什么地方都不会失去它."

勤奋好学即精神

犹太教中,勤奋好学不只是仅次于敬神的一种美德,而且是敬神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宗教般虔诚的求知精神在商业文化中的渗透,内化为犹太人孜孜不倦、探索求实、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

在犹太人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反映他们崇尚学习的动人故事.
拉比阿吉瓦年轻时曾是卡尔巴.沙乌的牧羊人.卡尔巴美丽端庄的女儿拉结发现这个牧羊人非常高贵,于是他说:"如果我和你订婚,你愿意出去学习<<律法书>>吗?"
他回答说:"我完全同意."
于是他们秘密地结了婚.他去远方学习<<律法书>>.可是当她父亲听说这件事,把她从家里赶了出去,发誓说只要他有一口气在,她就休想得到半点财产.

阿吉瓦在外面学习了12年.他回家时带回来了1.2万个学生.快到家的时候,他听见一个老人对他的妻子说:"这样的活寡你还要守多久?"
他的妻子回答说:"如果他听我的话,应该在外面再学12年."
听到这些话,阿吉瓦就回到学院又学习了12年.第二次回家的时候他带来2.4万个学生.

当拉结的父亲听说后,就匍匐在拉吉瓦的脚边,分了一半财产给他.

敬师重校

在希伯来语中,山被称做"哈里姆",双亲为"赫里姆",教师为"奥里姆",同山的发音非常相似.犹太人一向都认为双亲和教师都像是巍峨的高山,比普通人搞出许多.
在犹太社会中,每个人都认为智者远比国王伟大,智者才是人们尊敬的中心.因为智者死了,世界上再没有大智慧,而国王死了,任何一个智者的弟子都可以胜任.

犹太人特别重视学校的建设,在他们看来,学校无异于是一口保持犹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
在1919年,犹太人正同阿拉伯人处于日趋激烈的冲突之中,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便在隆隆的炮火中奠基开工.此后连绵不绝愈演愈烈的冲突,并未能阻止这所大学在19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伟大的拉比约哈南曾说: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公元70年后,占领犹太国的罗马人肆意破坏犹太会堂,图谋灭绝犹太人.面对犹太民族的空前浩劫,约哈南殚精竭虑.他假装生病要死,才得以出城见到罗马的司令官韦斯巴罗.
他对韦斯巴罗说:"阁下必定会成为下一任罗马皇帝."
将军很高兴的问他有何请求.
他回答:"请给我一个能容纳大约10个比拉的学校,永远不要破坏它."

不久以后,罗马皇帝死了.韦斯巴罗当上了皇帝.日后当耶路撒冷破城之日,他果然发命令:"给犹太人留一所学校."学校里的几十个老智者就巧妙而幸运的留下了,犹太人的知识传统也由于这所学校而得以继续保存.

以色列有六所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巴尔伊兰大学、内格夫-古本安大学.凡是到过这些大学的人无不为他们的校园之优美、建筑之宏伟、设备之先进和藏书之丰富而赞叹不已.以色列许多大学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承认为权威性项目.

独特的教学方法

拉比们认为,一个学校在听了好几遍之后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他不应该在那些只听一两遍课就能掌握的学生面前感到羞愧.

为了在教学中让孩子认真听讲,教师可以用令人吃惊的声明来使他们振奋,保持警惕.
拉比在一次讲演中发现学生都睡着了,为了唤醒他们,他突然高声叫到:"一位埃及妇女生了6000个孩子!"一个名叫伊失米尔.本.犹瑟的学生一下子就从困倦中惊醒了,问:"谁能做出这种事啊?"
拉比大声说:"他是约克白德,在他生摩西的时候,因为摩西就等于6000人."

一个老师说:"如果孩子不想学习了,我就给他几条鱼,然后再把鱼从他那赢过来.这样,他不久就变得好学了."
他主张学生动脑筋,鼓励学生提问,孩子们回家后被问的第一句话总是:"今天又提问题了吗".还主张:"一个老师应该在他的学生面前适当漏出破绽,让学生来纠正".

学习是为了增长智慧

犹太人蔑视一般的学习,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味模仿,而不是任何的创新.他们坚信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是挖掘智慧发展能力的过程,知识是为磨练智慧而存在的,所以他们又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智慧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的驴子".

他们主张学习一定要学到知识渊博,才能融会贯通,因为"深井的水是提不完的,浅井的水一提就干".

以色列有所"鲸鱼学校".这所学校就是让孩子们乘上帆船在一年之内横渡两次大西洋,游遍三个岛,除了经受住大风大浪,还要忍饥挨饿.这所学校的孩子必须学会驾船、捕鱼、做饭,还要完成考察、读书、讨论等课程.同时他们还要与当地人打交道,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孩子们经过这样一番磨练,大都锻炼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教育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

以色列建国后,始终把教育放在首先地位.教育立国、科技立国是以色列人从成立之日起就追求的目标.历届领导人一直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看作是一个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否的问题.

前总理梅厄夫人说过:"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
夏扎尔也曾说过:"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
伊扎克.那冯刚更直截了当的说:"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

1949年以色列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这是这个国家最早制定的几个法律文件之一.1953年颁布了<<国家教育法>>,1969年颁布了<<学校审查法>>等等.

以色列是个移民国家,为此<<国家教育法>>明确规定:"以色列的教育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适应国家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促进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融合,清除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别,以形成一种新的犹太国民文化."

以色列的教育投资之高,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从20世纪70年代始,以色列教育经费始终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

以色列的人口只有500多万,但是在校人数达138万之多,还有很多成年人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在以色列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学生.从大学生人数来看,以色列总人口与大学生的比例仅低于美国和加拿大,比欧洲的一些国家都高.以色列每4500人中就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由于国内容纳不了这些专家、学者,以色列就开"始输"出人才,特别是流向美国.

终身学习

在犹太人看来,学问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不断学习是一种神圣的使命,不管一个人到了多大岁数,也无论他有多么贫穷,在他们到达天国以前,就应该不停地学习,即使是一位最伟大的拉比,也不例外.所有的犹太人一向秉持着这样的一种观念:肯学习的人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
同时犹太人还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保持"青春"和年轻人的心态,还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财富",取得精神上的不足.

拉比曾说,如果一个人来到天国对裁判说:"我太穷了,终日为果腹奔波,没有时间学习."那么他就会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比希来尔还穷吗?"

希来尔长老是一个穷人,他每天都辛苦的干活,却只挣到半个第纳尔.他用收入的一半支付给学院的门卫,而用剩下的一半来给自己一家人生活.一天,在安息日前夜,他没有挣到钱,于是学校的门卫就不让他进去.在学习知识欲望的驱使下,他爬到教室的房顶上,把头紧紧贴在教室的房顶上,透过玻璃倾听智者讲课,不一会,大雪飞扬,但他听得非常入迷,终夜没有挪动一下位置.第二天清晨,讲课的智者施玛对阿弗塔扬说:"兄弟,这间屋子每天都很亮,但今天却有些暗,外面是不是阴天了?"他们抬头向上看,发现了被大雪覆盖的几乎冻死的希来尔.
两位圣人说:"这个人亵渎安息日的行为是值得的,上帝保佑他."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4:55:48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立足的民族和国家——犹太人和以色列

  来源/作者:中国新书发布网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和作者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从犹太民族的教育理念、教育特色、教育视角、教育成果等方面,介绍分析了教育是犹太民族和以色列的立国之本、兴国之基和强国之道。多角度、全方位地阐述了教育对犹太民族的生存、发展及以色列国家的重建,经济、文化、科技的腾飞及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开卷语

第一章 古老民族的教育理念

第一节 从诺贝尔奖看犹太教育

第二节 学习是信仰的一部分

第三节 生有涯而学无涯

第四节 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第五节 教师比国王更伟大

第六节 学校在,犹太民族在

第七节 本章给我们的启示

第二章 神奇民族的教育特色

第一节 从成功的美国犹太人谈起

第二节 美国犹太人成功的秘密

第三节 从宗教教育到世俗教育

第四节 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

第五节 从个体教育到社会教育

第六节 本章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章 智慧民族的教育视角:知识=财富

第一节 知识是永远夺不走的财富

第二节 犹太人的经营之道

第三节 财富、金钱背后的犹太教育观

第四节 犹太人富凯尔博士的故事

第五节 本章给我们的启示

第四章 从犹太巨人看犹太教育的成功

第一节 哲学、社会科学巨匠

第二节 经济学界轿子

第三节 科学天才

第四节 文学泰斗

第五节 新闻、传播业的革新者

第六节 艺术大师

第五章 教育:以色列的立国之本

第一节 新国家的第一块基石

第二节 政治家与教育家

第三节 用在教育上的钱是决不会白花的

第四节 移民熔炉与希伯来语的复兴

第五节 书的民族,书的国度

第六章 教育:以色列的兴国之基

第一节 以色列的教育目标与教育风格

第二节 以色列教育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三节 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体系

