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丁莉萍:她的数学课让孩子着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5 14:5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丁莉萍:她的数学课让孩子着迷2012-11-12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爱铭


小学教师也能成为国外大学的终身教授?听起来也许难以置信,但这却真实地发生在上海——日前,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学校的丁莉萍老师收到了挪威特伦赫姆HiST学院的终身教授聘书,下月将远渡重洋赴任,为当地本科生讲解微积分学习和教学技巧,并为硕士研究生开设“孩子的数学情感”课程。

海归博士登讲台

数学老师第一周不布置课后作业,会发生什么事情?

孩子们欢呼雀跃,家长则喜忧参半——既高兴孩子减负,又担心成绩下滑。

数学老师第二周仍然不布置作业,会发生什么事情?

家长们坐不住了。找老师沟通,老师依然故我;找校长投诉,校长请他们“给老师一点时间,给孩子一点耐心”。

数学老师一学期不布置作业呢?

孩子迷上了数学、崇拜起了数学老师。但期末考试成绩不佳,家长冲进校长室,要求换老师。

——这,就是丁莉萍去年刚到宋庆龄学校担任三年级、四年级3个班数学老师时的真实情况。

在上海接受基础教育和师范本科教育,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读硕士、博士,在新西兰念博士后,丁莉萍重返上海时,接受了数学教育专家顾泠元“出奇制胜”的建议:应聘到宋庆龄学校当一名普通小学老师。“那里可以实践教育改革,验证和丰富理论。”

如果教育改革提高了成绩,家长、校长皆大欢喜。但一些正本清源的教改举措,一开始会影响成绩,这时家长的阻力会给改革者很大的压力。幸好,宋庆龄学校校长封莉蓉“力挺”丁老师:“老师上课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成绩,而且取决于孩子——如果孩子喜欢这位老师、喜欢这门课,这就是教育的成功。只要孩子喜欢上她的课,成绩提高变得水到渠成,是迟早的事。”

经历了一个学期的成绩波动后,丁莉萍的教改成效开始出现。第二学期起,她所执教的3个班级成绩渐渐爬升到年级中等。第二年,潜力继续显现,很多孩子已名列前茅——家长放心了,扛住了阻力的丁老师,改革实验得以继续。




孩子爱上数学课

丁莉萍说,自己的探索“幸运”地得以坚持。不布置课后作业,因为课堂上孩子学好了;课堂上学好了,因为她改变了教法——不是老师“从无到有”地讲解和传授冷冰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从有到有”去探究有趣的数学现象,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感性体验。

“二分之一与三分之一谁大谁小?”丁老师并不是按部就班让孩子通分后比大小,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设计情境、互相出题作答。一个苹果,两个人分和三个人分,当然是两个人分得到的块大;回家的路,分两段走要比分三段走每一段所费时间更长……答案有的用数式运算演示、有的用文字表述、有的甚至用图画表达……丁莉萍全部“笑纳”:“我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孩子们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处理生活问题的过程和能力。”

第二学年,丁老师开始布置 “作业”了——四年级,每周2道“24点”游戏题;五年级,每周一个“数独”游戏。题目公布在学校的宣传栏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 “揭榜”。丁老师也不设标准答案,给出多种解法的同学可获得更多奖励。

“现在六年级还有不少孩子热心地参与这种数学作业,他们多数是丁老师教过的。”数学组的陈建豪老师是丁老师的搭档,他说,丁老师成功地将数学这门“小众”的学科,变成了风靡校园的探究游戏。




让数学课摆脱功利

数学是什么?这是这位数学教育学硕士、几何证明理论博士在教学中一直追问和思考的问题。

在家长看来,数学是门重要的升学学科,“提高分数才是硬道理”。

但丁莉萍认为,“与其说数学是门应用技术课,不如说它是一门思维训练课。”对所有孩子来说,数学学习都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单调的机械运算操练中解脱,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体验学习之乐。

