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别亮也可以是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5 03:3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特别亮也可以是黑
安徽巢湖市柘皋中学 唐金龙 238062
特别的亮,也可以说是黑。这不诡异,而是辩证。
联系到教育,我们似乎黑白分明,缺乏创新思维品质,从而导致学生只能死记老师灌输的知识而不知变通,更谈不上发展能力与创新素养的提高了。
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一定程度上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而应试教育的死结就表现在它是扼杀想像的,仅在操作层面上玩命,只顾眼前的分数而忽略想像思维品质的培养。来看一个例子。
二大战期间,苏德双方激战正酣,一天,苏军统帅朱可夫接到斯大林密电,必须在一周之内的某个晚上对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德军发起偷袭,彻底摧毁敌方的防线。接到密令后,朱可夫立刻查看一周内的天气预报,发现有一天晚上是阴雨天,没有星星和月亮光,非常适合进攻。于是便将偷袭定在当晚。
可就在一切准备都已经就绪时,当晚的天气却离奇地由阴转晴,月亮照亮了整个夜空。苏军如果此时出击,定会被德军发现。但这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可不发了,有参谋向朱可夫建议,既然偷袭不成,那就只能硬拼硬地正面交火了。这一建议立即遭到其他人的反对,因为德军比苏军人数多很多,这样做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朱可夫灵光一闪,反问在场的各位,说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夜晚进攻德军呢。大家都说因为天黑,对方看不清我们。朱可夫这时问大家,有没有办法让对方在月色下也看不清我们,让它跟黑夜效果一样。
朱可夫想了想,他命令手下将全军所有的大功率探照灯全集中到一起,然后将这些探照灯分配给打前阵的冲锋连。当天晚上,苏军偷袭德军阵地的战役正是打响。刚开始,德军觉得苏军是不可能能偷袭成功的,因为老天站在他们这边,但当冲锋连将几百盏探照灯同时打开,射向德军阵地,形势一下子发生了逆转。刹那之间,极强的灯光将隐蔽在防御工事里的德军照得什么也看不见,更别说开枪了。就在此时苏军趁机一拥而上,很快便赢得了胜利。
死守教条不行,莽撞硬来更是不可取。而朱可夫的思维与行为,让亮变成另一种别样的黑,从而达到同样的效果。我想,没哪个教科书上会这样教你,完全是临场智慧。那么,这就让我们有理由说,教育应该多让学生有想像的空间,有创新的欲望与冲动。
现在应试教育已经提前到让孩子都不得安宁了,小小年纪被逼得身体差了,能力没了。如此,还谈创新思维的培养呀。
作家沈从文只在故乡湘西读过小学,他说自己不是一个乖学生,母亲给他换了一所学校,作家这样写道:
到这学校我仍然什么也不曾学得,生字也不认识多少,可是我倒学会了爬树。几个人一下课,就在校后山边各自拣选一株合抱大梧桐树,看谁先爬到顶。我从这方面便认识了十来种草药。我开始学会了钓鱼,总是上半天学钓半天鱼。我学会了采榛子,摘蕨菜。后山上到春天各处是野兰花,各处是可以充饥解渴的刺莓,在竹篁里且有无数雀鸟,我便跟他们认约三十种树木的名称。因为爬树有时跌下或扭伤了脚,刺破了手,就跟同学去采药,又可认识许多雀鸟,且认识许多野果树。
可以看出,大自然是一所丰富的学校,他之所以成为第一流作家,和这段经历还是有关系的。难怪他说:“学校环境使我们在校外所学的实在比校内课堂上多十倍。”
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我们从沈从文的童年可以看到,真正的学习应该什么样子的。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的得意弟子汪曾祺在《自报家门》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炮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场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这一路的印象深深注入我的记忆,我的小说有很多篇写的便是这座封闭的、褪色的小城的人事。
生活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我们把孩子们关在教室里,关在家里,让他们埋头于题海之中,哪里是教育的体现,甚至说是反教育的。问题在于,老师们家长们还总是居高临下地认为自己是对的,是为孩子终生负责。
歌德有一段名言:“黑暗中,如果敲门者是一支蜡烛,会受到主人的欢迎;如果叩门者是一束火炬,主人会喜出望外;如果登门造访的是太阳,反而会吓跑屋里的人。”
整个社会都认为上名校就是好样的,考出高分就是好样的。所谓太阳的光芒就体现在这里。错误的人才观,几乎不认可没有高学历的人是人才。他们本身就带着考不上大学的挫败心理从事某个行业的工作,自信心不足就难以意气风发地去开拓进取、探索创造。
所以说,教育的本质还是在于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想像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9:28 , Processed in 0.0595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