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者诗人厉以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4 15:1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者诗人厉以宁

肖跃华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厉以宁先生的大名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是当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创始人,历任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两届全国政协常委,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制定工作,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经济研究作出了奠基性、开拓性、历史性贡献。
    这么一位电视里有影、广播中有声、报纸上有名的经济界新闻人物,却是功底深厚的填词妙手、温文尔雅的学者诗人。我从吴小如先生大作《笑待来年绿满枝——记厉以宁教授与我的文字因缘》中得此信息,既十分诧异,又充满好奇,连忙请吴先生作曹丘之引,曾写信向厉先生求赐诗词墨宝,我由此与厉先生有了数年的交往。
    厉先生1930年11月出生于南京,祖籍江苏仪征,四岁举家迁往上海,小学毕业考入南洋模范中学。日军占领上海,厉先生全家避难湖南沅陵,他转入长沙迁到沅陵的雅礼中学。抗战胜利不久,厉先生回到南京,入金陵大学附中继续学业。他深受化学老师影响,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乃工业落后,当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进金陵大学时,便毫不犹豫选择了化学工程系。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厉先生的人生轨迹。他接到录取通知书不久,毛泽东主席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厉先生决定投身新中国建设,回到沅陵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县教育用品消费合作社会计、县修建委员会事务员。书到用时方恨少。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知识贫乏,必须到大学充电学习方能有所作为,于是工作的第二年(即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深造。
    《厉以宁诗词选集》共六百六十六首,囊括了厉先生1947年至2007年的大部分作品。它既是历史烟云,又是生活浪花,同时也是厉先生六十年个人经历的写照,深刻反映了六十年来国家、社会的变化。厉先生写童年,写求学,写工作,写恋爱,写结婚,写获子,写下放,写成功的喜悦,写挫折的痛苦,写历史的转折,写宏伟的蓝图……经济学家与诗人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质,在“厉股份”身上得到了完美统一。“可以说,它是一部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交响曲。然而,这一切都出之以清新、典雅的诗的语言,传统笔墨与时代气息结合得那么自然和谐,新而不俗,陈而不迂,没有丝毫‘旧瓶装新酒’的痕迹。这确非凡手所能及”(范敬宜语)。
    窃以为,《厉以宁诗词选集》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其一,抒发理想信念。
    诗言志,词述臆,歌咏言。厉先生无论是下放北京门头沟区斋堂乡劳动、到湖北江陵参加“四清”,还是在北大监改大院、昌平监改大院劳动改造,抑或是到江西鲤鱼洲农场劳动、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坐冷板凳,他意志从未消沉,总是睿智乐观,诗词爱好确实给厉先生多年沉闷而又艰辛的生活带来了无穷慰藉。
    “四人帮”倒台的前一年,厉先生弟弟厉以平全家自大兴安岭来京探亲,兄弟同游香山,哥哥劝弟弟稍安勿躁,时局必有转变,仿佛是先知先觉的哲人。他填《渔家傲》相赠:“又上西山观远景,绿杨夹道遮花径,有志终将登绝顶,添自信,昆明湖水清如镜。不怕阴云埋峻岭,好诗暂且藏心井,时下纵然难违命,人先静,大潮走势今初定。”