第四节 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

第五节 以色列人深感骄傲的七所大学

第七章 教育:以色列的强国之道

第一节 常胜背后的重要秘密

第二节 战争的胜负并不在战场

第三节 透过经济奇迹看教育

第四节 人才——以色列最宝贵的资源

第五节 研究开发——科技先行

参考书目

后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4:54:31 | 只看该作者
著名犹太文化专家贺雄飞在宁波分享犹太家教智慧
“孩子,今天提问题了吗?”
2012年03月25日     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浙江在线·教育03月25日讯 在犹太人家庭里,当孩子稍微懂事的时候,父母就会翻开《圣经》,在上面滴上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用意就是告诉孩子:读书和学习是甜蜜的,会带给你人生的甜美。

  “学习是甜蜜的,学习本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可是现在中国的教育,却让许多孩子觉得读书很苦,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如何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呢?”昨天,著名学者、犹太文化研究专家贺雄飞来到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在“明州大讲堂”为读者作了题为《知识是甜蜜的——千年不衰的犹太家教智慧》的讲座,与宁波市民分享了犹太家教智慧。

  如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1600万人,他们占了世界人口的0.27%,可自从1892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截至2011年,共有169位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比例是其他民族平均数的100倍,这就是诺贝尔奖中的“犹太现象”。

  犹太民族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世界级大师,如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达尔文、卡夫卡、列宁、马克思、海涅、肖邦、比尔·盖茨等,不胜枚举。

  他们为什么会那么成功?贺雄飞认为,这是因为犹太人崇尚读书,崇尚智慧,更崇尚创新。

  在多年研究犹太文化的基础上,贺雄飞提出了“黄金教育模式”。“黄金教育模式”指的是接近于人类的教育规律和本质的教育法则,近似于黄金的价值那样永恒不变。

  贺雄飞借鉴中国文化的金、木、水、火、土,把人类的教育用5个颜色来区分:木是绿色,代表创造性;土是黄色,指艺术、手工和美感的培养,代表情感智力的发展过程;水是蓝色,代表参与社会的智力;火是红色,代表参与野外及团队活动的能力,以及学会如何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金是指白色,代表人的知识以及对外来开放的知识模式和思维体系,让人不但喜欢学习,还能取得好的成绩。只有培养了前面4种能力,我们所学的知识才能发挥作用并激发人的更大的潜能。

  记者李臻

  崇尚读书

  犹太人把学习看作人生的乐趣,在犹太人那里,教师的理念首先就是培养小孩对学习的爱好,他们会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决不会因为某个孩子的进度比较慢就打击他的积极性,而是因材施教,采取鼓励的态度。这种教育理念培养了犹太人普遍并保持终身爱读书的习惯。

  崇尚智慧

  智慧的观念深深扎根在犹太人的心中。在犹太人的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学者远比国王伟大,也远比富翁伟大。犹太人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犹太人看来,知识是磨炼智慧而存在的。假如只是收集很多知识而不消化,就等于徒然堆积许多书本而不用,同样是一种浪费。

  崇尚创新

  犹太人有句谚语:“没有资本并不是问题,没有创造性才是问题。”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

  许多犹太人家庭里碰到放学回家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孩子,你今天提问题了吗?”有人称,犹太民族是一个企图揭示自然和人类秘密的哲学家民族。喜欢思考宏观的、深层次的问题,喜欢抽象,喜欢逻辑,铸成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4:53:53 | 只看该作者
犹太民族: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 散发着无数传奇魅力来源:日新新闻部 作者:韦加恒 李成龙


  编者按:犹太民族,一个拥有五千余年悠久文化历史的灿烂民族,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历尽了坎坷与曲折,但她坚韧不阿,作为一枝智慧之花在世界各领域绽发着独特的清香;犹太文化,一缕带有传奇色彩的灵感之光,熠熠生辉,在狂风暴雨中摇曳,曾一度熄灭,但又奇迹般地复活,在人类文明史上创下无数神话。今天,让我们带着疑问和思考一起走进第151期孔目湖讲坛,在这个知识与思想碰撞的精神殿堂中寻求答案。

  本站讯:4月19日19时,图书馆202室内灯光明亮,座无虚席,在学子们的热烈掌声中我们迎来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光先生。他为大家带来一堂题为“犹太文明与犹太人在中国——历史、现状和透视”的精彩讲座。



上海社会科学院潘光研究员给大家带来题为“犹太文明与犹太人在中国——历史、现状和透视”的精彩讲座。 摄影/李成龙

  与风雨作战 让智慧之花洒满前进的路程

  犹太民族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发源于两河流域,即今伊拉克。亚伯拉罕作为首位领袖,率领着犹太人从两河流域进驻巴勒斯坦,然后漂泊至埃及,在那里进行长达500年的开垦和探索。在犹太民族转移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各种艰辛和磨难,承受着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各种摧残与灾害。但这个民族有一个从不在困难面前服输的优点,正是由于这种毅力的存在,让这个民族在风雨中变得更有生命力。

  犹太民族在自然探索的过程中创造着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第一个犹太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和第一个“神教圣殿”很快就被建立起来,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所罗门王国”又被分成以色列王国和犹太人王国,而当时以色列王国共有12个部落,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其中有10个部落莫名地从历史中消失,至今人类仍无法找到答案。今天的以色列其实是由当时的两个部落发展而来。犹太民族在成长和壮大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离散和两次复活,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探索悬念。

  思想的碰撞、文化的冲击以及各种肢体的摩擦是人类进程中在所难免的,但人类的很多进步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犹太民族也如此,犹太人在与希腊、罗马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形成了基督教,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基督教又化分成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流派。此外,犹太文化还造就了无数的伟人和天才,同时还形成了多种文化,尤其是在离散时期,犹太文化的发展出现了鼎盛时期——塔木德、塞法迪和意第绪三种文化构成了犹太文化的三大瑰宝。

  和华人一样,犹太人喜欢群居,因此在世界各地上出现了类似“唐人街”的“犹太人街”。在早期的欧洲,犹太人受到了种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为了适应环境,谋求生存发展,犹太启蒙思想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萌芽,宗教改革运动也随之产生,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宗教语言的改革。德国是当时第一个宗教改革的国家。随后,还出现了政治锡安主义理论和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恢复犹太主义和振兴犹太教。虽然经过多年改革和运动,犹太人的生活和现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种种限制和禁止犹太人的指令依然存在,因此,建设犹太家园成了所有犹太人的共同追求。

  难以磨灭的灾难阴影 让这个民族更显得有韧性

  战争给犹太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但同时也带来了转折和机遇,纳粹大屠杀也对犹太民族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战时期的纳粹分子主要对犹太人分迫害、驱赶和隔离、大屠杀三个阶段进行摧残,在无奈的条件下,犹太人被迫离开欧洲,前往美国和以色列寻求新的居住地。在这一过程中,犹太人的民族感得到前所未有地增强,建立犹太人国家成了他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同时,纳粹分子对犹太人进行毁灭性的大屠杀,震撼整个世界,引起世人对犹太人的同情,纷纷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但由于长期受到迫害和摧残,战争在这个民族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犹太人在建立犹太国家的过程中先后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但每一次战争,以色列国家的领土都在扩大。而今世界上,美国犹太人最多,大约有600多万,成为犹太文明的一大支柱。

  在经历战争后的犹太民族吸取教训,利用各种机遇,不断扩大自己,积蓄力量,让自己变得更有韧性和战斗力。在以色列,每一个成年人,不分男女,只要身体健全,都要服兵役。此外,犹太人很重视教育,即使再困难再潦倒,他们也要让自己的子女上学。据统计,犹太人口占不到人类总数的1%,但在每4000人中就有一个图书馆,2000人中就有一个教授,在美国前400个富豪家族中,犹太人占了23%,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已超过130人。

