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 03:4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育人三部曲》伟大的人民教师,把整个身心献给孩子,立足全面和谐发展和公民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实践素质教育,用毕生心血谱成《育人三部曲》,奏出从儿童到少年到青年的成才历程的辉煌乐章。



本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

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

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

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遗产的精华,其中提出和阐发的对儿童施行教学和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已成为日常实践。希望本书能帮助教师和家长,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看看孩子,能帮助读者看到培育、教养和教育儿童、少年、青年的这一复杂、艰巨而又高尚事业的新的境界、新的途径。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03:51:09 | 只看该作者
书和儿童的精神生活(二)


我们既在课堂上朗读故事,也用课外时间来读。我们图书室的这一部分,可以同专供集体欣赏音乐用的音乐 作品的收藏部分相媲美。



我们班图书室的第二部分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现代作家写的故事,它们描写我们今天的生活、苏维埃人的劳动、争取和平的斗争、伟大卫国战争年代英雄们的业绩和少年英雄们。我的学生以极大的兴趣读C.米哈尔科夫的C.马尔沙克的诗,A.盖达尔、Л.卡西尔、H.诺索夫、M.普里列扎耶娃、M.特鲁布莱尼、Ю.雅诺夫斯基、Ю.兹巴纳茨基、M.林科夫、O.伊瓦年科、Л.沃龙科娃、Б.日特科夫和З.亚历山德罗娃的故事。



第三部分是童话、诗歌和寓言。这些书只用作课外读物。每个孩子自己挑选他感兴趣的书来读(而兴趣是由优美的插图和看过这本书的教师或同学的叙述引起的)。



班图书室的第四部分是古希腊的神话。这里收集了一些花尽心血才找到的书籍,它们以孩子能够接受的形式叙述希腊神话。古代神话在儿童的智育和美育方面能起重要作用。它们不仅为孩子揭开人类文化辉煌的一页,而且激发想象,发展智力,培养对远古时代的兴趣。



从第一学年的中期起,我们就开始集体朗读。同一本书有好几册,我分发给孩子们,让他们在家里阅读。这是集体朗读的预习。难道到童话室去是为了朗读孩子们早已熟悉其内容的故事吗?孩子们怎么会有这样的愿望,这样做为的是什么,读一点新东西不是更好吗?



是的,新的、不熟悉的也要读,我们也读新书。可是只有当一个孩子想把打动了自己心灵的东西读给自己的同学们听时,想把自己的情感和体会用语言表达出来时,作品才能进入他的精神世界。第一部分图书中的每一本书,我们都朗读过不下十遍,但是兴趣并没有因为重复朗诵而稍减。一本书是在两三周前读的,但是孩子并没有忘了它,而很想再读一遍,并且专门为此目的来到学校。三四个月过去了,孩子们又想重读一遍心爱的书,于是它重又成为集体阅读的书籍。



可是只有孩子在学会阅读之前就能感觉出语文细腻的文采,作品的力量和优美才能感染他的心灵,激动他的理性。凡到思维的发源地去“旅行”而还领略不到语言魅力的人,永远也不会有把已经知道的作品听上两遍、三遍,乃至十遍的兴致。



有的课我们是专门用来朗读心爱的故事的。孩子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为朗读作准备。每个孩子都读他最喜爱和最使他激动的段落。



朗诵诗歌在我们班里占有特殊的地位。那些已列入人类文化宝库的优秀的诗歌典范作品──普希金、莱蒙托夫、茹科夫斯基、涅克拉索夫、弗特、舍甫琴柯、列夏·乌克拉因卡、席勒、密茨凯维奇、涅、别兰热以及其他一些诗人的诗,我都背诵给孩子们听。孩子们产生了要学会背诵自己喜爱的诗歌的愿望。在四个学年中,学生背诵了很多诗。但是在他们尚未感受到诗句的美妙音韵之前,他们绝对不会去背诵的。



优秀的诗作,总是把语言、形象和音律的美融为一体。我极力使孩子们在幼年就能感觉到这种美学性和一致性:我背诵了俄罗斯和乌克兰诗人的诗歌。我们多次朗诵了普希金的诗《先知奥列格之歌》和舍甫琴柯的长诗《女工》。这些作品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背诵(并没有专门下功夫去背)。孩子们也会背诵好多首篇幅不长的、描绘大自然美的抒情诗。作品连续朗读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在“幻想角”里,我们接连几周朗读《汤姆·莎耶历险记》。孩子们周围的环境强化了从书中得到的印象。我们还用连续朗读的方式读了高尔基的《童年》、B.卡达耶夫的《雾海孤帆》和П.巴若夫的《孔雀石匣子》。



随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举力表情朗读晚会和晨会。每个愿意参加的人都为朗读自己喜爱的故事或诗歌作准备。许多别的班的学生也来参加这种晚会和晨会,于是这种朗读活动就逐渐成为全校性的活动了。



我们一年两度庆祝语文节,一次是在第一学期末尾,另一次是在学年末尾。这一节日的某些仪式已成为传统仪式。孩子们邀请村里的长者来参加,由他们来评定谁的故事或诗歌朗诵得最好。这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创造性的竞赛,赠书给优胜者作为奖励。年长的农庄庄员──爱好和珍惜祖国语言的人,把奖品授予孩子。他们自己也讲童话和背诵诗。有时,学生和年长的庄员朗诵的是同一个作品。四年级的春季语文节持续了两天,希望朗诵故事、诗歌和寓言的真是大有人在。



同长辈,也就是同父亲、母亲、祖父和祖母们的经常接触产生了另一个有意思的传统:我们优秀的朗读者开始在家里读给父母听,成年人开始经常到学校来听孩子们朗诵。产生了好几个语文爱好者和朗读者小组(小组由成年人,而且是很受尊敬的人组成)。孩子们如同是这些小组的组织者,这一点更增强了对已知和阅读的兴趣。



全校性的图书节也成了传统。在开学的前夕,8月31日,孩子和家长都到学校来。在这一天,大家互相赠书:孩子们互相赠,父母赠给孩子。集体农庄的管理委员会在这一天向语文爱好者小组的优秀领导人赠书也成为常规。



我尽力使每个孩子逐步补充自己的藏书,使阅读成为孩子最大的精神上的需求。在孩子们上小学的头两年中我就已做到使每一个家庭都有了藏书。在一些家庭里,藏书超过了五百册,在另一些家庭里,要少一些,但每家的藏书都逐月增加。如果一个月之中家庭藏书连一本也没有增加的话,那我就认为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



自我教育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在教育过程中总有这么一个时刻,始终小心翼翼地拉着自己学生的手领着他前进的老师终于认为可以放开他的手对他说:“你自己走吧,去学习如何生活。”决定走这一步,要具有很高的教育智慧。为了培养一个人能在精神上独立生活,必须把他引进书的世界。书应该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明智的教导者。我认为使每一个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能向往单独与书相处──向往默想与沉思,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使命。单独与书相处并不意味着孤僻。这是思维、情感、信念和观点的自我教育的开始。只有当书作为精神上的需要进入幼小者的生活时,这样一个开始才有可能。我通过个别谈话弄清楚某个男孩或女孩对什么书感兴趣,这些幼小者在书中寻找哪些问题的答案──我怕以要知道这一切是为了向他们提出忠告,帮助他们找到自己要看的书。



只有当四种崇拜心理控制学校时,学校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中心,这四种心理是: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本族语的崇拜。



早在我还没有教这一班学生之前,我就听够了关于少年教育工作的难处。人们对我说:“教育幼儿最容易。可一旦幼儿成为少年,他就变了,变得叫你认不出来。善良、同情心和腼腆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粗鲁、生硬和冷漠。”以后,我确确实实地认识到这些话是非常错误的。一切好的品质在少年时期“消失”必然有一个前提,即好的品质根本没有形成,教育工作者认为美德是儿童天生就有的。如果孩子从儿童时代起就没有养成对书籍的喜爱,如果阅读没有成为他一生的精神需要,那么到了少年时期,他的心灵就会空虚,似乎不知从哪儿来的坏东西就会蓦地出现在他身上。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03:50:27 | 只看该作者
书和儿童的精神生活(一)苏霍姆林斯基




书在儿童精神生活中能起巨大的作用,但这要到儿童能够很好地阅读时才行。什么叫“很好地阅读”?这首先是掌握起码的阅读能力──阅读技巧。我尽力使个人阅读成为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时,每一两周学生就要从图书馆借走一本书,并进行朗诵。没有这一点,就不可能培养扎实、稳固的迅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二年级时,每个学生都已经有了笔记本──“词汇匣”。里面记着孩子们认为有意思的词汇或不懂的词(以后我给他们讲解词的意思和感情色彩)。到了三、四年级、“词汇匣”里除了个别单词外,还记孩子们喜欢的短语和各种句子。



作为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的阅读不能仅仅归结为掌握阅读能力;这种能力仅仅是一个开端。可能孩子已能迅速和准确地阅读,但是(正如经常发生的那样)书并未成为引导他攀登智育、德育和美育顶峰的小径。会阅读──这意味着对语言的含义和优美之处,对其极其细腻的文采已很敏感。只有当学生的意识中字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并变幻着周围世界的色彩和旋律时,他才称得上是在“阅读”。阅读是孩子藉以观察和认识世界和自我的小窗子。要想使这一窗子为孩子敞开,必须随着阅读,与阅读同时,甚至在第一次开卷阅读之前,就要在包罗儿童积极活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语言上做细致的工作,这些方面包括:劳动、游戏、接触大自然、音乐和创作。没有产生美的创造性劳动,没有童话和幻想、游戏和音乐,就不能想象阅读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到思想的活水源头去“旅行”,通过对语言美的感知领会到的词句的感情和美学色彩,以及蕴藏在书籍中的艺术财富──凡此种种都是发展言语和思维的基础。



在首次开篇阅读之前,孩子应当听到教师和父母朗读,领会艺术形象的美。不能把到大自然中去“旅行”看成是与书本脱节的活动。如果孩子不能领略所读书籍中词句的美,他就看不到周围环境的绚丽多彩。通向孩子心灵和意识的道路来自两个方面,乍看起来似乎是相反的两个方面:从书本、从读过的语句到口头语言和从活生生的、已进入孩子精神世界的语言到书本、阅读和书写。在情感和审美上为读和写作准备,是孩子学会读和写的最重要的条件,而学会读和写并不是为了去得分数,而是因为读和写的精神生活所必需的,不会读和写,他就会失去许多乐趣。



我的学生早在“快乐学校”阶段就通过绘画和富有表现力的标题来表达他们对周围美景的思想和感情,这就是从情感和审美上为读和写作准备的结果。到大自然中去“旅行”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并不是目的本身,而是通过语言发展孩子智力的一种手段。如果没有语言,没有智育,不力图达到教养的最主要目的──教会孩子思考,察觉事物、现象间的相互作用,对自然界、对直观形象和观念加以概括和抽象,那么,儿童就会对大自然的美、色彩和音响的变幻和生活中无穷无尽的变化无动于衷。



一年级时,我就力求使阅读成为孩子们的精神需求,而不只是以培养快速感知词义和发音技巧为目的练习。只有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智力、情感和审美发展水平的东西,同时又能促使其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才能进入他的精神世界。对读的正确选择是教育工作者特别重要的任务。令人遗憾的是阅读课本中缺少好多适合儿童理解力的艺术珍品。学年开始三个月之后,我们就开始读没有收入阅读课本中的富有趣味的童话和故事。



我把《乌克兰和俄罗斯童话》发给孩子们。为他们阅读乌克兰民间故事《草扎的小公牛》作准备──介绍它的内容,并用画片配合讲述。孩子们打开书本。第一个学生朗读了这个童话,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学生来朗读。同一个故事,但必须是孩子们觉得有趣的一个故事,不管朗读多少遍,他们也不会觉得厌烦,因为对每一个孩子来说,朗读并不是一种重复的练习,而完全是个人对生动形象的深刻体验;每一个孩子都要给原文加进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听朗读是如此专心,就像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在唱词和曲子都十分动人的同一首歌曲一样。每一个人的唱法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唱词各具自己的色彩,细腻地表达各自的感受、理解和体会。语言在这种朗读中同音乐、同旋律一样动听。



