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惠教研: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 05:0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普惠教研: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变
 2013年11月27日  作者:邢晔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紧抓教科研工作的普及性、公平性和公益性,以普惠教研、智慧服务带动全市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给区域内所有学校和广大教师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教师立场:一个都不能少

  长时期来,教科研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名校品牌的打造、优秀教师的磨课和重点课题的指导,普通教师、薄弱学校与教科研机构则很少有人问津。“普通教师也有专业发展的权利,薄弱学校也有整体提升的要求,这正是契合时代精神的公正发展”,这是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杰的认识。

  要改变教科研自上而下、精英为本的旧思路,就要探索一种制度、一种模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与所有学校、全体教师建立起直线联系,让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都享受到教科研的智慧服务。2011年初,普惠教研正式成为南通教科研中心的工作主题。

  普惠教研的立足点是教育公平,其工作职能的衡量尺度是基于教师立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意识,也必然进行一定的教科研行为;教科研部门在扶持名师和名师培养对象的同时,必须为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同样优质的教科研服务。对此,中心领导强调,要把普惠的内涵落实在普遍性、公平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把实惠送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因此,南通市建立健全了市、县、校三级教科研管理机制,市、县学科基地机制及校本教研机制,按需给予不同层次的学校、教师个性化的教科研服务,实现了区域普惠供给的多元化格局。全市教科研做到了课题评审不收费、优课评比不收费、业务培训不收费、报刊赠阅不收费、论文刊发不收费,教科研服务不再是知名教师、骨干教师独享的待遇。

  儿童立场:用什么给学生减负增效

  如果说,从精英教研到普惠教研是教科研部门理念与工作方式的一场巨大变革,那么,从教师视角到儿童立场,则是教育科研观念的根本转向。

  2012年11月,南通教科研中心全面启动了南通市名师助教助学公益活动。这一活动以初中学科教学为抓手,着力扩大优质教研资源效益,提升教研服务品质,减轻学生负担,切实促进教学的过程优化和质量提升。在南通市教育局和各县区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南通教科研中心组织了几十批次的南通市名师,赶赴各地基层学校,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名师助教助学公益活动。通过一场场讲座,名师们着重解密中考命题的打磨过程、解读中考试卷考点设计、解释学生错误生成的教学原因,并进行权威的教学引领和最有价值的学法指导,帮助教师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升学考试中最为困惑的问题。许多学生表示,如今,老师的教法非常贴近学生的学法,甚至可以说,老师的教学法有了新的指挥棒:学生怎样学得好,老师就会怎样教,大家学起来觉得轻松多了,成绩和自信都有了新的提高。

  教科研中心还分批向全市187所初中捐赠了助教、助学光盘,每校一套,每套14种。这套讲座光盘包涵初中7个学科,均分为教师、学生两种版本,是由南通教科研中心组织初中全科的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精心设计、拍摄制作的。这些超常规的“自选动作”的核心,是帮助一线全体教师更好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组织教学,从而帮助全体学生更加快乐高效地学习。

  发展立场:让智慧服务给教育加油

  “以普惠支撑教研的均衡,以智慧提升服务的品质”,这是南通市教科研中心提出的新时期教科研理念。普惠教研和智慧服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普惠教研重在增量,智慧服务重在提质,二者合一追求教科研服务量质并举、公正与发展并重。

  中心向全体教科研员提出要求,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让智慧服务给教育事业发展加油。同时确立了四条基本策略。策略之一是一线服务。一线服务关键是把教科研服务深入课堂,与基层学校教师一起,共同研究课堂教学、课程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校对教学改革经验进行归纳和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策略之二是个性服务。个性服务就是从学校、教师教科研需要出发,为薄弱学校改造、优质学校打造、师资队伍优化、教学风格形成、学生和谐发展实施菜单式的教科研指导和量身定制式的教科研支撑。策略之三是深度服务。在做好教育科研知识普及、开展群体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同时,为教育行政和学校发展决策提供高端咨询、文化策划服务,为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教师个人发展进行专题研究等科研援助行动。策略之四是持续服务。持续服务就是要突出科研的跟踪服务、全程服务,以持续的科研服务实现科研服务的优质,以优质的科研服务铸就南通教科研品牌。这四条策略的核心在于个性,个性在于贴身,要立足学校和教师实际;个性在于求实,要着眼学校和教师发展,非此,不足以吸引教师参与,不便于发挥教师潜能,不利于促进教师进步。

  中心的教科研员们坚持“素质即服务”,把加强学习型组织和研究型组织建设作为转变教科研服务方式的首要任务,不断转变角色,突出主动参与提升服务品质。坚持“服务即参与”,深入一线、靠前指导,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个性化、优质化的教科研服务。