  与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浓浓的中国情节

  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并出现很多相似的文化,呈现出相同的特点。犹太人文化从古到今,一以贯之,重视教育和传统文化,具有超于寻常的的凝聚力,并善于兼收并蓄,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这和中华民族很相似。而有点不同的是,这个民族还是一个多元化的民族,商业意识、危机感、参政和公关能力都很强,虽然在前进的过程中民族文化一度中断,但其智慧之光仍旧熠熠生辉,在世界的各个重要领域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谈到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的渊源关系时,潘光说,在很久以前,犹太人就从丝绸之路走进中国,并相继在开封、天津和哈尔滨等地建立起“犹太会堂”,因此,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出现留着长辫子的“开封犹太人”,后来,因为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很多犹太人都被汉化,很多犹太人还和中国回族通婚,后来还有很多犹太人成为中国政界的名人。为什么犹太人在中国被汉化呢?潘光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和犹太人的很强社会适应能力。

  在二战时期,中国上海一共接纳了25000多名犹太人,后来在这些人中出现了很多历史名人,对上海的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回顾二战时期犹太人在中国上海的生活状况时,潘光主要通过一些感人的旧照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分析。至今为止,已有7000余人犹太人在中国定居,并且每年都有很多国外犹太人来中国探亲和参观上海二战犹太人居住地遗址。犹太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他们会让自己子孙时刻铭记曾经给他们帮助的人,很多犹太人都这么认为,他们对中国不紧是一种感激之情,更是一种割舍不断的中国情节。

  潘光研究员在演讲的过程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睿智严谨中又不失幽默,赢得了交大学子们的热烈掌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4:52:57 | 只看该作者
郑伟:文化教育,一个民族的灵魂
作者:郑伟 来源:源自《新教育报》
-




文化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气读完《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犹太教育揭秘》后,深感一个民族的兴起与衰落,与其文化教育休戚相关。看看在“二战”废墟上发展起来的德国和日本,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两个非常优秀的民族,两国的文化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不过,世界上还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值得称道的民族,这便是犹太民族。

一提到犹太民族,人们不禁会想到尼采和希特勒。一百年多前尼采指出,基督教统治欧洲思想的时代应该终结,并进而向世界宣告“上帝死了”。在尼采那里,有着独立意志,受生命冲创力牵引,发挥着生命创造力的人叫“超人”,与之相对的就叫“末人”。过着游牧生活的犹太人四处流浪,自然可能被划入了“末人”之列1。既然基督教源自犹太教,尼采也就不会让“末人”的思想统治欧洲。我想,这是尼采敌视基督教的原因。希特勒崇尚尼采,是尼采的忠实信徒。据说,他鼓励士兵随身携带并阅读尼采的著作,他本人也曾去尼采的墓前拜谒过,还把尼采的著作送给了墨索里尼。希特勒把尼采的思想推至到极限,在“二战”期间屠杀了六百万犹太人,其罪恶行径可谓馨竹难书。

事实证明,犹太人从来就没有被击跨过。经历了二千多年的风雨,迫害、战争、迁徙并没有使犹太民族绝迹于人寰。相反,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中,犹太人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色列的经济也早已跻身上世界前十二强。追根溯源,犹太人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因为它有非常独特的文化教育。

我无意缕述犹太人的历史,只想说说犹太的文化教育。自古以来,犹太人就崇尚知识与智慧,并将其视为人生第一财富。犹太人笃信的《圣经》明示:人们只有诵读此经,才能领会上帝的旨意。由于有很多颇具教育意义的章节,《圣经》已是犹太人启蒙的必备读物。可以说,犹太人最先消灭文盲,因为这是一个爱书的民族。据说,犹太人家里至今还有一个风俗,即当孩子懂事时,父母便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舔食,让孩子有“书是甜蜜的”意识。用意良苦,彰明较著,让人沉思不已。

于是,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的教育现状。一位学生告诉我,考入大学的某个班级的学生,入学后都寻欢作乐,虚掷光阴。一学年下来,大部分学生都“亮红灯”——补考。此事让我想到过很多。我们教师辛辛苦苦教学生,却未让学生明白他们为何要读书,更没能教会他们喜爱读书。即使个个学生都上大学,中国大学的入学率居世界之冠,那又有何益呢?

学校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学校里究竟是什么情形呢?我们先来看看教师吧。忙于教学也好,被家务所困也罢,沉溺于麻将消遣,或搞家教捞外快也行,反正教师们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吃老本,凭着在大学里学的知识竟能挣一辈子的饭钱。若干年下来,不仅才情没增加,连老本行丢得差不多了。同时,分数教育把教师塑造成了给出售前的鸭子注水的饲养员,或是技术娴熟的泥水匠,让教师身上没有多少文化气息可言。教师们处于蒙昧而不自觉,反而会嘲笑读书学习。在学校中,我这种人属于异类。只要人群看见我,便会大叫“怪物来了!”,随即作鸟兽状散去。

这种校园文化中,领导们自身也不读书,却可能“圣化”自己而号召教师读书。当然,他们在骨子里没有多少对知识的尊重或对思想的敬畏——教师有了思想文化,分数便不见了,这可关系到他们的仕途。他们只是政治奴才,或一枚政治棋子。不学无术拒绝启蒙的他们,何来良知与理性呢?

波普尔说过,“最大的无知,不是缺乏知识,而是拒绝知识。”中国人的无知与可悲,也在于不读书和拒绝知识。我说中国人不读书,你可能不同意。郑也夫先生对图书种类曾做过研究,并指出中西文化复制的速度不同。在西方出现印刷术的1450年,中西方的图书种类大致相当。然而,1600年时西方有125万种,中国有1.4万种,西方是中国的89倍。到1900年时,西方有1125万种,中国有12.6万种,差距也恰好是89倍。这个89倍说明什么?它表明西方的知识总量是中国的89倍,表明西方人比中国人更喜欢看书(没有需求,也不会有书),甚至表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必然会失败!……89倍,能表明很多很多。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强的“实用理性”的性格。人们追求世俗生活中的实用,而认为“思想不能当饭吃”。几年前的一个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拥有藏书的家庭仅占总数百分之几。中国人也发明了印刷术,却只是将其用来印刷祭祀死人的纸钱,中国没有因此而出现几个大思想家。现在,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政治还偏要收编学术。这样的国度,能有什么学术研究成果呢?数学家丘成桐说过,北京大学的教授的研究能力还不如哈佛大学的本科生。这不足为奇。北京大学百分之四十的师资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不入流的教授,而北京大学还要以百万年薪供养他们。台湾的李敖先生2005年在北京大学演讲时,只用了一个字总结北京大学——孬!在一次前不久的演讲中,耶鲁大学校长指出,中国人只为名利而学术。他猛烈批评了中国的学术腐败,认为“中国人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笑话”。

几年前,我还曾读到一条讯息,说中国的博士数量高居世界第三,但博士的学术成就或知识面差得可怜,水平远不如其它国家或“国际标准”。确实,咱们中国的博士只配作“士”,尚不能达到真正的“博”。不久前,教育部不得不对“博士泛滥”进行了整顿,仅辽宁师范大学就取缔了几十位教授的“博导”资格。眼见外国的博士有多少,咱们就得眼馋,就得批准多少来意淫一番?这是什么思想在作崇呢?