在进行富有感情色彩的、生动的个人朗读准备中,特别重要的是孩子曾多次来到过思维的起源地,感受过语言的美。比如学生读到“小牛走进了阴暗的森林,遇到了一只在灰狼”这一句子时,随着“阴暗的森林”这个词,在孩子脑海中立即出现了难以忘怀的景象:笼罩着森林的暮蔼,夜间神秘莫测的簌簌声,暴风雨来临前树叶不安的喧闹声。这一切都进入了他的精神世界,当他一听到“阴暗的森林”时,这一切就会绘声绘色地奏出大自然的音乐。如果教师不知道通向活生生的语言和思维的源泉的途径,那么不管他怎样解释该如何读、如何发音、如何掌握语调,等等,也教不会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



我打从事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操心这样一件事:不使一本坏书落到孩子的手中,使孩子生活在已经成为本民族和全人类文化瑰宝的那些饶有兴味的作品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一个人一生之中阅读的书超不过两千本,在儿童时代和少年的早期,必须细心选择读物。哪怕孩子读的不多,可是要让每一本书在孩子的心灵和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多次反复阅读,不断从中发现新的精神财富。这里很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从表情朗读中得到满足和享受。语言的力量和美展现在它的音响之中,因此,要让语言的感情色彩通过表情朗读,也就是通过听觉去感知,这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早在一年级就建立了儿童图书室。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依我看,这是对孩子的德育、智育和美育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每种书我们都买15本,以便上朗读课时,每张课桌都能发到一本)。这一部分可供小学四个学年使用。这一部分所选的故事都是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体现能为孩子理解的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品。它们是:Л.托尔斯泰的《鲨鱼》、《跳跃》、《高加索的囚徒》,П.叶尔绍夫的《驼背小马》,M.科秋宾斯基的《小松树》,B.茹科夫斯基的《睡女皇》、《独眼巨人洞历险记》,Д.马明-西比里亚克的《多嘴的傻猎人》、《冰天雪地里过冬的地方》、《财主和小便帽》、《养子》、《小灰脖》,安徒生的《小不点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雨果的《柯泽塔》和《加夫罗什》(选自《被抛弃的人》),格林兄弟的《根泽利和格列捷利》、《懒惰的甘斯》、《三个幸运儿》,A.普希金的《萨尔坦王的故事》、《死皇后的故事》、《驿站长》、《安查尔树》、《囚徒》、《保姆》、《小鸟》、《冬日的傍晚》,亚努什·科尔恰克的《如果我返老还童》,B.科罗连科的《地下的孩子》,H.涅克拉索夫的《农民的孩子》、《雅科夫叔叔》、《马扎伊爷爷和兔子》,И.屠格涅夫的《一只雌鹌鹑》,Д.格里戈罗维奇的《橡胶孩子》,B.加尔申的《信号》,A.库普林的《椋鸟》,K.斯坦纽科维奇的《马克西姆卡》、《保姆》、《逃亡》,A.契河夫的《醋栗》、《小白花顶》、《万卡》、《逃亡者》、《男孩子》、《变色龙》,Г.先克维奇的《乐师扬科》,杰克·伦敦的《基什的故事》,马克·吐温的《汤姆·莎耶历险记》,M.高尔基的《贝贝》、《帕尔马的孩子》、《叶夫西卡的遭遇》、《伊利的童年》、《早晨》,A.盖达尔的《丘克和盖克》、《远方的国家》、《铁木儿和他的伙伴们》,B.邦奇-布鲁耶维奇的《列宁和孩子们》,A.捷斯连科的《小学生》,帕纳斯·米尔内的《严寒》,И.弗兰科的《格里采夫的学校生活》、《铅笔》,A.科诺诺夫的《列宁的故事》,Л.科斯莫杰米扬斯卡雅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少先队英雄的故事》,Д.别济克的《奥列格·科舍沃伊的童年》,B.卡塔耶夫的《团队之子》,A.戈洛夫科的《皮利普科》、《红手帕》。



阅读这些作品对孩子来说,不仅能认识世界,进行有助于培养扎实的技能和技巧的练习,而且也是培养感情和道德的学校。每一本书都在孩子的心灵中留留下深刻的印象。Д.马明-西比里亚克的妙趣横生的《冰天雪地里过冬的地方》给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一作品讲述一个孤独的、被人遗忘的老人如何在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的一所小屋里消磨余年。我看到,读完这类作品之后,儿童对周围世界各种现象的敏感性是怎样在加强。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03:49:4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奇异海岛”──童话续编


吸引着孩子的总是一些异乎寻常的东西,如旅行和探险的浪漫情调、同大自然自发现象的斗争等。当我最初给孩子们讲《鲁宾逊飘流记》时,他们就想扮演旅行家,聆听海浪的声响和瀑布的轰鸣。孩子们决意建造一个自己的“奇异海岛”──一个能使孩子们生活在游乐世界中的神奇场所。这个“岛”,我们建在乌荆和洋槐的树丛中:造了鲁宾逊的住房,设置了防备野兽的围栏,搭起了我们小说主人公使用的那种炉灶;开了一个小小的窗子,从这儿可以瞭望一望无际的“大海”,挖了小小的田畦,播种了几十颗小麦和大麦的种子。科利亚还从家里牵来了一头小山羊,因为在鲁滨孙的家业中就有山羊。我们搬来了旧木桶、绳子、砖头。用铁箍做成了刀子,还编织了渔网准备捕鱼。还像原始的猎人那样用两块干土块磨擦取火,因为很可能鲁滨孙除此而外并无其他办法取火。



下雨天,在我们取土造房时挖的那个坑里积满了雨水,变成了一个池塘。孩子们在里面嬉水玩乐;想象把他们带进了无边的海洋。既然有海洋,那就是有海船。孩子们找到了一方柳木,开始用它来造一只小船。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活计,但终于胜利完成了;船上装了风帆,它已经可以出航了。



在小土丘的背后(在孩子们的想象中那是一座大山),我们创建了“小人国”。用胶合板和芦苇建造了城市──“小人国”的首教,用泥塑造了马、牛、羊,还塑造了叙事诗中的勇士伊利亚·穆罗梅茨和他的敌手,强盗索洛韦伊的形象。这些泥塑就摆在灌木丛中。这是古俄罗斯茂密的森林。夏季寂静的傍晚,我们来到这里,每个人都想在这里讲一个关于勇敢和坚毅的勇士的故事。



当我们深入到不易通行的灌木丛时,我们的沟壑的斜坡上找到一个不大的坑──这是凶狠的长生不老的卡谢伊的洞穴,就在这儿,在神秘莫测的深处,美丽的公主受着折磨。



天气暖和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到较远的地方去旅行,我们在休假日就到“奇异海岛”来。我们在鲁宾逊住房的附近搭起了窝棚。这是我们喜爱的地方。幻想的翅膀把我们从这儿带进童话世界。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近在咫尺,当夜幕降临大地时,我们好像听到强盗索洛韦伊的口哨声,长生不老的卡谢伊哼哼唧唧的声音和穿着皮靴的猫那小心翼翼的脚步声。在这儿,儿童幻想的火焰燃得特别旺盛。尤拉、加利娅、季娃和维佳在这个地方创作了美妙的童话故事。环境本身就激发人去想象。思绪潮涌,畅流不止,孩子们能找出表达自己感情的贴切词语。下面是谢廖扎编的关于金色彩虹的故事。



一天傍晚,魁梧的铁匠们来到太阳跟前说:“太阳啊,太阳,我们的铁锤已经敲破坏了。不久我们就没有锻造银线的材料了。铁钻也破旧了。放我们到地球上去吧,我们去取一些铁来。”太阳答应了铁匠。魁梧的铁匠开始走向人间,可是乌云挡住了他们的去路。铁匠们透过乌云遥望大地,老高老高的,可怎么下去啊?他们又回到太阳那里说:“太阳啊,太阳,我们怎么下到地上去呢?造一座桥吧。”太阳放射出自己的光芒,穿过乌云,一座太阳桥闪现在空中。而人们从地上看上去是一条金色的彩虹。铁匠们下到大地上,从人们那儿取了铁,通过太阳桥又回到了太阳那里。当太阳一看到铁匠的白胡子,就收起了金色的光芒,彩虹就消失了。从此以后,当天空一出现乌云,太阳就派魁梧的铁匠到地上来取铁。冬天没有金色的彩虹,因为白天太短,魁梧的铁匠难得用锤打铁。



我非常高兴的是每个孩子都在这里编了自己的童话。静悄悄的夏日傍晚将永远留在记忆中;太阳落山了,天空变成了灰色。每年盛夏时,都有几天这样的傍晚。好像天空本身放射着暗淡的光芒,黄昏比通常要长些,天空久久不闪现星斗……孩子们默默无言,沉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在这种时刻,幻想的火花,燃得特别明亮。下面就是我们听到的尼娜编的一个童话。



太阳到自己神奇的花园中去休息了。他躺下休息,可是忘了闭上眼睛。于是魁梧的铁匠以为还是白天。他们打呀打,锻造着银线。银线散开了,化为粉末。银色的粉末在天空中四处飞扬,闪闪发光。



当我听到这篇美妙的童话时,我的心就剧烈地跳动起来。大自然美的魅力、童话故事的神奇形象,这一切打开了儿童意识中的思维的源泉,这怎能不让人高兴呢。不知道为什么,在最最漫长的六月的傍晚,灰色的苍穹像一个神秘的罩子,在这种时刻,孩子们的想象异常活跃。



三年级结业之后,孩子们很想在“奇异海岛”上建立一个“游击队司令部”。“司令部”按常 规设立在窑洞里,这是高年级同学帮我们挖好和布置的。一个引人入胜的、持续好几个月的游戏开始了。孩子们想在夜里玩,这是难以劝阻的。他们出去侦察,学会了使用指南针。他们制作了木制的“自动步枪”和“机枪”,在出发执行战斗任务之前还发布命令。



最后一学年中,孩子们被俄国童话家П.巴若夫的作品》孔雀石匣子《迷住了。当我读到奇异的乌拉尔宝石、贮藏着善良的“铜山女主人”无数财富的岩洞惊人美景和孔雀石的碎片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欢乐的火花。在这些日子里,孩子们想创造出一些美丽的、神秘的和浪漫主义的东西来。有人便想出了个建造地下翡翠王国的主意来。我们就开始收集绿色、蓝色、浅蓝色、桔黄色、绛红色和嫣紫色的玻璃片,把它们镶在我们窖洞的墙壁上。当窖洞中点起一盏小小的灯。而四壁辉映出五彩霞光时,孩子们为美景激起的欣喜和赞叹的感情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在这里诞生了新的童话故事。也是在这里,我进一步证实,美感在培养、发展和巩固智力方面,其力量是多么巨大。我眼看着瓦利娅、彼得里克和尼娜的思维能力发生了新的、急剧的飞跃:他们各自创作了童话故事,其想象力之丰富令我惊叹。柳达在这里也创作了童话。我深信,这个女孩子的沉默寡言并不是因为智力迟钝,而是因为富于梦幻、好沉思。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03:46:4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把孩子在教室中度过的时间按一节一节课来计算的话,那么这一学年头两个月我们每天是一节课,三四两个月,每天两节课,五六两个月,每天平均两节半课,七八两个月,每天平均三节课。从一次课间休息到另一次课间休息的上课时间在头两个月是半小时,以后是45分钟。孩子如果在课间休息之前要出去,他征得教师同意后可以出去。如果不便打断教师的讲述,孩子可以不征得教师的同意就出去:教师看到学生要出去,就予以默许。绝大多数孩子很容易遵守作息制度,但是有个别孩子却很难习惯于遵守这种制度。托利亚、卡佳、科斯佳和舒拉就很容易疲劳。疲劳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上课时想到与过去相比,现在活动的自由大大地受到一定的作息制度的约束,一想到这他们就感到紧张。对任何愿望都持放任的态度当然不行;应当教会所有的学生刻苦、几周之内我准许这几个孩子在上课的时候离开教室,逐步使他们习惯于刻苦的劳动。在学年开始后三个月,所有的孩子就都能遵守学校各项活动的作息制度了。