    1978年初,厉先生洞察国内形势变化,洋溢着异样的欢欣与深沉的自信,喜作《木兰花·校园初春》:“湖边残雪风吹去,墙外麦苗青几许。一行燕子报春来,小径花丛闻笑语。黄昏忽又潇潇雨,乍暖还寒何足虑。隆冬已尽再难回,历史无情终有序。”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厉先生欢欣鼓舞,决心投身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填《南歌子·元旦有感》:“坡险人烟少,沟深草木稀,路标令我暗生疑,遇阻绕行见否小山溪?乐曲应重谱,文章再破题,有心攀上最高梯,此去何方一览尽无遗。”他廿年磨一剑,已做好筚路蓝缕的思想准备。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巨大成效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摸着石头过河。这些政策有人拥护,有人观望,有人怀疑。中央决定召开劳动工资座谈会,讨论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厉先生应邀参加会议,期间作《七绝·无题》:“隋代不循秦汉律,明人不着宋人装。陈规当变终须变,留与儿孙评短长。”
    厉先生对改革开放盼望已久,思考很深,充满信心,身体力行。他的经济学理论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其理论观点也贯穿于他诗词创造的全过程。
    其二,关注社稷民生。
    “诗圣”杜甫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如《三吏》、《三别》、《兵车行》等,真实反映民生疾苦,故有“诗史”美誉。厉先生亦主动关注社会、记录社会,他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发而为诗词,写下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佳篇。
    厉先生忧国忧民,他看到河北农村大炼钢铁,作《七绝》记录历史:“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可谓慧眼灵光,不同凡响,于全民盲从盲干中洞察出“大跃进”的荒唐,这时他不及而立之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干部班学员毕业重返工作岗位,厉先生填《南歌子》相勉:“手掌官衙印,须知百姓情,犹如晒谷盼秋睛,最怕连绵细雨下难停。慎独人人敬,兼听心内明,秉公执法似天平,切莫一头偏重一头轻。”当时,社会上贪污腐败现象滋长蔓延,厉先生及时提醒、忠告门人,希望他们做一个心系黎民百姓的清官好官。
    最值得一提的是厉先生《苏州枫桥》这两首七绝。“熙熙闹市石桥边,画意诗情已荡然。空有寒山名寺在,钟声再不似当年”。“钟声何必似当年,新事新风闹市前。若是乡民皆菜色,诗人能不带愁眠”?世俗诗人慨叹的是寒山寺前成为熙熙攘攘的闹市,缺少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情画意,而厉先生却从这里的变化中看到了市场经济给农村带来的繁荣。如果唐人张继再世,我想他也会从“诗意”与“生意”中选择后者的。这就不同于一般诗人的吟风弄月,而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了。
    厉先生的可贵之处,就是身处高位始终关注社稷民生。他不顾高龄亲自担任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频繁奔波于偏远落后地区,满腔热忱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献计献策。他关于就业问题、教育公平问题、集体林权制改革问题、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等学术观点,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大概是厉先生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的根本原因。
    其三,牵挂祖国统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代表了随国民政府溃退台湾的千万游子思念故土的无奈。厉先生的舅舅袁是璋就是其中一员。
    袁是璋国立商学院毕业,1948年去台湾后杳无音信。
    厉先生在金陵中学读高三时,周末常和舅舅一起逛夫子庙的旧书店。厉先生女儿厉放、儿子厉伟出生后,全靠外祖母范志庄细心照料。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知道独子去台湾后的下落,但始终未能如愿。外祖母八十九岁高龄仙逝,厉先生填《鹧鸪天》:“蔬菜养身淡饭香,老来清静自安康。终将归去无遗憾,唯念亲人各一方。烟霭霭,海茫茫,小船难越几重洋。他年有幸回乡见,代转心思盼吉祥。”他告慰外祖母,有机会一定把她的无穷思念转告归来游子。