这里,我要讲几个小故事。

在“二战”中,德军围困斯大林格勒长达两年之久。德军每天对城里实施炮轰,妄图把这座伟大的城市从地图上抹去。通过一条秘密通道,苏联人才把少量粮食勉强偷运进了城里,让每人每天有二两面包的配额。市民们虽然食不果腹,却每天都要去图书馆获取精神食粮。德军炮弹在图书馆附近爆炸,却丝毫不能影响人们读书。读书期间,时而有人饿昏过去,趴在桌子上不动了。想想吧,这该是怎样的一个场面?!这又该是怎样的一个民族?!普希金、托尔斯泰、赫尔岑、索尔仁尼琴、高尔基……这个名单可以开得很长很长。俄罗斯民族养育了如此之多的伟人,这绝不是一件偶然的事。

去年旅游时,我曾乘过上海与杭州之间的“城际列车”。乘车的两个小时中,乘客们都呆呆地愣坐在那儿。整个车厢中,我只看见一个人在读书——一个外国女人。我去杭州与家人汇合,相机碰巧在老婆身上,我没能把当时的情形拍下来。今年去“中国死海”旅游,又看到了类似情形。一个外国人认真地读着书,而其背景却是中国人正在大快朵颐。一个是摄取精神食粮,而一个是摄取物质食粮,其鲜明的对照反差,让人真是浮想联翩。

犹太人也是一个会挣钱的民族。世界的巨贾富豪中,有不少是犹太人,而且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中,犹太人占的比例非常高。中国人难道不会挣钱吗?在历史上,山西曾一度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那时边境上驻有军队和游牧,山西人就驮去日用品做起生意来,也就因此有了“走西口”的民歌。后来,山西还最早出现了“钱庄”。浙江人也会做生意。据悉,巴黎现有六七万温州人,有“有生意处便有温州人”之说,目前国内各地也均有“浙江商会”。一个浙江瑞安人告诉我,在他家乡,男人都出门做生意,家里只剩下妇孺。浙江人善做生意,这已是蜚声海内外的事。

所以,谁说中国人笨呢?中国人不笨,也会经商。但是,问题不仅是经商。犹太人出过无数的思想大家,包括我们熟知的斯宾诺沙、弗洛伊德、爱因斯坦、柏格森、马克思、胡塞尔、茨威格等。中国人也会经商,却无法产生出世界顶级的思想大家。我相信,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难为世界的思想文化有所奉献。

我曾拜读过李敖先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一篇杂文,所言内容以“如果我是日本人,我也会去参拜靖国神社!”为题,把中国人丑陋的一面批判得入木三分。对此,我并没义愤填膺,反而极为拍手称快。作为一个尼采主义者,我不是认为要无止杀戮,而是主张无论个体与群体,都要学会自强不息。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我们不必为“南京大屠杀”悲鸣,也不必指责731部队细菌试验的惨无人道。我们不妨再想想,日本人为何崇敬同样死于他们之手的杨靖宇和张自忠将军呢?那是因为日本人只崇敬那些有气节的人。中国长期做奴才,也习惯于,甚至是喜欢做奴才。日本人来中国是欲做君主,而中国人可以照常做奴才。君主对奴才有生杀予夺的权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分数教育忽视灵魂的教育,已把学生的灵魂抽空。雪上加霜的是,提高分数的办法还是采用“训狗教学法”——迫使学生机械重复地做习题。这样的教育现状,能让我们培养出什么人呢?用尼采的观点来讲,大概中国人只能算作一群“末人”。世界不是“末人”创造的,而是“超人”创造的。“末人”能有什么用呢?只能用来被屠杀,只配被开除球籍。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如何伟大,可我们不知什么是伟大。伟大应该是一种气氛,它与墨香一同从书卷里溢出来;伟大应该是一种深度,它从思想火花中折射出来;伟大应该是一种气节与风骨,它从精神气质中反映出来。我们这个长期受专制统治奴役的,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能在多大程度上是伟大的呢?

病态的文化教育,必定熏陶出病态的灵魂。中国人有灵魂吗?即使有,恐怕也是病态的。





--------------------------------------------------------------------------------

1 事实上,问题远非这么简单。有些人认为,犹太人有放高利贷的传统,过着优渥的生活。他们掌握着财富,控制着社会,却又不属于生活于其中的民族。如此,犹太社会受到敌视,被看作了一个有黑社会性质的秘密组织,因此才被德国法西斯分子清洗。对于反犹问题,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还有更为详尽的论述。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

法西斯主义者认为,民族具有革命性,于是便把阶级融入民族,让民族的历史主体性取代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主体性。这样,法西斯主义与民族主义更开始融为一体。在对待犹太人的问题上,法西斯主义者认为:一、犹太人没有民族,坚持认为自己是其它民族的一部分,这无疑会成为崇拜民族主义的法西斯主义眼里的另类。二、犹太人穿行于各民族之间,以无身份的姿态出现。它宣传的普世主义隐藏着自由意志与选择观念,对一切民族主张的原则,即民族的天赋性格和民族实体的自然性,构成了挑战。(参见马克·尼古拉斯《法西斯主义》P54 吉林人民出版社)

爱因斯坦则认为,“在纳粹集团眼中,犹太人不仅是一种借以摆脱人民对自己,即对压迫者不满的工具,他们视犹太人为一个不可同化的元素,这个元素不能被驱使进行不加批评地接受教义,从而,只要它还存在着,它就要威胁到他们的权力,因为它坚决主张对群体进行大众启蒙。”(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著《爱因斯坦晚年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P208-209)


本文来源于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原文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142194-1.htm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4:51:50 | 只看该作者
创造力与文化——犹太民族的启示
——“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第31讲




  时间:2010年3月27日

  主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刘洪一

主持人开场白:



  陈实: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是一个产生了希伯来文化和圣经的民族,是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民族,也是为世界文明奉献了众多思想、文化和科学大师的民族。这也是一个和中华民族很相似的民族,他们聪明、智慧、顽强、谨慎、保守,有时候又有点记仇。他们善解人意、善于妥协,关心政治、喜欢应酬,有时候又有点轻视女性。这又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5000年的历史中,有2000年流离失所,二战中有600万人死于希特勒纳粹的魔掌之下。从公元前722年开始,他们先后为亚述、巴比伦、罗马、拜占庭、十字军、奥斯曼和英国人统治,在那片新月型的沃土上布满了各种征服者的王宫殿宇。

  就是这样一个民族组成的以色列,在阿拉伯各国的包围中成为中东的超级强国;在西方世界,无论在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教育、服务等各个领域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在全球激烈的文化冲突中,犹太民族能够集世界文化之大成来实现本民族的发展创新?让我们听听刘洪一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答案。(详细……)

创造力与文化——犹太民族的启示



  一、没有犹太人,世界的历史将会重写

  古今中外,一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力的竞争。从一个民族来看,犹太人至今大约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文明史。我们来看诺贝尔奖的统计,自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在全世界的获奖者当中大约占22%,这个比例是非常惊人的,其中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当中大约有一半是犹太人,显示出他们非凡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问题现在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关注的一个焦点性问题,我们国家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下一步的竞争主要就是创新力和创造力的竞争。我们广东省提出要从“制造大省”往“创造大省”转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转移?怎么样开发创造力?创造力的根源在哪里?创造的秘密在哪里?

  现在大家都认识到创造力的重要性,创造力可以说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民族与文化的生命力,所以在全世界兴起了一种研究创造力的学问,叫“创造学”。但是究竟创造力的根源在哪里?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从个体、心理学、生理学各个方面去研究,那都是科学家的工作。今天我利用文化和人文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以犹太民族作为一个案例和启示。重点梳理两个问题:一个是犹太的创造现象,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结合犹太的创造现象从文化的角度对创造力做一些解析。希望这样一个解析,对于我们思考我们国家创造力的发掘,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弘扬、文化软实力的打造有一些启发。

  首先谈一谈犹太创造现象。在学术界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和说法,叫做“没有犹太人,世界的历史将会重写”。这个命题是不是成立?我们先看一看给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一些伟人,这些伟人都程度不同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甚至影响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西方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卡歇尔,他说“由于犹太人的世界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们的世界观的一部分,因而可以认为它已经像基因代码一样渗透到我们每一个细胞当中”。这说明犹太人对当代世界的影响太大了,犹太人是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民族。西方学界还有一个说法,我们今天当今世界所有的思想,都可以归根到三个重要的预言家身上去,都是三个思想家的思想演化出来的。这三大预言家就是:马克思、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他们代表了当代思潮的三个主要根基,而他们都是犹太人,所以他们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详细……)

  二、犹太民族创造力的文化根源

  为什么犹太人这么一个小小的民族有这样大的创造力?我们从文化的角度谈一谈它的根源是什么。

  1.犹太人的历史程式:迁徙

  首先我们看一下犹太人的历史程式。犹太人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不断地迁徙,从一地到一地不停地迁徙,犹太人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起源于在现在伊拉克的一个小城乌珥,后来迁徙到迦南(现以色列),再到埃及。两次犹太战争一结束,犹太人就进入了特定的概念叫“流散时期”,直到1948年现代以色列国成立。(详细……)