在阳光明媚的秋天,我们总是在“绿色教室”,在高大的苹果树下的一片草地上上课。几年前,我和高年级学生在这儿用铁丝和铁条搭起了未来的“绿色教室”的架子,并栽上了爬藤植物、野葡萄和啤酒花的秧。两年后就成了“绿色教室”,连项棚都爬满了藤。有几个“小窗子”保证正常的光线。在炎热的日子里,这儿很凉爽;秋天,这儿又暖和又舒适。在“绿色教室”里总是很安静。“小窗子”可以用啤酒花和葡萄的枝叶挡上,这时教室里是一片绿色朦胧,透过枝叶间隙射进的阳光,形成光和影的奇异别致的嬉戏景象。孩子们称它为“关窗讲故事”。在“绿色教室”里放着一些小桌子和小凳子,孩子们可以在这儿写字、读书和解题。



第二处“绿色教室”是一块三面种着耐寒品种的葡萄的草坪。在高温天气,这儿也很凉快(我们这儿春秋两他也常出现高温)。



我们还有一处“绿色教室”──在绿色树丛中的草地上,在一片毗连着沟壑的僻静的小树林中。我们常常在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来到这里,这样就不用回到学校去了。一年大约有40%的课我们不是在屋子里,而是在“绿色教室”里上的。其余60%的课,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绿色实验室”和学校的暖房里上的。“绿色实验室”,这是单独的一所房子,四周种满了树木和葡萄。这儿有一间上课的教室。里面有许多植物和花卉。



相当一部分的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在新鲜的空气中、在蓝天下进行,这对孩子具有特殊的意义。上课的时候,孩子们觉得精神充沛、兴趣盎然,从不头昏目眩。



课后,孩子们在家里休息。尽管采取种种措施使儿童不致因课内的脑力劳动而感到过度疲劳,但孩子们还是非常疲累的,课后他们应当休息。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下午,学生一般不应当进行像在学校中那种紧张的脑力劳动。尤其不能让低年级的孩子负担过重。如果在学校里进行了三四小时的脑力劳动,那么不用多久,他就会精疲力尽。



不留家庭作业是办不到的。应当教孩子集中注意力,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但这首先应当在课内做。逐步培养独立进行脑力劳动的习惯。孩子不容易学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并不依靠某些影响学生的特殊方法,而是以上课的内容把学生的注意力“拴”到自己的故事、解释和讲述上来。在低年级,组织脑力劳动的技巧在于一开始不觉得自己在紧张地工作,并没有强迫自己去听老师讲解,去记忆和思考,而实际上却在注意地听老师讲解、记忆和思考。



如果教师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孩子就能把感兴趣的,尤其是感到惊异的一切牢牢记住。为什么我这些孩子这么容易就记住了字母,学会了读和写?因为并没有向他们提出做到这一点的目标。因为对孩子来说,每一个字母都是引起欣喜之感的鲜明形象的体现。要是我每天给学龄儿童“一份知识”──出示一个字母,要求记住它,那就不会有任何结果。当然这并不是说应当向孩子隐瞒目的。应当教得让孩子不想到目的,这样能减轻脑力劳动。这一切远非那么简单。这里说的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阶段──B.Л.雷若夫教授称之为人的神经系统的婴儿期。在这个阶段──低年级阶段,特别是一年级的时候,孩子简直不会集中注意力。教师应当设法控制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的心理学上称之为不随意注意的能力。



年幼儿童的注意力,这是难以对付的“玩意儿”。我觉得它像一只胆怯的小鸟,一旦你试图接近它,它就会远远地飞离自己的窝。而最终如果你抓住了它,你只能把它捧在手里或放在笼子里。如果它觉得自己是一具囚徒,那你别想听到它的歌声。幼小儿童的注意力也是如此:如果你把它当作囚禁的小鸟似地死死抓住,那它是不会好好帮你忙的。



有这样的教师,把在课内能使孩子“始终处于智力紧张的状态”当作自己的成绩。这通常是通过那些对儿童注意力起驾驭作用的外在因素来达到的:频频提醒(要注意听讲),急剧地从一种活动转为另和种活动,预先警告讲解后马上要进行检查(更准确地说是威胁:如果你不听我讲,我就给你打2分),在阐明某一理论原理后,要求立即完成实际作业。



初看起来,这些文法给人以积极脑力劳动的印象:上课形式像万花筒似地千变万化,孩子们聚精会神听着教师说的每一个字,教室中一片紧张的寂静。然而这一切是以何种代价换来的,会导致何种后果?为了集中注意力和不漏掉任何东西而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可是这种年龄的儿童还不能强使自己集中注意力),就会使神经极端疲劳,引起神经衰弱和神经不安。在课内不放过一分钟、一瞬间,一直要学生积极进行脑力劳动──在教育人这样细致的工作中,还有什么能比这样干更为愚蠢的呢?教师对工作抱着这样的目的,简直就是要榨干儿童全部的精力。在上了这样“效果卓著”的课后,孩子疲惫不堪的返回家去。他们容易发怒和激动。本来应当好好休息,可是他还有家庭作业,于是他一看到装着课本和练习本的书包,心里就腻烦。



学校中经常发生破坏纪律的事件,表现为学生对老师和对同学态度粗暴,无礼对待意见,其结果是引起很多矛盾,这种现象决非偶然,因为孩子们在课内神经紧张到了极点,再说教师也不是一部电子机器──请试一试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像万花筒似地不断变换上课方式,使之达到了“高效能”,以抓住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经验在放学后脸色阴沉、沉默寡言、对一切聊无兴趣地返回家,或者正相反,病态地动不动就生气,这都不是偶然的。



不,决不能以这样的代价来换取孩子的注意力、聚精会神和积极的智力活动。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智力和神经耐力不是一口无底的井,可以一个劲儿地汲水。从这口井里打水应当动脑筋,而且非常谨慎,最主要的──必须不断给孩子补充神经耐力的来源。这种补充的来源就是观察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生活在大自然中,出自兴趣、出自了解某些事物的愿望而不是由于害怕老师提问而进行阅读,到生动的思想和语言的源头去“旅行”等。



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有一种难以捉摸的东西,可以称之为精神上的平衡。在这一概念中我放进了这样的内容:让孩子们感到生活充实,思想明确,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相信可以克服困难。精神平衡的典型特征是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有目的的劳动,相互之间保持平稳的、同志式的关系,从不勃然大怒。没有精神上的平衡就不可能正常地进行工作;这种平衡遭到破坏的地方,集体的生活就变成地狱:学生互相欺侮和激怒,学校里充满了神经质的气氛。用什么方法创造并(这特别重要)保持精神上的平衡?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使我深信,在这一非常细致的教育范畴中,最重要的是使经常性的思维活动不要过累,不要突击,不要使精神过度紧张。



善意关怀,相互帮助,每个学生的智能与他力所能及的劳动之间的协调一致,这些都是保持平衡所需要的特殊条件。我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善于保持学生精神平衡的真正大师──低年级教师B.П.诺维茨卡娅、E.M.扎连科、A.A.涅斯捷连科等人的教育艺术。我极力设法揣摩依我看来最聪明,同时又是最自然的一事的“奥秘”:他们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一个孩子本来可以学得优秀而却学得平平常常的。得3分的学生并不认为自己是运气不好的倒霉鬼,小朋友们也不以怜悯、姑息的情绪来对待他。



我经常以极其惶恐的心情想到追求好分数的狂热性──这种狂热性来自家庭,又蔓延至教师,成为学生幼小心灵上的沉重负担,摧残他们的心灵。孩子暂时还不能学得很好,可是家长非要他得5分,至少也得4分,不幸的学生得了个3分,他几乎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罪的人。在B.П.诺维茨卡娅、E.M.扎连科、A.A.涅斯捷连科这些教师的班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优秀生并不觉得自己是幸运儿,而成绩是3分的学生也并不被自卑感压得抬不起头来。我从这些真正的教育家那儿学习聪明和专心地进行脑力劳动的真正本领。从他们身上发现了依我看来是极其细致的教育艺术的特征:善于在孩子的内心和头脑里激起获得知识的欢乐感。这些教师的学生每逢取得一些或是极其微小的成绩,也总是由于发现了真理、进行了调查、理解了事物而尝到了心情激奋的欢乐。总结了这些教育大师宝贵的点滴经验,我尽力使学生不为追求分数,而为体验智力上激动人心的感情而去奋发学习。我感到非常欣慰,我们的儿童集体里没有过分追求好分数的不正常现象,也不存在同样有害的对3分过于敏感的弊病。



……每周我们都要花几节课的时间到思想和祖国语言的源头“旅行”──去进行观察。这是直接接触大自然,没有这种接触,儿童智力和神经耐力的水井很快就会枯竭。在秋天、春天和夏天的好日子里,我们不等天亮,早早就出发去旅行了──农村的孩子能早起。讲述大自然,讲述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故事,激起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我不得不回答大量的问题。下面举其中的一些问题为例。



为什么清晨的太阳是红色的,而中午像火焰一样?云彩是打哪儿来的?为什么蒲公英的花早晨张开,而中午闭上?为什么会有雷和闪电?为什么刮西风就下雨,而刮东风就干旱?为什么向日葵的花随着太阳转,难道它像人一样能看得见吗?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鸽子从不落在树上?为什么不能在夏天当树上带着叶子的时候移植?天上的流星掉到哪儿去啦?为什么雪花好像经过人雕刻似的那么美?鸟飞得很远,它们怎么认得路?为什么月亮四周常常有白色的光圈?为什么太阳下山后快要下雨时天空发红?为什么蜜蜂飞出去采蜜之前要“跳舞”?为什么果树开花的时候,要在果园中烧麦秸?为什么森林中有回声?虹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冬天没有雷和闪电?为什么盐水只能在非常非常低的温度下才能结冰?为什么家兔挖洞而野兔不挖洞?为什么夏天用一条湿毛巾裹住牛奶罐,天气再热,牛奶也不会变热?为什么下雨之前燕子低飞?为什么云雀在庄稼地里筑巢,而椋鸟和山雀在树上筑巢?为什么鸭子会游水而母鸡不会?为什么今天飞机在空中留下一条烟雾而昨天没有留下?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会陨落,它们落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风能像漩涡一样卷起尘土?为什么杨柳会“下垂”?为什么雪花莲只能在早春开花?为什么冬小麦在秋天播种而春小麦在春天播种?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为什么母牛一次只产一只牛犊,而母猪一次产好几只小猪仔?为什么夏天太阳高悬,而冬天却挂得低低的呢?为什么在冰冻的玻璃窗上会结出美丽的花纹?为什么秋天树叶变黄?