    外祖母逝世的第二年,厉先生接到母亲上海来信,告知已将外祖母骨灰撒入长江。他浮想联翩,填《采桑子》:“骨灰流向何方去,咫尺天涯。咫尺天涯,海峡那边也有家。当年叮嘱须常记,积善为佳。积善为佳,利禄功名镜里花。”外祖母大陆有闺女、台湾有儿子,海峡两岸都有她的家。
    袁是璋阔别大陆四十年后来京探亲,厉先生领着年过六旬的舅舅游览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填《南歌子》抒发久别重逢的喜悦。两年后舅舅再次探亲,厉先生又领着他游览雍和宫、卢沟桥,填《南乡子》:“相隔海西东,难卜何时直线通,回首当初江下别,朦胧,屈指流年四十冬。来去太匆匆,今夕分离几日逢?对岸山青花似锦,从容,与世无争幸福中。”
    此时,海峡两岸“小三通”已十一年,厉先生不满足现状,希望尽快直通,他的美好愿望十八年后变为现实。2008年12月15日,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参与并见证了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历史时刻。好风凭借力,扬帆再起航。我揣摩,厉先生接下来关注的就是两岸和平统一的问题了。
    其四,讴歌妇唱夫随。
    厉先生和夫人何玉春的缘分始于湖南沅陵。当时还是七岁小女孩的何玉春,对哥哥何重义的这个同学没有多少印象。何玉春大学毕业分配到辽宁鞍山工作,不久她来清华大学探望随哥哥定居的母亲,“偶然”机会认识了厉先生。厉先生那时还是个普通资料员,月薪比何玉春还少两块钱,但因缘际会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厉先生的诗词作品,十之有一与何玉春相关。他给妻子写诗填词,从青春年少写到满头白发,当今诗坛、词坛实无人能出其右。
    思念女友时,厉先生以词代笺,填《十六字令·无题》:“春:满院梨花正恼人。寻谁去,听雨到清晨。”
    洞房花烛夜,厉先生以词相庆,填《浣溪沙·除夕》:“静院深庭小雪霏,炉边相聚说春归,窗灯掩映辫儿垂。笑忆初逢询玉镜,含羞不语指红梅,劝尝甜酒换银杯。”
    两地相思时,厉先生以词解忧,填《鹧鸪天·中秋》:“一纸家书两地思,忍看明月照秋池。邻家夫妇团圆夜,正是门前盼信时。情脉脉,意丝丝,试将心事付新词。几回搁笔难成曲,纵使曲成只自知。”
    厉先生新婚第五天就开始牛郎织女生活,他多次申请解决两地分居问题,报告如泥牛入海。他把思念和痛苦寄予诗词,夜深人静时付诸笔端。夫人放弃城镇户口来南昌农村落户,夫人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返回母校,夫人第一次出国旅游观光,陪夫人骑自行车城内购衣等,厉先生都有留意之作。
    少年夫妻老来伴。如今,厉先生晨起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夫人量血压,反复三次,功课认真专业,记录密密麻麻。夫人晚年爱上摄影,他就为照片配诗填词,乐此不疲。夫人晚年学绘梅花,他就在作品上写三两句诗情画意的话语,有时还配配诗,落款“何玉春绘,厉以宁题”,钤印夫妻印章,可谓妇唱夫随。
    “构思辛苦浑如醉,待到画时心内明。飞雪梅花相似否,跃然纸上供君评”。厉先生见夫人房中画梅,忽忆吕本中《踏莎行》,写下这首《七绝》。这对患难夫妻志同道合,其乐也融融,其喜也融融。
    其五,思念同窗学友。
    厉先生早年就读的学校,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延伸而搬迁变化。因此,他比常人多了不少同学,多了不少阅历,同时也多了不少牵挂,多了不少思念。
    高中毕业四十五周年之际,厉先生与金陵中学在京校友聚餐,席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料时隔七年聚会同学相继离世,厉先生悲伤不已,赋《七绝》予以悼怀:“暗香竹影忆同窗,带雨微风绿水塘。离合悲欢皆是梦,此身虽在却凄凉。”人生如白驹过隙,厉先生心中无限惆怅。
    雅礼中学同窗赵辉杰,是决定厉先生人生走向的关键人物。赵辉杰代老同学报名,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经济系。他深思熟虑的智慧之举,造就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赵辉杰不写诗,厉先生剃头挑子一头热。他与赵辉杰合译的《赫尔岑和奥加略夫的经济观点》出版发行,他填《相见欢》庆贺。赵辉杰研究生毕业赴兰州大学任教,他填《天仙子》欢送。赵辉杰暑期来京小叙,厉先生陪游八大处,填《长相思》纪念。厉先生访问退居林下的赵辉杰夫妇,亦不忘填《生查子》:“相逢沅水春,几度秋冬夏。古道热心肠,总为他人嫁。灯前长夜谈,最忆红楼下。松竹耐冰霜,知己情无价。”人世间最宝贵的学友情铭刻骨心。