  2.犹太文化的结构:流散

  从文化结构上讲,犹太人是典型的流散结构,它一直散存于异质文化的夹缝中间,这和我们中国人正好相反。  犹太人的流散文化结构,导致了几个很重要的事实:一是在文化夹缝中生存;二是他们始终是客民的身份(四海为家);特别是它导致了一种文化事实,能够使犹太人的文化最充分的和其他的文化接触,发生激烈的冲突和互相借鉴,这一点和中国的文化很不同。(详细……)

  3.文化冲突导致了文化传统的保持

  由于犹太文化和其他外来文化最直接的接触和文化效应就是导致文化冲突,而在文化冲突当中,排犹主义是一个集中的表现。从埃及、巴比伦、罗马和中世纪都有排犹主义。这种排犹的结果,就是对犹太人的唤醒,令他们认为成功必须是犹太人的义务。文化冲突导致了对文化传统的固守,对民族意识的强化。犹太人散居在全世界,几千年来还能把民族传统保存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也有一些犹太人被同化了。我们想这种文化冲突是必然,要把自己民族文化的根保存下来,充分的文化接触是必然的。文化冲突导致了文化传统的保持;相反文化宽容就出现了一种悖论,导致了文化的同化。(详细……)

  4.文化采借形成本民族独特的文化

  古斯塔夫·雅努斯在《卡夫卡对我说》中说“犹太人像种子那样分散到了各地。就像种子吸收周围的养料,储存起来,促进自己的生长那样,犹太民族命中注定的任务是吸收人类的各种各样力量,加以净化,加以提高”。

  这个民族是最善于借鉴和采纳的,所到之处凡是有用的他都采纳。古代犹太人对两河文化、埃及文化就有大量的吸收。在流散时期,犹太人既被称作流浪汉,又被称作博采主义者。在当代犹太人被称为是世界主义者,有世界文化。所以它主要是吸纳异质文化中的优质要素,演化为本民族的独特的新质。(详细……)

  5.崇智主义:独特的智慧观和现世行为

  犹太民族在中世纪就消灭了文盲,因为他们从小生下来就要开始研读《圣经》,对文化非常重视。比如在今天很多世界著名大学中,犹太人出身的教师将近30%,以色列的教育经费一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有时候甚至更高。我们国家最近推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奋斗的目标是要把教育经费的投入达到GDP总量的4%,经过很多年的努力还没有达到,但是以色列最低也在8%,对教育非常重视。

  崇智主义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一方面它有神圣化倾向,把知识看成是上帝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它又有功利化的倾向,把这两者结合就形成了独特的智慧观和现世行为。所以我们更应该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知识、强调教育强国。(详细……)

  6.向权威挑战:保持反思和反叛精神

  犹太人对上帝非常虔诚,但同时他又有一种反思和反叛精神。熟悉《圣经》的朋友就可以看出,《圣经》里面犹太人的先祖总是和上帝吵架。犹太人虽然是宗教民族,但又是有理性和世俗色彩的民族。

  向权威挑战,他们表现了一种永恒的自我反思和永不休止的变革。我们今天提出改革开放,“开放”是什么?开放就是原来是蒙蔽、禁闭,现在需要把我们的眼光打开。解放思想是说原来被捆住了,要把绳索解开,要不断地变。(详细……)

  7.语言天赋:认知世界的多维方式

  犹太人都是双重的语言专家,为什么?因为犹太人不断地迁徙。每一个犹太人都能讲很多种语言,所以是天生的语言专家。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工具,语言的要害在于它是一种思想方式,多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多了一种认识世界的角度。像我们从一个角度看大象,你说一个大象是一个扇子,他说是一个柱子,不能把事物的本原认清楚,多一个角度、多一个思维就可以把这个事物认识清楚。(详细……)

  8.小结:犹太民族创造力对中华民族的启示

  这里有很多重要的文化根源,所以在这样一个民族的身上导致他必须成功,他能够成功,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识,他总是生存在异质文化的夹缝当中,总是一个外来人和异己者。

  犹太人的成功有很多很多原因,不是因为种族,也不是因为上帝,而是几千年来文化的积淀。这种文化传统、文化方式和我们中国文化有些方面不一样,有些方面一样。但是在相同与相异当中我们可以从中提升中一些富有启发的思想,怎么样不要禁锢自己?怎么样固守自己的文化要素?怎么样采借自己的文化要素、更新、变革等等,这些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发掘,有说不尽的犹太之谜,比如犹太人为什么会挣钱?希特勒为什么会屠杀犹太人?犹太人和中国人的渊源到底在哪里?犹太人和日本人有什么关系?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借鉴犹太人的创造现象提高我们的创造力。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有没有创造力,而我们创造力的核心在于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从老庄到孔孟,我们的儒家思想影响世界,那样一些好的宝库怎么样把它传承下来成为我们的中国人的精神,而不是大家都去“往钱”看。大家钱多了,但是未必你的生活幸福,未必你活得踏实,钱再多都有一个局限,官做得再大也有一个局限。但是我们这样一种核心价值和核心追求,是我们人和我们的国家、民族屹立于世界所追求的。(详细……)

论坛互动



  提问1:犹太人历史程式就是不断地迁移,但这是客观原因中国是不可复制的,可以复制的是就是咱们如何借鉴。他们接触了不同的文化,中国能出国留学的学生都是有钱的人和比较有钱的人,或者比较会考试的人。有一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或者是考试不是很好的这部分人成长的期望也是很高的,他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

  提问2:我是广东省社科院从事文化研究的,我从你刚才演讲的题目当中有一个疑惑,我们中国人在国内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到了美国有不少人获了奖,这个是不是说中国固有的文化环境,不利于文化创新?犹太人在世界散居,其他发达国家的犹太人很有创造力,各方面很优秀,但就是在我们中国被我们的文化同化了。那么我们中国本身的文化,哪个层面需要政府去推动和改变?因为我们现在讲的是传承。

  提问3:您刚才说到文化的固守和民族精神固守、对权威的挑战和反叛精神。那么,什么东西需要固守?在哪方面我们需要做反叛反思,进行改进?我是从事医药行业管理的,去年我在药学院讲课主要谈的是我的人生经历,学生提问最多的是创业的问题,事实上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只有0.4%,如何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导向?

  提问4:刚才您提到一个问题,犹太人之所以在世界各地有很强的凝聚力,就是因为他有宗教。我发现不只是犹太民族,凡是世界上比较强盛的民族,都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反观中国人,大家都说没有宗教信仰,中国人什么都不信就信钱。现在有一些学者都提倡要立一个“国教”,就是属于中国人的,你认为这种方式真的能使中国强大吗?

  提问5:刘教授您好!您讲的犹太人的创造力和散居在各地对个同民族和文化的吸收、借鉴是分不开的。对中国来讲是不一样的情况,中国几千年来只是在被外国人打开国门之后才出现了睁眼看世界的情况。在国土很大范围统治很固定的状况下,发展速度可能没有那么快,在这种情况下,才出现了被外来的力量推动变革和反思不同的文化因素。是不是一个文化发展和进化对外来的民族和文化的借鉴和创新是有一定条件的,比如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一直是强大的,就会有一种因循守旧的惯性,如果中国在以后的发展能像大家期望的变成真正的世界超级大国,这种对于不同文化的吸收会不会有影响?你对这种土壤的发生乐观吗?