我力求把每一个问题回答得不仅给孩子们揭示大自然现象的本质,而且还更进一步地燃起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火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谈论周围的世界──这是思索的第一所学校。个别问题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原来,初看起来越觉得简单的问题越难于回答。我们这些低年级教师聚集在一起专门商量应当怎么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哲理性”的问题。B.П.诺维茨卡娅、M.H.韦尔霍维尼娜、E.M.扎连科宣读了20年间积累起来的数百个由孩子们提出来的问题。经常整整一个晚上都用来探测儿童思维的极其复杂的迷宫。低年级教师──儿童思维方面的专家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显而易见的简单和明了的背后常常隐藏着巨大的复杂性。例如,“为什么冬小麦在秋天播种而春小麦在春天播种”这一个问题,要比关于流星的那个问题难回答得多。我认为带孩子们到大自然去“旅行”,其重要教育任务就是让他们注意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学习看出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如果到大自然去“旅行”是在最末一节课,那么在课后我们就做游戏。集体游戏是由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同童话交织在一起。有一个游戏特别吸引孩子们。这个游戏名叫“寻找神秘的岛”。我们所有的人分成两组。一组安置在树林的一个偏僻的角落里。我们在游戏地点的四周标上只有我们知道的记号──这是岩石累累、猛兽遍地的鸟屿的岸边。留在神秘岛上的孩子,是一批乘船失事的旅客。在好几个地方,他们做了严密伪装起来的标记,标志通向这个岛的小道(两个小组事先商定好标记)。必须拯救这些乘船失事的旅客,于是孩子们在树林里分头寻找,他们一步一步地勘查好几公里长的岸边。寻找可以通向岛屿的秘密通道。这个游戏不仅要求有敏锐的视力和勇气,还需要有分析许多自然现象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个游戏还能培养诚实和正直的品质。孩子们找到了通向岛屿的神秘的通道,他们援助遇难的旅客,把病人送往医院,游戏中还出现了飞机驾驶员和医生。游戏以乘船失事的旅客和前来求援的人一起熬粥吃作为结束;我们一起坐在营火旁,由我讲故事。这时,好几个孩子把童话画下来──他们在画中表述自己对幻想中的形象的认识。



到大自然去“旅行”的时候,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观察动物和禽鸟的生活上。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奇异世界。在秋天平静的日子里,我们窥视一窝小刺猬怎样从窝里来到饮水处饮水,母刺猬又怎样保护着自己的小崽子。春天我们观察了小野兔。孩子们看到,母兔怎样离开刚生下的小兔后,再也不回来,而小兔等着来到的母兔来喂它。七月份,孩子们观察雨蛙。有一天,我们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找到了个狐狸洞。孩子们看到老狐狸怎样领着小狐狸出来散步,教它们跑,同他们玩。在森林的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我们观察了海狸。



我们的“旅行”和观察丰富了想象力的语言。孩子们在途中和在参观中产生的问题愈多,当上课时谈到大自然现象、劳动和遥远的异国时,求知欲和好奇心就表现得愈明显。每当我观察孩子们到大自然“旅行”归来后的情绪,我就更深信下面这一古老谚语的正确性:思索始于惊异。



我极力促使对大自然奥秘所产生的惊讶心情和认识事物后的欢乐感受,成为激发和活跃儿童思维的推动力。我们班上有几个学生(瓦利娅、彼得里克、尼娜),即使碰到一道并不复杂的习题,也要用很多时间才能弄懂。每种情况都有其原因,但结果是同样的:这些孩子的大脑半球表皮细胞处于一种受压抑的状态。这些孩子对教师向全班解释的东西漠不关心。



观察表明,这些孩子的思考过程存在着缺陷,其原因证实了大脑半球表皮细胞萎靡和迟钝的结论。赞美在这里:这些孩子在记忆中很难建立,尤其难以保持几种物体或现象之间的联系。例如,出一道关于苹果、篮子和孩子的习题。当他想到苹果和篮子时,就忘了孩子。向他提醒了孩子,他又忘了苹果和篮子。而从思想上深入到周围世界的物体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之中,小小的发现,对真相的诧异心情──凡此种种却激起了瓦利娅、彼得里克和尼娜极大的欢乐。他们感到情绪高涨。他们的眼中燃起欢乐和激情的火花。冷漠的神气消失了,出现了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如果能在孩子的意识中引起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问题,那么孩子的头脑中就会发生一种难以抑制过程,过去沉睡着的力量好似苏醒过来了。我高兴地确信,在智力发展上最难办的儿童愈来愈振奋起来了:他们饶有兴趣地听讲了,能较好地理解习题的内容了。当然还面临着细致的教育工作。我同有经验的低年级的教师交流观察所得,我们把这一工作称之为从情绪上激发理智。



观察儿童的脑力劳动,愈来愈使我相信,从脑皮层下的神经中枢传至大脑皮层的情绪冲动(欢欣激动的情感,诧异惊讶的情感),好似在唤醒正在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使它积极活动起来。经验证明,年幼的孩子的智育应当通过发展他们求知的要求──求知欲、好奇心来进行。



到大自然去“旅行”已成为小学各年级的传统。孩子们总是急不可待地等着到树林、野外、池塘去的时刻,事先就想好了做什么游戏。与克服困难结合的游戏、有童话中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参加的游戏,都成为孩子们心爱的游戏。我给孩子们(二年级时)讲鲁滨逊,于是开始了持续达几个月的富有吸引力的游戏。在讲了斯巴达克的故事后,孩子们在高山上靠近深谷和峭壁的地方建立了一个起义奴隶的童话式的营地。关于在远古朝代居住在我国边远地区的斯基台人──牧人、猎人、捕鱼人的故事非常吸引孩子们,他们创造了一些游戏,重现了古代劳动者的生活和劳动。



教学应当与应用智力和体力的多方面的游戏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这种游戏能激起鲜明和激动人心的感情,使周围世界像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一样展现在孩子们面前。除了到大自然去“旅行”和游戏之外,体力劳动也提供了发展智力和体力的广阔天地。没有充满欢乐和激情的劳动,就难以想象真正的和幸福的童年。经验使我深信,体力劳动对幼小的儿童来说,不仅是一定的技能和技巧的获得,不仅是德育,而且还是无边无际和无比丰富的思想的世界。这一世界能激起道德方面的、智力方面的和审美方面的感情,没有这些感情,就不可能认识世界,也就是说不可能进行教学。与学习交叉进行的体力劳动,在我看来是孩子到幻想和创作世界中去的引人入胜的旅行。正是在体力劳动过程中形成了我的学生们的最为重要的智能方面的品质:好奇心、求知欲、思想的灵活性、鲜明的想象力。



如果孩子的生活中有为高尚思想所鼓舞的体力劳动,那么课内的脑力劳动就成为心爱的和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就能发展和充实孩子。早在二年级时,我们一周就进行一小时心爱的劳动,孩子们干一些从思想上和感情上愿意干的活儿。到了三、四年级,一周进行两小时心爱的劳动。



心爱的劳动……这可不是说教师应当消极地等待孩子产生兴趣。在劳动教育中也像通常在整个教育工作中一样,什么都不能放任自流。儿童周围的气氛应当是爱劳动的气氛。我的学生的周围,男女青少年都劳动。全校学生对好几十种活计深感兴趣。他们培育树木和庄稼,制作各种机器和机械的模型,调配土壤,照料各种动物,盖新的暖房或学校小工厂,安装水管。



探索精神、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这些品质激发着孩子们对劳动的兴趣。劳动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到教育过程中一系列属于各个方面的(社会、思想、道德、智力、创造性、美学、情感)目的的一种手段,这始终是我的座右铭。



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我对学习成绩的关注是从关心下面这些事情开始的:孩子吃得怎样和睡得怎样,他的自我感觉怎样,他玩得怎样,有一天有几个小时待在房外新鲜空气中,他读了哪些书和听了哪些故事,他画了什么画和如何在画中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大自然的音乐和人民音乐家们创作的乐曲在他的心灵中激发了什么感情,孩子喜欢什么劳动,他对别人的欢乐和悲痛的敏感性如何,他为他人做了些什么,并因此产生了什么感情。



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很难做到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对乘法表或计算矩形面积公式本身感兴趣。只有当知识成为达到创造性活动和劳动目的的手段时,知识才能成为儿童要求得到的东西。我极力设法使儿童在低年级时就对体力劳动发生兴趣,使劳动能给他们表现机敏性和发明才能的机会。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使用知识。由于在低年级阶段,脑力劳动按其性质而言,主要是同不断获取新的技能和技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正是在这个阶段,有把知识变成一堆死东西的危险。如果只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而不在实际中应用它们,学习就逐渐脱离孩子精神生活的范畴,就不能吸引他和使他感到兴趣了。教师想防止这种现象,就必须注意让每一个孩子创造性地应用自己的技能和技巧。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03:46: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一)



  极其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孩子入学前生活于其中的大自然、游戏、美、音乐、幻想和创作的令人神往的世界关在教室门外。在学校生活的头几个月和头几年里,学习不应成为唯一的活动形式。只有当教师慷慨地给予他们大量入学前的那种欢乐时,他们才会爱上学校。同时又不能使学习迁就孩子们的兴趣,仅仅为了不使孩子感到枯燥而减轻学习。应当逐步地培养孩子习惯于从事整个人类生活中最主要的工作──严肃认真、坚毅顽强和埋头苦干的劳动,进行这种劳动必须紧张的思索。



  我把逐步培养儿童进行紧张和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当做重要的教育任务。在把全部智力用于达到教师或自己提出的目标时,孩子应当关于不受周围的干扰。我力求使孩子们习惯于这样专心致志。只有这样,脑力劳动才可能成为心爱的工作。



  小学的任务──逐渐教会学生不仅克服体力劳动方面的困难,而且克服脑力劳动方面的困难。孩子们应当懂得脑力劳动的本质所在,那就是紧张的智力活动,对物体、事实和现象的种种复杂性和细微之处的深入理解,对细节和矛盾的深入理解。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学生感到什么都是轻而易举的,不知道什么叫困难。在掌握知识的进程中,还要培养脑力劳动的技能和自我纪律。智力方面的训练,属于教育者的影响有机地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那种精神生活的范畴。意志力的培养是从自己内心提出目标、集中智力、领会和自我监督开始的。我觉得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要让孩子在脑力劳动中感受到什么叫困难。



  如果孩子在学习中觉得什么都容易,他就会逐渐滋长思想上的惰性,这种惰性会腐蚀人,促使它对生活持轻率的态度。说来也怪,有才能的孩子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相当的困难需要他去克服,那么他们往往就会滋长思想上的惰性。而且思想上的惰性最常见于低年级,因为低年级时,有才能的孩子很容易就掌握了别的孩子需要进行一定的紧张智力活动后才能掌握的东西,实际上,他就游手好闲了。不让学生游手好闲,这也是一项特殊的教育任务。



  我们的一年级是在一间单独的小房子里。我们在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学习,房间的窗子朝东和朝南;教室里光线总是很充足。窗下栽着核桃树,核桃树后面是苹果树、梨树、杏树、再过去就是一小片橡树林。不仅我们这所小房子,学校其他的建筑物也都淹没在绿荫之中。树叶使空气富有氧气。校园中经常一片寂静。我们的教室挨着一条宽大的走廊,走廊里有一扇门通向另一间屋子:我们想在这里建立一个童话室。



  在我们小房子的台阶前,有一块铺水泥的空地,有一个洗鞋的设施(利用贮存的雨水)。几条两旁栽种着桃树、椴树和栗子树的小路,从这块空地通向四面八方。一条通向位于校园中心的大葡萄架,另一条通向我们的近邻──两个五年级班的小房子,第三条通向绿色的草坪和小树林,第四条通向灌木丛生的沟壑。



  当时我就觉得一、二年级在单独一幢房子里学习比较合适。他们,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有他们自己特征的学习、劳动和作息制度。特别不要让低年级学生处于人数众多的集体常有的那种叫嚷、推挤的状况之中。要尽可能让低年级学生更多地享受安静,这是充分发展智力所必不可少的。多年的观察使我深信,孩子对他在学校生活头几天中所处的环境会感到茫茫然。他们与其说由于脑力劳动而感到疲劳,还不如说由于课间休息时和上课前的喊叫、乱跑、推挤所引起的长时间的亢奋而感到疲累。在五年的过程中,我对大休息后的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观察。孩子们在半小时内同大量学生在一起喧闹、叫喊、推挤。课间休息结束后,学生们进入教室,即使有经验的教师也得把课内头十分钟花在使孩子们安静下来的工作上。如果一年级学生课间在自己的小集体里单独休息,出现的就是另一番情景了。使孩子们安静下来,摆脱亢奋状态,花不了两分钟时间。