    马雍是厉先生在沙滩校园结识的诗友,他们常有诗词酬答,相互嘘寒问暖。改革开放后马雍事业刚有起色,不幸英年早逝,幼女马楠刚上小学。厉先生悲痛欲绝,作《七古》追忆友人,告慰亡灵:“……我知君走有牵挂,小女年幼难舍下,成人尚待十一春,待字更有几冬夏。君且好去自悠悠,令爱聪慧切莫愁,我辈子女如手足,风雨甘苦皆同舟。”
    马雍逝世一个月,厉先生步原韵奉和马雍病中所赠《菩萨蛮》,仿佛诗友在天之灵还能听到他的奉和。马雍逝世一周年,厉先生又填《江城子》回味艰辛岁月,不弃不离的同学情光彩照人。
    厉先生无论地位如何变化,始终保持着寒窗学子本色。同学恋爱受挫,他填词予以宽慰;同学大学毕业,他填词予以勉励;同学发配边疆,他填词予以送行;同学事业有成,他填词予以祝贺;同学平反昭雪,他填词予以纪念;同学久别重逢,他填词予以助兴。厉先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学友词人。
    其六,情系第二故乡。
    厉先生与湖南有前世因缘。他少年求学、青年工作的地方以及连续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选区都在湖南,湖南是他情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厉先生考察过湖南的每一个地(市),去过湖南百分之八十的县(市)。他还忙中偷闲,写下八十多首与湖南相关的诗词,表达他难以割舍的湖湘情结。
    厉先生离开沅陵后,三十多年没有回去过。1985年,同学蔡士德夫妇来访,他关切地询问家乡近况,得知古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喜上眉梢,填《捣练子》:“乡土恋,故园情,老友重逢话不停,且问辰州江上景,丛山那有旧时青。”辰州即沅陵。这词的口吻,比地地道道的辰州人还辰州人。
    五强溪水电站即将竣工,沅陵老县城将不复存在。1992年,时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的厉以京约哥哥同返湘西,同游少年居住过的县城。厉先生叹时光之流逝、县城之将淹,填《江城子》:“山城一别几多秋,少年游,梦中留,为觅旧踪、相约返辰州。漫步长街河岸去,春尚在,柳枝头。瞬间高坝截江流,水悠悠,好行舟,淹没关厢、岭上有芳洲。昔日繁华将再现,云起处,尽新楼。”纪念儿时洒满足迹、留下欢笑的古城。
    厉先生念初中时,寒假去过沅陵乌宿,留下深刻印象。四十八年后故地重游,他感叹:“摆渡小舟泊浅沙,石街两侧旧人家。依稀犹记当年路,只是油桐落尽花。”后来厉先生和家人商议,在此捐建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宗琳学校,将对第二故乡的怀念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
    湖南省委、省政府邀请厉先生赴湘讲学,他欣然前往。厉先生迈步湘江桥头,流连千年学府,眺望湘西辰州,诗兴大发:“重过湘江人渐老,难忘去日方年少。少年气盛未知愁,坎坷几经盛气收。而今再到湘江渡,桥头仍有当时树。新株老树竞飞花,江边不见旧人家。”
    学通四水,德润三湘。厉先生热爱第二故乡,关心第二故乡,三湘儿女也把他当亲人一样呵护和爱戴。湖南人民以拥有厉先生这样的老乡而无比自豪。
    其七,推崇断代词人。
    所谓断代词人,就是遭遇易代之变的词人。国家不幸诗人幸。这些词人生活在国破山河碎,金戈铁马飞的战乱岁月,有了借予诗词怀念故国,表达人生无常深刻哲理的空间。厉先生始终关注着这部分特殊的断代词人。
    南唐后主李煜在宋兵南下金陵后肉袒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陇西郡公,死后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李后主精书画、谙音律、工诗文,词为五代之冠,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苏、辛“豪放派”打下了伏笔。
    厉先生非常喜欢李后主的词作,时而把玩赏析,收获新的感悟,其《秋波媚·重读李后主词》云:“玉树琼枝竞奢华,烟火照流霞。兴亡有道,风摧朽木,大浪淘沙。人间何处无生路,偏入帝王家。朝冠易改,娇妻难护,此恨无涯。”词人感叹后主如不入帝王之家,哪来“朝冠易改,娇妻难护”的无涯悔恨!
    蒋捷,宋末四大家之一,因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之句,时称“樱桃进士”。他生活在南宋灭亡之时,元朝多次征召坚决不仕,有《竹山词》传世,其《贺新郎·兵后寓吴》、《虞美人》等,将词人一生心境转折表露无遗。
    厉先生的法眼中,蒋捷词承苏、辛一路,内容多为山河之恸。他与古人对话,先有《菩萨蛮·重读蒋捷词》:“云低江阔随舟去,西风断雁潇潇雨。前事已茫茫,花红心也凉。僧庐檐下坐,淡泊从容过。愁闷酒难浇,且停洗客袍。”后有《七绝·游宜兴重温蒋捷词〈贺新郎〉有感》:“浮云苍狗变无形,客岁吴中待雨停。犹忆旧游寻酒去,谁人应诺写《牛经》?”
