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笑天:喟叹一声袁振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30 19:5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笑天:喟叹一声袁振国   


  
  袁振国先生“出国事件”曝光那天,我恰好乘坐695路公交车在北京北四环上奔波。那几天来回瞥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我反复在心里纳罕:京都大衙门林立,教科院不过教育部下属的一个司局级单位,在显赫地段如此引人注目也不失为一景。

  下车,随手从报摊买一份《新京报》,发觉袁先生“出大事了”--我乃一位普通教师,袁先生贵为名学者、局级高官(不少人一出都门俨然代天巡狩),既不是他的博士生,也不是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对头,我和他的交集缘分止于此。

  随之,一系列“事件”浮出水面,教育全规办课题评审有黑幕、教科院职称评审不规范、超标住豪华房间,诸如此类。随后,袁先生黯然辞职。

  袁先生是我国当代教育理论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实话实说,虽然勉强忝属爱书人之列,可是作为教师的我平素极少阅读当代教育书籍的煌煌巨著们。即使像袁先生这样才华横溢的人,也脱不了中文系出身带来的狂想症,激情有余,理性不足。更有大批以学院派自居的教育学者,位高权重,借助国家提供的平台,手握大把资金与项目;内心却从不把教育当回事,尤其藐视基础教育,以不听课、不进学校、不搞实验为荣,以为老子天纵之才,基础教育小菜一碟,“象牙塔”里就可以指点江山,搞掂搞定。所以他们的著作有一个共性:大谈教育价值、意义、影响、学术依据,颐指气使、霸气十足,一身大师范儿、明星范儿,卖弄舶来的洋泾浜二手货,骨子里如我等草民传统西学皆先天不足,功底奇差。一旦论及做法和实践,套用一句我说过的一句最不厚道的话,如胡适先生学术论著的下部--没了(冒犯胡先生他老人家着实不厚道)。

  袁先生没有这种通病,虽然出身高校,又身在体制之内,他却塌下身来做过许多有价值的实事。论才论德论学术功力论实干精神,在外人看来,他是中国教科院院长的不二人选。

  然而,对教科院的职工却未必尽然。此次曝光的材料系在某停车场“捡到”的,后续的住宿发票同样想必也是“捡而不昧”获得。数学奇差如我都能算得出来,几率比在中科院门口遇见郭沫若、北京人艺门口遇见宋丹丹都低得多--这些材料尽是“有缘人”提供,袁氏出糗,祸起萧墙耳。多年前,笔者所在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举报一把手,闹到职工大会上,员工乐得免费看戏。所居城市中,一校长携中层吃大餐,被单位另一领导实名举报,捉个正着。校长被免职,举报者却没有获得期望中的职务调整。

  按照国人的惯常心理,大凡举报者,所作所为皆有点见不得阳光,需要在暗室或角落里嘀嘀咕咕。其实并非所有举报者心理阴暗,更多还在于畏惧打击报复。这种事不能指靠被举报人的雅量,历史昭告我们,雅量从来存在弹性。我们所需要的是,以某种体制进行保障,实施阳光举报,彰显法治精神。

  此次袁先生被曝光,应该不会是阴谋四伏。媒体倒是有条不紊,连续发力,频频出招,套路表演似的有模有样。对袁先生,笔者总觉得璧之有瑕,弃之可惜,对此事件,则有一喜一忧一惜。

  所喜者,是教育部的低调处理和袁先生辞职行为。教育部不是提升GDP的关键,然而教育乃千秋大业,自然万众瞩目,一举一动关乎千家万户,所以每每政策出台,总有关照不到的群体个人,难免受到批评甚至攻击。而此次低调处理不失为万全之策。至于袁先生的辞职,如果确属“主动”,则是知荣辱、识进退,内存士人之风,不失学人本色。然而士林不复,学风委顿,也许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

  所忧者,全规办课题审批确实不规范,而且由此揭开了各类课题评审黑幕的冰山一角,比如心思细密者,自己的名字肯定不会出现,但是太太、弟子、亲属潜伏其中。袁先生的课题可能确实属于其中翘楚,但是您自己既当球员,又当裁判,这比赛怎么踢?犹如巴西队与意大利队在世界杯决赛对决,当值主裁竟然是光头科里纳,甚或是巴乔乃至巴洛特利,您说天理何在。

  官方课题倾注了纳税人和国家的大量投入,期望由此垒筑科学与学术的华屋广厦。然而一则垃圾课题充斥,二者研究者垃圾行为充塞,正在共同蛀蚀咬啮着此间大厦的基石与梁柱。

  遥想当年,“长江读书奖”风波曾经使得学界轰动,士林哗然,虽然后来转型为自由主义与新左派喋喋不休的闹剧有点狗血。无论官方课题还是民间评奖,学术乃天下公器,公器私用,无疑是在肆意践踏学术规则与学术良知。时至今日,公众与学界对此类事件表现出的波澜不惊,显见了学术腐败的常态化和公众的麻木冷漠。心死是最大的恐怖,因为随之而来的是希望不存。

  国,袁先生确实与夫人一团出了;高档宾馆,袁先生确乎享用了。可怕者,如果不曝光,当事人与大家都觉得在正常范围之内,袁先生本人也会习以为常。

  2010年,新西兰房屋部长希特利是用公款1000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5200多元)购买两瓶酒被媒体获知,被连篇累牍地报道出来,一下子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希特利,向公众做出深刻的道歉和反省,并向总理递交了辞呈。这位做出很大政绩,很被民众看好的“高干”,最后就是因两瓶酒不得不辞职,实在让人可惜。

  在公款购酒时,希特利“手里拿着信用卡,仿佛在做贼。他用眼睛向四周一瞟”“手在微微发抖,脸涨得通红,额头还渗出丝丝汗珠,眼睛不敢正视别人”。在报销时,还是那么紧张,“脸色苍白,虚汗直冒”。

  由此我们想起,王岐山先生执掌中纪委后,力主建立“防腐”制度,杜绝苍蝇滋生进而成长为打老虎。祸患常积于忽微,如果把权力运行于阳光之下,在犯错人“脸色苍白,虚汗直冒”时防微杜渐,人性之惰、人性之恶会受到遏制,人性之贵、人性之美自然会张扬。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鲁智深说:“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袁先生儒雅清癯,本来可以一袭白衫,不染渣滓。

  而今,只能喟叹一声,惜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1 12:46 , Processed in 0.07467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