  毫无节制的叫喊、乱跑,这不是学校的好迹象。孩子们欢乐的河流不管水位有多高,它总应当有河岸来挡住冲动和愿望。



  现在我们的一、二年级在独立的、舒适的一幢房子里学习,周围绿树成荫。为孩子们创造的环境有助于劳动和休息。



    在头几个星期中,我逐步将孩子们导入对他们来说是崭新的生活。实际上,这时的学习同“快乐学校”区别不大,而这正是我力求做到的、九月份,我们每天在教室中上课不超过40分钟,十月份──不超过两小时。这些时间是用于写字和算术课业的。其余两小时我们都在新鲜空气中度过。孩子们急不待地等着真正的上课──他们这么称呼课堂上的学习。我对这种愿望深感欣喜,我想道:“孩子们,你们可知道,你们那些在空气憋闷的教室里疲惫不堪的同龄人是如何焦急地等着下课铃响……”



  按部就班地使孩子们做好学习的准备,这是合乎要的劳动教育、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必要条件。其最终目的是教会一个人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工作。课堂学习,这并不是一件令人沮丧、想摆脱而又摆脱不了的事。这是最好的脑力劳动环境,但应当逐步使孩子适应这种环境──给低年级学生上课的特点就在于此。如果一下就强迫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四小时,那么这种本应对脑力劳动有利的环境,也会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



  在班上,我们读识字课本,画圆圈,画直线,写字母,编习题和解习题,这一切都是逐渐进入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并没有因为单调而使他们感到腻烦。我们无须一遍又一遍地去读识字课本上的那几个字母,所有的孩子都已熟悉字母了,而为了训练阅读技巧,我采用了多种积极的活动方式。孩子们编写非常短小的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这对发展阅读能力的帮助比反复朗读课本上同一课文要大得多。



  我密切注意使每个孩子都练出必要的阅读技巧来。不去练习,不订出一定的阅读标准,那会一无结果。只认识字母,只会念音节和单词,那是不够的。阅读──这是通向世界的窗口,是很重要的学习工作,阅读应当流畅和迅速──只有达到这一步,这个工具才能发挥作用。我力求做到以多种积极活动的形式──表情朗读、书写、绘画,将阅读就成半自动化的过程,使孩子们在二年级就能把多音节的词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感知。我之所以采取编写短小的描写大自然的作文做法,极力激起孩子们对这种活动的积极兴趣,实际上无非是使用一招“教育巧计”来达到一个目的──教会孩子们好好阅读。



    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可算是“巧计”之一、经验证明,一年级的开始阶段,不应当进行“纯粹的”阅读课、书写课和算术课。单调能使孩子很快就感到腻烦。孩子们刚一感到疲累,我马上转用新的活动方式。绘画是一种使上课形式多样化的有效手段。我一看到阅读开始使孩子们感到腻烦时,就说:“孩子们,打开你们的画本,把我们读到的那个童话画出来。”疲劳的一些症候就会消失,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起欢乐的火花,单调的活动合为创造性的活动所代替……算术课上也有类似的情况:我发现孩子们难以理解所留独立作业的习题的条件。就用创造性活动──绘画来帮忙。孩子们再一次念那道习题,把它“画”出来。那些原来似乎绝对不可理解的依赖关系变得可以理解了……长时间的听讲也能使学生厌烦。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黯然无神了,我就不再讲下去,“先告一段落”,就开始画画。



  学年开始后三星期,我的学生开始编写反映大自然的画册。高年级同学给每个孩子做了一本20页图画纸的硬画本,封面上挂了一支铅笔。一周一次,我们去思想和语言的源头,编写一段反映周围民办的带插图的故事。我们头一次的“旅行”是去果园,察看一棵晚结果的苹果树。孩子们编了小故事,反映了他们每个人的感受和概念的领域。



  《苹果垂到地上》、《苹果在阳光下取暖》、《红苹果藏在绿叶中》、《阳光爱抚着苹果,树枝摇晃着苹果》、《春天开白花,而秋天结出金色的苹果》、《我们到苹果家作客》──孩子们把这些写进了自己关于大自然的画册。孩子们在班里念这些短小的作文,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果园中的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编写短小的作文,这是培养孩子将来进行艰苦和紧张的脑力劳动的极好的手段。早在一年级,特别在二年级,我就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题,并把这项课题进行到底。这对培养脑力劳动的纪律是很重要的。



  第一学年,所有的画册满都是带插图的小作文。孩子们写到一串串红色的绣球花、收获、沉睡的湖(他们称这个湖是沉睡的湖,也许我们旅行到这儿时,湖水总是像镜子一样清澈、平静);写到孩子们在学校花园中的劳动、日落时紫红的天空、秋天的初冻、阴郁多雨的秋天、十月革命节的庆祝活动、我们村子的生活,头一场雪、一月的暴风雨、三月雪中浅蓝的阴影、第一朵报春花、过早从暖和地区回来而出其不意地碰上了三月暴风雪的椋鸟、春天里欢乐的候鸟群(用孩子的话说,是“春天欢乐的鸟群”)风和日丽的初秋飞来同菊花告别的蜜蜂。



  描绘大自然的画册成为我们集体的一种特殊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文选,其中反映了故乡大自然细腻的色彩、大地和天空的乐声和语言的精神韵致。它已成为孩子们不可缺少的欢乐,学习随着这种欢乐就进入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03:45:4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怎样学习读和写(二)

我开始同孩子们进行到词语源头去的“旅行”:让孩子们看到美的世界,并竭力使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词语的乐意。我力求做到使词对于孩子不光是事物和现象的标记,而是还包含情感色彩──它的芳香和细微差异。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像听美妙的旋律那样聆听词语,要让词语美和词语表达的那部分世界的美能引起对字母的兴趣,也就是对表达人的言语声音的那些花纹的兴趣。在孩子们还没有感受到词语的芳香、没有觉察它的细微差异之前就不能开始识字教学;如果教师教字,那就会使孩子陷入繁重的劳动。(孩子最后会挑起这付重担,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读写教学在下面这样的条件下才会容易进行,这就是使识字对于孩子成为生活中鲜艳夺目、兴趣盎然、充满生动形象、声音和旋律的一部分。要孩子必须记住的,首先应当是有趣的。识字教学要同绘画紧密结合。



我们到词语源头去“旅行”时总是带着画册和画笔。下面就是我们最初的一次“旅行”。我确定的目的是让孩子看看“牧场”这个词的美和它的细腻色彩。我们站在垂向池塘的一棵柳树下面。远处是阳光灿烂的一片牧场。我对孩子们讲:“你们看,我们面前多美。草地上有蝴蝶飞舞。蜜蜂在嗡嗡唱。远处的牛群像玩具一样。牧场看上去像一条淡绿色的河流,而树木就像是深绿色的河岸。牛群在河里洗澡。看,这初秋季节开出了多么漂亮的花。咱们细听听牧场上的音乐:听见小飞虫的嗡嗡响和蝈蝈的歌唱了吗?”



我在自己的画本上画起了牧场;画了牛和散在牧场上的白绒毛一般的鹅,隐约可见的炊烟,还有地平线上的几朵白云。孩子们被宁静清晨的美所吸引,也画了起来。我在画上题词“Лyr”。对多数小孩子来讲,字母就是花纹,而且每个花纹都引起某种联想。是什么呢?是草秆。把草秆折过来就成了“Л”的花纹。把两根草秆一搭配,又是一个花纹“y”。孩子们也给画题了“Лyr”一词。随后我们便读这个词。对大自然音乐的敏感性帮助了孩子们去感受词的发音。孩子在识记每个字母的笔画时,在每个花纹里都加进了生动的声响,字母便很容易地记住了。词的笔画是作为一个整体感受的:词被读出来,这个读音并不是对声音进行长时间的分析综合练习的结果,而是与孩子刚刚画出的那个视觉形象相对应的、有声的音乐形象的自觉重现。就是在视觉和声音的这种统一感受中(这种感受饱含着既加进了视觉形象也加进了音乐音响的丰富的情感色彩)同时识记着字母和小小的词。亲爱的读者,这并不是发明了一种识字教学的新方法。这是在实践已被科学证实的东西:更容易记住并是必须记住的;被感知形象的情感色彩在识记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词的视觉形象、发音和情感色彩的一致性,丝毫也不削弱对发声进行单独的分析。相反,孩子们听了Лyr一词的发音,区分其中的每个音,懂得词是由单个音组成的,而每个音都有相应的字母。



几天之后,又有一次新的“旅行”。清晨,我们来到学校的花园里,太阳已经升起,地上的草、树上的叶子、成串的葡萄、金黄的梨和紫红的李子──一切都挂着露珠。每滴露水都闪烁着阳光的火花。火花在一处消失,又在另一处闪现,就好像太阳把一些露珠吮干了,又把另一些撒出来。但这只是人的感觉而已。露珠里的火花是阳光照到它时出现的。可是露珠究竟到哪里去了?有一些蒸发了,另一些则顺着叶秆滚下来让大地吸收了。没有露水,花草就会枯萎。接着我们观看了紫菀、金莲花、美人蕉、玫瑰等花朵上闪光的露珠。我画了草、金莲花、太阳和闪光的露珠。孩子们也画了。我在画上题写了标题“Poca”。这些字母使孩子们联想到太阳和露珠。我们读了这些字母,即花纹。每个孩子都按自己的方式描画了字母,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谢廖扎对小朋友这样说:



“这是挂在草上的一滴露水,”他这样想象字母P。“它快要滑到地上了。这颗露珠着急地等着太阳,”他就是这样看字母为O的。“这没露水里就已经有太阳的闪光了,”谢廖扎又一次用铅笔描划了它母C的轮廓。



我让每个孩子都在大画册里画一棵挂着露水的小草。孩子们给自己的画标上了“poca”一词。孩子们画了画,写了标题,这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他们来讲,不论是画还是标题,都是一系列形象、音响、色彩和感受。每个字母在孩子意识中都与直观形象相联系,因此不论整个词还是每个字母都很容易记住。



连续几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去欣赏露珠,一次又一次地画画和写标题。而且每一幅新画都不是例行练习,而是创作。两三周内我们的创作都跟“露水”一词相联系着。每个孩子一次次画他所喜爱的那棵草或那根树枝,倾听着词的发音。区分出其中的单个音,再用字母把它们标记出来。字母同环境中的对象的相象,这实际上就是孩子们的幻想、故事和创作。



我在画本的封面上题写了《我们的祖国语言》。我对孩子们讲:“这个画本我们要保存很多年,直到你们从学校毕业,长大成人。你们每个人也会有自己的有画有字的画册。这一本是我们大家的。”



日子一天一天、一周一周地过去。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到活的语言源头去“旅行”。特别有意思的是对下面这些词的认识:村子、松林、橡树、柳树、森林、烟、冰、山、穗、天空、干草、小树林、椴树、白腊树、苹果树、云朵、山冈、橡实、落叶,等等。春天我们进行了以下这样一些词为题的“旅行”,如花朵、、丁香、铃兰、槐树、葡萄、池塘、河、湖、林边、雾、雨、雷电、霞光、鸽子、杨树、樱桃,等等。每次都是由那个词激起了最鲜明的想象。情感和回忆的孩子在《我们的祖国语言》画册里画他的画。谁也没有对祖国语言的美无动于衷。到1952年春。就是说,在我们开始工作八个月之后,孩子已经认识了全部字母,并且会写、会读词了。



这里要防止机械地搬用经验的做法。用这种方法教读和写是一种创造,而任何创造都不能容忍板公式。新事物只能创造性地去借鉴。



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向孩子们提出必须记住字母和必须学会阅读的任务。孩子们在游戏中迈上认识阶梯的第一级;他们的智力生活受着美、故事、音乐、幻想、创作和想象游戏的鼓舞。凡是激动了他们情感并因美而吸引了他们的,都深深地印在了记忆中。使我感到惊讶的是,许多孩子热切希望不仅用话语表达自己的经历,而且还要把它写出来。



