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宜兴中学新校区落成碑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21ef180100f893.html
观风唐世,则见尧舜之美;睹乱秦馀,可知汉祖之业。昔泰伯播迁,拯世夷难,发迹东吴,配天光宅。春风荆邑窈窕,山水阳羡秀绝。义兴兴义,周玘义兵建功,陆机文章妙殊,故前代英人,随宜兴引,留连经笥,对玩书台。笔下摛藻,席上敷珍。鸿才海富,逸思泉泻。
昔刘向云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民国十七年,吕氏梅笙、程氏伯威、路氏洞曾、程氏叔迈、钱氏凤绾明乎此,兴义学,假宜荆试院(今宜城通贞观路52号),设精一学社,训以亲爱劳苦,惟精惟一,而有宜兴中学之滥觞也。日寇荼毒,江南沦陷,精一学社亦罹其祸,辗转而终离散。至光复,第二届校董会主席徐悲鸿氏等殚精竭虑,复校乎旧址,积三年,生徒渐至十余班,约六百四十二人。
公元一九五三年元月,精一学社更称公办宜兴县第二中学。一九六二年,迁入原江苏省宜兴农业学校校址(今宜城人民中路115号)。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命名曰江苏省宜兴中学。近年更获认定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国家级示范高中。自肇兴至今八十余年,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以人为本,作育英才,发言为论,下笔成章。逸态横生,新情掞起,风雨争飞,鱼龙各变。惟精惟一,求实求精求美,见诸行事,深切著明。方之珪璧,则涂山之会万重,譬似云霞,乃赤城之岩千丈。鹏起半天,焰焰霄飞,栋梁文囿,冠冕学林。
有民斯可教,有教斯可学,自开辟则既然矣。今政府眷顾,拨地数十顷,斥资以亿计,延四方名师,建八万校舍。亭台楼阁,临氿水而崛起,花鸟虫鱼,携生动也天成。此诚壮举也。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混茫万古心,每于故纸寓。修士多感秋,日短志弥永。学道已苦迟,精进讵嫌猛。寻源有深浅,修短视我绠。耳目净浮华,宁谧差可幸。天听天视,俱在于民,民脂民膏,所来非易。我等学子,可不慎哉。
值宜兴中学新校区落成,命余作文,以志其盛,幸何如之。故吴泰伯先祖乡人义渠 方铭。
(宜兴原名荆邑、阳羡、义兴。“亲爱劳苦,惟精惟一”为原精一学社之校训。该校新的口号为:“以人为本,作育英才”之办学理念,“惟精惟一”之校训,“求实、求精、求美”之校风)
附录:宜兴中学给我提供的原碑记
江苏省宜兴中学新校区落成碑记
陶都宜兴,太湖明珠。“氿水西东,泱泱大风。吾乡人物灵灵钟秀,钓台礼乐,在陆文宗,迦陵词赋止广史,俱都造极登峰。”盖自古崇尚耕读,求真择善,而文脉悠远,斯文鼎盛矣。
逮近代,国运维艰,风雨如磐。时维戊辰,民国十七年,邑人贤达吕梅笙、程伯威、路洞曾、程叔迈、钱凤绾,崇尚文化,矢志兴学,解囊捐义,租用宜荆试院(今宜城通贞观路52号)八间旧房,毅然创办“精一学社”,力行“亲爱劳苦,惟精惟一”之精神,是为江苏省宜兴中学之前身。后日军侵华,烽烟遍野,学校几度辗转离散。抗战胜利,创办人共谋复校,时任第二届校董会主席校董徐悲鸿为此奔走呼号,竭尽劳苦。1946年秋在原址复校,连续三年招生数不断递增至10班,学生642人,达解放前规模之最。共和国成立,“精一”喜获新生。1953年1月,由政府接收为公办宜兴县第二中学。1962年,迁入原江苏省宜兴农业学校校址(今宜城人民中路115号)。1996年12月,由江苏省教委批准定名江苏省宜兴中学。伴随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之时代步伐,学校先后被评为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荣誉皇皇,成绩粲然。创办至今,时已八秩,其间历社会之更替、战火之洗礼、动乱之磨难、世纪之跨越,沧桑之史,堪为至宝教材。八十年来,省宜中人执缨逐潮头,杏坛竞风流,人才摇篮,桃李芬芳,三万学子奔向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涌现大批科技精英、学界名流,校友中更有清华南翔、台湾兆中同为校长,传为佳话。
回首校史,几代人薪火相传,精一文化内涵日臻丰富,“以人为本,作育英才”之办学理念,“惟精惟一”之校训,“求实、求精、求美”之校风,其“精”与“和”之精神,乃学校文化之魂,藉以践之,育成独特风格,创造辉煌业绩。
今市委市府居高指航,定建设新校区重大决策,教育强市,高起点规划省宜中发展蓝图,投巨资数亿,划地二百六十余亩,建校舍八万平米。时仅两年,教学新城即临氿崛起,楼群井然,气势恢弘,内部布设,俱臻一流;更有小河穿隔,专家楼静处一隅,意趣天成。传统与现代融合,自然与人文辉映;内求功能之齐全,外显品位之高雅。适逢其时,引优质资源,与高校联合办学;推国际合作,开宜兴基础教育国际化之先河。诚盛事也,冀望全校师生,知所来之非易,惜寸阴之可贵,修身进业,乐教向学,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栋梁之材,蕴于斯矣!
值新中国六十华诞,新校区落成,学校迁入新址,庆建校八十周年,爰勒兹铭,以志其盛。
时公元二00九年九月。
|
|