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表征科学创造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2 13:1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表征科学创造性
2013年11月0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04日第519期 作者:魏屹东

【核心提示】科学的灵魂在于创造,而对其表征与语言和逻辑密切相关。科学史表明,近代科学的创造性是科学家运用语言和逻辑加上已有科学知识,通过记忆、想象和综合分析来凸显的;语言、逻辑和科学起到语境的基底作用,想象和动机则提供了心理基础。

科学的灵魂在于创造,而对其表征与语言和逻辑密切相关。科学史表明,近代科学的创造性是科学家运用语言和逻辑加上已有科学知识,通过记忆、想象和综合分析来凸显的;语言、逻辑和科学起到语境的基底作用,想象和动机则提供了心理基础。
创造性是认知活动的核心
人类同时生活在经验的常识世界和超验的精神领域中。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实在世界的各个方面,和语言与逻辑一起构成了经验世界的三根支柱。虽然没有人准确知道促进人类交流的语言何时出现,但其雏形距今最少应该有十万年;人类的第一份书写记录大约出现在距今一万年前,它是集体记忆的开端;逻辑的诞生距今约2500年,由艾皮门尼德提出,而现代科学的出现距今不过400多年,始于伽利略。语言出现得最早,而逻辑和科学都是基于语言的。在此意义上,语言具有先在性,没有语言,我们就无法进行表征和交流,更谈不上发展科学。科学的产生离不开语言和逻辑,作为人类现有的主要认知方式,它的发展与语言密切相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之时,很少考虑逻辑问题,日常语言更多被用来表述文学、音乐、艺术、政治等,有关的陈述在逻辑和科学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就已经存在,甚至可以被视为逻辑和科学形成的基础。科学的创造性与文学、音乐、艺术、政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常常未被我们意识到的联系。
意大利物理学家兹奇奇(A.Zichichi)认为,存在的范围由创造性、支配、创新支配和动机描述。创造性是指产生、发现以往未知或未被观察到的东西的能力;支配是指激发和激励人们的能力;创新支配是激发和激励人们做出创造性行为的能力;动机是达到目标的动力。在人类活动的经验范围,语言、逻辑和科学的发展都需要创造性、支配和动机,而其中创造性是最困难的部分。在人类活动中,创造性普遍存在于语言、逻辑和科学中,并成为人类认知活动的核心。
真假是表征科学创造性的唯一方式
在语言中,创造性是通过审美、公共诉求、成功等来加以表征的,人们常说的“满足具体的审美标准”、“具有社会价值”、“漂亮优雅”等,都是对创造性的具体表述。创造性让艺术、音乐、文学出现新的形式,而后者也成为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在逻辑中,创造性仅有一种表征方式,即“无矛盾”。存在矛盾的逻辑结构不能合法存在,任何新创造的逻辑系统都必须是自洽的。
在科学中,对于创造性也仅有一种有效的表征方式:真或假。科学的观点在本质上没有美丑之分,只有真假之别。当然,不排除科学理论在表征形式上也讲究“漂亮”和“优雅”,比如数学方程体现出的简单美,但科学理论首先应该是逻辑结构上严格无矛盾的——而这一点不必然与科学的经验属性相关。有许多理论结构在经验的自然中并没有对应物,比如无限维空间从数学上看是无矛盾的、可以存在的,但我们生活的空间仅是有限的三维空间。如果考虑到科学的经验性质,那么无限维空间是不存在的。从伽利略式的科学观出发,缺乏实验证据支持的理论就应该被放弃。于是,科学中的创造性就是进一步通过可重复的实验来发现真理。
什么才是创造性的语境?或者说,什么前提条件促使创造性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应是记忆与想象。为了避免重复犯错误,为了不再从零开始探讨,我们需要记忆。为了设想从来没有想过或见过的东西,我们需要想象。通过进一步开发记忆和想象,创造性相应地就能够将其结果变成现实。记忆让我们避免重复研究,而想象则拓展了研究的范围,让不可观察的微粒子或者广阔无垠的宇宙都进入科学的视野。记忆和想象在创造过程中起着背景或语境的作用,特别是想象的作用更大。语言中的想象相当于创作新诗、新音乐、新艺术的活动;逻辑中的想象意味着运用公理和规则创造新的推理结构;科学中的想象就是思考新原则、新现象和新规律,并设想新的实验。
创造性源于日常生活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记忆、想象和创造性也许不是平衡的。兹奇奇的一段真实经历恰可以说明这一点。物理学家范纽曼和魏格纳是好朋友与合作者,他们常常讨论物理和数学问题。有一次范纽曼告诉兹奇奇,说他能够记得自己在某个确切的日子喝了多少杯咖啡,并认为自己的想象力并不算强大。他还说,魏格纳是一个想象力极强的人,但他的记忆力不如自己。在一次讨论中,魏格纳突然说已经到中午了,自己必须马上去参加一个午餐会。当魏格纳要离开时,范纽曼说:“你那么聪明,为什么不让时间停止呢?”紧接着又说:“对不起,太晚了,你应该让时间倒流。”就是这句不经意的话启发了魏格纳开始思考基本粒子的规律。
任何一个基本粒子,无论是电子还是质子,既没有大脑也没有手表,它不能区别过去和将来。如果时间向一个方向或相反方向飞逝,基本粒子间的所有相互作用必须是不变的。在范纽曼邀请魏格纳合作研究的三个月后,魏格纳发现了著名的“时间不变性”原理,建立了“时间反转算子”的模型。这一原理是说,所有物理规律都应该是“时间不变性”的,比如,即使我们能够让时间倒流,物理实在也应该保持不变。
兹奇奇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在电磁相互作用中“时间不变性”原理有效。魏格纳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创造的“时间反转算子”的操作过程在逻辑上不产生矛盾,且经受住了可重复的实验的验证。这个科学创造性的典型例子表明,创造性的观念往往源于日常生活,我们不经意间的谈话与交流都有可能导致新观点的涌现。当然,“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如果没有对某个问题的长期思考,即使有再多的交流和对话,也不会有助于对问题的解决。
在语言、逻辑和科学所构成的创造语境的基底上,人类充分发挥想象去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在现实的运用中,创造性必须受到人类价值的制约。我们只有把超越的与经验的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运用语言、逻辑和科学这些工具,并利用创造性来造福人类。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哲学社会学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8:39 , Processed in 0.0639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