有一次我们在森林守卫的小屋里避雨。外面雷鸣电闪。一会儿地上撒满了小颗粒的冰雹。雨后,绿草地上仍有一段时间存留着冰雹。阳光从云隙间照射下来,冰雹显出了绿色。孩子们欢喜地叫了起来:“这多好看哪!”第二天,小家伙们想把昨天的见闻画出来。而尤拉、谢廖扎、舒拉和加利娅还给自己的画写了标题。他们已经能很好地阅读。于是我们看到了他们最初的作文。他们写的是:“乌云在草地上撒下了冰雹”、“绿草白雹”、“太阳融化了白色的小雹子”、“巨雷撒下了白色的冰雹”。



通过这个例子我又一次证实:儿童越接近思想和语言的源头──越接近周围世界,他们的言语就越丰富生动。我相信我的小家伙们很快就会写出小作文来。我的信念在1952年夏得到了印证。校园的一个角落里种了罂粟花。当罂粟花呈现五颜六色的光彩时,我带领孩子们到哪里去。色彩之美激起了孩子们内心的喜悦。我们长时间地观赏花朵,倾听了蜜蜂的嗡嗡歌唱。第二天我们带着画册和彩色铅笔又来到这里。孩子们画了画,我给他们讲了罂粟花籽的故事,讲了彩虹怎样把七彩美赠送给它。许多孩子想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喜悦,于是写出了鲜明生动的作文:“开出了一片罂粟花的地毯”(塔尼娅)“罂粟花地毯覆盖了大地”(尼娜)“罂粟花开放了,太阳很高兴”(济娜)“小蜜蜂在罂粟花毯子上歌唱”(加利娅)“太阳撒下了遍地的花朵:蓝的、粉红的、红的、天蓝的”(拉里莎)“淡蓝色花瓣中有毛茸茸的熊蜂”(谢廖扎)“花朵在细细的枝上摇摆”(舒拉)“太阳在罂粟花间嬉戏”(科利亚)“天上掉下了蓝花瓣,地上铺上了花地毯”(卡佳)。孩子们把他们自己画册里的这些画和文字转载入大画册《我们的祖国语言》。



我们去观察向日葵和开花的荞麦的时候,孩子们的想象非常活跃,不断涌现新颖的形象。周围环境的美愈能激动孩子,字就识记得愈牢,尽管从来也没有把记字当作首要目的。我益发确信,形象地观察世界,力图用言语表达对美的感受──这就是儿童思维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的艺术的、形象的。饱含情感的思维。要想让孩子变得聪明伶俐,就要让他享受到艺术地观察世界的幸福。



当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美好的事物时,在他的意识中,幻想、创造和活跃的思想无穷无尽,犹如泉涌!我永远忘不了我们到活的词语之源的一次“旅行”。夏天我们去参观农庄的养蜂场。养蜂老爷爷请我们吃了新鲜蜂蜜,喝了清凉的泉水。孩子们坐在果树下欣赏荞麦田开花的美景。蜂群从田地返回蜂房时在那清凉泉水的溪流上空盘旋着。轻声嗡嗡着。孩子们说:“它们在互相讲述花和小树林,讲荞麦和向日葵,讲鲜艳的罂粟果球和苜蓿草的小蓝花。”



再过五年,我这些小家伙将成为四年级学生,我将让他们写一篇作文,即写一篇故事《蜜蜂说些什么》,六月里这一天的这些深刻印象将化为鲜明的形象和活跃的思维。是的,幼年时期喜爱过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忘却。让祖国语言和周围世界的美在童年时代就在孩子的意识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让攀登陡峭艰难的知识阶梯的第一步得到美的激励吧!



随着孩子们识字水平的提高,书本越来越多地进入他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画书图书室。遗憾的是没能在书店里找到好的图画书,因此不得不由我自己来画和写。我画的第一本图书是关于严冬爷爷、狠毒的后母、善良的继女和懒惰的女儿的乌克兰民间故事。这本书画成之后篇幅也不算小──共有三十多页,每一页都有一幅画和几句话(有时只一句)。到1952年春,多数孩子能流畅地阅读了。瓦利娅、科利亚、加利娅、拉里莎、谢廖扎几个人读得尤其好。我们坐在草地上,有个孩子翻开图画书,读了起来……这不单是读词,还用它们造句。这是创作。孩子读故事的时候就如同进入了画上所画的那个境界。他读的语调表达了情感和愿望的细微差异:严冬爷爷的善良、后母的狠毒、继女的勤劳和热情以及女儿的懒惰和冷酷。孩子们被他们所读的东西深深激动着:他们憎恨邪恶。为了善良的胜利而欢欣鼓舞。



有意思的是,孩子们几十次地读一个故事,竟然总能兴趣盎然地听它。我想起了教师们的忧虑:孩子们朗读起来为何如此单调,呆板?为何在孩子的朗读中很少能听出情感色彩?这是因为在很多的情况下朗读脱离了孩子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使孩子激动的是一些事,而他朗读的却是另一些事。只有当语言触动了孩子内心深处时,朗读才能丰富他的生活。



我们开始创作新的图画书。尤拉、谢廖扎、卡佳、莉达、柳芭。拉里莎等都画了画。没有一个孩子不想画画。识字中的困难主要是靠对画画的兴趣克服的。



1952年夏,孩子们开始读印刷的儿童读物了:Л.托尔斯泰编写的民间童话和K.乌申斯基的《祖国语言》里的小故事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舍甫琴科、列西·乌克拉因卡、伊万·弗兰科等作家的诗。有一次,孩子们读了乌申斯基的《祖国语言》中的短诗《孩子们,该上学了》之后,立即就把它记住了。我在为此欢喜之余,十分焦虑地想到充塞着某些儿童读物的那些抽劣的短诗。这些用文牍语言写成的枯燥诗文与其说是在培育对语文的爱,还不如说在扼杀诗情。



每一次成败我都和教师们切磋琢磨。培养学龄前儿童准备入一年级学习,成了我们全体低年级教师们的共同工作。在M.H.韦尔霍维尼寻、E.M.扎连科、P.K.扎泽、A.A.涅斯捷连科、B.C.奥西马克、B.П.诺维茨卡娅等老师的创造性经验中,教育工作方法,更确切一些说,是课外和校外教育工作方法,一年年地越来越完善,这些文法促进了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同掌握顺利学习所必需的初步实际技能的结合。这些技能中居于首位的就是阅读。



那些从事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教师,已经连续几年都做到了使他们的学生一进课堂学习就会阅读。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使低年级而且使中、高年级的整个教学过程更容易进行。我们我年来的集体经验使我们有可能就流畅、生动而又自学的诵读,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中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脑力劳动中的作用问题,作出非常重要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同他全部精神生活越能有机地发生联系,阅读时思维过程就越复杂,阅读对智力发展就越有补益。7岁以前就学会阅读的孩子能练出很重要的一种技能:他对词和句子成分的视觉和思维感知先于发声。读的时候孩子不被词所束缚,他便有可能在那顷刻之间使目光离开书本,并在这个时间去思考和理解将读出声的那些东西。这样一来,孩子就能边读边思考、理解和领会了。



我们的集体经验,特别是E.M.扎连科和M.H.韦尔霍维尼娜两位老师的经验证明,正是这种流畅的阅读才是自觉学习的一个极重要的条件。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03:45:0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怎样学习读和写(一)



我讲讲小家伙们是怎样学习读和写的。亲爱的读者,请不要把这里所讲的东西当作识字教学的新方法来看待。我没有去思考我们所进行的创造(这确实是孩子们的创造,是有助于教学的教育工作)的科学根据,也不认为它能在某种程度上取代那些经过几十年检验的识字教学方法。这种创造产生在田野和草场上,在树荫下和草原热风的吹拂中,在夏日朝露升起和冬天黄昏到来的时刻。



我已经不止一年地思考:在初入学的日子里读和写对于孩子变成那样困难、那样无趣而又恼人的事情,在通向知识的艰难道路上孩子又要遭遇那样多的失败,而这一切就是由于学习变成纯粹跟书本打交道的缘故。我看到过孩子怎样在课堂中费力地辨别字母,这些字母怎样在他眼跳跃,汇合成无法辨认的图案。同时我也见到过,当识字教学具有某种趣味、同游戏相结合,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当谁也不要求孩子“你必须记住,学不会你就当心”的时候,孩子们那么容易记住字母,并且用它们拼成词。



从学校生活的最初日子起,在艰难的学习道路上孩子面前就要出现一个偶像──分数。对于有的孩子,它是和善的,宽容大度的;而对于另一个孩子,则是严厉的、铁面无情的。为什么这样,为什么袒护一个人而折磨另一个人,孩子不理解。因为,7岁的小孩还不能理解评分要取决于自己的劳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这是他暂时还理解不了的。他要设法去满足或者(在最坏情况下)去欺骗偶像,并逐渐习惯于不是为自己的乐趣而是为分数学习。我绝不是说要把分数根本驱逐出学校。不是,没有分数不行。而是要等到孩子已经懂得了自己的智力劳动质量要取决于自己在学习上所付出的努力这个道理的时候,才在他身上使用分数。



依我看,对小学里评分的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它的乐观主义和富有乐趣的原则。分数应当是奖励勤奋的,而不是惩罚懒惰和懈怠的。如果教师把2分和1分当作可用来警戒懒马的皮鞭,而把4分和5分当作糕点,那么孩子很快就会既痛恨皮鞭也痛恨糕点。2分和1分──这是十分锐利和精细的工具,聪明而又有经验的低年级教师总是备而不用的。也可以说,这件工具存在于小学,就是为了任何时候都不动用它。教师的教育机智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他什么都弄不好。每次作业都应当成为学生的一个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一个刚刚迈进校门的7岁小孩,勉强能辨认“a”和“σ”,突然就得了2分。他还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起初甚至既不会觉得苦恼,也不会觉得不安。他只会感到茫无所措。亚努什·科尔恰克写道:“在看到上了岁数的人干出刻薄的蠢事来,连聪明的孩子也会立即惊讶得停滞不前。”“要尊重孩子的无知。”波兰教育家的这句话我终生铭记不忘。只有当教师掌握了入学的最高智谋──关于尊重孩子的无知的时候,2分才能成为那种最锐利、最精细但在小学从不动用的工具。



在“快乐学校”诞生前几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我们带着一些幼儿,6岁学龄前儿童到树林去,在林中空地停下来之后,我给他们讲起蝴蝶和甲虫来。在草丛中爬行的一只大甲虫引起我们的注意。它几次试图飞起来,但总未能离开草丛。孩子们十分仔细地观察了这只虫子。我面前放着一个图画本,我便把甲虫画了下来。孩子当中有人要求我写上标题。我用大写印刷体写了“yk”。好奇的小家伙们便重复说着这个词,并端详起这几个在他们看来像是图画的字母来。有人的沙土上画了这几个字母,有人用草秆编了这个词。每个字母都使孩子们联想起某种事物:例如在字母( )中,他们看见了我们刚刚看到的那只倒霉的甲虫的样子,它张开翅膀试图飞起来,然而屡遭失败……几个月之后,我到这些孩子的班上去听课(这时他们已经入学了)。教师抱怨说,阅读上有困难。事有凑巧:这节课恰巧学字母( )。孩子们满而笑容,教室里顿时发出一片甲虫的飞舞之声,孩子们重读( yk)一词时特别加重了( )的发音。孩子们纷纷举手,老师疑惑地发觉全体学生都能写出( yk)一词。那是多么愉快而又令人欢喜的一堂课……对我来讲,这是教育学受教于生活的一次经历。



此时,我在“快乐学校”里又回忆起这件事来。孩子应当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作的世界里。当我们要教会他阅读和书写的时候,就应当让他置身于这种世界。而且,孩子在踏上认识阶梯第一阶时的感受如何,心境怎样,决定着他日后整个认识的(通向知识的)道路。一想到这一级台阶正在成为许多幼儿的绊脚石时,简直觉得可怕。请您仔细观察一下学校生活,您就会看到许多正是在识字教学阶段失去信心的。亲爱的同行们。这一级阶梯我们要上得使孩子不感到疲劳,要使得通向知识的每一步都走得像鸟儿在高傲地直冲云霄,而不像筋疲力尽地挑着力不胜任的重担的人在艰难迈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03:44:3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幻想角”