  提问6:中国文化里面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孟子说的威武不能屈,还有一种说法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两种说法在个人的行为和做事上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陈实:现在该我问刘教授了,什么是文化?你能不能用三五句给大家描述一下?(详细……)

  (本文根据“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第三十一讲现场速记整理,仅供学术参考,其中观点仅代表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4:51:11 | 只看该作者
本书目录

前言 犹太人成功的秘诀是家庭教育

概论 犹太人为什么如此成功

第一节 犹太人跨越了一道鸿沟

第二节 犹太群星照耀全球

第三节 犹太人成功的七大秘诀

第一章 追求真正的财富??知识

第一节 学习,犹太人的命根

第二节 财富随知识而来

第三节 培养延后享受的观念

第四节 榜样:不愿做一辈子社会底层

第五节 榜样:世界公认的爱书人

第六节 榜样:依靠教育获得成功

第七节 犹太人教育孩子追求知识的6个技巧

第二章 培养孩子追求高成就的动力

第一节 犹太人强烈的成功动机

第二节 日常生活准则激发孩子高成就动机

第三节 自主自强,掌握自己的命运

第四节 永远不满足于现状

第五节 化排斥为动力

第六节 榜样:在新闻媒体中名利双收

第七节 榜样:把希望变成财富

第八节 犹太人培养孩子高成就动力的7个技巧

第三章 崇尚个性,鼓励创造

第一节 培养独立从取名开始

第二节 批判性思考深入灵魂

第三节 成人礼上“独奏者”

第四节 从小生活在“做自己领袖”的环境中

第五节 溺爱孩子,天下第一

第六节 允许失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创造力

第七节 把孩子留在家中,远离社会

第八节 “自我吹嘘”竞盛行

第九节 父母在,也远行

第十节 榜样:世纪大师

第十一节 榜样:科学巨匠

第十二节 榜样:“书的子民”精于写作

第十三节 榜样:展现创造力

第十四节 榜样:荟萃百老汇

第十五节 榜样:特立独行

第十六节 榜样:房地产业快速发迹

第十七节 犹太人培养孩子创造力的3个技巧

第四章 从小培养孩子好口才

第一节 口齿伶俐,成功基础

第二节 时时培养孩子多问多说

第三节 榜样:铜齿利牙

第四节 榜样:娱乐先锋

第五节 榜样:幽默至极

第六节 犹太人培养孩子好口才的5个技巧

第五章 培养孩子成为专家

第一节 从大学开始选择专门职业

第二节 律师为最优先选择

第三节 医生,犹太人的千年职业

第四节 精英教授,引领学术浪潮

第五节 榜样:创造世界经济大潮

第六节 榜样:高科技界的犹太领袖

第七节 榜样:犹太金融家驰骋华尔街

第八节 榜样:控制世界珠宝业

第九节 榜样:不一般的叫卖小贩

第十节 榜样:医生中的犹太精英

第十一节 榜样:犹太大富豪

第十二节 犹太人教育孩子追求专业的3个技巧

第六章 助同胞而后同胞助你

第一节 “出钱的人”最有发言权

第二节 筹款不仅仅依靠自愿

第三节 全力捐献是犹太人的义务

第四节 照顾同胞生意,助同胞自立

第五节 无息贷款助同胞自强

第六节 榜样:夺取“政治话语权”

第七节 榜样:帮助祖国富强

第八节 榜样:拥有社会责任感

第九节 犹太人教育孩子团结助人的6个技巧

第七章 奢侈有选择,节俭有门道

第一节 对金钱的看法:财富是好事

第二节 犹太人节俭并不吝啬

第三节 节省造就了庞大的财富

第四节 榜样:犹太人最爱投资证券

第五节 榜样:该“奢侈”时不节省

第六节 榜样:精明消费行为

第七节 犹太人教育孩子厉行节约的8个技巧

结语 创造你自己的成功故事

附录 犹太人之谜

一、犹太人的定义

二、少得让人吃惊的犹太人

三、犹太人古代史

四、犹太人现代史

五、美国犹太人历史

跋 海外华人爱国就是爱自己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4:50:37 | 只看该作者
提高待遇留住人才
以色列的最大资源就是人才,教育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所以在以色列教师成为国家最有吸引力的职业。以色列教授待遇较高,平均年薪5万多美元,加上福利实际税前收入7万多美元,正教授可达9万美元,超过了部长们的薪金。但这和欧美教授十几万、几十万美元年薪相比仍然逊色,造成了人才外流,迄今已有约5000教授在美国大学获职,国内外教授比例高达1:1,远超西方平均值。因而政府越来越关注吸引大学优秀人才。

记者曾多次目睹以色列不同行业为争取待遇而罢工,其中遇电力、交通、机场等要害部门罢工,政府往往很快提薪。而学校师生罢工就要拖很长时间,最长曾持续两个多月。教师罢工虽然严重伤害学生利益,但人们理解这是“为国家的未来罢教”,因而得到学生会及社会的一致支持,最终教授的工资会罕见地翻番。

以色列教育部今年8月颁布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6年计划,6年内将增加教育拨款30%,达75亿谢克尔(约20亿美元)。教育部称这将是以色列教育的转折点,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增加2000名大学师资、资助30个新研究机构、增加风险研究经费等,还将增加少数民族高教专款,确保高等教育世界领先。

给你翅膀,更给你飞翔的天空

犹太人信服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莎拉是1992年中以建交后首批从中国回以色列的犹太后裔,初到以色列时,邻居传授犹太家庭如何教育孩子:“赚钱从娃娃抓起”。她的三个孩子都接受这个理念,帮母亲做春卷,还到学校推销。孩子们不仅学业没受影响,反而更自觉地学习和思考。老师让孩子们讨论,逃难时带什么最好?答案不是“钱”、“宝石”而是“教育”,因为教育不能被夺走,它会带来知识和智慧。孩子们牢记老师的话:“如果你想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必有大用处……”

希尔和丽阿娜是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刚庆祝完成人节。他们认为上课很开心放松,没有家庭作业,从来不感到压力。课外班也没作业,似乎上学、回家都是玩。课外活动很多,每周1-2次,去旅游或参观各种博物馆和展览等。两人更喜爱课外班,丽阿娜迷上舞蹈,而希尔喜爱美术时装设计。父亲西德曼是公司老板,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动力,任由孩子发展个性,发现和培养孩子兴趣,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许多犹太人教育孩子做好三件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多看看世界、有出色的后代。这话看似简单,但细想,果真如此,不仅个人会得到最大的发展,民族也自然兴旺强大。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4:50:09 | 只看该作者

犹太人的教育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在《爱与黑暗的故事》中这样写道:她为什么扫大街?为了供两个才华横溢的女儿上大学……她们住在一间房子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她们读书,拥有足够的学习用品。犹太家庭向来如此,他们相信教育是在为未来投资,是任何人无法从你孩子那里剥夺掉的东西,即便,但愿不会这样,有战争,有另一场移民潮,有更多的歧视法,你也能迅速地卷起文凭,藏到衣服夹缝里,逃向允许犹太人生活的任何地方。

每个民族都有“十诫”

9月8日太阳落山,以色列庆祝犹太历5771年新年。人们经常用“奇迹”“神秘”“谜”来形容这个国家和民族。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犹太人那样,屡遭大灾大难,全球流亡2000年却流而不散,逆境中为人类贡献了《圣经》,最终说着85种语言、从115个国家汇聚到4000年前的祖先故土,回归梦萦魂绕的圣地建国。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以色列,虽然被《圣经》誉为“流着奶和蜜的应许之地”,实际却资源极其贫乏,但依靠其最大的资源——人才,依靠科技、资金优势,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全球1300万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在各个领域大师辈出,群星灿烂: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大卫·李嘉图,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基辛格……

记者曾采访以色列总统佩雷斯,问及犹太民族创造辉煌奇迹的原因,他略思索后,用诗一般的语言说,犹太人全球漂泊,600多字的“摩西十诫”是民族凝聚的核心和动力,也是现代发展的基础。他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十诫”,它传承着民族素质和梦想。智慧重于知识,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是古老而年轻的智慧民族,在不断地创造着知识和奇迹。

重视教育的民族

犹太人是最重视教育的民族,“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以色列建国后,把教育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开国总理古里安说,犹太历史经验就一条:质量胜过数量,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建国第二天爆发战争,战火中古里安也没忘把只有两个人的教育部留在后方起草义务教育法。总理梅厄夫人说,教育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纳冯总统说,教育投资就是经济投资,他甚至在卸任后甘当教育部长。以色列重基础教育,突出犹太传统、宽容精神,鼓励科技创新人才。

以色列教育预算仅次于国防预算,约为10%,即使战争年代也至少占7%。这仅是教育开支的2/3,此外还有社会、企业、海外等资助。有着130年历史的犹太人学院是全球最庞大的非盈利教育机构,在60多个国家有800多个院校,从事职业培训和大学预科教育。以色列全国200万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为4000美元,其预算、设施和人才等均居世界前列。据统计,以色列年人均读书64本,远高于其他国家,韩国仅为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