  为给基层学校和师生的内涵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南通教科研中心向教科研员明确提出“研究重心下沉,研究位置前移”的要求,提出“要把办公地点移到学校,要把办公桌‘搬’到教室”,倡导贴身服务、贴心帮扶。一年多来,南通市教科研员在共同体成员学校听课近200节,组织了各类专题讲座、主题座谈会30余场,开展了多项校本研究、学校品牌打造、学校特色构建、课堂教学改革等主题鲜明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科研活动。一些学校的老师们开心地说:“过去,我们这些一般学校的普通教师与大市教科研员是咫尺天涯;今天,我们强烈感觉到,教科研员老师们是真心地关心我们成长,贴心地帮扶我们发展。”(作者邢晔,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27日第9版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5:07:40 | 只看该作者
把教研组建成合作共研的集体  2013年10月16日  作者:唐长云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教师在进行"微课堂"研究,深入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孙增美 摄
  ■唐长云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的新挑战。此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一个人‘闭门思过’或者单打独斗,很难快速成长或者提高。此种情况下教研组的作用就充分显现出来。
  教学研讨活动为何陷入困境
  近两年来,笔者亲身参与和观察了许多教研组的活动,感到目前一些教研组的教学研讨活动陷入了尴尬境地。
  教研组活动不受重视与支持。目前部分学校负责人只看重学生期末的考分,仅仅以学生的成绩考核教师的业绩,在一些人心目中,以学生分数高低定教师水平高低。这种单向度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教师在集体的教研活动中,不再研究如何上好课,而只是一起探讨怎么让学生考高分。这样在无形中教研组的方向就会偏离。
  教研组是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其健全程度和工作水平如何,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教研组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教研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教研组长的精心安排,然而如果仅仅是组内热火朝天地研究,工作却得不到学校领导或者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教师教学研究的劲头就会慢慢的消减。
  教研组的活动脱离教学本位。面对当今社会的多种诱惑,许多教师花在课堂上的心思少了。一些教师聚在一起,很多时候不再是研究教育,而只是七嘴八舌地议论房子、车子之类,仿佛生活茶话会。这样,即使教研组的活动开展得再多再频繁,也只是一个形式,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促进教学的作用。
  还有一些教师思想观念严重滞后。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一些教师觉得,小学数学难度不大,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没必要研究什么教法。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教师才能更好地胜任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教学工作,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集体的力量不能低估
  在教学改革中,教研组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大有可为。
  以数学教研组为例,它可帮助其成员了解当今数学教育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帮助其成员明确本校各年级数学教学的要求,等等。同时,教研组负责人要关注教师的解题能力与教学能力,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长处与弱项,并在教研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对于新的教学动态,数学教研组应该组织理论学习或者专题讲座。除了平时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外,每学期也可安排教师走出去,到市区的其他学校去听课、上课,接触不同的学生,再让其他学校的数学老师点评,并请数学专家到学校进行教学诊断。
  相关教研组也可针对时下的教研动态,及时制订与之同步的专题研究计划。每位数学教师收集并整理在本年级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以及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并在教研组集体活动中予以交流和研讨。这样就发挥了教研组集体的智慧,能帮助教师解决许多教学上的困惑。
  抓小课题研究,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优势。课题研究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途径。省市级课题立项一年只有一次,有些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可能等到省市级立项再去研究。小课题的研究应植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研组应把切入点放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上。鼓励教师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上升为研究课题,在实践中围绕课题研究开展课例分析,或者通过问题会诊、沙龙研讨、小课题专题研讨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教师在具体行动中,学会反思,学会研究学生、研究自我、研究教学方法。
  教研组如何回归本位
  教研组只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每一位教师凝聚在其左右,发挥集体智慧,为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才算回归了本位。要想让教研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应使其功能回归本位,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摆正教研组的位置。教研组虽然不是一种行政组织,但是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大部分是通过教研组下达并完成的,它是学校指挥教学的前沿阵地。为此,学校应保证在时间上为教研组活动开绿灯。比如,数学教师每周应有半天时间集体不安排授课,这样便于全部教师能有时间参加数学组的集中活动。在人力上,如果学校校长是数学教师出身,而且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就该亲力亲为,尽可能地参加数学教研组的每一次研讨活动,并且校长每学期都应当上几节展示课。这样,数学组其他成员参加教研活动时才会精心准备,不敢松懈。
  同时也应加强对教研组的目标考核。每学期初应对教研组下达一定的具体任务,如各级公开课、课题研讨等,学校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如达到了预期目标,应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样,教研组的每位成员在平时工作中的积极性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抓好常态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每个成员的优势。教研组的活动,不应该是教研组长或者是几位骨干教师的活动,而应是全体教研组成员“百花齐放”的活动,因此,在平时的教研组活动中,应将老教师的严谨与新教师的创新结合起来,使教研组每位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新桥小学)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5:04:25 | 只看该作者
贴近实际,让教育科研“接地气”
2013年11月13日  作者:李俊 