    厉先生写断代词人吴文英、张孝祥、张炎,写女词人李清照、薛涛、朱淑真,写词人晏殊、辛弃疾、温庭筠、秦观、仲殊、晏几道、柳永、姜夔、萨都刺、纳兰性德……均颇有见地。
    “余事”成为厉先生终其一生的爱好。他艺海泛舟,诗词兼擅,盖由来有自。厉先生的中学语文老师擅长诗词,他受其诱导和影响,韵律了然于胸,不及弱冠就吟诗作赋。他告诫门人:“千万不要重理轻文,千万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定理打交道。诗词写作一方面可以丰富业余生活,另一方面还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所谓物艺相通是也。”
    其八,赞颂园丁精神。
    厉先生虽盛名华夏,然其尊师之情天地可鉴。他晚年深情回忆:“如果说我在经济学方面有所收获的话,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们的教诲,他们是我在经济学领域内从事探索的最初引路人。”
    厉先生特有的学术风格,是陈岱孙、罗志如、陈振汉等先生们的言传身教所形成的。他天资聪颖,勤奋异常,四年大学的寒暑假全泡在图书馆,学业突飞猛进,基础日益厚实。经济系代主任陈振汉教授非常喜欢这个刻苦用功的弟子,深信他是大有前途的学术接班人,给予了“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的高度评价。厉先生从陈教授那里学来了进行经济史比较研究的方法,更从恩师身上获得了“闹中取静”的读书习惯,明确了终身奋斗目标。
    厉先生有许多诗词作品是赞颂园丁精神的。
    如《鹊桥仙》:“无中生有,万般挑剔,岂止捕风捉影?腹诽史实忆犹新,叹大地何时苏醒。一朝蛇咬,十年惊恐,怕入草丛花径。从今只在道中行,也免得忧疑成病。”这是罗志如教授反右运动中遭到无情批判,心情沉重,慎言少写的时候,厉先生深夜登门探望,送去门人关怀,途中归来的有感之作。
    如《清平乐》:“翠湖春晓,黄雀枝头叫,月季丛中双蝶绕,诗意增添多少。先生须发苍苍,门人永记慈祥,忆昔香山野宴,人间又一沧桑。”这是厉先生应恩师赵迺抟、师母骆涵素之邀同游陶然亭,叹人世变化之大,嘘唏不已。二十五年前,厉先生曾陪恩师、师母同游香山、颐和园,亦有诗词留念。
    如《七绝》:“旧事模糊淡淡痕,只知冬冷未知春。先生不顾潮流议,夜半邀谈深闭门。”这是周炳琳教授逝世三十周年之际,厉先生想起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师生“顶风作案”、促膝谈心的那些夜晚。厉先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资料员,协助周炳琳教授整理外国经济史资料。
    还有马寅初、潘光旦、闵庆全等教授,厉先生都有诗词怀念。
    厉先生成为经济学巨匠后,社会活动越来越多,但他像恩师一样坚守三尺讲台,倾心教书育人。他的教学总量期期超过规定课时,还不断开设新的讲座,传道授业解惑,惠及更多门生。厉先生堪称为人师表的典范和楷模。
    2010年11月27日,北京大学隆重举行“厉以宁教授八十华诞暨从教五十五周年庆典”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李源潮、乌云其木格、张梅颖或专门发来贺信,或参加庆典活动。当厉先生携夫人何玉春女士步入座无虚席的会场时,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地回荡在百年纪念讲堂。厉先生是那样的恬淡,那样的平静,那样的超然。
    “北大有这样高境界的教授、民盟有这样优秀的成员、政协有这样杰出的会员、中国有这样卓越的知识分子,我们无法不感动,我们不能不肃然起敬!”张梅颖副主席高度评价厉先生大道直行、贡献卓越,亲自填词表达最美好的祝愿:“春秋沉浮忽八秩,知也艰辛,行也艰辛,经邦济世暖生民。高标见疾多毁誉,穷亦率真,达亦率真,铁肩道义起鸿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1:37 , Processed in 0.07576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