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影响力从哪里来? 孙明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95965120101h86o.html
近日,《教育时报》举行了“洛外杯‘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颁奖典礼暨‘教师的影响力从哪里来’观摩研讨会”,我有幸作为嘉宾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众多“影响力教师”的事迹报告,也引发了我对教师影响力的思考。 究竟什么是影响力、教师的影响力从哪里来? 何谓影响力?就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影响有正影响也有负影响,教师的影响力当然指的是正影响。我以为,任何一个老师不会刻意去思考如何影响其他的同事、同行,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学生产生正影响。只有对学生较多的正能量,也才会对自己身边的同事,或者和自己相遇的人产生积极地影响。很难想象,一个只是把教学当做谋生的手段、没有对教学投入过热情也没对自己的学生产生过积极影响的老师能够去影响到身边的同事或者同行,哪怕他(她)拥有省级国家级荣誉,也只是一纸证书而已。 如何对自己的学生产生积极地影响,教好学当然是重要的一方面。但怎么算是教好学了?只是把课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考高分吗?假如采取了摧残学生的手段,依靠加重学生负担,通过大量的机械训练的方式来提高成绩,甚至不惜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逼着学生学习,或许短时间内可以拿高分,但对学生的影响一定不是正面的,而是负影响,甚至还有可能把孩子逼得厌学、退学,乃至厌世,这不是危言耸听。由此,教好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影响,应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积极的工作态度 一个老师,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甚至经常在学生面前抱怨学校不好,抱怨制度不合理,抱怨领导不公正的话,给学生传递的是消极的情绪,学生也很难对学习充满热情,也就很难投入地学习,更别说爱上学习了。所以,无论多忙碌,该备的课一定要认真准备好,该批改的作业一定要认真批改好,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没备课就来上课,不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在敷衍学生。 我通过观察发现:第一次走进课堂时,学生瞪着眼睛看着老师,期待着老师上课的生动精彩,期待着老师对学生的友好和关怀。假如老师能如学生所愿,每次都能把课上的很精彩,学生听得入迷,他们一定会对你的每堂课都充满了期待;假如老师的课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是生搬硬套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硬塞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你的课,甚至恨不得你不来上课而改上别的课。再观察一下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每次发下作业本时,学生总是迫不及待的打开,看看老师写了什么评语,给他什么等级。假如他们看到的是老师用心的批改,给他(她)一个欣赏、鼓励的评语,或者标出错误的地方,学生会开心一笑,赶紧订正错误,希望下一次的作业能得到更好的评语。假如只有一个“阅”字,甚至连“阅”也没有,只有个日期,学生就会很失望,不知老师是否欣赏自己的作业。时间长了,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慢慢失却了最初的热情。 为什么我们常说老师要注意在学生面前的言行举止?就是因为学生会时刻观察老师、模仿老师,即便今天不模仿,将来工作了,也会无意间继承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这大概是我工作了是多年之后才体会到的。由此,我特别注意不能让学生感觉老师的松懈和对工作的敷衍。教藻类植物时正直春天,我就坐公交车去河边采集水绵等水藻;教学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茎的结构、花的结构等知识,我一定会设法采集来实物发给每个学生去观察;讲种子的萌发,就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讲蕨类植物,我就带来我自己培养多年的铁线蕨和肾蕨,并告诉学生来历;无论走到那里,注意留心身边的小植物小动物,拍下照片来,以后就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于是,学生无意中就接受了这样的理念: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并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工作更精彩。 乐观的生活态度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说明每个人都会有很多不如意,老师也不例外。但假如我们常把这些不愉快挂在脸上,不仅自己的苦恼没有消减,还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尤其是走进课堂面对众学生时,一个每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的老师,给学生的感觉也是消极、沉重,没有生机与活力。有的老师说,每天工作那么忙,要批作业要备课,家务负担那么重,有时还会遇到不守纪律的学生,考试糟糕的学生,还有评不上优秀,没晋上职称,哪有那么多快乐的事? 其实,困难和烦恼每个人都会遇到,关键是怎么对待。我曾遇到这样一位老师,她和同事有了矛盾或者有不顺心的时候(有时未必是什么严重的矛盾,只是她对年级排的课表不满意,觉得是欺负她,“为什么我的课排了第四节的?这个时候学生都饿了能好好听课吗?”有时则因职称没晋上,就逐一找领导,“我干的哪儿不好?为什么比我小的、来得晚的都晋上了,我好几年晋不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会到课堂上发牢骚,抱怨自己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抱怨别人都欺负她,……抱怨学生不好好学习,抱怨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抱怨家长不懂教育,抱怨……。