以色列教育立法完善细致,免费义务教育从幼儿园至高中,不分文理,此外还有各种后续培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高中毕业生的毕业成绩占大学入学分数的一半,入学考试占到另一半。高考每两个月一次,只考3小时。

高中毕业后学生要先服兵役,服完兵役后,年轻人往往先花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全球旅游,开扩眼界,思考人生。他们往往先打工一年挣旅费,即便是富家子弟也不愿意要家长的资助。旅游回来后,他们会再次工作筹措学费,大学学费靠贷款、助学金或打工。大学生经历过军队洗礼甚至生死考验,相比之下更为成熟、自觉。

强大的民族精神

强大的民族必有信仰,信仰凝结着民族历史精华。犹太教是犹太人的民族基石、信仰和生活方式,《圣经》等经典是民族文化教科书,有着简单朴素的戒律和丰富的知识。为从小培养民族信仰和顽强智慧,犹太人5岁便开始学习经卷,男孩13岁、女孩12岁就要学完基础知识举行成人仪式。新兵要在哭墙、马萨达犹太历史遗址举行入伍仪式,了解犹太苦难历史,传承犹太反抗精神。

犹太人是最古老的宗教民族,没有《圣经》就没有犹太民族和历史。犹太教源于4000年前亚伯拉罕迁徙,但成形是3300年前摩西在西奈创建的《十诫》。犹太圣经经典不是《圣经》,而是更广泛的《托拉》经,它是《十诫》、《摩西五经》、旧约《圣经》、《塔木德》等经典的总称。它不是抽象的天书,而更像历史文化故事书,从开天辟地到各时代诗歌、典故、言行录,是信仰、文化和为人之道。犹太教的核心精神是敬天爱人,这种朴素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着社会道德和文化。