村外离学校不远有一个树木丛生的峡谷。在孩子们看来,这是一片神秘莫测的茂密森林。有一次我发现谷坡有一个洞口。洞内很宽敞,四壁都很牢固而且干燥。这简直是一块宝地!我们的“幻想角”就要设在这里。当我第一次带孩子们到洞里的时候,他们的高兴劲实在难以形容。他们欢叫,歌唱,相互呼唤,捉迷藏玩。当天我们就在地上铺了干草。



起初,我们只是欣赏这个神秘的场所,尽量把它搞得舒适方便一些:墙壁上挂了几幅画,拓宽了入口,搭起了一张小桌。孩子们高兴地接受了砌一座火炉、必要时生火的建议。



我们挖好了炉基,凿通了安烟筒的孔道,把多余的土运了出去,搬来了砖块,运来了泥浆。这些活并不轻松,但是我们有个希望,就是火炉。这座火炉砌了约两个星期。所有的人都被这项工作所吸引,不论是科利亚还是斯拉瓦或托利亚,都没有袖手旁观,他们几个原来总是对我们大家所做的事无动于衷,因而是使我放不下心的孩子。现在,能越来越多地看到他们的眼睛闪闪发光,兴致勃勃的神情久久不衰。这项有趣的活动使萨沙、柳达、瓦利娅这些怯懦、腼腆而又优柔寡断的孩子也振奋起来。我越来越确信,一个集体的情绪──喜悦和振奋状态,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能把儿童团结起来,还能激发冷漠的心灵对集体正在做的事情和活动的兴趣。



不久,我们在火炉里生起了火,干燥的柴禾燃起欢快的火焰。暮色降临大地。我们这个洞穴里又明亮又舒适。我们望着覆盖沟崖的树木和灌木丛,于是从那神秘的树丛中产生了童话形象。它们好像在提示,在要求我们:讲讲我们吧。树丛笼罩在一层半透明的薄暮中,它开始蓝灰色。然后变为淡紫色;树木在薄暮中显出一种意想不到的轮廓来。



孩子们在这种时刻很乐意作种种幻想,编撰各种故事。



我问道:“遍布沟坡的这些树木像什么?”这话与其说是在问孩子们,倒不如说在向我自己的想法提问。我觉得,它们像是从悬崖上倾泻而下的绿色的瀑布,而此刻则凝固在那里,变为又似玄武岩又像孔雀石的巨幅雕刻。我很想知道,是不是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他的思路的发展像我的一样?在这傍晚时分是有时间来观察孩子们是怎样想的。



于是我看到,一个孩子的思潮在汹涌澎湃地涌来,不断产生新的形象;另一个则如同一条气势磅礴、水面宽阔、深浅莫测,却缓缓流动的大河。河水的流动甚至无法察觉,但它却奔腾不息,无法使它转入新的渠道;而另一些孩子的思想河流则轻快急速,似乎可以堵截,使它立即转变流向。舒拉看树冠像牛群,但只须谢廖扎一问“那它们在哪儿吃草?那儿可没有草”,舒拉的想法便奔向新的渠道:那已经不是牛了,而是夜里降到地上来休息的云块。尤拉的想象也是这样急速地在飞翔。而米沙和尼娜却默不作声,他们专心致志地看着──看到了什么?已经有几十种由孩子们幻想出来的形象从我们面前掠过,可是米沙和尼娜还是沉默不语,斯拉瓦也没说话。难道他们头脑中什么想法都没有出现?已经该回去了,在男孩中最不爱说话的米沙终于开口了:“这是一个发狂的公牛挺着犄角冲向山石,没有顶动,它就站住了。看,现在看样子它正在使劲,眼看就要把悬崖推动了……”



这时,那些好像聚集我们中间的种种形象都四散而去,我们看那树丛确实十分像一头狂怒而无力地挺立着的公牛。孩子们叽叽喳喳议论起来:看它那腿在沟底挺得多有劲;你看它的脖子都拱起来了,大概连筋都在打颤,犄角戳到地里去了……



是的,米沙琢磨得真不错!当那些生动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闪闪而过时,他的思路却按自己的渠道在运动。他留心聆听了小朋友们的种种说法,但没有一个形象吸引住他。他的思想鲜明,最具乡土气息。这个孩子在这里看到的,可能就是他在生活中见到过而且在头脑中留下了印象的东西。然而像这样的沉默寡言、脑子迟钝的孩子在课堂上课却是十分苦恼的。老师总想让学生快一些回答问题,他不管孩子怎样思考,要的是立即说出答案并给他评个分了事。他却想不到,要使那水流缓慢的大河加快流速是不可能的。让它按它的本性去流动,它的水必定会达到预定的标界,但请不要性急,不要焦躁不安,不要用评分这根树条去抽打这条壮阔的大河,那是无济于事的。



……是不是每个教师都考虑过,机体的发育期,从出生到成熟,与动物界其他代表相比,人是最长的。人的机体直到20岁乃至在更长的时期内都在成长、发育、壮大。在人体发育的长期性中蕴涵着自然的巨大奥秘。自然本身好像把这个时期划分出来专供发展、增强和培养神经系统──大脑半球皮质用的。人之所以能成为人,是因为他要经历一个为期很长的神经系统幼年期,脑的童年期。



  婴儿降生时就带着数十亿能对环境作出精细反应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发挥思维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构成他意识的物质基础。从出生到成年、从成年到老年的整个时期内,大自然再不会给人增添一个新的细胞。神经系统思维物质的细胞在幼年时期应当经常在积极活动中经受锻炼,而这锻炼的基础则是活跃的感知、观察、内省。



  人在学会洞察周围世界各种现象因果关系的实质之前,应当在童年时代经历一个思维操练的阶段。这种操练就是观察物体和现象;孩子看了生动的形象,然后进行想象,在自己的观念中塑造这个形象。观看现实的对象和在观念中创造幻想的形象,思维活动的这两个步骤中并不存在任何矛盾。儿童把童话的幻想形象作为鲜明的现实来感知和思考并由自己来创造。创造幻想形象──这是使思想幼芽迅速发育的最好土壤。



  在思维的童年时期,思维过程应当尽可能密切地同周围世界中生动、鲜明、直观的事物相联系。让孩子起初先不去思考那些因果关系,让他只是细心察看对象,在里面发现某种新东西。这个男孩子就能从傍晚的昏暗所笼罩的树丛中看出一头暴怒的公牛来。这不单纯是小孩的幻想游戏,它同时也是思维的艺术因素,诗的因素。同是这些树丛,另一个孩子则从中看到另一种东西,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他在形象中加进他个人感知、想象和思维的特点。每个孩子不光在感知,而且也在描绘,在制造,在创作。儿童对世界的视觉,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被孩子感知同时也是被创造的形象都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儿童在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并通过幻想往里添加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也在体验极大的快乐。感知饱含情感,这是儿童进行创作的精神渊源。我确信,没有情感的高涨,就不可能有儿童脑细胞的正常发育。儿童大脑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也和情绪有关。每当精神紧张、情绪高涨、兴致专注之时,大脑半球皮质细胞的营养就在增强。细胞在这种时刻的能量消耗较大,同时从机体得到的能量也多。我通过对低年级学生脑力劳动的多年观察证实,在情绪十分高涨的时候,孩子的思维特别清晰,识记进行得也很紧张。



  这些观察对儿童的教学过程作出了新的说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和体验是分不开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要充满情感,这是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提出的要求。



  ……到了初秋,天气暖各得出奇。我们并没有待在一处不动,而是常到田野和丛林里去,只是偶尔才去“幻想角”。孩子们在离村子两公里的地方找到一个小山丘,从这里可以看到优美的景色:隐没在果园里的村子、一望无际的田野、蓝色的山峦和林带。空气格外清澈洁净,地面上飘舞着银白色的蛛丝,蔚蓝天空中越来越多的出现成行的候鸟。离我们所在的山丘不远,有一片丛林,林边长着一丛丛野蔷薇。我们常常去欣赏那串串绛红色的野果粒和悬挂在树枝上的闪着银光的蛛丝,铭记每丛树的轮廓,眺望果园和村边的排排杨树。孩子们每天都发现一点新东西,葱绿的丛林眼看着披上深红色秋装,树叶泛映出奇妙的色彩变幻。这些发一孩子们带来极大的愉快。



  活的语言和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如此丰富而又取之不尽,假如我们一小时发现一样东西的话,那么这些发现也足以延续若干年。且看我们面前这一丛野蔷薇,上面挂满了一串串绛红色果粒,滴滴晨露到果粒间的银白细丝上颤动。露珠呈琥珀色。我们被景色所迷,站在这丛野蔷薇前,眼前出现奇妙的景象:露珠好像有生命似地由蛛丝末端的朝前移动,好似都在向着下垂的丝网中心爬,彼此相融合,可是它们为什么不增大,也不掉在地上?我们凝神观察着:原来露珠蒸发得很快,眼看着体积变小,然后完全消失。



  “这是太阳把露水喝掉了,”拉里莎低声说道。她的幻想创造出来的形象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于是一个新的童话诞生了。就在这丛野蔷薇旁,在这个活的语言的源泉之畔,孩子们面前又出现一条新的绝妙的小溪。或许这是偶然的事,但迟早总会发生的:拉里莎发觉(露珠)(蛛网)(珠粒)这几个词的谐韵。奇妙的巧合好像启发了孩子们。在此之前孩子们知道的诗都是从哥哥姐姐那里听来的,都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这里,却是从活的语言,从周围环境中产生了诗。



  夜里落下露珠,



  落入银白色的珠网,



  拉里莎说着,眼睛闪出欢快的神情。大家都不作声,但是我看得出,每个孩子的思想都因为受到语言魅力的感染而像飞鸟一般地翱翔了。



  “琥珀色的珠粒,颤抖起来了,战栗起来了,”尤拉接了下来。



  当一个人接近了事物本源的时候,当词语对于他不单是事物的标记,而且也是花朵的馨香、泥土的气息、故乡田野和森林发出的乐声及亲身感受与体验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情景。



  仿照教育学常规,或许该让孩子们把诗句接着编下去,然而这些常规已被我置之脑后,我被孩子们的创作思潮所吸引,脱口接着吟下去:



  太阳吮吸了露珠,



  洗涤了银色蛛网,



  笑逐颜开的是那琥珀珠粒……



  我们围着这丛野蔷薇欢笑,雀跃,一遍遍吟诵新编的诗句。我很想尽快向教师们讲讲源于周围世界的这种灵感激发。我想建议他们,最初的一些思维课不应当在教育里,在黑板前上,而要到大自然中去上。我还想说,真正的思想总是饱含激情的;孩子一旦领略了语言的芳香,他的心就会激动。到田野、到公园去吧,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会使使你的学生成为聪慧的探索者,成为寻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我千百次地说,缺少了诗意和美感的涌流,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儿童思想的本性就要求有诗的创作。美与活跃的思想犹如阳光与花朵一般,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诗的创作始于目睹美。大自然的美能锐化知觉,激发创造性思维,使言语为个人体验所充实。为什么人在童年岁月中能掌握这样多母语的词汇?这是因为他对每个词,不仅领会它的涵义,而且也能感受它的美的细微差异。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03:44:05 | 只看该作者
蓝天下的学校(二)小兔(舒拉)



妈妈送给我一只绒布小兔。这正好是在过新年之前。我把小兔放在了新年枞树的枝杈之间。大家都睡觉了。枞树上亮着一个小小的灯泡。我看着,看着小兔从树上跳了下来,围着枞树又跑又跳,跑了一会,又回到树上去了。



向日葵(卡佳)



太阳出来了。小鸟都醒来了。云雀飞上了天空。向日葵也醒来了。他抖了抖身子,把露水从花瓣上全抖落下来了。他对着太阳说:“太阳,你好!我等你很好时间了。你看,没有你给我的温暖,我的黄花瓣都蔫了。现在它们又都挺起来了,高兴了。太阳,我也是圆的、金黄色的,跟你一样。”



地是怎样翻的(尤拉)