总之,课堂上学生所见到的她,就是一个怨妇式的教师,刚开始学生还有点同情她,但久而久之引发了学生的集体不满,联名要求学校换老师。 另有个老师家庭生活很不幸,才步入而立之年从农村转入城市,有美好的家庭,有健康可爱的孩子,丈夫却因病去世,给她带来沉重打击,常以泪洗面。有家长担心这样的老师会在教学中给学生传递过多消极悲观的情绪,影响孩子的成长,就希望学校更换老师。但经过短时间的调整,一周后,该老师就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工作中她忘记了悲伤痛苦,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进而全身心投入到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的是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她背后还会哭泣,生活有很多困难,但她说“人活着总要向前看,不能向后看。我不能给孩子父爱,但我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母爱和阳光的生活,不能让孩子因为没有了爸爸而变得自卑和消沉,要让他知道,他的妈妈足够强大可以给他安全温暖的家”,同时也说,“不能因自己的悲伤而影响到学生,他们是无辜的。”结果,她的家里总是人来人往的,一方面是她常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做些辅导,也常有学生家长或学生来她家陪她说话,问她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 可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仅有助于自己走出痛苦迈向灿烂,对学生来说,这种生活态度本身就是教育。 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一直信奉“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教育”这句话。你很难想象,一个每天对学生横眉冷对、看着学生就来气的老师,一个不喜欢孩子的老师能真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你也很难想像一个每天居高临下、像警察抓小偷一样对待学生的老师,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反过来亦然,你很难想像,学生讨厌某个老师还能喜欢这位老师教的学科,说不定原来还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也会因不喜欢某个老师而逐渐丧失了对这个学科的热爱。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尽管我们也常常会告诫孩子“不要因为不喜欢这个老师而荒废了这门课的学习,而是拿出更好的成绩证明自己”,但孩子是很难做到如此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包括我们成年人不做不到——你很讨厌的人即便说的是真理你也会不屑一顾。 记得十多年前遇到的一个学生,他对所有的老师都抱着敌视的态度,老师提问他,他觉得老师是为了出他的丑,就当堂扔课本撕书;老师找他在办公室谈话,好言劝说他课堂遵守纪律好好听课,他会跟老师顶嘴说“我没说话!”然后摔门而去;班主任给他把座位调到前面希望他课堂更专心些,他会气愤的把桌子拉回后面,跟老师说“我不用你照顾,你把那个好座位被别人吧”……他的学习自然很差,在老师眼里也是很头疼的学生。经常多次沟通了解,和他妈妈交流,我了解到他对老师的这种敌视源于小学期间曾经遭遇过一次老师的当众挖苦批评,从此在自己和老师之间竖起来一道厚厚的屏障,直到初中毕业上了高中,这种敌视还会出现。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来说多么重要,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心智的发育、心理的健康。 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哪里来?当然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修养,具体来说,就是对所有学生要公正、公平,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也不偏爱某个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学生表现好的方面要由衷的欣赏、鼓励,有错误的地方也真诚帮助,冒犯了老师要宽容他们,时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成长,对“晚开的花朵”要有足够的耐心并充满期待和信任,像呵护一朵花一样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唯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发生真正的教育。 较高的专业素养 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渠道当然是课堂,无论你的工作态度、生活态度,还是师生关系,都会在你的课堂上体现出来。比如,你是不是充满热情的对待你所从事的工作?你是不是一个热爱生活、内心充满阳光的人?你是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你是否用心准备了每一堂课,你的课是否生动精彩让学生留恋,进而向往着你下一次的课堂?那么,要想真正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给学生正能量,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你无法想象,一个自身修养不够高、专业能力较差的老师能给学生正能量,说不定给学生的都是负能量了。 