更重要的是,只有从题海中解脱,才能还原数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本职。“教孩子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归纳、建立起自己的模型,再经过推理、演绎等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人对世界的量感、空间感的经验。”丁莉萍看来,这才是数学教学超越应试功利的根本价值。

“中国孩子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举世公认,但有时这种能力源于大量做题目的条件反射。”在课堂上,丁莉萍既保持了中国数学教学体系的严谨、完整性,也吸收了国外数学教法的灵活、开放。“打破标准答案思维的框框,是我们当前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海归”老师再远航

从海归博士到小学老师,从小学老师再到教育学者,丁莉萍不断转型。

她带教的班级,平均学业检测成绩在青浦和徐汇名列前茅。更重要的变化像封校长所述:“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眼睛都是明亮的,欢乐的学习状态像花开一样。”

得益于中西贯通的教育理论功底,丁莉萍在 “下水实践”中带着专业研究的眼光。不断反思、提炼,《在变式教学与探索式学习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课例研究》立项成为上海市级课题。

每年寒暑假,丁莉萍都出国参加国际数学学术活动,与国际前沿保持同步。她的相关论文,被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年会、墨尔本大学学术会议等采纳。

去年初,挪威特伦赫姆HiST学院面向全球招聘2名数学教育方面的教授。丁莉萍中西结合的教育经历和在沪教学实践,引起他们的兴趣。经过长达近两年的申请、远程面试、论文审核等,她从来自世界各国的15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拿到“终身教授”聘书。不过,丁莉萍说,她不会离开上海:“挪威方的承诺是每年75%的时间用于教学,25%用于科研。中国、上海和宋庆龄学校,将继续是我的科研基地。我也希望用国际化的视角,给中国教育改革提供扬长避短的参照。”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4:53:23 | 只看该作者
让数学课摆脱功利

数学是什么?这是这位数学教育学硕士、几何证明理论博士在教学中一直追问和思考的问题。

在家长看来,数学是门重要的升学学科,“提高分数才是硬道理”。

但丁莉萍认为,“与其说数学是门应用技术课,不如说它是一门思维训练课。”对所有孩子来说,数学学习都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单调的机械运算操练中解脱,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体验学习之乐。

更重要的是,只有从题海中解脱,才能还原数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本职。“教孩子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归纳、建立起自己的模型,再经过推理、演绎等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人对世界的量感、空间感的经验。”丁莉萍看来,这才是数学教学超越应试功利的根本价值。

“中国孩子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举世公认,但有时这种能力源于大量做题目的条件反射。”在课堂上,丁莉萍既保持了中国数学教学体系的严谨、完整性,也吸收了国外数学教法的灵活、开放。“打破标准答案思维的框框,是我们当前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海归”老师再远航

从海归博士到小学老师,从小学老师再到教育学者,丁莉萍不断转型。

她带教的班级,平均学业检测成绩在青浦和徐汇名列前茅。更重要的变化像封校长所述:“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眼睛都是明亮的,欢乐的学习状态像花开一样。”

得益于中西贯通的教育理论功底,丁莉萍在 “下水实践”中带着专业研究的眼光。不断反思、提炼,《在变式教学与探索式学习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课例研究》立项成为上海市级课题。

每年寒暑假,丁莉萍都出国参加国际数学学术活动,与国际前沿保持同步。她的相关论文,被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年会、墨尔本大学学术会议等采纳。

去年初,挪威特伦赫姆HiST学院面向全球招聘2名数学教育方面的教授。丁莉萍中西结合的教育经历和在沪教学实践,引起他们的兴趣。经过长达近两年的申请、远程面试、论文审核等,她从来自世界各国的15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拿到“终身教授”聘书。不过,丁莉萍说,她不会离开上海:“挪威方的承诺是每年75%的时间用于教学,25%用于科研。中国、上海和宋庆龄学校,将继续是我的科研基地。我也希望用国际化的视角,给中国教育改革提供扬长避短的参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6:49 , Processed in 0.06078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