伟大的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早就有名言:“有一种超越一切的力量,支持着全宇宙的科学法则和自然界的运行变化,如果我们把这种力量称为上帝,那我就要向这位上帝低头。”拒绝神学、神话、世俗势利中的上帝,敬畏大自然宇宙法则,这早就是许多犹太人对宗教的理智解读。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4:49:23 | 只看该作者
犹太民族的教育特性分析
人类文明史已有五千多年,这五千多年中产生了众多的优秀民族。犹太民族是世界上一个古老而奇特的民族,它几乎与人类文字记载的历史相始终。它本来非常弱小,但却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风吹不散、雨打不断、百折不挠,闯过许许多多急流险滩而历久弥坚。犹太民族以无比的毅力承受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苦难,又以无比的智慧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以最短的时间建设成一个高科技的强国——以色列。这源于犹太民族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其教育理念独到,教育实践脱俗。
一、历史与传统对教育的影响
综观犹太民族历史,在古代,犹太民族先后受古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十字军、奥斯曼土耳其和蒙古帝国的侵略和奴役。近代史上,巴勒斯坦一战期间被英军占领,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二战时期纳粹主义带来了犹太民族历史上最悲惨的时期,近600万犹太人被残杀在集中营中,造成人类历史上最伤感的一幕。在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境况中,如何保持本民族的认同感,成为摆在犹太民族面前的重大难题。在这种非常时期,犹太人谨记先贤的教诲,试图通过精神的力量求得生存,教育的重要性日渐显现。
历史走到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宣布建国。可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与阿拉伯人大的战争打了四次,小仗到现在也没停。犹太人可谓命途多舛。无数次的被遣散、驱逐和杀戮使犹太人认识到:一个“没有祖国”的民族,一切物质财富都是不牢靠的,只有知识、智慧才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而知识、智慧的培养要通过教育来完成。苦难的经历使犹太人开始利用教育来加强民族的统一性,使人们熟悉民族的传统,认识本民族的命运。他们认识到,是教育传承了他们的文明,是教育维系了他们的民族之魂——犹太教。正因如此,犹太民族把教育看得和宗教一样神圣。
犹太人自始至终都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其它任何民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犹太人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娶到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一切也无所谓。犹太人视教育为敬神,《犹太法典》中写道:“无论谁为钻研《托拉》而钻研《托拉》,均值得受到种种褒奖;……,他被变得公正、虔诚正直、富有信仰;他将远离罪恶,接近美德;通过他世界享有了聪慧、忠告、智慧和力量”。犹太人世世代代保留了将书橱放在床头的习俗,而将书放在床尾视为对书的大不敬,因此要绝对的被禁止。
犹太人把知识视为财富,在古代犹太社会,凡是精通犹太法典者,都可以不纳税,因为人们认为这些人已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犹太儿童很早就被告知:拥有知识的人拥有一切。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犹太民族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犹太宝典》中记录一位智者被人问何以成为智者,智者答道:“因为直到目前为止,我在油灯方面所花的钱,比起食用油还要来得多。”
总之,在犹太民族心中,教育如同宗教一样神圣,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财富固然重要,但教育更重要,教育培养人掌握知识,变得聪慧,进而获取财富。这是历史的不幸赋予他们的,犹太民族勤学苦研的传统也从未中断。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中,犹太人所占比例最多。目前在美国,有3/4的犹太人是大学生,是一般人的2倍;有1/4的犹太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是一般人的3倍。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其文盲率只有5%,全国获得学位的人占20%,平均每353人就有1名博士,每4500人中就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
二、宗教教育的作用
近代以前犹太民族的正规教育主要是宗教教育,犹太人十分详细地规定了宗教教育的内容和步骤。犹太传统认为教儿子学习犹太经典是父亲对儿子应尽的三大义务之一。宗教思想既是教育的主旨,也贯穿教育的始终,从此意义上说,希伯来教育等同于宗教教育,而宗教经典也就是最基本的教材。
犹太教有3部典籍,第一是《塔纳赫》(Tanakh,即:《圣经?旧约》),所有犹太人都要绝对忠诚地信奉它。其前五卷书称为《托拉》,是《塔纳赫》中最重要的著作,《托拉》就是早期犹太教育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用希伯来语背诵《托拉》,而教师只有精通《托拉》,才能被派往各地。他们在所到之处往往高声诵读讲解《托拉》,不遗余力地向民众传播其中的宗教伦理观念。为了宣扬教义,每逢周一、周四和周六等宗教节日,犹太人都要向公众诵读经文,并保证使听众真正了解经文的内容,无论男女老幼都是虔诚的听众,以这种浓烈的宗教氛围来培养人们献身上帝的精神。
对犹太教而言,《塔纳赫》是永恒的圣书,而《塔木德》(Talmud)则是犹太教徒生活实用的经书,旨在给犹太人提供宗教生活的准则与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塔木德》意为“教导”,又称“口传《托拉》”,对犹太民族生活的影响仅次于《塔纳赫》,是犹太教的第二典籍。对长期没有祖国、流离失所的犹太人来说,《圣经》和《塔木德》就是祖国。犹太人通过《塔木德》开展教育,严格向子孙传授犹太教的教诲,孩子们从父母那里接受关于戒律和生活习俗的教育,并在犹太教会中接受拉比(犹太教教士)的教导,掌握知识与智慧,使犹太民族的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得以保存。
耶路撒冷的圣殿曾是犹太人传播宗教、牢记历史、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当圣殿被毁后,犹太人在沦为 “巴比伦之囚”期间创建了犹太会堂(Synagogue),以代替作为民族宗教精神象征的圣殿。犹太会堂成为散居条件下民族教育的重要课堂。凡是有犹太人的地方,就会有犹太会堂存在,也就会有犹太教育存在,犹太会堂已成为犹太人的标志,也成为犹太民族实施集体教育的重要场所。犹太宗教在这里得到传播,犹太民族的凝聚力在这里强化,犹太人的文化与传统随散布世界的犹太会堂而代代相传。以犹太会堂为基地的教育活动成为犹太民族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太会众们在会堂中得到一种广义的社会教育。到了近现代,犹太会堂的文化和政治功能逐渐上升,但是,其宗教和教育功能继续保持和发展。
三、教育的社会化与开放性
犹太民族的教育不仅传承其宗教思想,而且逐渐社会化。犹太人非常重视社会教育,教育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分辨善恶,知所抉择。教育从属于生活,并赋予生活以意义。一些犹太祭司、先知和智者常常在公众场合进行演讲和辩论,犹太儿童由此受益匪浅。犹太教育十分注重实践,注重行为。犹太人认为,接受教育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但学习知识、钻研律法不能代替劳动的技能。只有那些既学到了智慧又能维持生计的人,才算是选择了人生的正道。在这一传统观念影响下,自古犹太人就极为强调要掌握一门技艺,要求儿童无论贫富贵贱、等级高低,到成年时都必须掌握一门手艺。父亲有责任对子女进行职业教育,手艺往往在家族中世代相袭。犹太人这种重视技艺的美德使儿童从小就接受职业训练,培养其求生的能力,成人之后易于从社会中寻得自己的地位。这也是犹太民族在受排斥、歧视、驱逐甚至屠杀等恶劣环境下顽强生存下来的原因所在。
建国后,以色列同样重视培养技能的社会教育。在以色列,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手工课。小学的劳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劳动领域里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原材料、加工过程和所需的工具。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学习各种技术课程和家政。普通学校有一门“以色列的工业和国民经济”课程,它向学生介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组织与财务原则。在中学高年级,劳动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培训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
犹太民族的教育还具有兼容并蓄的开放性。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两千多年来,犹太人经历了无数次迁徙、驱逐与屠戮,但最终成了一个遍布全球的民族。历史上曾奴役过犹太民族的一些国家,其文化脉络都已中断,化作了历史的尘埃;而希伯来文明自发端以来却从未中断过,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为数不多的一以贯之的文化。四处漂泊,使犹太人普遍养成了大量汲取异地文化的习惯,同时保持着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在逆境中不断创造奇迹。犹太文化的繁荣在于犹太民族具有一种开放的民族心态和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犹太民族可以说是与其他民族交往最频繁的民族,它之所以能成为中东文明的集大成者,是因为犹太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与迦南人、埃及人、亚述人、腓尼基人、巴比伦人的相互接触、碰撞、融合中,吸收、整合了外部文明的种种特质及要素,丰富了自身的底蕴与内涵。在此过程中,犹太教育的开放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犹太人就很能体察语言的重要,他们把掌握外语视做自己生存的必需和赚钱的资本,他们克服语言的障碍,汲取人类的各种文明,因而增强了自己的才智。
四、家庭承担的教育功能
犹太民族是一个很重视家庭生活的民族,他们流散生活中最小、相对最稳固的社会单位就是家庭。孩子的教育以及各种宗教礼仪、节期的遵守和每日的祈祷,都是以“家庭”为主要活动场所。因而家庭教育成为犹太人最基本、最稳定的教育实践。无论是灾难岁月还是和平时期他们从没有放弃过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无不显出其独到之处。
在正规的学校和教师出现前,家庭一直是早期希伯来教育的主要场所。犹太人认为当儿童在街上玩耍不上学时,即是圣城耶路撒冷被毁之日。那些教育自己的儿子的人,还应该教育儿子的儿子,以及子子孙孙。因此,每一位犹太父母都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刚懂事时,父母就会把一本书沾上蜂蜜然后让孩子去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同时告诉孩子:有一个没有气味、没有形态、没有颜色但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宝贝,这个宝贝就是智慧。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责任重大,他被认为是上帝委派给人的第一位老师。母亲同样负有重责,有孩子的母亲一般都辞掉工作,作专职妈妈。所以在犹太民族中几乎没有文盲。犹太家庭教育的内容以学习宗教典籍的宗教教育为主,同时还包括父亲把自己的一技之长传授给儿子,以保证他们将来成家立业等。正是在家庭这个空间中,孩子的宗教——文化教育得以很好地进行,家庭成为异域之中保存犹太文化的民族缩影。
在流散时期,即使最贫困,犹太父母也会忍痛割爱,使子女接受尽可能多的教育。俄国犹太人在一战期间受到的限制和迫害尤为严重,但俄国犹太父母仍然坚持让自己的孩子上学。有的犹太家长为了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不惜倾家荡产。还有不少穷人为了给孩子交纳学费卖掉自己最后一个灯架或仅有的枕头。???19世纪末,几百万犹太人移居美国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工资低,条件恶劣,但犹太父母仍坚持让自己的孩子上学,以至于在20世纪20年代,仅纽约市就有近一半的在校大学生是犹太人。???美国工业委员会曾以赞赏的口吻写到:“他们中最贫困的人都要不惜一切牺牲将子女留在学校里;目前纽约市一个最显著的现象是犹太人占据了公立学校,不论是在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均是如此。”???身为移民的犹太父母的做法使犹太人的入学率大幅度提高。1937-1938年的《美国犹太年鉴》统计表明,犹太人只占美国总人口的3.5%,但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犹太学生却占到9.1%。1955 年犹太青年读大学的比例是62%,而其它群体仅为26%。在当今的美国,犹太人早已成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社会群体,犹太人的受教育水平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已远远超过了非犹太人,不少人获得了学位,成为高级专家。???
五、政府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
建国后以色列政府坚持了贯穿犹太民族始终的教育理念。以色列历代领导人都重视教育。“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这是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的名言。第三任总统扎勒曼?夏扎尔也曾说过:“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在教育投资问题上他们也达成了高度的共识。第四任总理果尔达?梅厄夫人说:“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卸任之后当上教育部长的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冯教授更直截了当地说:“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历届政府还强调“教育是以色列的主要产业,人才是以色列的主要资源”,“人是以色列拥有的最宝贵财富”。政府领导人将教育视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产业投资。政府认为,将多少财富用于教育,就会有比付出大得多的“效益”。
基于这种独特的教育理念,以色列建国后,矢志不渝地进行着教育方面的实践。首先,开展免费义务教育。1948年建国之初,以色列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凡符合义务教育年龄者,如无特殊理由,均不得逃避,否则当事人和监护人都可能受到拘禁或罚款的处罚,而当时教育部的唯一财产就是一部旧打字机。到70年代,以色列政府已将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政府提出“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一套书本和书桌、一套校服和午餐”, 并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 努力为有10名以上学生的地方开办一所学校, 从而为每个适龄儿童入学接受正规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其次,稳定增加教育经费。以色列第一任总统魏兹曼上任伊始就将教育经费开支划为政府最大的三项开支之一,教育文化部的开支仅次于国防部。自70年代中期以来,对教育的投资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8%,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日本。1993年这一比例达到9%,居世界第一,1995年达到9.5%。政府投资占每年教育经费的65%,其余则来自地方当局和其他渠道。进入21世纪以后,以色列政府仍然保持较高的教育经费投入。到2000年,以色列的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已高达10.4%,持续居世界各国之最;2001年,国家财政预算614.5亿美元,其中教育经费约占9.35%,即57.5亿美元。???
第三,投入经费兴教办学。以色列1948年建国时仅有两所大学,只招收1600名学生,现今,全国已有20所大学,在校生达12万之多。以色列还投资大批资金修建图书馆、出版图书与刊物。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以色列每年出版的图书达2000种以上,其中不包括教科书和再版书,14岁以上的公民平均每月读一本以上的书。此外,以色列出版的各种刊物达890多种之多,报纸有29种。???
与那些宏大精美、设备先进的图书馆、科学院、学校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国各级政府部门的建筑大多矮小简陋。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差,原因是该国长期以来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 国防费用占了财政收入的很大部分,政府只能千方百计节省自身的开支,才能有更多的投入来发展教育。“财富都在脑子里”便是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正是以色列国家、政府视教育投资为经济上的投资的教育理念及其脱俗的教育实践才使以色列的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综上所述,犹太民族一直把教育看作一个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否的根本问题,正因此,犹太民族这个历史悠久而独特的民族,在4000多年文明史,2000多年流散史,100余年复国主义运动史,50多年建国史的发展过程中,历经浩劫而不灭,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性和传统文化,并创造出了璀璨的文明,这与其对教育的重视密切相关。犹太民族在历史上虽然受尽磨难,但它在世界文化、科学、经济等许多方面创造出了奇迹,这些奇迹的背后是成功的犹太教育。当然,尽管犹太民族的教育成果显著,独具特色,为世人所称颂,但这并不说明这种教育模式是完美无缺的。重要的是,犹太民族不管条件恶劣与否,始终对教育高度重视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犹太民族在教育中的经验更值得我们深刻关注并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2:34 , Processed in 0.09189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