联合收割机收割完了小麦。小刺猬从洞里爬出来一看:麦子没了,听不见麦穗飒飒响了。刺猬团成一团在麦茬上滚起来。迎面爬来一个特别大的东西──一个铁甲虫。轰隆隆隆地爬着,后面挂着犁。爬过的地方就是一片黑色的松土。小刺猬躲在洞里往外看,感到奇怪。他想:“哪儿来的这个巨大的甲虫?”这是一台拖拉机。



两幅列宁肖像(万尼亚)



我姐姐奥莉娅加入了十月儿童团。她戴上了小红星。红星上有一幅小小的列宁肖像。现在我们家有两幅弗拉季米尔·伊里奇·列宁的肖像:墙上一幅,奥莉娅的红星上一幅。列宁是为劳动人民的幸福而斗争的。爸爸说过,列宁上学的时候成绩特别好。我也要好好学习。我要做一个列宁式的少年。



橡实(济娜)



刮过一阵风,橡树上掉下一颗橡实。黄黄的,外皮挺光亮,像是铜做的一样。他掉下来后就想:“原来在树上多好,可是现在掉在地上了。从这儿既看不见大河,也看不见森林。”橡实发愁了。他央告说:“橡树,你把我带到树上去吧!”可是橡树回答说:“你真傻,你看我,我也是从地上长起来的。你快快扎根,长个吧。你也会长成高高的橡树”。



孩子们关心的不光是大自然中发生的事。他们希望大地上有和平。他们知道,还存在企图发动战争的恶势力。下面这篇小童话中就是用“蛇”这个幻想形象来表现这种凶恶势力的。



我们是怎样战胜铁蛇的(谢廖扎)



他生活在大洋那边很远很远的沼泽地里。他憎恨我们人民,制造了原子弹。造了很多很多,然后挂在翅膀上飞了,要把炸弹投在太阳上。他想熄灭太阳,让我们死在黑暗里。我派小燕子们去迎战大铁蛇。每只小燕子嘴里都衔着一颗从太阳上来的火星子。他们去追赶大蛇。他们把火星扔在了蛇的翅膀上。大铁蛇跌落下来掉在了沼泽地里,跟炸弹一块都烧掉了。可是太阳仍在大放光芒。小燕子们在欢乐地歌唱。



这篇童话反映了儿童世界观的独特性。孩子不能想象善良战胜邪恶而没有鸟兽参加。A.盖达尔曾说过,故事的结尾应当是:“红军摧毁了白军,小兔蹲在那里欢喜。”孩子们心爱的小兔、小燕子不单是一些童话人物,他们是善的化身。



每一天都会在周围世界中有所发现。每一件新发现都会变成故事,而故事的作者都是孩子。童话人物有助于孩子们领略乡土美。借助童话、想象、创作揭示乡土的美,就是祖国之爱的源泉。人对祖国伟大强盛的理解和感受是逐渐达到的,并以美力其源头。



我愿向那些教育幼年儿童的青年教师进一言:定要深思熟虑地、慎重周全地安排孩子们聆听你第一次陈述祖国故土──苏维埃联盟的伟大强盛的那时刻。你的话语应该是激动人心的,满怀崇高豪情的。(即使有人说是过头的词藻也无妨,只要你内心的情感纯洁高尚就好。)不过,要想使孩子的心因这些话语而跳动得更加激烈。形象地说,那就必须在孩子意识的田地上精心地耕耘,播下美的种子。



要让孩子能感受美,并为之而激动,要体现祖国的那些形象永远铭记于他的心底。美──这是人性、善良情感、亲善关系的血肉联系。当我察觉托利亚、斯拉瓦、科利亚、维佳、萨沙他们那冰冷的心日渐融解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对于美的赞赏、惊叹和欣喜,看来都像是能引导我进入孩子心灵的途径。



“快乐学校”的活动未受严格规章细则的约束。没有规定孩子们该在蓝天下待多少时间。最主要的是,不让孩子们产生腻烦情绪,不让他们因内心厌烦而暗自期待老师说那句“该回家了”的话。我总是尽力在孩子们对观察对象和进行的劳动兴致还很高的时候结束学校活动。宁愿让孩子们怀着急切的心情去期待明天,要让明天预示着能给他们带来新的欢乐,要让他们夜里能梦见太阳向大地抛洒银色火花。孩子们在露天学校,一天可待一到一个半小时,另一天可待四个小时,这要看教师在这一天能给孩子多少欢乐。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要做到让每个孩子不仅能感受欢乐,而且还能创造欢乐,能为集体生活奉献一点自己的创造。



那年秋天,天气长时间又暖和又干燥。到十月中,树叶还没黄,几次还有雷声隆隆作响,好像又回到了夏天。清晨总有露珠在草上闪烁。这为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又有几次来到自己的山冈上,在白云间“游览”。这些时刻给孩子们留下了无法忘怀的印象。朵朵蓬松的白云成为他们作出种种奇妙发现的一片新天地。孩子们从那些光怪陆离、变幻无穷的云朵中看出各种走兽、童话里的各类庞然大物。孩子们的幻想犹如飞快的小鸟飞向九霄云外,飞向碧蓝的大海和森林,飞向遥远的无名国度。正是在这种翱翔中鲜明地显露出孩子个人的意识境界。看,一朵奇异的云块在天空飘浮而过。



“孩子们,看这块云像什么?”



“这是戴草帽的牧羊爷爷,还拄着一根棍子,”瓦利娅说。“你们看,他旁边还有羊群。前头是一只卷犄角的老羊,后面踪着一些小羊羔……老爷爷挎着一个布袋,有什么东西还露在口袋外面。”



“这不是老爷爷,”帕夫洛不同意,“是大雪人,就像我们冬天堆的那个雪人一样。看,手里还拿着扫帚。头上根本不是草帽,而是水桶。”



“不是,这不是雪人,是干草垛,”尤拉说。“草垛上是两个牧人拿着大叉。你们看,他们在往下扔草,下面停着一辆大车。这哪儿是老绵羊,不是羊,是车。那是车弓不是犄角……”



“这是个很大的大兔子。我梦见过这样的兔子。下面也根本不是车,而是兔子尾巴。”



本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发挥一下想象力,但是不知为什么科利亚、斯拉瓦、托利亚、米沙等都默不作声。当我看见科利亚面部带有一种不屑一顾的轻蔑神情(那是把参与儿童娱乐看成有失尊严的那些成人才会有的那种神情)时,心里觉得抽搐般地疼痛。问题在哪里,我不是在这个男孩的眼睛里看见过因美景而欢喜的神情吗……当时我对此还未多加深思,然而感觉提醒我:在未能用儿童的乐趣吸引住孩子之前,在他眼里还未唤起并非虚假的喜悦之前,在孩子还没有迷恋于幼童嬉戏之前,我便无权谈论给他施加什么教育影响。孩子就该是个孩子……如果当他听童话故事的时候不为善与恶的搏斗所激动,如果他眼睛里闪现的并不是欢喜之情而是轻蔑的目光的话,这就是说,孩子的心灵有所损伤,必须花费许多力量才能把离子的心灵矫正过来。



天空出现一朵轮廓奇妙的云块。它好似一座围墙高耸、塔楼矗立的宫院。孩子们的想象弥补了宫院轮廓不清的部分,尤拉则已经开始讲起关于很远很远的一个神秘王国,关于凶恶的妖婆和拯救了美女的勇士的故事来了。维佳则在想象中编了另一个故事:在很远的一个异国,山里住着一个凶恶的人,他阴谋发动战争。幻想展开了翅膀,使这个男孩坐上了飞船。一瞬间就飞到了黑心恶人居住的山洞上空,消灭了恶人,地球上奠定了永久的和平。



此后,我讲到远方的热带国家,讲到长年不断的夏天和奇异的星座、清澈碧蓝的大洋和风姿优美的椰林。童话在这里跟现实交织在一起,我好像开启了通向远方的窗口。讲到风土人情,讲到大洋大海,讲到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讲到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



我开始讲述人奴役人的世界。劳动人民,特别是儿童遭受苦难的那些鲜明的情景在孩子们的思想意识中激起了极大的不安:世界上正进行着善与恶的残酷斗争,我国人民在为人民的幸福、荣誉和自由而斗争。我竭力要做到使我的每个学生都能从幼年起就对人剥削人这种社会罪恶持不调和态度,使他们无限珍惜我们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自由劳动的国家。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让邪恶在孩子的意识中不是某种抽象的东西,而是敌视世上一切正直人的实在力量。我给孩子们讲到过,在一些国家里,财富属于一小撮资本家和地主,而劳动者则连最低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保证。我没有急于去让孩子们理解“帝国主义”这个抽象概念。到时候他们会理解的。在我所讲的这种年龄,起决定作用的是鲜明的观念及其情感色彩。当我讲到意大利有成千上万的母亲由于贫困绝望而不得不把亲生儿女卖给美国富翁时,孩子们感受到这种不幸是由极大的不公正造成的:有的人不创造财富而拥有财富;有的人创造财富,却连一块面包、一件遮体的衣服、一席栖身之所都没有。



教师在讲述时能与孩子们同欢乐共忧虑,这是儿童智力充分发展、精神生活得以充实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这些故事的教育作用在于,孩子们是在能产生童话景象的环境中聆听它们的:天空闪烁着繁星的寂静的夜晚;在森林中,篝火旁;在舒适的小木屋里,凭借着炉里燃烧着的炭火的光亮,窗外一片飒飒的秋雨声,不能堆砌过多的事实,不要给孩子们过多的印象,否则会使他们对所讲内容的感受变得迟钝,以至于任凭什么也难以唤起的兴趣。



我建议教师们,必须循序渐进地去影响孩子的情感、想象和幻想,通向广袤无垠世界的窗口须逐渐开启,不可骤然完全敞开,变为畅行无阻的大门,致使那些被你所讲内容的思想所吸引的小家伙们不顾您的意愿如珠粒一般冲撒出来……起实,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事物会茫然不知所措,尔后,对这些实际上尚未认识的对象会视而不见,成为空空洞洞的东西。



蓝天下的学校教给我怎样为孩子们打开通向周围世界的窗口,而我则努力使所有的教师都学到这门生活和认识的科学。我建议他们切莫让过量的知识潮水般地涌向孩子,不应希冀在课堂上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所学事物的一切都讲出来,潮涌般的知识可能淹没求知欲和好学精神。要善于向孩子只揭示周围民办中某一样东西,但要做到使得生活中的这一小块能在孩子面前显示出它的全部光彩。总要留有某些未尽之意,从而让孩子总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回顾他已知的东西。



人的思维成就是无止境的。例如,人所创作的书籍是数不胜数的。您只须给孩子展示一本书的内容所包含的美和智慧以及它的思想深度,但定要展示得让每个孩子能永远爱好读书,并为在书海中独立畅游做好准备。我曾跟教师们探讨过我关于走向生动语言源泉的“旅行”的想法,我把孩子们就他们亲眼所见的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所作的富有表现力的、充满情感的简短的讲述叫作“旅行”。低年级教师仿效我的做法也搞起了这种“旅行”。教室的门敞开了,孩子们开始乘着清新的微风踏上绿色的草地。语文和算术课,特别在一、二年级,开始越来越多地到蓝天下去上了。这并非为投身大自然而放弃课堂讲课或是脱离书本和科学。相反,这使课堂更加充实,书本和科学更加生动。



低年级教师常常课后聚集在教师休息室里讨论,怎样才能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及自然和社会知识的学习,任何时候都不致变为令孩子感到枯燥和厌烦的事情。在这种集体性创造中产生了新的想法──让孩子们了解农业劳动和技术装备,逐步熟悉优秀人物的创造。低年级教师B.П.诺维茨卡娅、A.A.涅斯捷连科、M.H.韦尔霍维尼娜等在拟订引导他们的学生到活的语言的源头去“旅行”的计划时,按我的建议确定了适合于在春、夏、秋、冬各季用来发展儿童思维和言语的一些自然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某些农业劳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3:03 , Processed in 0.0919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