  有人曾以“伪教研”描述我们当下许多学校的教育科研。究其原因,不是教师不思进取,不是教育科研无用,而是我们教育科研组织管理者在顶层设计方面出了问题。不切实际的跟风逐热,流于形式的轰轰烈烈,望尘莫及的高难动作,只会让教师疲于应付,达不到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的效果。

  怎样解决“教育”、“科研”两张皮的问题呢?我认为,必须着力在“贴近”二字上下功夫,让教育科研“接地气”。

  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

  教研组是基本的教科研群体,教研活动是最容易贴近教师实际工作的教育科研载体。近年来,我设计的教研活动模式是“两课两研一主题”。具体做法是:各学科每次教研活动前都由教研组成员根据自己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筛选提炼出一个主题(即中心议题),围绕主题开展一次研讨活动,分析问题根源,探讨解决策略,交由一位老师上一节研讨课,尝试在教学中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第二次教研活动围绕观课情况进一步探讨中心议题,对仍未解决的问题继续探讨解决之道,交由第二位老师据此再上一节研讨课,全组观课并学习一系列解决策略。这样的教研活动抓住教学实践中最需解决的问题,集中全组成员的智慧,在实践研究中形成可以分享的一系列教学策略。

  与此同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选题要与教师日常工作密切相关。例如语文教师觉得作文教学问题较多,我们就相继开展了“发表式作文”、“自主评改作文”等规划课题研究;为了把小学生对动画片的喜爱迁移到英语学习上来,我们就开展“看动漫学英语”研究;科学课本上的很多实验不考虑地域等条件而没法操作,我们就开展“科学教材实验改进实施”研究。

  此外,我们还推行“短平快”的小课题研究,一个人一个月就可以完成一项。比如,“合作学习几人一组最合适”,“生字抄写几遍最有效”,“学好语文的必备习惯”,等等。我们学校给小课题研究立项,报批快捷,一大批教师把发现的问题变成小课题,研究成果再总结成论文发表出去。

  贴近教师的实际水平

  对于教育科研,教师有畏难情绪,原因在于任务超出了教师的实际水平。我们布置校本研修任务时,就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岗位向教师提出不一样的要求,让教师“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有些教科研项目要简化、易化,我们的评课比赛采用的是“教学片断评析”,而不是整节课评课;我们的教育叙事比赛采用的是口头“讲述我的育人故事”,而不是书面撰写;我们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回来提交的不是考察报告,而是启示、感受。我们没有强调教师出版专著,但是有很多教师坚持写教育博客、空间日志、教育微博,结果促成了大量教学论文的发表。

  我们不能苛求教师思想境界有多么高,教育科研也要给教师带来实惠。我们的《教师贡献奖励制度》对教师的所有教科研成果都有奖励;我们的《年度评优评先办法》量化考评,“教育科研”占了五分之一权重;我们的《岗位聘任办法》中,“参与教育科研情况”是重要依据之一。总之,教育科研让教师“名利双收”,一举多得。

  贴近学校的实际需要

  学校教育科研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源于学校的实际需要。我校的椰林文学社创办10年,成为深圳市“十佳文学社”和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成为“中国小作家”活动基地。有了这样的实践基础,我们才开展了区公益性课题“校园文学社组建与管理研究”。我校每年举行一次“安全教育优质课比赛”,于是申报开展“在生命教育背景下培养小学生安全责任心的研究”。我校安素惠老师的油画工作室成为广东省少儿油画教育基地,为此我们开展了“装饰色彩与少儿油画”研究。学校报告厅建成自动录播系统,我们就开展“每人一节录像课——自己研究自己的课”活动。针对学校面临的班额大、基础差、家长忙、学历低问题,我们开展“颠倒课堂”视频互动教学实践研究,让学生对没掌握的知识点“反复听讲”,解决辅导补习的难题。

  学校是培育学生的地方,也是培养教师的地方。我们教育科研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出发点,以学生和谐发展为落脚点,任重而道远,苦乐在其中。我们坚信:只要贴近实际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赢得教师的热衷参与,就一定能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教育就一定能实现。(作者李俊,系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南园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13日第6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1:23 , Processed in 0.1269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