较高的专业素养,应包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并能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懂教育”,知道教育是什么,按教育规律办事,选择正确的教育之路走下去,而不是在“反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也就是把握“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同时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学科知识提高能力;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策略传递给学生,那就是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课堂生动活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是简单的灌输、搬运,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增长能力;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能读懂孩子,走进学生心里,按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教学,具备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智慧,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要不仅要懂得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懂得学科之外的,尤其是人文类的知识,因为老师是教学生,不是教知识,就要懂得关于“人”的知识,这是做老师必备的;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自己的工作。假如不热爱教师工作,缺乏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就难做好教师工作。 那么,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教师始终保持旺盛的生长能力。 旺盛的生长能力 生长力,说到底是学习力。学习力强的老师,生长力必然强。虽然老师都具备了教育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具备了足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但我们面对的社会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之迅速让我们目不暇接,尤其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信息来源的广泛,稍不留神我们就会被时代抛弃。并且,我们的学生(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乃至幼儿园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可能比老师知道的还多,每每上课提到某新兴事物,可能就会有学生说“老师,这个我知道!”这就逼着老师必须不断更新自我,不断学习,始终把自己置于学习者的状态中,随时接收、吸纳,保持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适应今天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我曾遇到一个学生,她的父母有很稳定的工作,并且是在别人都羡慕的高校工作,但学生的父母却双双读博。原本只是爸爸读博,后来妈妈也考了博士。她告诉我,不是非看重博士的学位,而是希望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爸爸妈妈都快40了还这么努力学习,孩子受影响也会努力学习。由此我想到老师,假如老师不学习,始终抱着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学到的那些知识来教现在的学生,不仅老师自身会变得越来越枯竭,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我看到,有的老师教语文时,就抱着一本教参(捎勤快一点的可能会上网查找别人的分析)看教参上怎么分析,自己也到课堂上怎么分析,甚至要求学生根据教参去背诵一二三个要点,为了考试,自己却不曾去看过这篇文章的全文,自身缺乏对作者和文章的解读,原本很美的、富有情感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没有了美感也没有了感情;也看到有的数学老师上课就是几十年前的方法:引入新课后,先讲例题,学生根据例题做题,一旦出现另外的解题方法,可能会被个别狭隘的老师骂(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就你逞能啊?”为什么出现这类情况?就是老师不学习带来的。为什么社会上都说医生越老越有价值?因为老医生对各种疾病见得多了,看病看得准,下药下的准,能药到病除,自然老医生比年轻医生更容易得到病人的信赖。但在学校教师队伍中,似乎老教师不如年轻教师更受学生欢迎,为什么?就是老师缺乏学习力的表现。一个即将耗尽油的灯,连自己都不能照亮,谈何照亮别人?一堆陈芝麻烂谷子,不仅开不出美丽的花朵,恐怕发芽都难了。 开学初,我校的校长在开学典礼讲话时全文背诵了《弟子规》,并且一边背诵一边解读,学生深受鼓舞,有的还给校长写信,表达自己的感受:“校长已经50岁的人了还能全文背诵《弟子规》,我们中学生正处在智力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更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怕困难……”“校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校长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我每次给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会告诉学生我写了很多文章,也出了几本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告诉学生:“孙老师还算是一个比较勤奋的人,不仅会认真上好课做好该做的事,业余时间还会看看书写写文章,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老师都要不断进步,你们呢?” …… 总之,一个老师能否给学生正能量,不取决于荣誉的多少与高低,而是老师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唯有如此,才能像一个有着持久动力的发光体一样,能照亮自己脚下的路,也给给学生光亮,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传递给学生的就是巨大的正能量。也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获得他一生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对自然、对生命始终怀有敬畏、悲悯之心,对社会、对父母、对他人有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你不用刻意的想去影响谁,很多人也会不知不觉被你影响,影响力也就显而易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